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教学设计方案 |
范文 |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集合4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目的】 1、学习生动有条理地说明事物。 2、学习写读书摘要。 【教学过程】 一、引题、结合《春》和《济南的冬天》导入新课、析书课题 二、出示教学目标 1、生动用条理地说明事物。 2、做读书摘要。 三、第一次尝试,理清文章层次和条理 1、出示尝试题、学生默读尝试题。 2、听录音,给各段标上序号。 3、快速阅读课文,勾划出文中和课后练习相对应的概括性语句,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再勾划出七、八、九、十段中表顺序的关键词句,理解文章说明的条理性。讨论完成尝试练习。 4、检查、肯定。 5、归纳总结:说明顺序的条理性。 主要-→次要 空间-→时间 四、第二次尝试、理解文章说明的生动性 1、出示尝试练习题。 2、点名朗读课文第一、二段。其他学生合拢书,体会感受语言的生动。 3、学生朗读第一、二段,根据相关语句生动说明和平实说明的对照、加深体会。 4、学生讨论、互评,理解生动说明的好处。 5、信息反馈,归纳肯定。 6、齐读课文一、二段,进一步加深理解。 五、第三次尝试、编写读书摘要 1、提出尝试要求。 2、学生跳读课文,根据课后练习一中四个问题在文中寻找答案。先画线标出内容要点,再连缀成文。完成尝试要求。 3、学生小组内交换阅看、互相订正补充。 4、反馈信息,给予肯定。 5、出示教师的摘要,学生对照自己的摘要作为参考。 六、课堂小结(略) 教学设计方案 篇2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化石记载着生物进化的历史,说出各种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观察化石的图片,推测每种化石生物可能的生物的生活环境,并且对生物进化的趋势进行推测。 2、列举解剖学证据和分子生物学证据提供的材料,得出不同生物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的结论。 3、认同在生命演化过程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 学习中难点:生物进化的顺序 一、前置补偿:化学进化论认为生命起源可分为那几个阶段? 二、导读提纲: 1、化石证据:阅读课本第7-9页,课本插图5.1-6,5.1-7和5.1-8分析并讨论下列问题: ①什么是化石?化石是怎样形成的? ②为什么化石能证明生物的进化? ③各个时期的马在形态结构以及生活环境方面有怎样的差异?这些差异与马的进化有什么关系? ④马的系列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请说出你的观点。 2、解剖学证据:阅读课本第9-10页,课本插图5.1-9,分析并讨论下列问题: ①人的上肢骨是哪些骨组成?(要求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出) ②以人的上肢骨为据,其他脊椎动物的前肢骨与之相比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有功能上有哪些不同? ③通过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分子生物学证据:根据课本11页表讨论下列问题: ①你认为哪些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比较近?你认为哪些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比较远? ②通过比较分析10种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三、说出你的收获: 四、巩固练习: 1、下面对化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古代生物的尸体保存到现在就是化石B、形状像生物的石头就是化石 C.现在生物经过处理,过几年就是化石D.古代生物遗体和遗迹经矿物填充和交换作用形成的 2.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 A.越复杂越低等B.越简单越高等C.越复杂越高等D.越简单越低等 3、下面对生物进化规律的叙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A.由低等到高等 B.由简单到复 C.由水生到陆D.由植物到动物 4、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 A、化石证据B解剖学证据C分子生物学证据D胚胎发育学证据 五、课堂检测:请阅读下面从不同地层里发现的化石的示意图 1、从马的进化过程看,在马的进化过程中,它的前肢的数目是如何变化的? 2、马进化过程中,体形是如何变化的? 4、马的四肢有什么变化? 5、从马的进化过程可以说明生物进化有什么特点? 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11个,会写6个生字,认识心字底“心”。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这个童话。 3、图文结合,理解词句意思,懂得植树造林的好处,并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 【预习准备】 1、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课前收集有关小松鼠的资料(图片文字、音像等)。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词。 2、图文结合,理解词句意思,懂得植树造林的好处,能从我做起,从身做起。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录音磁带、生字卡片、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第一活动板块:激发学习动机 1、教师出示教学课件: 画面一: 小松鼠。 画面二: 松鼠和松果(一组图文)配上悦耳的音乐以及简短的文字说明。 说明一: 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它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一身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 说明二: 松鼠聪明活泼,学会了摘松果吃,松果香甜可口,好吃极了,可是光摘松果,不栽松树,我们以后怎么办呢? (学生听解说) 2、主体活动: 画面一: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画面二: 听了介绍后,你想到了什么?最想干什么? 3、巧妙过渡: 板书课题:松鼠和松果。 二、第二活动板块:总体感知课文 1、自由拼读课文。 2、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 字音→课文→纠正→交流 3、全班反馈: ⑴ 抽读生字词卡片。 ⑵ 小组长整理组员的交流情况,反馈已知与未知: ① 松鼠“聪明、活泼”你觉得呢? ② 松鼠在摘松果时想起了什么?你同意他的意见吗? ③ 后来他们又是怎么做的,你认为他这样做对吗? ④ 学了课文,再来说说松鼠是多么的“聪明、活泼”的。 ⑤ 你平常又是怎么做的呢? 4、想想你最喜欢文中哪一部分的描写,为什么? 三、第三活动板块:品读感悟 1、指导朗读: 采用引读的方式。 重点词句: “学会了,高高兴兴,一个又一个,那么,眨眨眼睛”。 读出疑惑与担忧。 重点段4~6,指导读出活泼、向上,充满希望。 2、自由读。 3、同桌来当小老师,小啄木鸟,互相啄虫,治病。 4、齐读。 四、第四活动板块:总结延伸,画未来 多招人喜欢的小家伙呀!我发现咱们班也有许多可爱的小松鼠,你说他们在哪儿?哈哈,对了,就是你们,行动起来吧,可爱的小松鼠们,比比看,谁做得最好。咱们开始动手吧!以后的是什么样呢?咱们把它画出来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流利地、正确地朗读课文。 2、认读生字,并会书写6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分组朗读课文。 2、师生交换读。 二、学习内容 1、认读生字(巩固字音)。 2、学生独立分析字形,想想说话的方法。 3、汇报交流: 重点提示: 更、主、后、以、意、总。 4、用生字口头组词。 三、师示范,生临写 四、练习 读句子,把括号里的词放到句子中去: 1、松鼠走进大森林(高高兴兴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森林里长出了松鼠(高大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松鼠学会了摘松果(可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著名的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姿态各异的奇石,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找出各节中概括节意的句子,了解并体会各节是如何围绕概括句写具体的。 3.掌握本课15个生字,积累课后要求“读读写写”的词语10个。 4.学习用“每当……就……”的句式造句。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节。 教学重点:读懂每一节意思,了解怎样围绕中心把一段话写具体。 教学难点:认识先概括后具体的结构段式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小黑板: 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山上有许多形状奇特的石头,人们给它们起了有趣的名字。 2.师用曲线划出“黄山风景区”。 同学们,你们去过黄山风景区吗?请你来谈谈。 3.师介绍: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黄山的精辟评价。古人还有“天下名景集黄山”之说。1990年,黄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黄山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风景区的面积约154平方公里,有大小72个山峰,其中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三大主峰都在海拔1800米以上。黄山有四绝,即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 (1)“闻名”是什么意思?“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 (2)除了黄山风景区闻名中外,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风景区或成就闻名中外? 4.理解“奇特” 奇特什么意思?黄山风景区什么很奇特?(石头) 板书:奇特 这篇课文写的就是黄山风景区奇特的石头。 5.板书课题: *15、黄山奇石 (奇特) 二、范读课文 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特的石头? 用“——”划出,交流 板书: 仙桃石 猴子观海 15.黄山奇石 金鸡叫天都 (奇特) 五老奔天都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三、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 2.标序号,读通课文; 3.完成课后2、3题。 检查自学: 1.注意“状”和“琴”的写法。 2.“形”和“雄”的部首(右边)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交流课后2、3题。 “每当……时候……就”的上半句表示时间,后半句是说在这样的时候,谁(或者什么)会产生什么情况。“就”是连接词,并且还有必然性的意思。 四、熟读课文,理解第一节 1.小组朗读课文,理解第一节两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交流: 第一句:地理位置。 第二句:写山上多奇石,人们根据它们的形状,通过想象和联想,给它们起了一些有趣的名字。既点明了题意,又有“启下”的作用,同时又是全文的总起。 3.齐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抄词并家默;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5人分节朗读,要求读通句子,说说: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特的石头? 2.交流板书: 仙桃石 猴子观海 15.黄山奇石 金鸡叫天都 (奇特) 五老奔天都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二、学习课文 (一)第二节“仙桃石” 让我们来读懂这一节的意思。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节,弄清每句话的意思。 2.指名读,讨论理解:仙桃石奇特在哪里?请你用曲线划出有关词句。 归纳板书:①形状像桃子;②巨大;③似乎是从天上仙人那儿飞下来的;④险,“只有底部一小块挨着下面的石盘子”;⑤牢,尽管它与下面的山石接触面很小,但它还是“牢牢地站在那里”。 3.在引读和提问中理解: 看到形状像桃子一样的巨石,就会使人想象到——(它似乎……落地太快)。因为它飞得太急,落地太快,所以——(只有……石盘子)。因此第2、3两句是作者的想象。 第3句是什么关系的句式?(因果)通过想象将“仙桃石”神化的两个词是——(似乎、也许),突出了仙桃石的奇,也使文章生动有趣。 (继续读)尽管——(这样……)还是——(牢牢……)。这组关联词是什么关系的句式?(转折)进一步写出了“仙桃石”之奇。其中的“这样”就是指——(只有……石盘子)。 4.齐读并小结:我们通过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读懂了第二节,了解了仙桃石是块奇特的石头。 (二)第三节 过渡:猴子观海是块怎样的石头呢? 1.自由朗读第三节,找出写这一节的主要意思的句子用“——”划出。 交流板书:形象逼真 2.再读课文,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理解这一段是怎样把“猴子观海”写具体的。 (一动不动,蹲,仿佛在观看)——拟人手法。 (三)第四节 过渡:我们用学习第三节的方法学第四节。 1.首先请自读,找出写这一节的主要意思的句子用“——”划出。交流。 板书:特别有趣 2.再读,请你用曲线划出“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特别有趣在哪儿的句子。交流。 3.这写冷冰冰的石头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它写活了,让人觉得它们确实有趣呢?(拟人)请你用小圈圈出描写“金鸡”姿态、动作的词和“五老”神态、心情的词。自读体会。 4.引读: “金鸡叫天都”和“五老奔天都”特别有趣,——(每当……啼叫),可是,当你爬上天都峰,再回头看那“金鸡”时——(那只……走来)。原来“金鸡”和“五老”是同一山顶上的一组大石头。 同一组石头为什么会有两个有趣的名字?书上哪句话中哪一个字告诉我们?(板书:变) 小结:同一组石头,作者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却不一样,真是特别有趣。 5.齐读第4节 (四)第五节 1.读文,课文详细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五老奔天都还介绍了哪些?有没有具体写?为什么? 2.作者怎样简单写的呢?再读有关内容。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 1.背诵第四节; 2.仿照课文写法,从“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中选一个来写,看谁写得最生动。 板书设计: 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 仙桃石:像桃子、巨大、飞、险、牢 猴子观海:形象逼真 15.黄山奇石 金鸡叫天都 (奇特) 变 特别有趣 五老奔天都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