标题 | 龚自珍《己亥杂诗》优秀教学设计 |
范文 | 龚自珍《己亥杂诗》优秀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龚自珍《己亥杂诗》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龚自珍《己亥杂诗》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解题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战争的前一年。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 三、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四、朗读这首诗 五、对诗句的理解: ①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②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③④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六、理解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 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七、名句赏析 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的融入议论“化作春泥更护花”。 本意虽然是辞官,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八、小结全文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完成课后练习。 龚自珍《己亥杂诗》优秀教学设计2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上学期第一单元的日积月累里,我们积累过龚自珍的两句诗,还有人记得吗? 学生回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有同学能把这首诗完整地背出来吗?指生背。 3、请全班同学跟着这位同学一起背诵。 二、解诗题。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的另一首同题诗,(板书课题),请大家齐读课题,提醒不要把“己”写成“已”字。 2、有同学知道“己亥”是什么意思吗?(无生举手)小老师解释:这是我国古代天干地支记年的方法,指的就是道光十九年。这一年,作者在南来北往的途中,共写了315首诗,统称为《己亥杂诗》。 3、提醒同学们看注释①,今天要学的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二百二十首。 三、初读诗。 1、每个小组内推荐一名朗读最好的同学,然后请被推荐的同学依次朗读古首,生评价。 2、请被推荐的同学指导本小组内同学的朗读。 3、小组内再推荐进步最快的同学展示。 4、听着同学有感情地诵读,小老师也激情诵读一次。(热烈掌声) 四、品读诗。 1、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同学们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想要借这首诗表达什么吗? 生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一种怀才不遇的心声。 生2:我觉得这首诗主要是表达作者想要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感。 2、那同学知道诗中哪一句是表达作者心声和情感的吗?生回答后两句。 3、请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诗的意思,(要求:语文阅读能力差和不爱发言的先说,语文成绩好的同学作引导或补充)。生汇报。 4、作者“劝”的内容是什么?(板书:劝 重抖擞 降人才) 5、小组内议一议,作者为什么这么“劝”呢? 6、“劝”的原因是“万马齐喑”,疏通前两句诗的意思。 7、重点讨论诗中的“风雷”指的是什么。一个课外知识积累较多的同学补充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孩子们觉得“风雷”是一个敢于伸张正义、引领社会革新的言语、人才等。 五、悟诗情。 1、指生再读诗。 2、小组赛读诗。 3、全班齐读诗。 4、讨论:这首诗究竟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板书:希望社会变革,期待人才辈出) 六、拓展有关爱国的诗句。 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虽然上课的是自己的孩子,但从头至尾我并没与参与其中,孩子除了借用电脑查资料,并没有向我作任何咨询。但从这堂课的设计和呈现中,个人欣喜看到: (1)上课的孩子作了精心的精备,从诗的`写作背景到爱国诗句的拓展,孩子有设计,有搜集,有积累,真正地体现了预习的有效和高效; (2)这堂课的设计很完整,从读通到读好到读懂,由浅入深,环环相扣。 (3)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作用。从小组内推荐读书好的同学,到读书的同学指导小组内同学读书,从小组内说诗句的意思到小组内讨论古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并且对小组合作有所要求,学困生优先发言,能力强的同学作引导或补充,让每一个同学都动起来了,积极参与课堂。 龚自珍《己亥杂诗》优秀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会认“擞”等3个生字,会写“亥、恃”等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言为心声。 今天,我们就看看清代的龚自珍是怎样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心声的。 板书:己亥杂诗 2、题解:(出示课件18) “己亥” 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年。这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和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这首诗。这是第220首。 二、读好诗句,整体把握(出示课件20) 1、自由读诗: ①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句。 ②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2、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做上记号,提出来后,大家共同研究。 3、指名读,齐读,练读。 4、汇报交流。 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三、诵读赏析,领悟情感(出示课件22) 1、指导诵读。 2、赏析第一、二句: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表现了一种怎样的局面?(写出了都是死气沉沉的局面,以及改变这一局面的有效途径。) 3、赏析第三、四句: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呢?(清朝的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2)师: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蹊径,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着未来。 4、概括中心: 《己亥杂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当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表达了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5、感悟写作方法: “创景抒情”,这样的表达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术成就。 板书:创景抒情——希望社会变革,期待人才辈出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出示课件26) 1、拓展:读背《己亥杂诗》第5首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作业:诵读默写。 教学反思: 1、这三首诗都是爱国诗,都体现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在这三首诗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让学生通过自学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我还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在划分诗歌节奏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节奏,有韵味地朗读诗歌,提高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美中不足之处在于对于《己亥杂诗》这首诗的“己亥”解释得有点笼统,很多学生还没有真正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抓住细节,不能让学生带着疑惑去学。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