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元宵的故事教案 |
范文 | 元宵的故事教案(通用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元宵的故事教案(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元宵的故事教案1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元宵节的时间。 2、愿意讲述品尝过的各种各样的汤圆。 3、增进幼儿喜欢我国民族风情习俗的情感。 4、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5、通过礼物来对颜色感兴趣。 活动准备: 实物汤圆、泥工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元宵节的时间。 二、让幼儿大胆讲述自己品尝过的元宵。 师:这些汤圆长得什么样子?汤圆里面有什么? 三、鼓励幼儿用泥工捏出自己喜欢的元宵形状,可以从颜色上选择。 小百科: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元宵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在汉文帝时期,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元宵的故事教案2活动目标: 1.了解元宵节,理解儿歌意思。 2.能完整地朗诵儿歌。 3.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5.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活动准备:彩泥、玩具小碗、根据儿歌内容绘制的图标。 活动过程: 一、教师演示搓元宵,谈话导入元宵节。 教师:老师拿的是什么?变变变,我用彩泥变出了什么? 一碗香喷喷的元宵来啦!元宵节里人们都要吃甜甜糯糯的元宵。元宵节马上就要到了。是哪一天呢? 二、学习儿歌。 1.教师示范朗诵儿歌《闹元宵》。 2.理解儿歌意思老师:正月十五那天是什么节日? 3.看图标跟念儿歌,分析理解"团团圆圆"、"闹元宵"的意义。 教师:谁知道"团团圆圆"是什么意思?(家里人都来了,很多亲戚朋友在一起。)儿歌叫《闹元宵》,为什么要说"闹"?(人很多,大家在一起很热闹、很开心。)三、完整朗诵儿歌。 幼儿完整学习,朗诵儿歌2/3遍。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美术区搓团圆。 2.家园共育:家长和孩子一起参加元宵节传统活动。 附:儿歌《闹元宵》 月亮走,我也走,月亮圆,人团圆,团团圆圆元宵节。 反思和建议: 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小班孩子的印象中只有吃汤圆,为什么要吃汤圆?元宵节还有哪些习俗呢?我们的孩子很少接触,知之甚少。我们的传统节日正被大家所忽略,所以在本周周末活动开展了一个迟来的元宵节活动。根据小班孩子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我利用正月十五拍来的花灯照片和图片给孩子直接的感官冲击,并让他们在看一看、说一说中了解元宵节的习俗,并知道是“团团圆圆”“期盼来年顺利”的意义。 在猜灯谜的游戏中达到高潮,孩子们积极踊跃,因为猜对了可以得到一个兔子花灯,他们非常喜欢!通过本次活动相信孩子们对元宵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元宵的故事教案3活动目标: 1、 知道元宵节要吃元宵,对制作元宵感兴趣。 2、 初步学习用油泥搓圆的方法。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 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 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油泥和一块塑料垫板。 活动过程: 1、出示生元宵,问:这是什么?今天为什么要吃元宵?老师请大家吃元宵,高兴吗? 2、欣赏教师做元宵。教师把一小块油泥放在手心,手指伸直,手心对着手心用力绕圈。 3、幼儿学搓元宵。教师轮流对幼儿进行观察和指导。 4、让幼儿把自己搓的元宵送给小动物尝一尝。 活动反思: 有句老话“上灯圆子,落灯面 ” ,意思就是在正月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亲自做圆子,吃圆子,在正月十八的时候呢将会吃面,意味着新的一年真正的开始了。而今天正好是正月十三,所以我将“搓元宵”这节活动安排在了今天,希望孩子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元宵节”同时学会“搓元宵” 元宵的故事教案4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有品尝元宵的习俗。 2.通过做、煮、品尝元宵,享受制作食物的乐趣。 3.能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元宵的味道以及自己品尝元宵时的心情。 4.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 面粉、点心盘、围裙、电饭煲、糖、小碗、小勺等。 活动过程: 1.激发做元宵的兴趣和愿望。 指导语: ①今天是什么节?元宵节有一种特别的食品,是什么? ②元宵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己做元宵? 2.观察制作材料,了解做元宵的方法。 (1)观察并知道做元宵需要的材料。 (2)了解做元宵的方法和要求。 指导语: ①我们怎样才能做出圆圆的元宵? ②老师煮元宵时,小朋友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3.做元宵、煮元宵。 (1)提醒幼儿穿好围裙并洗手。 (2)幼儿尝试用搓、团圆、在盘中滚一滚等方法做元宵。(提醒幼儿注意不把面粉团弄碎,不要将面粉撒在盘外。) (3)教师煮元宵。 4.加糖品尝元宵,说说元宵的味道和自己的心情。 元宵的故事教案5活动目标: 1、在猜谜、搓元宵等活动,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的快乐。 2、知道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和一些习俗。 3、通过礼物来对颜色感兴趣。 4、感受到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干米粉、小盘子、大盘子。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通过猜灯谜的游戏形式导入本次活动。 共同来猜谜:请幼儿介绍谜面,让同伴猜。 二、说一说——在说一说的过程中体会元宵节的热闹。 1、你知道什么节日要玩猜谜吗?(元宵节) 2、元宵节还可以做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小结:每年的正月十五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可以和家人一起吃元宵、玩花灯、猜灯谜等,真有趣。 三、做一做——通过自己亲手操作体验做元宵的趣味。 1、你吃过的元宵有什么味道? 2、请老师介绍元宵的做法。 3、幼儿分组制作,提醒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小心掉在地上,保持干净。 4、将搓好的元宵放在大盘子里,分享集体合作的快乐。 四、做灯笼 ——通过自己亲手制作灯笼体会元宵节的习俗。 五、延伸活动(尝一尝) ——通过品尝自己亲手做的汤圆体会成功的喜悦。 元宵的故事教案6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材料,自主选择适宜的工具制作彩色元宵。 2.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激发幼儿积极思维,大胆动手操作,遇到困难会想办法解决。 3.体验操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材料区:幼儿已制作成的各种彩色水、米粉。 2.工具区:各种餐具(碗、调羹、盘子等),抹布 3.游戏区:大地毯上洒满蓝色小绉纹纸条。 活动过程: 1.与幼儿共同回忆制作彩色水的过程。 2.教师出示米粉和彩色水,讨论如何制作彩色的元宵。 师:今天我们要来做彩色元宵,需要什么材料呢? 幼:彩色水,米粉。 师:有了彩色的水,米粉。我们怎样制作彩色的元宵呢? 幼A:米粉里放点红色的水。 幼B:搅拌米粉。揉成米粉团,再搓成彩色元宵。 3.幼儿自主选择喜欢的材料,进行操作。 教师巡回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提醒幼儿之间互相帮助,注意卫生。对能力不强的'幼儿给予引导和帮助。 幼A:一边和着米粉,一边数着数:“1、2、3、4、5,够了。”然后用调羹搅拌着米粉和红色的草莓汁, “变了,变了,米粉变成红色了。”兴奋的她不断的探索着米粉、米粉糊、米粉团…… 幼B:不时地看看自己的操作,又偷偷地瞧老师。原来是他的桔子米粉糊太稀了。面对他的困惑,教师给予及时的旁敲侧击的引导。 4.幼儿互相交流制作过程,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 5.游戏:元宵乐 幼儿扮成元宵在地毯上自由滚动。(有的幼儿侧着滚、有的幼儿抱着脚翻滚、有的幼儿头顶着地一个接着一个的滚、还有的幼儿两人抱成一团翻滚……滚成一团,笑成一团。) 活动延伸: 品尝彩色元宵,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反思: 1、彩色元宵是预成活动中的一个生成活动,它建立在幼儿的需要与兴趣上,建立在幼儿已有经验上,它是一个现有经验与新经验的整合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操作、主动探索。 2、每时每刻,不论在任何一个地方,一种爱的力量总在激励着幼儿积极地观察这个世界,探索这个世界的奥秘,作为活动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教师应抓住教育契机,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机智,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创设探索活动的机会和自由发展的舞台,激活幼儿的思维、挖掘智慧,尊重、支持、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大胆尝试、主动探索,促进幼儿在现有水平上不断地发展。 3、幼儿天生是个探索家,在探究如何使自己变成元宵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表现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体验成功的快乐中,他们的情感得到了更一步的升华。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