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数学教案 |
范文 | 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锦集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教案 篇1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站提供的这套小学数学《认识直角》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 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教材P77~80。 教学目标:1、经历认识直角的过程,会识别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已知直角比一比的方法,去判断直角。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发展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感知直角的特征;会画直角,判断直角、锐角、钝角;建立直角的表象。 教学准备: 三角板、纸片、钟、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认识直角。 1、谈话:前面我们认识了角,现在你知道角是由哪几局部组成吗?(指名汇报) 2、谈话:看看这个正方形,你能指出它的角吗? (指名一生上前指角,指出有4个同样的角) 在纸工袋上有几个这样大小的角?三角板上呢? 3、谈话:刚才我们找出的这些角都有一个一起的.名称,叫“直角”。一般我们还要在直角上标上一个符号来表示直角。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直角。 二、折角。 1、 谈话:那么你想自身来折一个直角吗?(课件出示例2) (同学用圆形纸和不规则纸折角) 2、 提问:比较你折的两个直角,有什么发现? 再与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你又发现了什么? (同学分别比较后汇报) 3、提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吗?(直角都是一样大小的) 三、找角。 1、谈话:在我们生活中许多地方都有直角,你能从教室里找到其他的直角吗?等会儿要请你来说一说:你找到的直角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直角的? (同学找直角) 2、提问:谁来交流一下,你找到的直角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直角的?(全班交流) 3、谈话:小朋友真棒,找到了那么多的直角。其实啊,在我们经常看见的钟面上也有直角,你知道吗?(课件出示例1想一想) (同学交流,教师在钟面上拨一拨,并验证) 4、谈话:当然在我们数学书的封面上也有直角,你用什么方法可以找到数学书封面上的直角呢? (同学汇报,两种方法。) 下面就请你用自身喜欢的方法找到数学书封面上的直角。(同学活动) 5、提问:你找到几个直角?谁来指一指? (指名上前指一指) 6、谈话:小朋友们真聪明,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了,你能用任意两块三角板拼出一个直角吗? (同桌合作拼直角。 指名汇报,并展示拼出的直角,另请生验证。) 四、画角。 谈话:拼了角后,你想把直角画下来吗? (同学在书本P74点子图上画一个直角。 指名展示,并说说你是怎么画的?怎样验证? 教师在点子图上示范画直角,同学再画一个直角) 五、认识锐角、钝角。 1、 谈话:刚才我们折了直角,画了直角,并知道在生活中 有许多直角。请你再看看这几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哪一个是直角呢? 这个角比直角(小),它也有一个名称,叫锐角。那么这个角比直角(大),名字叫钝角。看一看你们的三角板上有锐角和钝角吗?谁来指一指? (指名上前指一指) 1、想想做做第4题。 下面的角,哪些是直角,哪些是锐角,哪些是钝角? 同学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1、想想做做第5题。 照下面左图的样子标出其他各图形中的直角。 同学独立完成,指名展示、汇报。 六、练习。 1、想想做做第6题。 下面的四边形中,哪几个图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1、想想做做第7题。 在右边的图形中,你能找到几个直角、几个锐角和几个钝角? 七、总结 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 篇2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思考,主动理解并获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口算得数;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应用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估计有关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得数。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直观操作说明想法、交流算法,发展简单的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积累计算经验;能应用计算经验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展探索问题的意识,通过探索算法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和估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教学难点: 用与两、三位数接近的整十、整百数估计问题结果。 教具学具: 小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背诵乘法口诀 2、口算:2×3=4×5=2×8=5×6=6×9=8×7= 3、填一填:5个十是()。7个百是()。10个十是()。 18个十是()。56个百是()。70个十是() 二、探索口算 1、出示问题,列出算式。 课件出示例1独立阅读、观察。指名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 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根黑玉米就是求什么?可以怎样想,怎样列式? 指名交流想法,口答算式。(可能有:20+20+20xx×3或3×20) (根据学生回答,进一步指出:20+20+20写成乘法算式就是20×3或3×20。) (板书算式:20×3=) 2、探索交流,明确算法。 提出要求:20×3等于多少呢?先用小棒摆一摆,再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 学生操作、思考后全班交流。 (1)20×3=20+20+20=60 (2)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 (3)2×3=6, 20×3=60。 根据交流情况适当板书。 追问:由2×3=6, 推出20×3=60,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讨论,全班交流。 指出:把20×3看作2个十乘3,这里2个十乘3,其实也是按2乘3来推算出6个十。所以只要按2乘3等于6,推算出20乘3等于60。这样的算法既方便又容易记住。 引导学生说一说第三种算法。 学生齐说第三种算法。 提出要求:请你把算式的得数和下面的'答句填写完整。 学生填写完成例1的算式与答句。 3、学生尝试,延伸算法。 出示“试一试”,学生先算一算,再和同桌交流想法。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得数各是多少? 提问:你觉得几十乘几、几百乘几可以怎样算? 4、巩固练习,小结算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得数。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你觉得第一组题40×2、400×2可以先按几乘几来口算?第二、三组的几十乘几、几百乘几呢? 指名说说。 小结:刚才我们学习的是几十、几百乘几,都可以先按几乘几来推算得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板书课题: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一起来算一算:出示口算条,指名依次口算。 三、学习估算 1、理解题意,选择估算方法。 出示例2。学生看图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 引导:要知道“张大叔带200元,买4箱西瓜够不够”,你觉得应该先算什么? 学生讨论后明确:要知道200元买4箱西瓜够不够,应该先算出4箱西瓜一共多少元,再把算出得结果与200元进行比较。 提问:要求4箱西瓜一共多少元可以怎样列式?(板书:4×48) 追问:你会计算4×48的得数吗? 大部分小朋友都不会计算4×48的得数,这该怎么办? 提示:如果不计算4×48,还有其它办法解决教材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讨论。 指出:也可以通过估算解决问题。(补充课题板书:和估算) 2、讨论交流,明确估算过程。 提出要求:你打算怎样进行估算?先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全班讨论,明确:因为48接近50,把48看作50来思考。又因为4×50=200,所以4×48一定小于200,说明买4箱西瓜的钱一定少于200元。因此,200元买4箱西瓜够了。 再次提出要求:同桌互相说说上面的估算过程和方法。 3、尝试应用,体会估算价值。 出示“试一试”,提出要求:你能通过估算回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分组讨论,并选择合适答案。 追问:要知道300元够不够买5箱哈密瓜,应该先算什么?你是怎样算的?你是怎样想到把62元看作60元来算的? 小结:要知道300元够不够买5箱哈密瓜,应该先算5箱哈密瓜一共要多少元;因为62接近60,所以把62看作60来算;由60×5=300,可以知道62×5一定大于300,因此买5箱哈密瓜的钱一定多于300元,也就是说用300元不够买5箱哈密瓜。 组织比较:用估算方法解答上面的两个问题的思考过程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 指出:把48看作50,算出得结果一定比原来的大,也就是说结果估大了,原来的积一定小于估算结果;而把62看作60,算出的结果一定比原来小,也就是所结果估小了,原来的积一定大于估算结果。 四、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得数,集体校对。 追问:你是怎样计算2×50的?8×800呢? 小结:计算2×50时,可以先算2×5得10,再在10的末尾添上1个0,得100;计算8×800时,可以先算8×8得64,然后再在64的末尾添上2个0,得6400。 2、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尝试完成书上的填空,集体校对。 提问:你是怎样想到2时等于120分的?你又是怎样想到8分等于480秒的? 讨论交流。 明确:因为1时=60分,2时就是2个60分,2个60分是120分,可以用算式2×60=120来计算。因为1分=60秒,8分就是8个60秒,8个60秒是480秒,可以用算式8×60=480来计算。 3、做“想想做做”第7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他买的是哪一种火车票?你是怎样想的? 说明:要付1000元,就是3张火车票的钱一定在900元以上,不超过1000元。我们来看每种火车票各接近几百元:普通列车票接近200元,3张不满200元;特快列车票接近300元,3张比900元多一些;动车组列车票接近400元,3张超过1200元。所以买的应该是每张312元的特快列车票。 五、总结收获 引导: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怎样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怎样估算? 你还有哪些体会? 六、布置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5、6题。 七、板书设计: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 20×3=60(根)把48看作50 (1)2个十乘3得6个十,(2)2×3=64×50=200 6个十是60。20×3=604×48<200 答:一共有60根。答:200元够了。 小学数学教案 篇3教学要求: 一、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小数和复名数改写说的方法,巩固已学过的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思路,以及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不,提高计算能力。 三、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三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认识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进一步掌握应用题的'特点,灵活选择解题方法,更加明确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方法;及其解题的关键和思路。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复习数的大小比较 1、名数的改写 3。2吨=()千克5厘米=()米 3吨50千克=()吨3。5吨=()吨()千克 提问:你是怎样想的? 2、做期初复习第7题。 三、复习解方程和混合运算 1、做期初复习第8题。 2、做期初复习第9题。 提问:按照运算顺序,这里的4道题要怎样算?有没有简便算法? 四、复习应用题 1、做期初复习第10题。 提问: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解比较恰当?为什么?数量之间有怎样的相等关系?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你能列方程解答吗? 追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列方程的?你认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2、做期初复习第11、12题。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用这种方法做,是根据什么数量关系列式的,每一步表示什么。 五、作业 期初复习第9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4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7页,例7、例8、练一练,练习九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并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 2、使学生在探索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假分数,谁来说说什么是假分数?(板书:假分数)你能举例说一些假分数吗?学生举出的例子老师分两栏板书,左边一栏写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右边一栏写能化成带分数的假分数。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7。 然后指左边一栏,你能将这些假分数化成整数吗?小组里交流说说你的想法。 (2)交流汇报方法: A.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用分子÷分母4/4=4÷4=110/5=10÷5=228/7=28÷7=4 B.根据分数的意义:4/4就是4个1/4,4个1/4是1;10/5是10个1/5,5个1/5是1,10个1/5是2。 C.还可以画图看一看。 哪种方法转化更简便?(分子÷分母) (3)观察一下,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分子是分母的倍数) :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反过来,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能化成整数。 完成练习九的第一题。 (4)那么:4/3、7/3、11/8能化成整数吗?为什么?(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 (6)带分数的意义。 出示数轴。 你能在数轴上找到4/3这个点吗? (4/3是4个1/3,从0开始数出4个1/3。) (3个1/3是1,在1后面再数1个1/3就是4/3。) 指出: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如4/3就是3/3和1/3合成的数,1/3,读作一又三分之一。 说说5/3是几和几分之几合成的.数?读作什么?数轴上的点在哪里? 2、教学例8。 (1)出示例8。 (2)怎样把11/4化成带分数呢? 尝试练习,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方法: (可以画图;) (11/4有11个1/4,8个1/4是2,3个1/4是3/4,11/4是23/4) (11/4=11÷4=23/4) (4)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化成带分数快速一些呢? 因此在实际运用中就可以用分子除以分母。 11/4=11÷4(=2……3)=23/4(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子,分母不变) 说说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分子除以分母,如果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3、完成练一练。 独立完成练习。 汇报方法,说说是怎么想的? 哪些假分数能化成整数,哪些假分数要化成带分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九第3题。 独立完成练习,汇报方法,集体核对。 2、完成第2题。 读题,理解题意。 尝试练习,说说你是怎样想到的?怎样改写? 如果看图,你能直接用带分数表示吗?你是怎样看的? 3、完成第4题。 关键要看清什么?(把“1”平均分成了几份) 怎样找比较快?说说你的方法。 4、完成第5题。 独立完成填空。 把不是0的整数化成假分数时,怎样化?(用整数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子) 5、完成第6题。 独立完成。 汇报方法,说说想法。 还有其它的比较方法吗?哪一种方法比较快? 四、课堂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收获?8/11能化成带分数吗?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小学数学教案 篇5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根据给定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解答问题,并能根据解出的数据结合现实问题提出解题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审题,读懂表格和题意,列方程,体会方程是描述现实世界有效的数学模型,结合小组讨论,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提高数学思想方法,增强环保意识。 二 重点、难点 重点:读懂题目中的表格和题意,根据题意列出方程,解出(1)(2)班各有多少人,这是问题的.核心部分。 难点;正确的构思出盘活资源的方法,以及最后的脑筋急转弯式的提问 三 教学流程 (一)复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请大家回忆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其中关键步骤是什么? (二)新授 1 今天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是课本第34页习题7.3的第2题。 长风乐园的门票规定如下表所列: 某校初一(1)(2)两个班共104人去游长风乐园,其中(1)班人数较少,不到50人,(2)班人数较多,有50多人,经估算,如果两个班都以班为单位分别购票,则一共应付1240元,如果两个班联合起来,作为一个团体购票,则可以节省不少钱,问两班各有多少名学生? 购票人数 1-50 51-100 100人以上 每人门票价 13元 11元 9元 2由学生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找出已知量、未知量,分析等量关系,讨论解题方法: x+y=104 13x+11y=1240 设:初一(1)班有x人,初一(2)班有y人,由题意得 x=48 y=56 (三)展开 1在同学门解出问题的前提下再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假如一瓶饮料3元,空瓶回收价为13个1元,聪明的你能出一个点子盘活这1240元,让两个班的学生都有门票和饮料吗?请你简要说明一下你的好点子! 两个班104人作为一个团体购票,需要 1049=936 元, 节省了 1240-936=304 元, 买饮料需要 1043 =312 元,相差8元 喝完之后将空瓶收回,则回收价为10413 =8元,刚刚好! 反思:这是纯数学的思考方式,没有实际意义,饮料是进去后边玩边喝的,不应当像在完成任务似的在门口就喝完回收,如果由老师(或班长)先垫上8元,同学们就能把饮料带进公园了,但不能随手乱丢,必须带到门口兑换(环保教育)。 2脑筋急转弯: 假如(1)班想要单独买票,请你帮他想出一个比较经济的购买方案: 简单说明 初一(1)班48人原想买48张票需要:4813= 624 元, 但若买51张票,每张只需11元, 只要:5111=561 元,节省了 624-561=63元,更经济 至于多出的3张票想怎么办就怎么办,无所谓 四 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什么数学知识? (2)对你影响最深的问题是哪一个,你有什么看法? 小学数学教案 篇6教学内容:课本应用题例2及练一练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进一步促进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一般复合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教学用具:幻灯,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只列式不计算 ⑴某毛纺厂有男职工25人,女职工的人数是男职工的4倍。 A.女职工有多少 人? B.男女职工共有多少人? C.女职工比男职工多几人? (B、C两问要让学生思考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说说分析的思路) ⑵养鸡场有公鸡120只,母鸡的只数比公鸡的5倍多32只, A.有母鸡多少只? B.公鸡、母鸡共有多少只? (让学生试试用线段图来表示题意) 二、创设问题情景 每年的“六一”节前怡园小学生都要向山区同学捐书,今年大队部对三、四、五年级捐书情况统计如下: 三年级说:“我班捐书36本。” 四年级想了想说:“我班捐书的本数是三年级的2倍。” 五年级大声说:“我班比三、四年级捐书的总数少8本。” 你们知道五年级捐书多少本吗? 三、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 2、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看是否正确。 3、汇报、板演。 36*2=72(本) 综合算式:36+36*2-8 36+72=108(本) 108-8=100(本) 学生说理后再问:你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如:36*(1+3)-8 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把三年级捐书的本数看作一份数。 四、应用及变式 1、说说解题思路,再列式。 ⑴有红金鱼10条,黄金鱼的条数比红金鱼的2 倍多4条。两种金鱼共有多少条? ⑵有红金鱼10条,黄金鱼的条数比红金鱼的2 倍少4条。两种金鱼共有多少条? ⑶有红金鱼10条,黄金鱼的条数是红金鱼的2 倍。花金鱼的条数比红、黄金鱼总数少4条。花金鱼有多少条? ⑷有红金鱼10条,黄金鱼的条数比红金鱼少3 条,花金鱼的条数比黄金鱼的2 倍少4条。花金鱼有多少条? 让学生每两题一比较。 2、列式计算 课本练一练的第二题 五、课堂作业 课本练一练的第3-5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7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并经历这一过程。 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 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教学难点 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 教具准备 演示板,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计算下面各题。 16×1112×1432×21 2、结合以上各题,说说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授新课 1、引入谈话。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它与上一节课虚伪系内容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在探索过程中曲发现它,并掌握它。 2、教学例题。 (1)出示课本主题图。 (2)认真审视主题图,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 一共有500人来电影院; 电影院里的座位一共有21排; 每一排一共可以坐26人。 (3)提出问题:这是21排26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它告诉我们什么? (4)想一想:怎样列式,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1×26或26×21 (5)估算结果。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同伴间交流、提问、回答结果。现在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 (6)探索笔算。 第一种方法:口算法,26×20=520,26×1=26,520+26=546 第二种方法:简便运算,26×21=26×3×7=78×7=546 第三种方法:笔算,26×21=546 26 ×21 26.........1排有多少个座位。 52.........20排有多少个座位。 546.........21排有多少个座位。 再次强调: 第一:因数21十位上的2表示什么?(这里十位上的2表示2个十,即20。) 第二:积“52”中的2,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这里的52,是表示52个十,即520。这里是把个位上的0省略不写。) 最后,让学生比较这三种算法中,哪一种简单、方便。容易掌握,位了今后能解决较复杂的乘法计算,一般情况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用竖式计算方法。 三、课堂活动 1、打开课本,看书,有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进行个别辅导。也可以让同学之间相互帮助。 2、课本第31页的“试一试”。 四、巩固练习 1、课内作业。(课本第32页“练一练”的1-4题) 第1题,首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结果。 第2题,用竖式计算题目。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伴交流。 第3题,注意“第17届”中的“17”,预防学生拿来列式计算。 第4题,是一道简单的应用题,这一题的`难点在于时间单位的统一,要让虚伪上理解:为什么要把1时转化为60分,才能进行列式计算。还要注意时间的进率。 五、作业设计 1、小黑板。 2、“五”对应的练习。与“口算”对应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 电影院 列出算是:21×26或26×21 笔算,26×21=546 26 ×21 26.........1排有多少个座位。 52.........20排有多少个座位。 546.........21排有多少个座位。 小学数学教案 篇8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6107页练习二十第511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熟练掌握混合运算的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按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运算顺序练习。 1、口答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648+4(2)48+36-66(3)55-75 (4)(84-36)8(5)48(8-2)(6)59+6 2、学生小结混合运算 算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三、计算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第5题。 独立完成比较异同之处。 问:为什么题目中的数字相同,但结果不同? 指出: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弄清运算顺序。 2、完成练习二十第7、8题。 3、小结: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时都要按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算,等式计算要注意格式。 四、应用题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第9、11题,分别说出解题思路。 2、小结:解答连续两位应用题所求的第一个问题是第二个问题的一个已知条件。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第6、10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9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整千数相乘的口算算理,掌握其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口算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数相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2.填空: (1)6个十是( ),12个十是( ),12个百是( ). (2)40是( )个十,800是( )个百. (3) 表示( ),结果得( ). 3.师列式 , ,同时问:这几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整十、整百数同一位数相乘)师明确: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数相乘的乘法口算.(出示课题) 二、学习新知. 1.主动参与学习例1. (1)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板书 ,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猜猜得多少?说说你怎样想的? 问:我们用小棒来验证一下,这个答案是否正确. 教师出示1捆小棒,说:这是10根小棒扎成的一捆,表示几个十?(1个十) 师:怎样表示 呢?请你们动手试一试. 学生分组,动手摆小棒,然后汇报: 表示3个20是多少,用小棒表示就是两捆小棒为一份,摆这样的3份,共6捆. 随着学生的汇报,教师出示动画“口算乘法(例1)”. 问:看图说说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还可以怎样列式?(板书: ) 说明: 表示把3个20合并在一起,就是6个十,所以得60. 师板书:2个十 个十 齐读算式及结果:20乘3等于60. (2)尝试讨论,掌握算法. ①读算式,写得数,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②出示: 要求全班动笔把得数填在书上.再观察讨论:分别观察每组题中因数和积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帮助学生归纳口算算法:当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相乘时,只要用一位数乘“0”前面的数,再看因数中国共产党有几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师:请你用这一方法,口算 , , . 2.迁移类推学习例2. (1)看图列式并口算得数. 出示动画“口算乘法(例2)”.问:这幅图表示什么?该怎样列式?(表示4个300是多少,列式为 ).板书: 问:你是怎样想的?板书:3个百×4=12个百=1200 追问:还有更快的方法算出得数吗?(先算出 的积,因为300的3后有两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 (2)巩固算法. ①读算式说得数. ②出示: 讨论:怎样做题迅速而准确地写出得数?(每组都先算好第一题的得数,后两道题的积添上相应的数的“0”; ③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要求学生独立填写) 三、巩固练习: 1.看卡片写得数,比比谁最棒. 2.填空: (1) 读作( )乘( ),想:( )个( )乘7是( )个( ),是( ). (2)3乘600得( )个百,就是( ). 3.列式解答下面各题. (1)幼儿园买来6箱水果,每箱30千克.一共买来水果多少千克? (2)果园里栽了40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在8倍.梨树有多少棵? 4.游戏:小猴摘桃(详见探究活动).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怎样口算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数相乘?还有什么问题? 五、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节课是在表内乘法和万以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时,先让学生通过实物演示、动手操作、观察讨论来理解算式的含义和算理,再通过巩固练习来使学生领悟算法.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并发现规律,探索得出简便算法并加以运用. 教师注意以基本概念为核心,抓住新旧知识联系、运用知识的迁移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迁移类推掌握新知识. 教学中,还注意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尤其是口算算理的推导过程.为学生探求问题创设了宽松愉悦的氛围. 探究活动 放爆竹 活动目的 使学生熟练口算乘法,进一步提高口算速度和准确率. 活动准备 教师将口算卡片制作成爆竹形状.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抢答或指名说出得数. 2.全班同学做裁判,答对了就发出“叮、嘡——”的爆竹声,答错了就发出“喇”的声音,然后一起修改答案. 小小邮递员 活动目的 使学生熟练口算乘法,进一步提高口算速度和准确率. 活动准备 1.用纸盒做成信箱模样,前后两面都标上数字即算式的结果. 2.制作若干卡片(信),上面写着一些算式. 活动过程 1.请4至6名同学到前边,每人手里拿一个信箱.其它同学每人各拿一封或几封信. 2.游戏开始,学生找算式所对应的得数投入收信箱,双方互查互动. 3.教师可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或错误加以点拨,指导他们讨论,辨析,交流. 小学数学教案 篇10教学目标: 1、进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培养学生的估计和解决与千克、克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掂一掂、猜一猜中帮助学生建立千克、克的质量概念。 4、培养学生与人友好合作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进一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正确估计生活中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昨天上超市买了一些大小差不多的苹果。估计一下:几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学生随意估计的结果可能是杂乱、盲目的,在此矛盾的.基础上,教师提问:怎样估计才能尽量使结果准确一些呢?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怎样估计才能尽可能使结果更准确一些? 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看有:拿出一个苹果称一称,再根据这个苹果的质量去进行推算;先称好了1千克重的物品,用手掂一掂,再去掂苹果,看几个苹果的质量掂起来和前面的感觉相似;直接用秤称等。 2、全班交流。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估计方法带领学生进行验证。 问题:从录像中你明白了什么?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学生再次用弹簧秤称出1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掂一掂,然后猜一猜,哪样的物品的质量重1千克。 2、第2题。先让学生拿出一枝铅笔估一估,再用天平称一称。 四、反思,拓展升华 1、:说一说估计一样物品的质量要使结果尽量准确必须注意什么? 2、想一想,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后记:进行两袋食盐重量的测量,1千克与1000克相等,从而推出1千克=1000克,2千克=0克,练习时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换算。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