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
范文 | 关于圆明园的毁灭教案范文合集九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2.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3.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懂过渡句 这节课,我们将穿越时光,走进当年的圆明园,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三四自然段,想一想,这两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课件出示句子“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建筑宏伟”概括了哪段话的内容?“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概括了哪段话的内容?这个句子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给句子换两个关联词,使句子意思不变,作用也不变。 圆明园不仅建筑宏伟,也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二)想象宏伟的建筑,学习写法 1.理解宏伟的意思。(规模、雄壮伟大。) (1)默读第三段,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宏伟? (2)课件出示句子。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③数一数作者用了多少个“有”字?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建筑物种类多,数量多。 2.想象园中的景象,引导背诵。 3.模仿写法,说话写话。 校园里,有_________的,也有的_________。不但有_________,还有_________。 (),有_________的_________,也有_________的_________。不但有_________,还有_________。 .园中的风景如此美妙,大家还能想出来吗?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三)“最珍贵的文物” 1.课件出示句子。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2.从先秦时代、到清朝,足足有三千八百多年,那时候有多少珍贵的历史文物呀?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 3.课件出示相关文物图片。 4.当看到这些让我们目不暇接的文物珍宝时,同学们的心情怎样?指导学生用自豪的语气朗读第四段。 (四)品读毁灭,领悟表达特点,激发感情 1.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我们再也看不到它的辉煌了。 2.课件出示第五段话,学生默读第五段话,在句子旁边写下心情、感受。 3.你读到哪个地方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交流对“闯入”“凡是”“统统”“实在”“任意”“销毁”等词语的理解。 4.看看侵略军犯下的罪行,我们把他们叫做“英法联军”行吗?现在请大家用朗读揭露这些强盗的无耻行径。 5.全班有感情地朗读第五段。 (五)再读第一段,总结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宏伟的建筑还在吗?珍贵的文物还有吗?这座举世闻名的园林,就这样消失了,这个损失太大了。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的第一句。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2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下面就《圆明园的毁灭》课例来谈谈我是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中进行语文教学的。 教学设计思想: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要多读、多想、多体会,获得真切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本篇课文虽语言简洁,但内容距离现实生活较远,学生头脑中缺少文中所描绘事物的表象,课文的优美词藻在他们眼中也就成了单调、抽象的符号,尤其是农村孩子对那些名园景观知之甚少,学生很难由文字描述展开想像。我设计的方案就旨在通过创设一个信息量大且极具感染力的网络环境,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自身感悟、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下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整理、加工信息,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 媒体设计思路: 为了弥补学生认知上的不足,我制作了《圆明园的毁灭》的学习课件,其中包含名园风光(名园四十景的部分画面)、课文赏析(对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并显示图片,比如:众星拱月、亭台楼阁、山乡村野、平湖秋月等)、拓展延伸(整理了《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明园文物今何在》、《明园浩劫》等文章)等几个版块,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扩展性学习提供了资源,搭建了平台。在图、文、声、像等多元信息的共同作用下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由这些感性认识深入到对文章中心的感悟。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以及毁灭过程。 ②理解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通过毁灭前后圆明园的对比,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语文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②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难点:①在辉煌与毁灭的强烈对比下,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②体会作者安排材料匠心。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引入,提出探究问题。 读了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 (归纳总结两个问题:①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②它是怎样被毁灭的?) (二)初步读文,整理概括。 1.读文思考两个问题。 2.议答。文中怎样赞颂圆明园? (板书:博物馆艺术馆瑰宝精华) (三)借助课件深入感知。 1.学生自由浏览名园风光、课文赏析两个栏目,感知圆明园的辉煌,进行自主学习。 2.说圆明园为什么会得到这么多的评价? 3.感情朗读24段,体会它的美。(欣赏、赞美、自豪之情。) 4.这么一座万园之园是怎么被毁灭的?(出示幻灯文字)(感情朗读、读出痛恨、仇恨之情。课后练习) 5.我们应该牢记这一耻辱的历史:(出示课件句子:有把火曾把耻辱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说说此刻心中的感想。 6.大家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烈的感受? 讨论: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四)拓展延伸。 1.选读课件:拓展延伸中的三篇文章。 2.浏览网站: 3.进入论坛,发表贴子(应不应该重建圆明园?) 4.以圆明园为主题制作电子文稿,可以查阅网上资料。 教学反思: 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非常投入,获得了强烈的感受(这在交流当中有明显的表现),这是单纯靠读书所达不到的。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更大的自主空间,不仅可以掌握相关的学习内容而且会体验到用多媒体形式表达和组织信息的特点,逐渐掌握通过多媒体形式学习知识的方法,最终形成一种信息素养。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3【设计思路】 一、主导思想 已成废墟的圆明园依然屹立在那里,成为中华民族耻辱的象征,这一切的一切,怎能是一个“情”字了得!激发学生情感,自得自悟。 1、自主课前初现: 提前让学生查找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学生积极性较高,通过网络,电视,书籍等,收集到丰富的资料,图片,通过交流,学生初步了解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对当年圆明园的美景产生由衷的赞叹。而对被烧后的圆明园,充满了愤怒,痛恨,惋惜之情。 2、自主在课堂呈现: 课堂基本模块是: 自由读书时间──自由问答天地──自由创作空间组成。 以翻开历史书籍为线索连贯全文。 课堂的中心任务:以读促讲,将学生领入情境,激发情感。 3、自主在课后体现: 给学生布置了一道辩论题: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 课堂按“自由读书时间──自由问答天地──自由创作空间”的线索统领全文。学习时采用倒序的手法,先用圆明园毁灭前后的鲜明对比,来触发学生的激 ,在反复指导朗读的过程中,一种爱国的热情油然而生。再回到第一自然段,当学生不得不接受这个惨痛的历史事实时,学生情不可抑,迫不及待地想读,说,写,此时安排自由创作空间,给学生一个表达心声的平台。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 ⑴学会本课14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⑵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⑶能背诵感受最深的段落。 ⑷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德育渗透点: 通过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培养学生对美与丑的识辨能力。使学生深刻理解“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当年圆明园的样子并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内涵。 【教学准备】 上网搜集圆明园辉煌时和被毁时的图片制作成相关的课件,节选《火烧圆明园》的录象带。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名言引题,激趣导入 翻开历史的长卷,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便历历在目。今天,让我们把目光锁定在1860年,因为当时的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血汗建造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法国最著名的大作家雨果曾这样说:“在世界东方的中国,有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就是圆明园。” 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去欣赏这万园之园的精华吧! 板书: 圆明园。 二、再现历史的美景,感悟交流体会 自由读书时间: (大屏显示) 1、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一边读一边勾画,批注。 3、读后谈谈感受: 分别请同学读感受最深的自然段,读后说感受。 如果同学读第二自然段,学生说感受时,引导出“众星拱月”,课件展示,重点理解。 如果同学读第三自然段,读后说感受。带领学生欣赏几处景色的图片,进入情境。书上还给我们举例介绍了著名的建筑物和风景区,我们用引读方式到课文中找一找。 如果同学读第四自然段,读后说感受。欣赏图片。 请你随着这悠扬的古曲再读三四自然段,将你心中的感受一读为快。 4、(出示全景图)就在这座历经六代皇帝花费了150年的时间修建的圆明园中,有风格别致,巧夺天工的民族建筑,有引人入胜的西洋景观,再加上收藏了无数稀世珍宝,中外的史学家们给与他至高的荣誉,(出示每段中心句)指导学生朗读: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唤它的名字,(圆明园) 让我们再一次自豪地呼唤它的名字。(圆明园) 三、面对现实的残酷,激发爱国情感 老师引语: 然而今天,我不得不在它的后面加上两个字,这两个字写起来不容易,读起来让人心里也沉甸甸的。指导“毁”字的写法。轻轻读一读课题,加入你的理解再读课题。 读了课题,进入“自由问答天地”。学生提出疑惑。 让我们再一次把历史的长卷翻开,撕开那道在中国人的心底里永远不可能愈合的伤疤。 (看录象。) 老师引语: 此时此刻的圆明园就像一个被遗弃的孤儿一样束手无策,被无情地践踏,掠夺,就让我们到这些充满着血雨腥风的文字当中去寻找这些强盗们罪恶的嘴脸吧! 引导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 1、先分别请三位同学读课文,谈感受。老师分别适当点评。 2、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时间,再请2位同学读课文谈感受。或请同座位一起读一读,读后谈谈感受。 3、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读。 4、划出所有暴露侵略者残暴罪行的词语。还想读吗? 5、此时此刻,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用最精练的文字概括。 6、一个人的愤怒代表不了一个民族的觉醒,亿万炎黄子孙的愤怒才能让我们看见几缕微弱的曙光。所有愤怒的同学们,把你的满腔怒火读出来吧。 7、为什么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如入无人之境,为什么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可以任意的抢,砸,烧。这是引起我们愤怒的根源所在,请同学们课下阅读《中国上下五千年》等相关史籍,相信你的感受会更加深刻的。 四、痛定思痛,接受现实 文章第一自然段开篇明意,告诉一个惨痛的历史事实,用您的眼睛去发现,用你的心灵去揣磨,哪些词语最能触动你的心弦,自由读一读。 学生说感受后,指导齐读。 五、自由创作空间 师引入: 是啊,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永不停息。144年的风风雨雨都已过去,已成废墟的圆明园此刻依然屹立在那里,只留下民族的耻辱,那是一道至今让人隐隐作痛的伤痕。历史是残酷的,不回忆历史的残酷,又怎能来鞭策现实,不回忆历史的残酷,又怎能去展望美好的未来呢?同学们,就让我们在这荡气回肠,让人遐思万千的音乐声中,拿起笔来,表述你的心声吧! (配入《我的中国心》歌曲。) 大屏显示: 自由创作空间: 1、语句通顺。 2、达真情实感。 生自由创作,老师巡视鼓励。 生交流感受。 学生说到的精华可以写在黑板上,(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落后就要挨打等)学生想写什么都可以,最后齐读作为结束语。 【课后反思】 1、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课堂实现了情谊融融,书声朗朗的教学目的。“自由读书时间──自由问答天地──自由创作空间”环环相扣,课堂结构十分严谨。自由创作空间以作业纸的形式出现,其中有收集课外资料,培养了学生综合概括资料的能力。 2、自由问答天地中,通过读书,解决了“谁要烧?怎样烧?”的问题,而学生随机问到的问题,应及时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中国上下五千年》。 3、学习圆明园的辉煌这部分时,应注意出图的顺序最好与课文相符,这样无形当中学生又游览了一遍课文。 4、对于课文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提前预设,设计几种不同的思路,使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4【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十四个生字。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文字与图片了解屈辱的过去,激发爱国热情。 以读激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敌人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阅读课文,了解圆明园被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学情分析】 学生年龄比较小,接触的课外知识也比较少,他们对于本课当中的圆明园基本没有概念,这样加深了本文教学的难度。本课当中利用多媒体设备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让他们认识到圆明园曾经的辉煌,及被毁的这一屈辱历史,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流程】 一、以图激趣 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图片。(播放幻灯片图片) 美吗?这就是圆明园。(板书) 〖以图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 打开课文,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圆明园是。 三、美景欣赏 1、问题引入:为什么会给圆明园如此高的评价? 圆明园的布局之巧。(第二自然段) 明确:三园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 学生画出布局图众星拱月 园内景观和园内建筑。(第三自然段) 明确:金碧辉煌殿堂,玲珑剔透亭台楼阁,买卖街,山乡村野 仿照名胜古迹建造 根据古代诗情画意建造 民族建筑和西洋景观 把这些美景给读出来,体会流连其中的幻想境界。 ⑴老师读,学生闭上眼睛感受 ⑵女生读,边读边展示美景图片 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2、我们能够看到的圆明园是多么的美丽与繁荣,具有梦幻中的美。 再次欣赏图片。 3、全班齐读感受圆明园的经典美。 四、以读激情 1、同学们,如此令人神往的圆明园却被毁灭,化成了灰烬,罪魁祸首是谁?--------英法联军 (观看多媒体视频)… 老师能够看到你们脸上写着复杂的表情,把你们的感情读出来。 2、此刻你体会到了什么?(男生读) 一场大火在短短时间里烧毁的是什么东西? (回到第三自然段) 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还没有了… 3、再齐读本段,感受愤怒之情。 五、情感升华 1、这样一座皇家园林被毁灭并化为灰烬,这不可估量的损失是不可弥补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回到第一自然段) 2、面对废墟你想到了什么? 六、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面对圆明园的废墟你想说些什么?(小作文)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5《圆明园的毁灭》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组课文中的第一篇,是一篇引人入胜而又发人深思的讲读课文。课文通过讲述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是一篇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审美情趣的好教材。 由于语言文字的局限性、学生理解想象能力的有限性及类似生活体验的贫乏性,使得学生仅仅借助课文抽象的语言文字很难深切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这又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爱国情感及振兴中华责任感的激发。因而,使学生深切感受圆明园的辉煌,通过圆明园的兴衰对比,使学生晓理动情,就成了教学上的难点。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常常是依靠形象、颜色、声音的感觉来进行思维的。”在网络资源中不仅有丰富详实的文字资料,更有大量鲜明可感的图像、声音、影视资料。网络教学中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兴趣、协商会话、协作学习;丰富的资源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实现自主学习。基于以上认识,我决定在网络环境下实施这一课的教学,利用网络“还原”抽象的书面语言,虚拟再现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利用网络的多媒体功能,播放《火烧圆明园》中的电影片段,让学生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入情境,进角色,动真心,吐真情,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上网浏览,丰富知识储备,激发学习兴趣。 圆明园历经了百年沧桑,经历了兴衰巨变,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渊源,我们课文的介绍只能算是沧海一粟。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庞大的信息资源库,它能帮助我们超越时空限制获取所需信息。根据网络的这一特性,我首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网址,指导学生在网上进行超文本和超媒体阅读,了解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占地面积、建造时间、历史状况、景观风光及毁灭的历史背景等,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存储过程中,形成对圆明园的初步认知,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学生在上网浏览过程中也切身感受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学习兴致倍增,探究欲望强烈。 2、借助学习包,引导学生自读自究自悟,晓理动情。 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学习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喜好、需求、困惑及学习方式、速度等。网络的交互性,有利于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自主性学习活动。为了充当好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我根据教学目的,事先从网上下载了部分信息,经过删改、充实、重组,形成了一个学习包。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先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学生或对课文内容存在疑惑,或对某些词语不甚理解。 紧接着,我马上组织学生带着问题打开各服务器中的学习包,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的需要浏览学习包中的相关信息,尝试自主解疑。需要了解圆明园总体布局和宏大规模的学生,可以点击学习包中的“布局”按钮,这样他们从电脑屏幕上既可以读到课文第二自然段的介绍,又可以看到圆明园的全景图,了解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的具体分布情况,感受何为众星拱月般地环绕。需要探究圆明园何以被世人称作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的学生,通过点击“建筑”按钮,便能欣赏到“金碧辉煌的殿堂”、“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象征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依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安澜园、狮子林,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蓬莱瑶台、武陵春色,还可欣赏到具有异国特色的西洋景观。这些迷人的风光图,能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同时还能帮助他们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词语,如“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西洋景观”等。另外学生还能从中读到有关“买卖街”、“山乡村野”、“蓬莱瑶台”的文字介绍,了解这些景观的由来。 同样,学生通过点击学习包中的“收藏”按钮,浏览其中所呈现的“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的实物图像,便可理解圆明园何以被称作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了。这样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非常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实现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实现学生自己获取知识,达到主动建构知识理想目标。另外,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可以利用四海网络教室中的“电子举手”功能向教师质疑问难,而教师则可通过“屏幕监控”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及时的点拨,让学生随时获得帮助信息,促进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在学生充分自学之后,请他们交流收获,以此来检验学习效果,同时也让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对于学生理解还不到位的地方,教师就可有针对性地进行指点。语文学习是实践和积累的过程,学生还可点击“复述”按钮,借助里面按课文叙述顺序呈现的丰富形象,形成鲜明的表象,记忆就格外轻松深刻,重点段落的背诵也能就水到渠成。 当学生对圆明园的辉煌惊叹不已、深深自豪的时候,我话锋一转,以沉痛的语气讲述道:但是这样一座足以让每个中国人为之自豪的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最后却在侵略者的一把罪恶之火中化为了灰烬。在讲述的同时,我还将圆明园的废墟图一幅幅展现于学生眼前,学生的情感急转而下,课堂里不时传出一阵阵叹息。我随即趁热打铁,通过“网上影院”播放了场面宏大、惊心动魄的影视片段,将140多年前那段屈辱的历史,将英法联军烧杀抢掠、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展现于课堂。那雄雄烈火刺痛了学生的眼,也震撼了他们的心,此时再让他们读读课文中关于圆明园毁灭的介绍,他们便能心领其义,入情入境了。 建构主义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的四大要素。网络就为学生进行多向交流创造了条件。在学习了全文之后,我还组织学生进行了网上的“分组讨论”,引导他们将自己学习课文之后最想说的话或最深刻的感受输入电脑,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和多向性,进行在线交流。学生在网上尽情抒发着自已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自豪之情,倾诉着对列强的极度仇恨心理以及自己的报国之心、强国之志。也有学生在网上提出了自己仍存在的困惑,请全班同学帮助解答。我也作为学习的一员加入了他们的讨论,同时对学生的交流进行及时的导向。学生在这样面广量大的交流合作中不断吸收新信息,不断修正、完善、深化个体学习时所获取的知识,完成新知的建构。 3、拓展延伸,开展实践活动 课堂学习不是封闭的系统,而是开放的过程,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要把学生引入宏大的社会生活和网络世界中去。为此,我还组织学生开展了语文学科和信息技术相整合的实践活动,即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合作,利用网络查询引擎,在网上搜索与圆明园有关的信息,并下载其中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如影音资料、诗词故事、文学作品等,然后制作成网页,挂在我们的校园网上,供更多的同学浏览,让更多的人更全面地了解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网络是一片蓝天,任我们自由翱翔;网络是一方沃土,需要我们精心耕耘。实践、探究、创新,我们将不懈求索。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6【教学要求】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3、自学重点词语,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强盗行经的仇恨。 2、有感情朗读。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简介圆明园昔日辉煌的历史。 2、欣赏课件: 圆明园今天有是什么模样? 3、质疑: 眼前惨景,使你想了解什么? 4、板书课题,读题。 二、初读 1、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什么? 2、指名回答。 板书: 辉煌、毁灭。 3、质疑: 联系课题,你发现什么问题? 4、指名回答,用课文里的一句话概括。 5、齐读第一段。 过渡: 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自学辉煌(2~4段) 1、小组学习: 请你从2~4段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段话,认真阅读,提出问题与小组同学共同学习。比一比,谁是提问专家,谁是解题高手? 2、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情况: 教师随机指导: ⑴ 结合课件(圆明园鸟瞰图)了解圆明园的结构布局。 ⑵ 结合课件(圆明园四十景)了解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⑶ 结合课件(圆明园文物)了解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过渡: 那么,圆明园的建筑是怎样被毁灭?这些珍贵文物有是怎样沦落他乡呢?让我们睁大双眼,看清侵略军的滔天罪行吧! 四、学习毁灭(5段) 1、演示课件(火烧圆明园)。 2、谈感受。 3、作者又是怎样表达这种满腔愤怒呢?自由读最后一段。体会哪些句子突出表达了你的愤怒? 4、指名读,师生评议。你认为他读得怎样?为什么? 五、总结 1、演示课件(圆明园的残垣断壁)直到今天,圆明园的残垣断壁仍在空旷的田野上立。它不会说话,却年复一年地仰天长叹。它的毁灭向世人昭示什么?当我们站在它面前,你想说些什么? 六、拓展 辩论:圆明园是否有必要重建?为什么?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7【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因此,对本文的教学,我的设计是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去体会、去想象、去感悟、去练习表达,使学生走近作者,走进课文,进入幻想的境界里。在阅读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感,在阅读中展开想象,在阅读中发展语言,在阅读中激发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领者,要立足教材,营造氛围,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讨论探究,引发三情(教师情、学生情、作者情)共振。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解题激凝 看了题目,你们想了解什么? 梳理问题: 1、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 2、是谁怎样把它毁灭的? 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增强读书的目的性,为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奠定基础。 二、读文解疑 1、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问题读课文,并把写作者对圆明园评价的句子划下来。 2、检查读书效果: ⑴作者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相机指导理解、品读“举世闻名”、“瑰宝”、“精华” 总结提问:圆明园是…… (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归纳板书: 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⑵激发学生用赞赏的语气读板书。 为下一步深层探究找到了主题,初步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更为学生深层研读定下了情感的基调。 三、研读探究 1、提问: 作者为什么给圆明园如此高的评价呢?你能从书中找到答案吗? 2、学习第二节: ⑴抽生读圆明园的布局,其他同学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⑵引导生用语言描述画面,用简笔画画画面,渗透对“众星拱月”的理解,分辨哪是星,哪是月。 ⑶看图试背本段: 小结:师引述:圆明园如此宏伟,真算得上是一座…… 生诵: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3、学习第四节: 自由读第四节。小组讨论圆明园为什么可以称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⑴从文物跨越的年代,文物的类型来理解作者的这一评价。 ⑵结合“最珍贵”、“奇珍异宝”这些字眼理解想象作者的这一评价。 小结:是啊,馆藏如此丰富,文物如此珍贵,圆明园确实是…… 生诵: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4、学习第五节: ⑴自由读第三节,说说能从文中知道什么。 ⑵教师引读: 圆明园中,有……也有……有……也有……,园中许多景物……还有许多文物……园中不仅有……还有…… ⑶课件展示“买卖街”、“山乡村野”、“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蓬莱瑶台”。 ⑷把最感兴趣的景观想象具体并描述出来或介绍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⑸假如你就漫步园中,看到眼前的美景,你想发出什么样的感慨? ⑹请同学们用朗读把自己的感慨表达出来吧,品读──引读──想象读──配乐读。 小结:师述:圆明园中汇集了中外风景名胜,像是幻想的境界,怪不得作者称圆明园是…… 生诵: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以上对二、三、四节的学习,让学生以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为载体,以展开丰富的想象为手段,潜移默化中产生了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三情”随之和谐发展。 过渡语:(低沉而缓慢地)然而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厄运降临到了圆明园的头上。 5、学习第五节: ⑴边读边用笔在感受深的句子旁做批注,把不理解的问题找出来。 ⑵老师读1~5句,重读“闯进”、“统统”、“实在”、“任意”,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并用语言描述。 ⑶面对这样的场面,你头脑中蹦出了哪些词语? “罪不可恕、残暴野蛮、贪婪无比、虚伪狡猾……” 把自己的感受融进去,再读这一段。 ⑷梳理疑问: 侵略者为什么胆敢在中国的土地上如此为非作歹? 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中积累语言,积淀情感,让学生读中感知、读中感受、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感召。 四、总结升华 过渡语(悲痛的):圆明园,这一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这一当时世界上最大博物馆和艺术馆,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灰烬。引读第一自然段:它的毁灭给祖国,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所以作者说,圆明园的毁灭是── (生齐读第一段。) 回扣课文第一自然段,让学生对“不可估量”有感性的、具体而全面的理解。 1、出示课件: 圆明园的残痕断壁。 问:假如此时你正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什么? 小结: 是啊,作为中华儿女,我们要时刻记住“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让我们举起右手面对圆明园的废墟宣誓: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至此,老师、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也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在“三情”共振中文章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2、结合上一单元的训练重点“分清文章的主题次”,我们看这篇文章在材料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3、课外组织语文实践活动,辩论赛:圆明园该不该修复。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8近日拜读了《该段移至末好》,该文认为把《圆明园的毁灭》的开头一段:“园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移至文章最后更合适一些,笔者认为不妥,理由如下: 其一,小学生对圆明园是一座什么样的园林,是如何被毁坏的,毁坏的程度如何等知识了解较少,所以在文章开头写圆明园是祖国文化史上、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可由此让学生质疑,让学生饶有兴趣并带着疑问去学习课文,其积极性就可以调动起来。随着课文学习的深入,学生也会随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其二,文章在讲述完圆明园被毁的经过后,用“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一片灰烬”。这一感叹句作结,给人意犹未尽之感。精妙之处在于给了学生一个无限遐想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纵横于历史的时空转变中,更能激起他们对侵略者的强烈愤慨及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三,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而特殊的结构方式正是对传统章结构的挑战,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很好的范例。若迎合学生的思维习惯而采用传统的按事情发生、发展的记叙顺序把第一段移至末,则会使文章变得模式化,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文章不应拘于形式,形散而神聚,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的训练都是有好处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该段移至末并不好。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篇9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像,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独特之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 1、谈话:北京的风景名胜有哪些? 2、导入课题 同学们,北京还有一个著名的园林,就是圆明园。(板书:圆明园) 圆明园上一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它是十几代劳动人民,历史150多年,耗资5亿3千万两白银修建而成的。但是今天,我们来到北京却只能看见几根柱子,因为----(板书完整课题)齐读 二、初步感悟损失“不可估量” 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么说——引读(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读了这一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2、理解“不可估量”并板书 3、连续出现两次不可估量说明什么? 是啊,圆明园毁灭了,这个损失是无法估量的。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昔日的圆明园看看。 三、走进圆明园,感受价值的“不可估量” 1、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我们一起来看看,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把你知道的记下来。 2、交流:抓住“举世闻名、博物馆、艺术馆、宏伟建筑、珍贵文物” 出示这三句话。 ①理解“举世闻名”。那个字表示“全”? 教师引导: 全世界都知道谁? 全世界都知道它的名字? 不仅中国人知道,就连外国人也知道,它就是------圆明园! ②圆明园为什么举世闻名?练习说话: 因为,所以圆明园举世闻名。 3、了解独特布局 圆明园有多大?出示圆明园平面图 理解“众星拱月” 这奇特的布局,是多么壮丽的景观呀! 4、再现宏伟建筑 ①、园内有什么样的景观呢?谁给大家介绍一下?个别读第三自然段。 ②、这么多的景点,文中是用那个词将它们连起来的?教师引读。 ③、孩子们,不用走遍天下就能饱览天下美景。让我们一起走到圆明园去漫步吧!(欣赏圆明园宏伟建筑的图片并配上音乐) ④、创设情境想像说话:孩子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在哪儿漫步? ⑤、拓展:圆明园中四十景名称 雨果说: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⑥引读: 所以,我们在这宏伟建筑的圆明园、奇珍异宝的圆明园、繁花似锦的圆明园中漫步-----(出示: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美吗?走进园中,你还想出来吗?让我们一起陶醉一起忘返吧!读---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5、再现珍贵文物 ①、园中还有什么?个别回答 ②、从先秦到清代,历经多少年? ③、如果一年只出一件文物,园内所拥有的可以怎么形容? ④、欣赏(欣赏圆明园珍贵文物的图片,) ⑤、所以,我们不难相信——引读(出示: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作为一个中国孩子,你感到怎样?个别读、齐读 6、深入理解“不可估量” 雨果说:虽然是皇家园,可是岁月创造的一切最终都属于人类的。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在1860年10月6日后被毁灭了。齐读(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孩子们,你们现在读这句话什么滋味?愤怒、惋惜、痛心(带着感受读) 四、目睹毁灭过程,深刻体会损失“不可估量” 1、这群强盗是怎样横行霸道的,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当年的情景。(视频) 2、读最后一自然段,哪句你感触最深? 预设一: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那是怎样的掠呀? 那是怎样的毁呀? 预设二: 大火燃烧三天的结果是什么? 什么化为灰烬? 3、什么都没有了,圆明园就这样被毁灭了! (教师随机在板书中擦去举世闻名宏伟建筑珍贵文物) 它的毁灭,是——引读: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语气沉重) 五、练笔,抒发情感 1、站在这残垣断壁前,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话要说,就让我们把心中的感受写下来。(音乐二胡独奏《江河水》渲染) 2、交流 3、总结升华:孩子们,让我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搜集文字或图片资料,了解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