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水教案
范文

【精华】水教案模板汇总五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水教案 篇1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前一课我们了解了一年中气温的变化,谁来说说,一年中的气温是怎样变化的?(学生回答)

2、是啊,进入冬天,天气就变得寒冷了,你有没有发现,我们周围的水发生了什么变化?(水结冰了)。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水结冰”这个问题。

二、课堂探究

(一)认识水的三种形态

1、冰和水是什么关系?它们各是什么状态?

2、除了这两种状态,你知道水还有哪种状态?(气态)水的气态是什么?

(二)模拟霜的形成

1、冬天的早晨,我们时常在屋顶上、树叶上看见一层白白的霜,霜是怎么形成的呢?谁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学生谈)

2、分组完成实验。

(1)分组阅读实验方法。

(2)观察分析:搪瓷杯的外面有没有水?

(3)分组实验,观察冰的外壁有什么现象发生?用手摸摸,它是什么状态的?

3、汇报交流

4、引导分析霜的形成原因

①霜是由水变成的吗?为什么?

②它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

5、用自己的话说说实验中霜是怎样形成的?

6、大自然中的霜是怎样形成的?

7、阅读文中文字、了解水的特点。

(三)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1、当水和水蒸气遇到0℃以下的低温时,就会变成固态的冰,那么固态的冰会不会发生状态变化呢?它是在什么条件下变化的?

2、学生互相交流。

3、提问:冬天挂在外面的衣服结冰变硬后,过几天,衣服就变干了。衣服上的冰没有变成水,那么,它到哪儿去了呢?

4、学生讨论、交流。

5、小结:冰在受热的条件下,可以变成水和水蒸气。

6、出示水的三态变化图。

7、学生在书上完成水的三态变化图。

8、指名在黑板上完成。

9、师生共同评价。

(四)了解其他物体的形态变化

1、水的三态能发生变化,那么你还知道哪些物体也有像水这样的形态变化呢?

2、学生交流。

三、拓展研究

1、我们学习了水的三态变化,你能否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雪是怎样形成的?

2、关于水的三态变化,你还想研究什么问题?(学生提问题)

3、指导学生筛选问题,设计方案。

4、课外作业:分小组对所选择的问题进行课外探究,作好记录。

水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认识8个生字,会写“升、只”。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明白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会写“升、只”。

2、学习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明白乌鸦喝水的过程。

一、复习生字

小朋友,《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大家都挺喜欢的。昨天,我们学习了这课的生字词,还记得吗?老师来考考你们学得怎么样。

开火车复习生字。

二、学习课文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乌鸦喝水》讲了一件什么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轻轻地打开书,我们先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第一小节

(1)、第一小节的内容挺简单,现在老师不教你们,让小朋友自己学,看哪些小朋友有本领。我们自己看着拼音读读、想想,也可以同座交流,看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自读

(3)、讨论 小朋友们,你读懂了什么?(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4)、哪个小朋友来当当小乌鸦,像乌鸦一样找水喝?

(5)、你看见他是怎么找的?

(6)、这就叫“到处”。孩子们想想,乌鸦到底渴成什么样了,要到处找水喝?(口干舌燥,嘴唇都要裂了,声音也嘶哑了……)

(7)、看来,乌鸦确实是渴极了,真想喝水呀,你能把乌鸦想喝水的心情读出来吗?

自由读

抽生读,评价。

齐读。

2、学习第二小节

(1)、乌鸦渴极了,到处找水喝,那它找到水了没有?(找到了)(贴瓶子图)

请小朋友自由读第二小节,从哪句话知道乌鸦找到了水?

抽生读。(出示第二小节第一句)

乌鸦终于找到水了,那此时此刻它该是什么心情呀?

谁能用高兴的语气再读读这句话。

(2)、乌鸦找到水了,那在这一段里,它喝着水了没有?(喝不着)为什么呀?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找找乌鸦没喝着水的原因。

抽生读。(出示第二小节第二句)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也拿来了一个瓶子,和书上画的瓶子多像呀,谁能到前边来,一边指着这个瓶子,一边给大家讲:乌鸦为什么喝不着水?(点击:水不多、瓶口又小)

请你用手比做乌鸦的嘴,试试是不是真的喝不着。

乌鸦找到水,却喝不着水,心里怎么样?(很着急)

你能读出乌鸦心里的着急吗?

抽生读。

师范读。

齐读。

3、学习第四小节

(1)、怎么办?小朋友们,开动你们的脑筋,赶快给乌鸦想想办法吧。

(用吸管吸;找朋友帮忙;打倒喝;打烂瓶子喝;装石头使水升高了喝……)

(2)、小朋友想的办法真不少。乌鸦到底想了个什么办法?下面请小朋友读一读第四小节。边读边想,乌鸦用了一个什么方法?

(3)生自由读,抽生答。

(4)、请小朋友们再读读第四小节,边读边在脑海中想想乌鸦放石子的过程,还可以边读边比画。

(5)、下面我们来演示一下乌鸦喝水的办法。老师来当乌鸦,小朋友看我放得对不对?(师故意抓一大把石子)(生答不对)

那该怎么放?(一个一个地放)

你怎么知道的?(生答,出示第四小节的第一句话,点红“一个一个”。)

谁能清楚地读给大家听?

齐读。

(6)、听了大家的介绍,向老师知道乌鸦放石子的方法了。你们知道了吗?下面谁愿意来当这只乌鸦,给我们演示一下这个方法。同学们注意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水渐渐升高了,水慢慢升高了,水一点一点地升高了。)

(出示第四小节的第二句话)对呀,水一点点、慢慢地升高,就是“渐渐升高”。(点击变红:渐渐)

谁能把水慢慢升高的情景读出来?

抽生读,评价。

师范读。(板书:喝着水)

齐读。

4、学习第三小节

(1)、看,乌鸦终于喝着水了。乌鸦为什么能想到这个办法呢?(指名读)

(2)、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乌鸦?

(3)、如果乌鸦来到了你的面前,你会对它说什么?下面请同方的小朋友一人扮演乌鸦,一人当小朋友,想想你和乌鸦见面了,你们俩会说些什么?

三、总结全文

乌鸦动脑筋解决了困难,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学会动脑筋解决困难。下面我们把课文一起读一遍,把乌鸦的聪明记在脑海里。

四、写字

(出示升、只)你记住了哪个字?怎么记住的?

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生写字,师巡视。

五、总结

这一课,我们学习了《乌鸦喝水》,小朋友平时遇到困难,也像乌鸦那样,多动脑,多思考,那你一定会解决困难,变得越来越聪明。

(板书)

14、乌鸦喝水

放石子

喝不着喝着水

水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2、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初次感受、体现物质状态的变化。

【教学重点】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教学难点】水为什么会结成冰

【教学准备】小组: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1只、冰块1

杯、试管1支、8毫升纯净水(或自来水)、水温计1支。

【教学过程】

一、冰的观察

1、师:同学们一定见过冰吧,能说一说冰是什么样子的吗?

2、师:每个小组桌上放着冰,这是老师昨天把水在冰箱的冷冻槽中,今天取出来的一些冰,今天我们就来观察一下冰是怎么样的和水为什么结成冰了。

板书:水结冰了

3、师:接下来我们就来认真的观察冰,及时把冰的特点记录在P48的维恩图中,同时要注意手小心被冰冻坏。

4、学生观察后汇报交流。(预设:冰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比较硬、很光滑、温度低、易融化、冰块会浮在水上面、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等。)

5、水是我们上学期所探究过的,它的特点肯定还记得,我们把水和冰做一个比较,及时把结果记录在维恩图中。

6、学生比较后汇报。(预设:水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会流动的、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等;水和冰的共同点:都是没有颜色的、没有气味的、透明的)

7、师: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维恩图,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都展现在这里,水是液体,那么冰呢?

(学生发表意见,并请他们阐述原因。)

通过争论得出结论:(1)冰是固体,因为冰具有固体的特点。

(2)水结成冰以后,形态发生了改变,从液体变成固体。

二、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1、师:我们知道了把冰放在冰箱冷冻槽内里水会结冰,但水到底是在什么温度的时候会结冰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2、指导学生阅读书P49,然后请学生讲讲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做?

(预设:(1)在细而短的试管里加入大约8毫升左右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2)拿一只塑料杯(在外面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试管里的水温的变化。(3)在碎冰里加入很多食盐(加盐可制造更低的温度),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4)如果观察到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3、师:清楚怎么做了吗?请组长来领器材,同时主意轻声交流,仔细观察。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4、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师:现在你能回答水在什么温度时会结冰了吗?是什么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预设:水在0℃时会结冰。温度的变化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5、师:能解释冰箱里的水为什么会结冰了吗?

(预设:冰箱中的低温使水向周围放热,温度降低,降到0℃时,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结成了固态的冰。)

三、拓展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水(液态) 冰(固态)

2、师:现在知道为什么冬天有时候河里会结冰了吗?回家也自己去做一块冰。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水教案 篇4

教具准备

1.配乐(似清泉流过的音乐)。

2.藏有生字的5个句子。

教学目标

1.会认“股、缝”等9个生字,会写“瓦、泉”等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学习泉水无私奉献的精神。

重点难点

难点:月字旁的写法,“然”字的书写。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读课文识字

15分钟

1.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一篇很美很美的课文,我读了很多遍,但我不敢读得太重,生怕破坏了这美丽,因为我喜欢这泉水,同学们,你们喜欢这泉水吗?那我们借助拼音来读一读吧。

⒉(出示课件)这一课的生字都躲在下面这些句子中,小朋友,你们还能认出来吗?来读读这些句子吧。

出示“我会读”图标:

(1)哦,原来是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冲出来,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

(2)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山里的姐姐提着瓦罐来打水。

(3)泉水说:“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4)泉水流过山间的平地,火红的杜鹃花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

(5)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

⒈我们也喜欢清泉。

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边读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

⒉自由练习读句子。

轮读句子。

强调不带拼音的生字,“塔”声调,“脆”平舌。

朗读

感悟

20分钟

⒈(出示“我会读”图标)小朋友,我们读读课文吧,读完后我们来交流交流,把我们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把我们自己的感受说给大家听,也可以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向大家请教。

⒉同学们读得很美,这一课的插图也很美,让我们在音乐中来欣赏这美丽的画面吧。

⒊小朋友,让我们自由地、尽情地来读课文吧,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再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这么美的课文,谁不喜欢呢?如果你愿意,那就把全文背诵下来吧!

⒋出示“读读背背”图标。

我们来试着背背吧。

⒈齐读后交流。①泉水愿意奉献,“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甜很甜,喝饱了你们能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②“天然水塔”指的是什么……(生互助,联系上文理解)③“照吧,照吧!我的水很清很清,像一面明亮的大镜子。”“唱吧,唱吧!我的琴声很美很美,正好为你清脆的歌声伴奏。”泉水乐于助人。④泉水很团结,还很快乐,他们总是勇往直前,“欢快的泉水弹着琴跑下山去。”“他们互相问候”“他们互相约定:大海里见!”……

⒉欣赏插图。

⒊自由读、同桌互读。配乐读。老师引读,男女生轮读。

练习背诵。

⒋试着背诵。

指导

写字

3分钟

⒈小朋友,我们来观察一下 “股、脆、塔、杜鹃”,这几个字词是要求大家既会认又会写的字,你有办法记住这几个字吗?

⒉小朋友,谁知道这一课要写的字词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⒊我们练习写写这个词吧,写两遍。

⒋谁还想告诉大家要注意什么?

⒌我们大家一起来书空这个字。

⒍小朋友,请大家先在书上把这几个字词临写两遍。

书写时要注意什么?自己写写看。

⒈交流记字词的方法

⒉ 杜鹃是一个词,一定要按词连写。

⒊练习写“杜鹃 杜鹃”。

⒋“瓦”我认为不好写。

⒌书空。

⒍练写。

扩展

延伸(2分钟)

⒈激发学生自读《我会读》中的小诗。

⒉小朋友,你们喜欢泉水吗?大家想一想,我们如何向泉水学习?我们能为身边的人做点儿什么呢?

⒈自由组合自读“泉水泉水你到哪里去……”

⒉①我喜欢泉水,假如这泉水是一个人,我一定要和这个人做好朋友。②我想向泉水学习。

③结合实际生活谈如何向泉水学习,为身边的人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板书:

水池……

水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1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区,能够通过等温线图分析我国冬夏气温分别特征。

2.理解温度带的划分依据,能够在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温度带。

3.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根据四城市的降水柱状图了解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

4.了解我国主要的干湿地区,理解其景观的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各种图表,进一步巩固读图方法,能够快速的从地图上活动有用的地理信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了解我国各地异彩纷呈的优美风光,激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和主要的温度带。

2.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和主要的干湿地区。

教学难点

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

教学方法

情景模拟,分组讨论,当堂达标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地图册,课本

教学内容

(一)新课导入

学生活动:根据展示图片讨论我国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区别,激发对于我国气温和降水分布的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展示我国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二)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展示阅读学习目标,产生印象,带着目标去学习

教师活动:展示目标,简单解释目标的内容。

(三)冬季气温的分布

学生活动:

1.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代表海口、武汉、北京和漠河,找出所代表城市的温度范围,估计一个具体的温度值,写在题板上展示给全班。

2.找出最高和最低气温所在的小组和数值,计算温差,总结规律: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3.在课本图上描出0°C等温线经过的地区

教师活动:

1.展示《中国一月气温分布图》,鼠标点击不同部分加深学生对于所代表的城市的位置印象。

2.引导学生观察四个小组的气温变化,找出最高的最低的小组的位置,启发学生总结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规律。

3.强调0°C等温线的意义和位置

(四)夏季气温的分布

学生活动:

1.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代表广州、哈尔滨、乌鲁木齐和拉萨,找出所代表城市的温度范围,估计一个具体的温度值,写在题板上展示给全班。

2.计算广州、哈尔滨和乌鲁木齐的温差和冬季温差比较。总结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全国普遍高温。

3.讨论青藏高原气温低的原因。

4.观察图片,近一些理解我国气温各地的差异。

教师活动:

1.展示《中国七月气温分布图》,鼠标点击不同部分加深学生对于所代表的城市的位置印象。

2.引导学生计算前三个小组的温差,总结夏季气温分布规律。

3.提示拉萨代表的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鼠标点击,出示夏季气温分布规律。

4.展示我国气温最低和最高气温的图文资料进行知识拓展。

(五)温度带的划分

学生活动:

1.在教师的提示下阅读32页材料,了解温度带的划分依据。

2.在教师的指点下,找出我国温度带和名称和位置。重点注意家乡和北京所在的温度带和主要温度带的分界线。

3.讨论回答家乡的农作物

教师活动:

1.联系生活,引入活动积温的概念,解释温度带的划分。

2.展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引导学生读图

3.提问家乡的农作物,介绍不同温度带的主要农作物。

(六)降水的空间分布

学生活动:

1.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等降水量线的分布,讨论我国南北和东西的降水差异

2.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代表台北、武汉、兰州和乌鲁木齐,找出所在地区的降水范围,根据柱状图估计数值,给全班同学展示,一起标在课本相应的位置。讨论我国降水的总趋势。

教师活动:

1.教师展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点击不同的地区,引入学生分析空间特点。强调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2.把学生分组,引导学生分析我国降水的总趋势。

(七)降水的时间变化

学生活动:

1.讨论说出家乡一年中降水的季节分配。

2.读图四城市降水柱状图,讨论各地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和雨季的长短。

3.读课本北京年际减少分布图,讨论完成1、2题

4.观看视频,加深对于年际变大引起灾害的认识。

5.观看图文资料,加深对于我国降水分布不均的理解。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讨论一年中家乡降水的季节分配。

2.展示四城市降水柱状图,启发学生讨论和思考

3.要求学生读图,讨论总结北京降水的年际变化特点。

4.播放视频,解释年际变化大引起的洪涝和干旱灾害

5.展示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图文资料,进行知识拓展

(八)干湿地区

学生活动:

1.阅读材料,了解干湿的含义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2.读图找出我国主要的干湿地区,家乡和北京所在的干湿地区。

3.读图了解各个干湿地区中地面景观、农业类型等的区别。思考不同干湿地区的建筑、交通和饮食的区别,课下去探究。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强调“干”和“湿”和含义。

2.展示《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指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分界线,强调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意义。

3.展示不同地区农业类型图片,解释种植业和畜牧业的范围,启发学生对于不同干湿地区的建筑、交通和饮食的思考和探究。

(九)课堂总结

学生活动:

讨论,发言

教师活动:

展示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和发言。

(十)达标测试

学生活动:

读题、讨论,做出答案

教师活动:

提问,反馈测试结果

板书设计

一.气温的分布

1.冬季

2.夏季

3.温度带

二.降水的时空变化

1.空间

2.时间

3.干湿地区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3:3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