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儿童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范文

儿童教育问题调查报告范文(精选3篇)

希望知晓一个情况、一个事件时,我们需要仔细地调查清楚,并将获得的成果展现于调查报告中。但是调查报告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儿童教育问题调查报告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儿童教育问题调查报告1

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走访和询问,对广东地区的农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如教育经费不足和学校负债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这不但是问题而且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

一、乡村学校负债累累

由于农村学生的学费难收齐,而教师的办公经费又不足,很多农村学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维持校的正常运作。有的学校为达到"普九标准"向私人借贷修建设施,等到新学年开始就从学杂费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债务。

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门不顾农村的现状而要求一些小学、中学一定要达到"普九标准",这无异是在让学校背负沉重的债务。更有些学校为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花费巨额的招费。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有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无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造成很农村少年儿童"望学兴叹",以致不得不离开学校。农村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杂费和书费让学生家长难以承受

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相对较贫困。当局在财政支出吃紧,教师工资难以发放的情况下,就通过增加学杂费,从中提取一部分发放给教师,以弥补财政亏空。有的学校为拿到出版社的回扣,把出版社的一些"辅导材料"强行要学生购买;一些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如美术、音乐、手工等因没有师资和条件完成教学如同虚设,但这些书还得学生购买,这些书除了增加他们的负担还有什么用?而农村还有一种怪现象就是摊派多,修路筑桥建戏台等,都要他们出钱,农民靠种几亩地如何能应付这么沉重的负担?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大多是民办教师,他们的学历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根据规定要转正参加培训考试得花一笔不少的钱,由于地方财政支出有限,教师工资又难发齐,这给教师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很多乡村任教的教师还要承担一些摊派,如修建公路、地方报纸的征订,这些费用全都直接从教师工资中扣除,这些摊派根本就不同教师商量,犹如强盗拦路抢劫,这些做法直接损害了教师的利益。一方面当地专科师范毕业生回乡任教,但当局由于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无力接收,另一方面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四、资源分配不公平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各当局、电力、交通等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何况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农村中学中我看到一种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块荒田,实验室的仪器陈旧的难以利用。如此的设施怎么进行有效的教学呢?相反在城镇的小学,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施和其它教学设备可以说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为什么?是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五、改变教育问题的策略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当局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吃紧还会挪用教育经费。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

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小学、中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当局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再次,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对农村教师问题要切实做好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最后是加大农村教育资源分配,当地当局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分配资源时着重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为农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它的设备。

分析目前国内高校教育与就业问题

在当前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良好环境下,我们对高校毕业生进行走访,普遍可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我们不禁要问:难道真的是大学生人才饱和,市场消化不良吗?不是,而是当前的高校教育缺乏现代市场营销意识在动态环境下,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高校教育结构,适应市场经济需求提升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创新与实践技能。

材料:XX市“xx年院校毕业生春季双向选择暨专业人才交流大会”,用人单位提供6000职位,共吸引了超过8万人次的大学毕业生进场角逐。80000∶6000的比例,出现人才饱和吗?与此截然相反,深圳技能人才3年后缺口将高达38万。两相对比,耐人寻味。

从上述材料可反映:一方面,毕业群体大幅度增加,但近五年学生就业率基本上低于70%,就业率低下;另一方面,人才消费市场技能人才紧缺,市场供应不足,那么为何会出现市场供需不对称,人才假饱和现象呢?我们可以从几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产业结构快速转变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整体发生快速转变,并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增长的加速而日益发展和不断完善。经济增长和结构转换加速,第一产业发展在持续减弱,第二产业依然增强,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增长,产业的升级与教育体制及结构的转变是密切相关的,教育对人才的培养需要针对产业的发展需求,在动态环境变化中,进行持续的教育改革,培养切合实际需求的人才。

其次高校教育市场观念,体制及结构有待改善

一方面,市场意识薄弱目前的高校教育依然是公办教育为主体,民办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公办教育的投资主体是国家出资,高校依然是传统教育方式,它只管生产,只管计划式大量招生,对学生的教育是填鸭式的理论培养,理论脱离实践,至于生产出的产品在市场上是否符合市场客户的需求,产品的质量能否得到保证,则是置身其外比如:学计算专业的学生,在理论方面对计算机硬件结构非常清楚,倒背如流,可是到毕业时,尚不知道内存条的实际模样这样的产品能得到客户的满意吗?

另一方面,教育结构需与市场同步在学生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相同的科目,相同的老师讲的还是以前的东西,甚至讲义一字不变,只是听的学生不同罢了,这样的静态教育,学校如果卖个录音机岂不是更省成本吗?市场在不断变化,产业在持续升级,相应的学生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同步发展,甚至超越发展!

还有:人才市场消费环境日趋理性

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模式发生改变,由原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人才的消费由市场经济杠杆进行调节,企业的用人方式讲成本,求实效,讲投资与回报,人才的需求是希望帮助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拿来主义”,不仅仅是期望人才的综合素质,还需具备实践技能,拿来就可上岗实用比如:人才交流市场的应届毕业生常听到的词语是”有工作经验吗”,其实质内涵是学生是否具备实践操作技能。

通过上述分析,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出具体调整呢?

首先:高校定位要清晰。

高校也是企业方式的一种,不同的是其生产的产品特殊是企业就要有清晰的市场定位根据现代市场营销理念,以市场为中心,选择清晰的市场定位策略。

其一:产品策略根据行业的需求,针对性的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其二:品牌策略:打造市场知名品牌,拥有高技术,高素质,高质量的产品;其三:差异化策略:比如同中求异,避免同质化现象过于严重,打造局部优势,建立区域性强势品牌院校,突出个性化塑造,建立专长突出院校,树立成本优势,为市场提供低成本,又实用人才等。

其次:建立市场调研,跟踪,反馈机制。

一方面,把握市场消费需求与用人单位互动,了解消费需求,培养适合市场消费的人才;一方面提升教育质量从素质,理论,实践等多方面入手培养;还要以市场为中心引导教育方向根据市场需求,建立就业营销中心,营造消费需求。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需加快适应市场经济社会需求步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创新与实践,以有利于改善学生就业问题。

儿童教育问题调查报告2

本报告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霍桥学校的调查为基础,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采取对个别学生和老师交谈的形式,收集了大量的信息,掌握了大量的数据,共收回有效问卷200份。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霍桥学校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来分析当地义务教育现状成因;第三部分是我们的思考与想法。

关键词:义务教育;农村

农村义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素质,稳定社会,发展经济,强盛国家。农村义务教育是“三农”问题的焦点,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当今社会特别需要和谐,而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更需要和谐。无论是对个人发展还是对民族经济振兴,教育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特别是义务教育更是一个国家文明延续的保证,它作为每个人进入生活的“通行证”,既为个人的一生奠基,又关系到国计民生,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霍桥学校的基本情况

位于扬州市南郊沙头镇的霍桥学校创建于1958年原名邗江县霍桥乡农业学校.1959年和1960年曾先后更名为邗江公社五联农业中学和霍桥人民公社农业中学1969年8月更名为邗江县霍桥中学,并招收了首届高中班。

1980年九月学校停招高中班,改招幼师职业班。1981年7月国务院和省幼托领导小组曾专门发文介绍我校办幼师职业班的经验我校幼师专业是江苏省幼教培训网络中心成员之一。1986年经省政府批准为职业中专命名为邗江幼儿师范职业学校。

1996年底,学校开始进行“三教统筹”模式试点,将全镇成人教育中心校、邗江县中等专业学校霍桥分部(即:邗江幼儿师范职业学校)、霍桥镇中心中学三部分合而为一,1997年初正式成立“霍桥镇中等教育中心2000年七月学校更名为“扬州市邗江区霍桥镇中等教育中心”。

2002年10月28日,扬州市邗江区霍桥镇中等教育中心与原霍桥中心小学合并,成立了全区首家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更名为邗江区霍桥学校.

霍桥学校目前占地面积约102亩(67932.7平方米)生均约26.13平米建筑面积约18135平米。我校是全区首家农村一贯制学校是省三教统筹”试点学校下辖小学部初中部成职教部。学校在全省农村首开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先河。学校现有全日制小学初中和职业中专班级50多个,学生约2600人,教职工160人专任教师116人。如今的霍桥学校已形成。九年义务教育、三年职业技术教育在职成人大专教育为一体的富有特色的综合性农村学校.这在邗江区,扬州市乃至江苏省都是极其少有的。

2、当地义务教育现状及相关原因

根据问卷调查发现,该镇义务教育情况良好:

(1)在最近的三年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有机会上学,没有一个学生有留级、辍学的现象。

(2)学生上学所需的费用近几年来已大大减少,目前仅需缴纳几十元的书本费即可,如果是相当贫困的家庭还可以申请补助,且补助的人数限额也在逐步的增加,旨在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利。

(3)师资力量还欠深厚,全校的老师平均年龄为38岁,年轻的教师每年输入量较少,同时退休教师数量正逐年增加,与城里的师资相比,该校老师水平较低,且会出现同一个老师同时教授不同科目的现象。

(4)转学现象严重,尤其是小升初时,很多学生转入城里的学校,寻求更好的教育。

(5)老师转校现象也有发生,即水平较高的老师会被调入较好的学校。

(6)本地学生比率正在逐年下降,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员子女进入学校。

(7)教学设施欠缺,没有很好的教学设备,图书馆、电脑室等的建设不是非常完善,且部分住宿楼或教学楼年久失修,非常危险。

主要原因如下:

(1)目前,该镇每个家庭对小孩的教育都极为的重视,并且当孩子为适龄儿童时,镇政府有关部门也会采取有关措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上学的机会。

(2)扬州市教育局规定: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取消社会实践活动费、体检费等服务性收费。所有费用由区、市财政承担。

(3)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免除借读费、择校费。农民工子女需到公办中小学就读的,只需

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教育行政部门相对就近安排就读学校,并按照学籍管理规定办理入学手续。公办中小学在确保本施教区适龄儿童全部入学的前提下,对外来人员子女入学要敞开校门,不歧视、不冷落、不推诿,主动承担起对他们施教的责任。

(4)对家庭经济确有困难的学生,我市通过各种方式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给予捐助。各地积极创造条件,多方筹措资金,资助家庭困难的子女就学,通过设立助学金、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民子女就学。

(5)义务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国家和社会是义务教育的最大受益者,所以国家应承担教育投入的大头。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在农民减负的同时,教育经费也大幅度缩减,所以学校的财政状况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6)现在该镇的经济有所发展,家家户户也迈入了小康,所以每个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极为关注,所以相当多的家庭选择又远又贵的城里学校,为了能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教育,从而该校生源正逐步减少;另一个方面,许多的外来人员在我镇打工,孩子无法照应,所以很多都上了我校,其原因就是方便和便宜,使得本地学生数的比率越来越小,生源的质量也在下降。

3、个人的想法与思考

我觉得,已经到了xx年了,对于我们镇来说,义务教育已经全面展开,每个孩子都可以上得起学了。但是所谓的义务教育并不应该仅仅是指所有孩子都能上学,而是指所有孩子都能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做到城乡教育无差距。显然,就目前而言,我们只能做到量的保证,而质的保证还没有或者说还不可能得到实现。所以义务教育的质就是新阶段里,我们应该努力的目标。

对于政府来说,政府应对义务教育承担全部责任。如果借口发展民办教育,削弱政府对教育的投入,那么就有可能贻害后代。民办教育并非不能发展,但在目前的情况下,义务教育阶段不应实行营利性的民办教育,政府必须对义务教育承担全部责任,这是我国法律的规定,也是执政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只有政府真正承担起责任,建立一个民主监督体制,义务教育的生存与发展才有保障。

对于目前存在教育资源的不均,在霍桥学校是很容易看出来的。图书馆的形式开放(由于规模很小,并没有发挥它的实际作用,里面的书也都是一些十分陈旧的书);电脑室的非规范运用(由于电脑室较少且设备陈旧,学生使用时间只能是短短的几十分钟的上课时间,且由于缺乏该专业的老师,学生上该课只是为了游戏,违背了电脑室建设的初衷);尘土飞扬的操场(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学校的操场只是尘土,学生体育时的安全难以保证);优秀学生和老师的流失(由于教学资源的缺乏,学校依然是粉笔黑板的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更不可能,所以很多优秀老师被挖走,优秀学生去了更好的学校)面对这么多城乡、区域资源不均、待遇不均的交织,我们要守住自己的灵魂,既要努力使资源做到平均化,也要在平均化还不能实现的前提下,尽最大的能力,给最好的教育给孩子们。义务教育不能丧失灵魂,扭转教育不均是良心道德工程。展望未来,守住灵魂,才能保证农村义务教育改革的深化,才能激活教育全面走向和谐发展。

对于教师的问题,个人认为教师的编制、流动、待遇需要合理化。农村学校应以学校为单位核定教师编制,核定教师编制要多维考虑。对农村优秀教师的流失应出台相应的措施予以防范。农村教师被别的学校无偿引走或拉走,应有补偿办法,使流入地对流出地有所补偿,流出地用补偿金再聘其他合适教师,或者为在岗教师提供进修机会,这样才有利于保护农村教育。对教师的待遇应统筹化,在一个地方内应基本平衡,要保证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福利待遇不亏。只有分配合理才能使社会和谐。

校长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农村中小学校长在义务教育阵地里承担着重要角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里,选用好校长意义深远。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所好的学校不在于是否拥有漂亮的校舍和现代化的设施,而应首先在于是否拥有一位具有教育思想、敢于负责、德能兼备的校长,这就需要有一套选拔任用校长的制度原则和指导思想,要解放思想,打破框框,开阔视野,扩大选才范围,应在蕴藏人才资源的教师队伍沃土中提炼发掘精良。要真正从事业出发,从公心出发,坚持原则,排除私情和霸权的干扰。对校长的任期、流动、培训与归途以及相应的待遇也应明确规定或要求。校长自身也应有正确的任职动机和人生价值观,随时准备吃苦与牺牲,同时,要努力提高思想境界和业务水平,不断超越自我。校长队伍建设好了,义务教育的和谐构建就会更加扎实。

最后我觉得义务教育是平凡而神圣的事业,平凡要求我们实实在在,神圣要求我们高尚完美,这就需要制度和伦理的高度统一与和谐,也需要制度伦理与义务教育本质及环境的高度统一与和谐,使义务教育的管理机制达到恰到好处的最高境界。这样义务教育的阳光春风就会永驻大地。

儿童教育问题调查报告3

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在我国当代的家庭教育工作中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总体来看,我国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的基本状况是好的',但是也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一是期望值偏高;二是教育方法不当;三是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家庭陷入溺爱与过分管理相交织的误区。

一、造成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

(一)不能正确对待独生而导致过分溺爱

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较低,社会养老问题还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以及受多子多福等传统

文化观念的影响,我国人的生育愿望仍是强烈的。因此,不论生男生女,只生育一胎,对多数独生子女家庭来说,并非出于自愿。这是我国在人口生育问题上绝大多数家庭的心理状况和社会现实。但由于我国的国情,若不控制人口数量的大幅度增长,就会造成更严重的人口等社会问题,因此提倡一胎化,是我国不得不实行的国策。一胎化政策的执行遇到了多种阻力,特别是在生产力水平低及文化水平低的农村遇到的阻力更大。

十多年来,这一政策虽然在我国城市中特别是在干部、职工队伍中得到了较认真的执行,但是,由于多数独生子女家庭中人们的心理状态不平衡及我国传统文化的作用,这些独生子女家庭便把对众多孩子的爱和希望都集中在独生子女这株独苗上。这便是多数独生子女家庭自觉不自觉地被陷入溺爱中的社会原因和家庭原因。由于多数独生子女自觉不自觉地被陷入了两代六位长辈的溺爱之中,自幼娇生惯养,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在抗拒家庭教育方面也就往往有恃无恐。因此一些家庭对其也就任其所为,使其为所欲为。再加之对其期望值普遍较高,也就导致了不少独生子女家庭的家庭教育失常,形成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比如,不让孩子离开自己,或者由于怕不卫生,或者怕孩子学坏,或者怕孩子受欺侮,不让孩子独立活动而包办一切。结果就出现了《中国的“小皇帝”》里所描绘的,儿子在夏令营时住在学校里,父亲半夜爬到儿子床底下守着,怕儿子掉下床来。这种过度保护极不利于孩子的正常发展。

一些独生子女的家长对独生和独生政策的心理反差,往往导致情感的扭曲,使对孩子的爱缺少理智过度偏爱,致使不少独生子女家庭出现低收入高消费现象,把大部分钱花在孩子身上,尽力满足孩子的要求,甚至许多是不合理的要求。

(二)因是独生,家庭环境有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

孩子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其幼年期的心理发育,需要一定的条件。失去了一定的客观环境条件,孩子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幼年期的心理发育便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比如说,孩子在其幼年期的心理正常发育,需要有与其年龄相仿的孩子一起生活、玩耍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交流,这样才有利于孩子产生童心的共鸣,相互促进,保证身心的健全、健康发育。对此,国内外儿童心理学家都是共同肯定和强调的。而独生子女由于无兄弟姐妹,在家庭中就缺少小伙伴,整天与成年人特别是年长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在城市里,邻里关系一般又不亲密,来往较少或很少,特别是在高层楼房中生活的孩子更是如此,各家自立门户,基本上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因此,就使得相当数量的城市独生子女自幼缺少小伙伴,而整天被成年人包围和保护着,这样的生活环境是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育和健康成长的.再则,儿童的独立性和独立生活能力等需要在平常的生活中得到训练和养成。而独生子女由于自幼就被陷入在多位老人的过度保护之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衣择其佳、饭择其精的生活,样样都能顺利的得到满足,整日与各种高档玩具相伴,因而容易养成独立性差、倚赖性强、自幼好逸恶劳、追求享受、不识五谷春秋等弱点和缺陷。

(三)家庭教育水平普遍不高

从总的情况看,近些年来,我国虽然已着手对家庭教育问题的科学研究和指导,已有不少部门和教育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在越来越关心这一问题。但是,有关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有限,普及的力度和广度还不能适应我国这个多人口、多独生子女国家的需要,这种状况,从总体上决定着我国的家庭教育水平还不高。再则,不少家长不爱学习或不善于学习,更是缺乏对家庭教育知识的学习和研究,不愿在子女教育方面动脑筋、下功夫。

二、要提高我国独生子女综合素质,最根本的在于提高独生子女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

(一)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主要包括:家长要掌握必备的文化知识和科学育儿知识,并能根据独生子女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教育;独生子女的家长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并成为孩子的楷模;要形成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使孩子从小就学会尊重、关心、团结、体谅他人;尽力促使其多方面良好个性的形成,为成人、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要遵循家庭教育原则

根据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特殊性,在施教过程中应遵循适度原则、全面原则、一致原则、民主原则和严格原则。所谓适度原则,是指独生子女的教育必须依据其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要因为是独生子女而寄予过高的期望,提出过高的要求,给予过分的爱和照顾。在智力开发上不搞过度教育;在生活中,要使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能事事都由家长代劳;在物质供应上,不给过度满足等。全面原则,是指要注意德、智、体、劳、美的全面发展,尤其要处理好智力教育和非智力教育的关系。一致原则,是父母对子女教育的态度,祖父母、外祖父母对其的教育态度要取得一致,要注意教育的整体效应,要配合默契,协调行动,在孩子面前不出现意见分歧和冲突。民主原则,是指在家庭中要形成民主气氛,不搞“家长制",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不搞一言堂,逐步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严格原则,是指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不能放纵,要使孩子逐步树立起是非观念,养成知错必改的好的道德品质,只要不断克服自身弱点,才能健康成长,才能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三)要加强对独生子女社会化教育

由于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自幼缺少小伙伴,多数时间生活在成人之间,所以,多数独生子女在许多方面的性格都不能很好地融合于社会之中。因此几乎所有的有关研究和专家都认为独生子女最明显的缺点就是缺乏社会性。主要表现就是缺乏与周围人交往的能力;缺乏参与社会的能力;缺乏在社会环境中应变的能力。因此强化独生子女的社会化教育,是改善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方法之一,也是克服其在独生的环境中容易形成的弱点的重要途径和根本措施。要多给独生子女提供社会生活,孩子到二、三岁时就希望有儿童伙伴,独生子女这方面的要求就更强烈,希望进入他(她)们的“儿童社会”、“儿童世界”。如果得不到满足,孩子的性格就会变得孤僻、不合群。因此当孩子长到一定年龄的时候,就必须向孩子提供年龄接近的小朋友,给孩子提供他(她)们的社会生活。为此,可带孩子去串门,找其他小朋友玩耍;可带孩子到儿童乐园去游戏:也可尽早将孩子送进托儿所、幼儿园,让孩子去广交小朋友,扩大其社会交往。切不可把孩子一直关在家中,使其离群索居。

(四)要培养独生子女的独立能力

家长应有意识地克服过度照顾和过度保护,凡是其能自己独立或在指导下完成的事,让孩子自己来干,不要包办代替。独立自主能力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应给独生子女多创造锻炼其独立能力的机会,应尽早鼓励其自我照顾,稍大一些,可交给孩子一些能独立完成的任务,完成得好,要鼓励、表扬,促使其增强自立、独立的积极性。从小注重培养独生子女的自主活动能力。所谓自主活动,就是按照他们自己的意志去活动。这种活动有利于培养独生子女的勇敢精神和创造性。凡是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孩子们的自主活动,家长们都应该尽力给以鼓励、支持。即使失败了,也不一定是坏事,仍可磨练孩子们的意志力,培养克服困难的精神,并且还会促使孩子多动脑筋,知道在世界上办成一件事并不是容易的事,激发其刻苦学习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五)要进行适度逆境教育

为了克服独生子女的弱点,应对独生子女进行适度的逆境教育,进行居安思危、忧患意识、勇于实践、经受挫折、克服困难、摆脱依赖和培养自主自立精神的教育和锻炼,使孩子逐步形成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孩子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独生子女对于千千万万个独生子女家庭来说只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对国家和民族来说,却意味着整个未来,因此谁懂得怎样更好的教育独生子女,谁就赢得了未来,谁就能拥有美好的明天。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 4:5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