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三年级数学小树有多少棵教案 |
范文 | 三年级数学小树有多少棵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年级数学小树有多少棵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三年级数学小树有多少棵教案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数学思考:经历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学习过程,发展归纳、概括的能力 解决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经历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 能正确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难点,依据现代认知科学理论,我主要运用以下几种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创设情景法,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思维的动机。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原则。 教学相长,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动手操作,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遵循了学生的认知思维规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学生较大的空间进行探索性的学习,让他们在具体情景中进行独立思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首先出示课本第2页的主题图,学校要组织植树活动,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小树。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提出问题:从中您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并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3捆小树,每捆20棵,一共有小树多少棵?” 这一环节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出发展开教学,不但拉近了数学和学生的距离,而且可以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向新知识转化,使学生易于接受新知,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我设置了3个活动 活动一 要求学生根据问题“有3捆小树,每捆20棵,一共有小树多少棵?”列出算式并尝试计算。 学生可能列出算式20 X 3 或则20 + 20 + 20,并计算得出答案是60棵。 接着小组之间进行讨论算式“20 X 3”,让学生结合问题情景,在小组内说一说这个算式的含义,再说说计算的方法。 小组派代表发言,算式20 X 3=60中的20表示每捆有20棵,3表示有3捆这样的小数,60就是表示有60棵小树。学生有可能想出以下的几种计算方法 1、20 X 3就是3个20相加,也就是算式:20 + 20 + 20=60; 2、可以把20看成2个10,这样20 X 3可以变成6个10,就是60。 3、2×3=6,20×3=60 先不看20后面的“0”,2×3=6,乘完后再在6的后面加一个“0”,所以就等于60。 比较算法:以上算法你认为哪种更简单? 由于学习过乘法的意义,所以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经验排除加法,很自然地选择第三种方法。而第三种方法是本节课希望学生掌握的口算方法,所以应抓住机会及时总结、强化:在整十数的乘法算式中,在乘的时候先不看乘数末尾的“0”,乘完以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同样多的“0”。 师生共同将题目补充完整,教师板书为学生做好示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解决问题后,继续追加问题:4捆小树有多少棵?5捆呢? 运用刚刚优化口算的方法,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进一步强化口算的方法。 活动二 在学生掌握整十数乘一位数口算方法后,独立完成课本第2页的“试一试”第2题。 学生通过独立计算,得出算式的结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几组题目,找一找竖列算式的规律,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能够发现,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的末尾依次多一个“0”,积的末尾也多一个“0”。学生已经把整十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迁移到整百数乘一位数,此时进行方法的强化,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计算的方法,既训练学生的思维,又发展学生的语言。 活动三 学生在总结了整十,整百,整千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后,完成“试一试”第三题。 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可以引用生活中的情景来解释算式的含义,学生在理 解了算理的同时,加强了口算的方法。 这一环节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对比发现的学习方式,使新学到的知识掌握的更加的牢固。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将分3个层次进行练习。 1、基础练习 完成课本第3页练一练的第2题。 在这一练习中,要求学生利用口算方法进行计算,巩固核心知识。 2、提高练习 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和第3题。 让学生独立看图,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列式计算。 通过这一练习,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去。 3、发散练习 同桌之间合作完成第三页的数学游戏。 选择图中3张卡片,并拼成一个正确整十数的乘法算式。 学生在游戏的同时巩固口算方法,并能发散学生的思维。 这一环节的三个层次的练习,是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遵循从易到难的原则,体现数学学习服务于生活的理念,既概括学生的思维,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总结评价,全课小结 回顾这节课,评价下自己: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习的快乐吗?你还有什么疑问? 以上教学流程设计,以学生的学习心里和知识起点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尝试、积极的探讨和合理的归纳,使学生学到新知识的同时,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的教学会更加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方面都将得到有效的发展。 小数有多少棵 有3捆小树,每捆20棵,一共有小树多少棵? 20 X 3=60(棵) 1、1、20 X 3就是3个20相加,也就是算式:20 + 20 + 20=60; 2、可以把20看成2个10,这样20 X 3可以变成6个10,就是60。 3、2×3=6,20×3=60 答:一共有小树60棵。 三年级数学小树有多少棵教案2教学目标: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课件(书本P2的图片) 师: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信息? 生1:有三捆小树 生2:每捆小树有20棵 师:你可以提出用加法或乘法解决的什么数学问题吗? 生1:一共有多少棵小树? 生2:两捆小树有多少棵? 生3:两捆小树比一捆多几棵? 师:大家提出的.问题都非常好,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下小树有多少棵 板书课题——小树有多少棵 二、探索新知,讨论算法 师: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1:用加法 生2:用乘法 师:怎么计算呢? 生1:20+20+20=60 生2:20×3=60 生3:20×2+20=60 板书算法 师:为什么20×3=60呢? 生:可以先不看20后面的“0”,因为2×3=6,乘完后再在6后面加一个“0”,所以就等于60。 师:这是个好办法,大家觉得三种方法哪种最简便呢? 生:20×3=60 这个方法最简单 师引导学生掌握整十数乘一位数的计算以及运用 三、基础练习,应用新知 师:我们再来看看4捆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 生答 师:看看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80×4 6×7 80×4 6×70 800×4 6×700 让学生找相同与不同 四、拓展练习,应用新知 试一试第3题,练一练第1题、第2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你收获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2、3题,作业本。 三年级数学小树有多少棵教案3一课时 教学内容 小树有多少棵。(教材第30~31页)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明确算理。 难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的好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小树的问题,有兴趣吗? 【设计意图:借助谈话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请看下面的情境图,说说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情境图)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每捆杨树有20棵,图中有3捆杨树。 我知道每车装有杨树500棵。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想到什么问题呢? 生:3捆杨树一共有多少棵? 师:这个问题你会解答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可以用加法计算,每捆有20棵杨树,3捆就是3个20相加,即20+20+20=60(棵)。 生2:我们也可以根据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计算,3个20的和是多少,就是20×3;根据乘法口诀“二三得六”,知道3个2是6,可以推算出3个20是60。 师:你喜欢用加法计算还是喜欢用乘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喜欢用乘法计算,因为用乘法计算简便。 师:4捆杨树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学生尝试自己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对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师:园林工人运走了3车树苗,一共运走了多少棵? 生1:已知每车树苗是500棵,3车就是3个500相加,500+500+500=1500(棵)。 生2:求3车树苗有多少棵,就是计算3个500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即500×3,根据5×3=15,可以推算出500×3=1500(棵)。 师:算一算下面的式题,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最下面式题)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讨论发现了什么,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只要学生说得合理,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经历探索多种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可能会说:我学会了整十、整百数与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我知道可以用表内乘法来解决很多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发现数学规律的能力。】 板书设计 小树有多少棵 教学反思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进而引导学生探索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这是整个单元内容学习的起点,要格外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重视算理的理解、算法的归纳。 3.这节课的教学对学生来说并不难,是在以前已经学习的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可以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以合作的方式总结出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三年级数学小树有多少棵教案4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多样化。 2.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材分析 这是在学生上学期已经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基础上,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教材利用三捆小树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探索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 与过去教材相比,新教材更加体现了数学化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的课程标准理念;更加关注了学生的知识背景及个性差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力求使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大庆市萨尔图区东新一小学位于市中心最繁华的地段,属于市区重点学校,教学条件较优越,具有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学生大多数来自城市。三年级的学生非常喜爱新教材及配备的学具,新教材图文并茂,学生之间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和交流。学生爱说、敢说、爱做、敢做,学习数学始终处于一种乐于探索、积极主动的状态,在计算方面也能够在多样化的前提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造林对人类的好处吗?每年我们学校都要植树,那么今天我们来看一看,植树的活动中有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所熟悉的植树这一生活情境,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请你认真观察图后和同桌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一共有几捆小树?每捆有几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小树一共有多少棵?”。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计这样的环节,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已经到了三年级了,已能从图中收集信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策略。) (二)解决问题,探索口算方法 1.独立解答。 学生列出算式20×3,然后尝试计算。 2.小组交流。 让学生结合“小树一共有多少棵”这个情境,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列出的算式的含义,再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经历探索多种算法以及与他人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 3.全班交流。 小组代表发言,得出20×3=60中的20表示每捆有20棵,3表示3捆,60表示一共有60棵树,学生可能想出以下计算方法: (1)20×3就是3个20相加:20+20+20=60; (2)因为2×3=6,因此20×3=60; (3)可以把20看成10×2,这样20×3可以变成10×6。 对于学生的计算方法,只要正确,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全班交流体现了学生算法的多样化,使学生更加方便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达到算法优化目的。) 4.解决问题。 4捆小树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请同学们先试着解决,然后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三年级数学小树有多少棵教案5教学内容: P2P3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 教学重点: 能计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 教学难点: 掌握计算的方法 教学方法: 归纳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师生一同复习乘法口诀。 2、 教师向学生出示口算乘法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二、 新授 1、 小树有多少棵? 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并提出问题:小树有多少棵? 2、 将学生的方法板书到黑板上,并让学生说说20×3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3、 学生完成本道题 4、 教师再提哦出问题:4捆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 5、 完成P1第2题,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6、 完成P1第3题,做完说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三、 练习 完成练一练第1~3题 1、 1~2 学生独立完成。 2、 第三题前两问可让学生先讨论怎样算,然后再做。最后一问有开放性,学生要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解答。 四、 数学游戏。 教师先向学生说明游戏的规则,并演示几次,让学生明白玩法后,再互相进行游戏。 五、 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学得怎样? 学生互相背诵,接力背诵也可以有其他方式。 学生听算,写在练习本上,做完后集体订正。 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方法: 1、 20+20+20=60 2、 20×3=60 学生互相交流20×3的计算方法:2×3=6所以20×3=60 将答案写在书上。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自己完成,最后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 学生做完后在全班交流自己发现的计算规律,说法可以不一致,只要意思正确,教师都给予肯定。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算法。 第一题先认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再解答。 第二题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可以两人玩,也可以多人玩,可拓展到课堂外及放学后进行。 学生互相说一说 板书设计: 小树有多少棵? 挂图 20+20+20=60 20×3=60(2×3=6)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