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
范文 |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合集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内容简析】 本次百花园安排了4项内容,其中包括“语海畅游”(练习读轻声、辨析同音字、仿写有总起句的一段话)、“积少成多”(读背古诗)、“阅读平台”(读短文)和“语文大课堂”。教材的编写寓知识于发现之中,有利于学生感悟并掌握学语文、用语文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设计理念】 创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激发学生主动探索规律、方法的兴趣,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目标】 1.辅导学生正确读出轻声、《辨字歌》及其他阅读材料,初步掌握读轻声、辨析同音字的方法,感受我们语言的丰富及美妙。 2.指导学生读背古诗,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及能力。 3.引导学生阅读短文《九龙壁》,在学生欣赏精美的艺术品的同时,感受文章具体、生动的写作方法。 4.引导学生走进市场学习观察及购物,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热情。 【教具准备】 识字卡片等。 【重点难点】 走进市场,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练习读轻声 1.读中体会,带点字的读音在普通话中有无变化。 小结:有些字不读原来的声调,而变得很轻、很短。 2.找规律:在什么情况下读轻声? 小结:①名词、动词重叠,第二个字读轻声。如:妹妹、看看…… ②做后缀的字读轻声。如:影子、走了、看着、吃过…… ③有些双音词的第二个字也读轻声。如:眼睛、玻璃…… 3.试一试,怎样读好轻声。 ①在阳平和阴平字的后面的轻声,调子比较低,像很短的去声。如:玩玩、屋里。 ②在上声字后面的轻声,调子较高,像轻轻的阳平。如:椅子、耳朵。 ③在去声字后面的轻声调子最低。如:坐坐、骆驼。 4.同桌交流各自找到的读轻声的词语,读一读。 二、汉字真有趣 1.读《辨字歌》,注意带点的字(一组同音字)。 2.比较带点字的异同。 ①读音相同或相近。 ②字形中有基本字“方”。 ③意思不同。(引导学生说说这五个字的意思。) 3.交流。 ①你能区别这几个字吗?这种记字的好方法你掌握了吗? ②你还有什么记字的好方法? ③找一组同音字,编个小韵文。 三、读一读,再仿写一段话 1.把这段话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这段话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想一想:第一句 教案《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百花园八》教案》,来自网! 话与第二句话有什么联系?(第一句话概括地写草丛里开满各种各样的野花。第二句具体地写野花的形状、颜色。) 3.仿写一段话。 提示:以“农贸市场的蔬菜真新鲜”为总起句,具体地写。可以写蔬菜的颜色鲜艳有光泽;或形状挺直、水灵灵的;或写蔬菜散发着清香、带着露珠……也可以具体地写各种各样的蔬菜。 第二课时 一、读读背背 1.教师范读古诗并简介作者。 2.学生自读《元宵》,不理解的字词,如“娱”等,可查字典。3.边读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人们月下观灯的情景,感受观灯的情趣。 4.指导背诵: ①找一找这首诗主要写了哪几种事物(灯、月、人、春),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表现了什么意境。 ②填空。 有()无()不娱(), 有()无()不算()。 ()到()间()似玉, ()烧()下()如银。 5.背诵本诗。 二、阅读《九龙壁》 1.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2.同桌交流,理解短文。 ①九龙壁在哪里?大小、形状、材料各是怎样的?巨龙有什么特点? ②为什么说九龙壁是闻名中外的艺术珍品? 3.感悟写作方法。 ①第2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前两句与后文有什么联系? ②作者是怎样介绍九条巨龙的?哪几条介绍得具体? ③作者为什么有详有略地介绍? 三、布置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 1.鼓励学生走进市场,学习观察、购物、与人交流。 2.引导学生看书中的要求。 ①观察的内容:市场节日的布置、陈列的商品、服务的方式、购物的情景。 ②想一想:你打算为谁买?买什么? ③怎样找柜台?怎样挑选?怎样付款? 第三课时 一、检查学生参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 二、小组交流 1.把自己在商店里看到的、听到的和感受到的讲出来。 ①什么时间、与谁一起、到哪里去购物? ②概括地说说市场什么样,商品怎样摆放,人们怎样购物,服务态度及方式如何。 ③你怎样找到柜台?怎样挑选?怎样与售货员交流? ④你有什么感受? 2.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或者疑虑,讨论解决。 3.小组评议并推荐同学到全班交流。 三、全班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四、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情景写一段话或一篇短文 五、同桌交流并欣赏习作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11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理解生词意思。 3、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课前准备: 生字卡、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我们鼓掌时发出的声音叫什么?(板:掌声) 2、我们常常会在什么情况下听到掌声? 3、预习了课文后大家知不知道,知道文章写谁为谁鼓掌?为什么事鼓掌?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 2、生自读课后生字词。 3、师出示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班里愿意投向调来情况持久讲述交谈 珍惜慢吞吞困境残疾犹豫骤然鞠躬舞蹈 4、理解词义: 持久:保持的时间长。 困境:困难的处境。 犹豫:拿不定主意。 骤然:突然。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6、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①写英子因患有残疾而忧郁、自卑。 ②老师由于不了解情况而让英子上台演讲,英子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上台演讲,获得成功。 ③同学们的掌声使英子鼓起了生活的勇气,不再忧郁了。 ④点明中心:人人都需要掌声。 7、每组各读一段。 三、书写生字。 1、师指导写“班”“境”“愿”。 2、生习字,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 2、说出文章各段的内容。 二、前后对比,感受英子变化。 1、英子曾经是怎样一个人?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一段。 2、英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胆小、自卑、没有勇气面对现实……) 3、这样的印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出示: 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2)指名读这句话。 (3)她为什么坐在教室的一角? (4)“默默地”说明了什么? (5)你从“总是”中又体会到了什么? (6)齐读这句话。 可是不久以后,英子像变了个人似的,她变得怎样了? (7)指名说。 (8)读读这一小节。 (出示:“说也奇怪……”) (9)英子变得怎么样了?(自信、勇敢……) (10)你认为省略号还省去了什么?谁来补充? (11)是什么原因,使她变得判若两人?(指名说) 真替英子的变化感到高兴呀,就让我们高兴地来读读第5段吧! 英子前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能从你的朗读中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吗?(分组读1、5两段。) 4、读到这儿,在我们心中一定留下一个很大的问号,那就是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你认为是因为什么?(掌声) 过渡:掌声竟会有这么神奇的作用!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演讲中去。 三、感悟重点,领会掌声内涵。 1、学生自由读2、3、4自然段。 2、同学们给了英子几次掌声?用不同的符号划出表示掌声的词语。 3、第一次掌声“热烈、持久”。大家来鼓掌(指名读)英子感受到了吗?谁来读一读,让大家感受到掌声的力量? 4、同学们为什么要给英子这样的掌声呢?在掌声响起来之前发生了什么事? 5、出示: 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1)谁来读第一段话? 英子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在那一刹那,英子首先想到的是什么?齐读第一段。 (2)自由读第二段话,注意体会带点的词语。 “犹豫”是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英子犹豫什么?(上去还是不上去) 英子想上去吗?(不想)为什么?英子能不上去吗?(不能)为什么? 因此,从“慢吞吞”、“眼圈红红的”我们体会到英子的内心是多么的——(生答:痛苦、无奈)。齐读。 (3)师:在万般无奈下,在无比痛苦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终于——(引读)。 是啊,同学们已经走进了英子的心里,关注着她。其实同学们早已在关注她,这关注的目光里包含着什么? (4)英子终于走上了讲台,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什么?包含着什么?(回顾前面的课文。) (5)掌声渐渐平息,英子开始演讲了,她讲得怎么样?听了演讲,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6、同学们把要对英子说的话用什么表达出来?(第二次掌声)这时的掌声又是什么?这时的掌声又犹如什么?(学生自由说,并让说得精彩的同学把关键词板书在黑板上) 再次听到这经久不息的掌声,英子内心又是多么的——(生答:感激) 7、听到同学们的第二次掌声,英子怎样了? 出示: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讲台。 齐读。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她想说——(生答)英子什么也没说,只是向大家——(引读) 8、是啊,从那次演讲以后,英子像变了个人似的,她……(再次引读) 9、后来,英子上了中学,她给“我”写来了一封信,想看看吗? 指名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升华,读背作者感想。 这掌声仅仅是指这次掌声吗?这掌声包含着什么?(关爱、友情……)是呀,当别人需要你的掌声的时候,我们就要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掌声送给别人。 出示: 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齐读这一段,把这一段话工工整整地抄下来,把这爱记在心里。以后如果有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就把这段话送给他;如果你自己遇到困难,你可以拿出来看看。记住:还有很多朋友在关心你,爱护你! 板书设计: 掌声 原先的英子:文静、默默、早早、最后不愿意(忧郁) 热烈的掌声(关爱)→受到鼓励、鼓起勇气 改变的英子:快乐游戏跳舞(开朗)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能抓住主线,突出重点,只要抓住两次掌声出现的时间、英子的神态及心理,以及同学们的表现,就抓住了本文的主干。另外在讲课时要把课堂的掌声与文本的掌声相结合。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理解“苍白、煞白、惨白”等词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揣摩炮手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炮手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的利益,默默奉献、牺牲自己利益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炮手当时复杂的内心世界。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你们听[课件:炮声]这是什么声音?这声音让你们联想到什么?是的,战争是残酷的。今天,就让这炮声,带着我们来到一百多年前的一个战场,认识一位无名的英雄吧。--炮手。[板题]齐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初读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P101,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我们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老师从课文中找到了一些难读的词语,你们能认清吗?【课件:词语】 3、大家预习的真不错。现在让我们回到课文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二)精读 1、理解要点:出色完成任务 这是一场保卫国家的自卫战,本文的主人公炮手也参加了这场战争,他的任务是什么?他到底完成的怎样呢?请你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 (1)师:再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2)指导朗读。谁来当这位将军,现场夸夸炮手? 2、理解难点:怎样的情况下出色完成任务 (1)学2—10段,心情极端痛苦的情况下。 ①请同学们默读2—10段,画出最能说明炮手完成任务时神态变化的词语。 ②在什么情况下炮手的脸色苍白? ③在什么情况下炮手的脸色由苍白变成煞白了?读一读这段对话,从中体会体会。 ④在什么情况下炮手的脸色变成惨白? ⑤这道命令“这”指什么?房子里住着谁?此刻,炮手的心里会想什么? ⑥课文中还有一个句子特别能说明他此刻的心情?你发现什么? ⑦顶着巨大的压力,炮手是怎么做的?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什么? ⑧第十自然段这么精彩的段落,想读吗?齐读。 (2)非炸不可的情况下讨论。 师:现在说说炮手明明知道那是自己家的房子,为什么还要瞄准房子呢? 3、深化中心 (1)所有的将士们都沉浸在喜悦之中,这时炮手怎样? (2)将军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忍不住在心里暗暗称赞,现在会称赞什么呢? (3)我们分角色读读最后一部分吧? (4)【课件:插图】炮手这颗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心感动着我们,感动着将军。 三、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炮手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榜样,越来越多的爱国人士学习他勇于奉献。【板画】 板书设计:(略)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4教学目标 ★了解山区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一年四季“我们”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山区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教学难点 想象一年四季“我们”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 教学方法 1、想象,以读代讲。 2、抓重点词句进行理解。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学生说名称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跟随山村的孩子们一起去看了他们在上学路上的青皮核桃、酸枣等等,老师相信大家在课下也充分读了书,了解了孩子们在上学路上的情景。这节课就请同学们扮演山村的孩子们,带领老师这个城里人一起去看看在你们的上学路上看到了什么,分享你们的乐趣,行吗?有信心完成任务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轻声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把答案用直线画在书上。 你们一共描述了哪几个季节上学时的情景?这几个季节的上学路上你们分别都做了些什么? 春天上学,走一路,看一路野花。 夏天上学,走一路,蹚一路溪水。 秋天上学,走一路,吃一路野果。 冬天上学,走一路,滑一路冰。 过渡:你们充满快乐的上学路上真让老师向望啊!快带老师去看看吧!我们先去看看春天吧! 三、阅读课文,深入理解 春夏秋冬的顺序有学生来定。 1、第一段:春天 (1)请大家轻声读第一段,说说春天在上学路上有哪些乐趣? 板书:春天 理解:春天上学,走一路,看一路野花。 板书:看野花 (2)提问:走一路,能看到一路野花,说明花怎么样? 预设:说明花多。 提问:都有哪些花啊? 预设:蒲公英、二月兰(课件演示蒲公英和二月兰的图片) 对比:黄的是蒲公英,紫的是二月兰。 蒲公英是黄的,二月兰是紫的。 这样写突出了颜色,一大片一大片的黄色和紫色,花可真多啊! (3)过渡:我们置身于花海之中,一边走,一边看,弄得“满身香”。 师:想想你有没有“弄得满身香”的时候? 预答:有,喷香水的时候…… (结合生活实际联想满身香的感觉) 师:那在这儿香味从哪来啊? 预答:从花中来,花散发出来香味熏的满身香。 (4)师:闭上眼睛想象你就走在布满鲜花的上学路上,五颜六色的鲜花,竞相开放,散发出阵阵清香,那种感觉该有多好啊! 设想如果你走在这样的上学路上,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发挥想象,谈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孩子们上学时开心、高兴的心情) 把这种喜悦的心情读出来吧。 学生练习读课文。 2、第二段:夏天 (1)春天花多,那么夏天又有什么特点呢? 师:赶快去看看,默读课文,带老师看看夏天上学路上你们有哪些快乐? 板书:夏天 生:夏天上学,走一路,趟一路溪水。 板书:趟溪水 (2)师:什么叫“趟”啊?请大家站起来示范一下。 (3)夏天很热,老师每天坐车上班都汗流浃背的,还觉得很没意思,但是你们却能趟着溪水,你们觉得怎么样? 预设:又好玩,又凉爽。 (4)师:请学生个别读,读出高兴的感觉,其他同学评价,能不能感受到他内心快乐的心情?(2~3个人) 师:同学们感受到他快乐的心情了吗?谁能让大家真切的感受到你快乐的心情,勇敢的举起你的小手,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快乐! 3、第三段:秋天 (1)师:春天走一路,看满眼野花,夏天走一路,听泉水叮咚,那么秋天怎么样?请你们快带我看看你们秋天上学的路吧!秋天上学的路有趣吗? 板书:秋天 生:有趣,能吃野果。 板书:吃野果 (2)吃野果怎么有趣了? 预设:因为我们剥核桃会把手指弄得像黑炭条一样。 师:为什么剥核桃手指就变黑了? 预设:因为剥的多了。 师:看来你们在上学这一路一直在剥核桃吃,那你们知不知道剥皮的过程中会流水,这水流在手上就会变黑,洗也洗不掉?那你们为什么还非要吃呢? 预设:因为核桃太好吃了! 师:这核桃可真好吃啊!老师都馋了!除了青皮核桃,我们还能摘酸枣吃。快告诉老师你们是怎样摘酸枣的? 我们摘酸枣吃,哪棵树上的红,就摘哪棵树上的。 提问:为什么哪棵树上的红,我们就摘哪棵? 预设:因为红的好吃。 提问:那青的怎么办?就扔了是吗? 预设:等它红了再吃,“今天不红,明天就红了。” 师:看来你们真不愧是山里的孩子,特别了解大自然!而且你们有这么多选择余地,证明你们山里的枣树真(多)啊! 4、第四段:冬天 (1)师:山村的小朋友们,老师跟你们一起上学,春天看一路野花,真香!老师跟你们夏天一起上学,趟一路溪水,真爽!秋天我们吃一路野果,真好吃!那冬天呢?花谢了,叶枯了,野果也没了。那冬天上学路还有趣吗? (学生互相读,交流想法) 板书:冬天 师:谁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想法? 生:冬天上学可以滑着冰去,很好玩。 板书:来滑冰 师:你们是为什么可以滑冰? 预设:小溪变成了长长的大滑梯。 师:看来,在你们眼里小溪成了长长的大滑梯。那我们是怎样滑的? 预设:我们或者站、或者坐,往冰上一冲,要么让小伙伴帮忙一推,便从自己家门口一直滑到了学校。 师:还有其他的滑冰方式吗? 预设:躺着划,两个人一人站一人蹲,拉着滑…… 师:你们滑冰的方式可真多啊!看看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让老师体会到滑冰的方式特别多? 指名读,学生评价。 师:还有哪很有趣? 预设:睁开眼睛,好像坐汽车;闭上眼睛,好像坐飞机。 师:为什么“睁开眼睛,好像坐汽车;闭上眼睛,好像坐飞机”? 预设:两边的景物飞快地向后移动,好像坐在汽车上一样;闭上眼睛看不见景物,听见耳畔嗖嗖的风声,感到速度特别快,就像坐飞机。 (2)师:山里的孩子们,你们滑冰真有趣啊!为什么你们到了学校为什么又都怪学校太近太近”?(同桌讨论) (因为路上的景色太迷人了,同学们太开心了,不知不觉中快乐的时光就过去,好像一眨眼学校就到了,有些恋恋不舍。愿意在这么有意思的上学路上多停留一会儿,表达他们喜悦的心情。 ) 四、总结写法,进行仿写 1、过渡:山里的孩子们,你们带着老师走过了春夏秋冬的上学路,这一路走下来,老师觉得你们的上学路真有趣呀!就像一首(歌)一样!让我们在回顾一下这首歌,看看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展示课文的每自然段的首句,让学生找出特点。预设:句式相同。 师:那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与下面的语句又有什么关系? 都是先概括说这个季节的特点,然后围绕这句话具体地来写。这种写法叫做先概括后具体,这句话叫概括句。 2、这四个概括句是按照春夏秋冬山村中的不同特点来写的,那么,谁能够仿照这个句式,写一写我们身边春夏秋冬的上学路? 出示:春天上学,走一路,( )。 四、总结拓展 山区的孩子们,跟你们走过春夏秋冬这一路,老师真开心呀!感谢你们细致又耐心地带领和讲解,你们真是最聪明的孩子! 板书设计 2、上学一路歌 春天看野花 夏天趟溪水 秋天吃野果 冬天来滑冰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5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所说明的事理、顺序 2、领悟所说明的道理: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得出新的结论。 3、增强科学意识,培养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目标达成: 1、领悟所说明的道理: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得出新的结论。 2、增强科学意识,培养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感知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 恐龙电影片、图片、生字词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前展示 1、给下列红字标拼音 遗骸( )蟾( )蜍( ) 褶( )皱鸟臀( )目两栖( ) 追溯( )天衣无缝( ) 2、常识填空 《恐龙无处不在》的作者是( ) ( )国的科普作家和( )小说家。 3、说明的顺序有( )( )( ) 4、说明文的类型有( )和( ) 二、创境激趣 中国考古人员新近在甘肃省永靖县发现的巨大恐龙足迹化石证明,这种一亿年前的恐龙,两步就可跨过一个篮球场,是日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恐龙足印。 三、自学导航 1、课文开篇提出什么观点? 2、课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3、为了把对象说明清楚,作者首先列举了什么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4、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5、什么是泛大陆? 6、什么是大陆漂移学说? 7、、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怎样来说明的呢? 8、课文内容涉及哪两个学科?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合作探究 1、为了把对象说明清楚,作者首先列举了什么事实?得出了什么结论? 2、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3、什么是泛大陆? 4、什么是大陆漂移学说? 5、、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怎样来说明的呢? 6、课文内容涉及哪两个学科?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五、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知识迁移 六、强化训练 由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式,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启示一:看问题从多个角度去研究 启示二:敢于大胆想象和猜测 启示三:看问题不是简单化和孤立化 启示四:学会举一反三 七、归纳总结 (一)当堂训练 填空:本文按照_________顺序进行说明。首先,提出说明的主旨________总领全文。然后用恐龙化石在各地发现的事实,阐释对________的证明,用具体事例证明开篇提出的主旨,最后总结恐龙化石的发现对________ 提供了证据。 (二)说明方法的判断 1、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 2、大约在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 3、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个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 )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6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10个生字,会读文中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敢自信,关爱他人的情感教育。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生字头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播放动画片,《木偶奇遇记的片断》)师生一同欣赏。 2、让学生讲一讲看到的情景。 3、师:从中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木偶奇遇记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开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勾画出来,小组内互相解决。 2、检查部分学生生字识记情况。 3、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三、理解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师引导学生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小组内将不懂的地方进行处理探究。 4、教师将归纳的问题进行导引解决。 四、拓展延伸: 皮诺乔和爸爸逃出鲨鱼肚子了吗?他们后来的命运又如何呢?续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大家听。 五、书写生字: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的其它古诗。 3.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 1.资料搜集: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君山的传说。 2.电化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磁带。 3.实物准备:白盘子、青螺。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板书:望洞庭 2.指名说对刘禹锡和洞庭湖的了解。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所著有《刘宾客集》。 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5.同位互相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二、理解读,洞察美。 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2.学生各抒己见。 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 相:相互和:和谐镜:铜镜,比喻洞庭湖水面 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 遥望:远望 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 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3)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解说。 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 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一青螺”又指什么?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 古诗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5.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 (2)同位赛读,欣赏插图。 (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 6.背诵古诗,水到渠成。 三、对比读,深化美。 1.投影映示: 望洞庭 潭面镜未磨,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和。湖光秋月两相和。 洞庭山水翠,遥望洞庭山水翠, 盘里一青螺。白银盘里一青螺。 2.对比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 3.自由理解的基础上,同位交流。 4.指名汇报。(正因无风,湖面才会如此宁静、和谐;正因作者在远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显得小巧玲珑;之所以是“白银盘”,正因是在皓月银辉下。) 5.再读原诗,深化美。 四、延伸读,升华美。 1.投影映示: 题君山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 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 一螺青黛镜中心。 题君山 方干 曾于方外见麻姑, 闻说君山自古无。 元是昆仑山顶石, 海风吹落洞庭湖。 2.自由练读后,指名读。 3.师:自古君山的来历便充满神奇色彩,众说纷纭,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 4.指名讲述课前搜集的有关君山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代,洞庭湖中并没有岛。每当狂风大作、白浪滔天时,来往船只无处停靠,常被恶浪吞没,当地人民苦不堪言。这事引起了水下72位螺姑娘的同情。她们忍痛脱下身上的螺壳,结成一个个小岛,后来连在一起,就成了今天的君山。君山上的72峰,就是72位螺姑娘变成的。 五、多样作业,表现美。 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 3.找一找:收集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看到联想比喻 湖面镜未磨→把湖面比作铜镜 银盘→把湖面比作银盘 君山→青螺→把君山比作青螺热爱 教学反思: 我在古诗教学中努力实践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吟诵要求:“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做一种享受而不看做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能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2、我能借助注解和图画,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能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之美,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学习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学习方法指导: 用以前学古诗的方法学习。 知识链接: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西施:春秋战国时期的美女,“沉鱼落雁”其中“沉鱼”就是讲的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 预习任务: 1、能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2、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自主、合作、探究: 1、借助拼音,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能读得流利、有感情、有节奏感。 4、同桌互读,我来比一比谁读得更棒。 5、借助图画和注解,说说诗句的含义。 6、交流不懂的地方。 7、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我来闯关: A、默写《饮湖上初晴后雨》: B、我还知道描写春天的古诗有: 学习收获: 知识延伸: 1、收集苏轼所写的其它诗词。 2、积累描写祖国山河的诗词佳句。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9一、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找出字的部首,提高部首查字的速度和能力; 2. 能根据意思写出词语,能给同类词语加上一个总的名称; 3. 能正确地把前后相关的内容,恰当地连接起来成为一个句子,能按要求写判断句; 4. 能找出句子中打比方的部分,理解比喻句的意思,体会打比方的作用; 5. 能按时间顺序,把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 二、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目标:完成1~4题 二、过程 1. 自学1~4题,用铅笔独自做题; 2. 交流自学情况; 第一题 课件展示正确答案,核对、订正; 小结:1)左右两边都是部首,一般查左不查右; 2)半包围结构的字查外不查内; 第二题 补充:1)几个人同时说,同样的话( ) 2)由于受感动面产生恭敬,敬佩的感情( ) 3)不分白天黑夜( ) 4)好多人紧紧地围在一起( ) 第三题 交流,点拨改正; 第四题 1) 说说“金色的斜阳”“耀眼的太阳”,“灿烂的朝阳”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 2) 说说“斜阳、太阳、朝阳”,谁“高挂天空”?谁“映红水面”?谁“照亮了大地”? 3) 检查标点; 4) 齐读,用朗读表现出美丽的景色。 第二课时 一、目标:练习5~7题 二、过程 1.指导完成第5题 1) 齐读第1句,说说还可以说“葡萄沟是怎样的地方”; 2) 独立完成第2句,然后指名交流不同的说法; 3) 独立完成第3句,然后指名交流不同的说法; 4) 独立完成第4句; 5) 练习说话; 仿照题目的句子介绍其他地方的情况; 独立写句; 交流; 2.指导完成第6题 1)抽读 比较梨树上青青的果实,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躲在翠绿的; 树上青青的果实,躲在翠绿的叶子中间; 2)比较句子,说说用上比喻有什么好处, 3)独立划句,同桌交流,划线部分在打比方部分的句子中有什么作用? 4)交流,进一步体会打比方的作用; 5)说说打比方的句子; 3.指导完成第7题; 1)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自读句子,并用线画出句子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3)结合每个时间段所发生的事情,独立编号; 4)交流; 5)连句成段,齐读;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0教学要求: 1、学会写12个字,熟悉本课相关的词语,认识7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让学生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并感受美妙的声音,说说有些什么新的发现。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引入情境。 1、师:同学们,这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有花、草、蝴蝶、小鸟等动植物,这是看到的。大自然里还能听到什么呢?你们可要听仔细啦!(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大自然里除了刚才听到的声音外,还有哪些声音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语言文字中去感受那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了解文章大意。 1、请同学们轻轻翻开书,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生字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检查反馈: (1)要去参加大自然的音乐会,听那美妙的声音,得带上这群小伙伴。认识他们吗?自由读一读。 演奏温柔雄伟充满威力汇聚 呢喃细语汹涌澎湃波澜壮阔敲敲打打 淙淙潺潺哗啦啦唧哩哩滴滴答答叮叮咚咚 (2)先看第一行,谁愿意读?(评:你不仅字音读得准,而且声音非常响亮。)还有谁能像他这样读一遍?全班一起读一遍。 (3)再看第二行词,谁来读?(评:他的字音读得很准,尤其是“呢喃”鼻音读得很准。)全班一起读“呢喃细语”。 师:你们看,“呢喃”这两个字都是什么旁?表示与什么有关?怎样说话才是呢喃细语呢?我们去听听。(课件)两只小鸟挨在一起,轻轻的、柔柔的说话,这就是“呢喃细语”,全体女生读。 师:再来看这“汹涌澎湃”四个字,都是什么旁?说明什么?(水多)我们去看看。(课件)海浪猛烈地拍打着礁石,声势如此浩大,真是“汹涌澎湃”,全体男生读。全班一起把这些词连贯地读一遍。 (4)这些词谁会读?(评:这位同学的平舌音和翘舌音读得很清晰)来,请这一大组的同学读。这些词虽然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是表示声音的词,我们把它叫做——象声词。这些象声词读起来可有节奏了,声音听起来美妙极了(老师范读),请全体女生带着男生读。 三、整体感知。 1、现在字音读准了,让我们把这些小伙伴带入到文中,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看你知道了什么?【随机板书:风水动物】 2、大家真会读书。文中写了大自然里的风、水、动物都能发出各种美妙的声音。其实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概况了全文的所有内容,齐读第一自然段。【板书:美妙】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1、那么风的声音美妙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读完后告诉老师这一段有几句话? 2、是哪四句话呢,下面老师想请四位同学来给我们一句一句地读。 3、现在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第一句话,看你读懂了什么?他是在哪里演奏手风琴? 你们看,作者把风比喻成了一位音乐家,他在森林里演奏着手风琴!那么风用他的手风琴演奏了哪些美妙的乐曲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下文。 4、出示: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1)哦,他是这样翻动着手风琴,就能演奏出不同的歌曲啦!请你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2)还有谁来读?原来风是这样演奏手风琴的,就像人一样。 (3)他用手风琴还演奏了怎样的乐曲呢? 5、出示: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1)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第三句,看你知道了什么? (2)好,同学们,老师来举个例子让大家好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柳树叶会发出“沙沙”的声音,梧桐树叶发出“唰唰”的声音。 (3)你们还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树叶长得嫩绿嫩绿的,女生就是春天那柔柔的声音,女生齐读这句。秋天来了,那一片枫树叶都变红了呢,那第一大组来读一下。冬天来了,男同学就像松树那样依然挺拔,树叶发出深沉的声音,男生齐读。 (4)这里用了四个“不一样”(在课件里将“不一样”点红),风这位音乐家可真了不起,用不同的乐谱奏出不同的乐曲。真是——生读“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6、除此以外,风这位大自然的音乐家还用他的手风琴演奏出怎样美妙的乐曲呢? 出示:“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1)同学们,你们都听过微风吹过树叶的声音吗?谁来模仿一下? (2)学生模仿“沙沙沙”的声音。(评:你的声音多柔和呀,多舒服啊!)还有谁来试试?再轻一点?全班来试试! (3)你们听,这声音轻轻柔柔的,就像两个小朋友在小声说话一样,谁能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微风部分?指一人读,(评:他的手风琴演奏的乐曲可真轻柔呀。) (4)还有谁愿意来演奏?老师给你配上音乐。 多么美妙的声音呀!让我们仿佛看到微风拂过的情景。还有哪些同学愿意来读,举手的同学一起来读。 (5)同学们,微风给我们的感觉竟是如此温柔(板书:温柔),那狂风又是怎样的呢?谁来学一学狂风吹起的声音? (6)学生模仿“呜呜呜”的声音。评价:你瞧,狂风吹起来了,你这棵小树怎么就没激动起来呢?小树激动起来是什么样子?大家做一做。 (7)狂风吹过来了,风声越来越大,森林的小树们都高兴起来了,兴奋起来了,激动起来了,这是一首多么有力量的乐曲啊!谁能带着这种感受读读狂风部分?狂风吹得更猛了,你们这一大组读。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了,全班一起读。 (8)多么有力量的声音啊,这真是一首雄壮而激荡人心的乐曲。【板书:雄壮】 (9)大自然里的风,有时是轻轻柔柔的,有时是雄伟而充满力量的,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一句完整地读一读,女生读“微风”部分,男生读“狂风”部分。准备好了吗? 7、小结: (1)风真是一位可与贝多芬媲美的音乐家呀!既会演奏舒缓的小夜曲,又能合奏出雄浑的交响曲,让我们发现大自然的风声原来如此美妙。 (2)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自然段,微风的声音,狂风的声音还有翻动树叶的声音,实际都是在围绕这一段的第一句话写,我们把这样的第一句话叫做总起句(课件显示“总起句”),后面的三句话都围绕着这句话,在具体的描写风这位大自然的音乐家用他的手风琴演奏了哪些美妙的乐曲,我们称作分述句(课件显示“分述句”)。这种先总起后分述的写法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的构段方式,称为总分的构段方式(学生说一遍“总分的构段方式”)。 8、请同学们也像老师这样在书上画出总起句,写上总起句和分述句,还在第二自然段的下面写上总分的构段方式。 9、下面让我们合作读读这个自然段,老师读第一句总起句,你们读后面的分述句,让我们在读中进一步感受风演奏出的美妙声音(配乐)。 孩子们,在作者的描写下,我们感到风所发出的美妙声音真是太令人陶醉了! 五、感知第三自然段的构段方式。 1、除了风以外,水的声音又如何美妙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这一段的总起句,画上横线。 2、你真棒,这么快就掌握了这节课学的新知识,全班一起把总起句读一遍。那么这段话同样是——总分的构段方式。 3、作者又是怎样围绕这一个总起句具体描写水的美妙声音呢?我们下节课再去欣赏吧!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交了一个新朋友——大自然,他的家族里有好多无师自通的音乐家和歌手。今天,他想带大家一起去欣赏一场特殊的音乐会。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齐读课题) 2、不过,大自然说,要去参加音乐会,听那美妙的声音得带上这群小伙伴。(出示词卡)。认识他们吗?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分小组开火车读词语。 二、入境想像,美读感悟。 1、教师过渡:我们跟着大自然出发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4自然段,看看你找到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声音?(学生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在书上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上记号。) 2、师:你们听到了哪些美妙的声音?(学生说出“水、动物”的声音,教师相机板书) 3、关于水的声音(直观感知,美读悟趣)。 过渡:还有谁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在书上找一找,自己读一读。 (1)指名生回答,为什么这样说呢?出示相关句子: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①“滴滴答答……叮叮咚咚……”声音多好听啊!连水也能演奏,真是趣事,像这些描写事物声音的词,它有个名字叫“象声词”。想像一下,小雨滴落在不同的地方还会发出什么声音?你能不能也说几个?(劈劈啪啪……) ②同学们说的这些词所描绘的声音真像。如果把它们补充到课文中来,小雨滴这敲敲打打的音乐会,也是生动有趣、热闹非凡啊!谁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指名读,指导读好“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的不同音效。 (2)指名生说:小雨滴不仅会演奏,还会唱歌。出示相关句子: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①指名学生读。是什么让小小的雨滴拥有那么大的力量,可以唱出“大合唱”?一滴小雨滴能做到吗? ②学生说说自己体会到的水之乐曲的美妙。想象小雨滴“汇聚”起来,从小溪→河流→大海的美妙经历。(体会不同水声的特点。) ③出示填空: 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 小溪________,河流________,大海________。从________,唱到________。 指名学生填空。 ④师生小组合作朗读。1组读小溪,2组读河流,3、4组读大海,老师读最后一句话。(从体会“淙淙、潺潺、汹涌澎湃”感受水声变化的美妙。) (3)小雨滴又会演奏,又会唱歌,可真了不起!让咱们一起随着小雨滴的伴奏一起唱歌吧!(全班配乐读第三自然段) (4)你们喜欢这个自然段吗?喜欢就试着背一背吧! (5)学生试背——指名当堂背诵——想背的一起背。 4、关于动物的声音(角色体验,美读悟乐)。 (1)教师导语:听到了风之曲水之歌,动物们也不甘示弱,来到音乐会上一展歌喉。 (2)谁想当这些小动物,来演一演。学生模仿出相应动物的叫声。大自然中,还会有哪些动物的叫声。看谁敢挑战难关,说说像课文中这样的词,学着叫一叫。 (3)情境互动。 师:小鸟(小虫、蝈蝈),你在唱什么呀?出示句子“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教师范读句子。真是太快乐了,你们自己也读读吧。 (4)指名读,同座轮读,小组赛读。 (5)看来,大自然的每个角落都有歌声,快乐无处不在。全班一起齐读第4自然段。 三、回归全文,积累语言。 大自然的声音太美妙了,真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的感受。这样吧,让我们全身心地走进大自然,静心聆听这场天籁之声的音乐会。全班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 四、想像拓展,课外延伸。 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当你走进大自然,用心灵去感受那些美妙的声音,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把你有趣的发现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声音风 水 动物美妙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课文。新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激情,在读中体验、品味。因此根据课程标准,我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入境、想象、美读、感悟,旨在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让学生的想象在美读中飞扬。 大自然里有着许多美妙的声音,学习此课,学生听到了大自然中风、水、动物在大自然中形成的美妙声音,并学习模拟这些声音,学习兴趣浓厚,并通过学生平时生活中对大自然的观察、说、写,模拟出更多更奇妙的自然界中的美妙之声,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浓厚情趣。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1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能区别指定的4组形近字并能组成词语。 3、了解山区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山区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教学难点: 想像一年四季“我们”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认读3个字。 2、能区别指定的4组形近字并能组成词语。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的过程,学会11个生字及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 区别形近字的形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第2课。 二、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大家评议,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三、学习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连带的词语读一读。(困) 2、根据生字构字特点两个人一组识记,然后汇报。 3、对于难写的字教师指导书写。(范写) 四、练习写字 1、认真观察整个字,记住每一笔的位置,然后书写,一气呵成。 2、写后对照范字检查不足,写每一个字都要有进步。 3、教师行间巡视,重点辅导。 五、完成课后练习题 六、作业 抄写本课生字生词 板书设计: 上学一路歌 溪滑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了解山区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教学重点: 了解山区的孩子一年四季上学时的情景,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教学难点: 想像一年四季“我们”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就是山区的孩子,那么谁愿意说一说在你上学的路上都能看到些什么?(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 1、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别的地方的山区小朋友们一年四季在上学的路上都看到了什么。 2、默读思考:每个季节各有什么乐趣? 看提示,口头填空。 春天上学,走一路,( )。 夏天上学,走一路,( )。 秋天上学,走一路,( )。 冬天上学,走一路,( )。 二、精读课文 1、你对那所山区的小学生在哪个季节上学的情景感兴趣,介绍给同学听,并说说你感兴趣的理由。(困) 介绍春天 a朗读描写春天上学情景的句子,并标画好词佳句。 b说说感兴趣的理由。 c指导朗读:边读边想像。 d指名朗读,把你的感受读给大家听。 介绍每个季节的方法大致相同,仅对重点问题做些提示。 介绍夏天 a边读边想像:溪水、丁冬丁冬的水声、湿鞋印。 想像我们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 b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 介绍秋天 a边读边想像:砸核桃、摘酸枣。黑手指、红酸枣。 b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 介绍冬天 a指导朗读:读“小溪变成了长长的大滑梯”时,突出“变成了”,表现出惊奇;突出“长长的大滑梯”表现出多么神奇、有趣。 b边读边想像,再通过读把感受到的表达出来。 c思考:同学们到了学校,为什么“又都怪学校太近太近”?说说你的相法。 2、分季节读课文,你喜欢哪个季节上学路上的景色,你就读那个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你能用自己的口吻向城市小学生介绍一下你在一年四季上学路上看到的情景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山区孩子一年四季在上学路上的欢乐情景,并通过边读边想像的方法感受他们上学时的欢乐。 五、作业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2、上学一路歌 春天野花 夏天溪水 秋天野果 冬天冰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2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懂得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是知音。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懂得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是知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古筝曲《高山流水》、《知音》 教学流程: 一、设疑 板书“知音” 1.同学们,走进课文之前,让我们闭上眼睛进入音乐殿堂,仔细聆听来自高山流水的天籁之音。 请同学们谈一谈你从乐曲中听懂了什么? 我们从曲子中没有听懂什么,可是有一个人却能听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屋《知音》,感受这优美旋律背后的动人故事。 2.板书课题《知音》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 感知“知音” 1.请同学们把书打开71页,在我们读课文之前,请同学们朗读阅读提示,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1)怎样的人才能算是知音呢? (2)你有知音吗? 了解了学习任务,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文,检查学生是否把句子读通顺了,并及时纠正字音。 3.同学们,课文我们读了两遍了,相信你们已经与文中的生字成为了朋友,谁愿意领同学们一起读一读。(大屏出示生字) 4 . 我们已经与生字成为了朋友,相信这次你再读课文,一定会通顺、流利、有感情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是( )的知音, 你对俞伯牙和钟子期有什么了解? 俞伯牙:晋国的上大夫,是著名的琴师。 钟子期:是一名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 三、再读 领悟“知音 1.他们是怎样成为知音的?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寻找问题答案, 2.学生朗读相关的段落、语句。 3.根据句子学生展开想像,教师适时指导重点句子的朗读。 (①真好啊!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②真美啊!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 既然又好又美,就请你美美地读出来吧! 师:正是由于钟子期听懂了俞伯牙的琴声,所以俞伯牙高兴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师:俞伯牙终于找到了让他等三十多年,也寻觅了三十多年的人,此时俞伯牙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师:俞伯牙十分兴奋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师:看着这个不起眼的樵夫,俞伯牙百感交集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 4.其实,同学们想一想,听俞伯牙弹琴的人还少吗?为什么他见到钟子期会这样激动啊?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寻找俞伯牙遇到钟子期无比激动的原因。用笔圈画出问题的答案。 生汇报 蕴藏在琴声中的心情被谁听出来了?(钟子期) 师:是啊!钟子期不仅能听懂俞伯牙的琴声,更能听出他琴声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俞伯牙的琴声是哀婉的,那钟子期就能知道他现在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悲伤难过忧伤) 师:如果俞伯牙的琴声是欢快的的,那钟子期就能知道他现在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开心、高兴、兴奋、快乐) 师:钟子期是最了解俞伯牙的人,他才是俞伯牙的(知音)。 师:同学们,你们说一说什么样的人能被称为知音呢? (喻意:懂得你的心意,最了解你的朋友、知己就是你的知音。) 师:刚才我们说的不仅是这个词的由来,也是这个词的表达的意义。在钟子期之前,俞伯牙有没有遇到能听懂琴声心意的人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一个“从来没有”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代琴仙的孤独寂寞。 根据资料记载:37岁时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试想一想,当他遇到既能听懂琴声,又能懂得他的心意的人。他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四、升华 体会“知音” 1.来之不易才更显珍贵,所以俞伯牙无比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正所谓“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虽然伯牙当时已是一位朝廷官员,而子期只是一个砍柴的樵夫,但是凭着对音乐的心有灵犀,凭着志趣的情投意合,他们结为了知已并结拜为兄弟。当俞伯牙得知钟子期去世的噩耗时,他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圈画相关的语句。 2.你感受到俞伯牙的悲痛了吗?从哪儿感受到的?读一读。 这种场面让我们也忍不住要落泪了,同学们,除了悲痛,我们从俞伯牙摔琴的动作、和他再也不弹琴的语言中还能感受到什么? (绝望) 师:再也找不到这样的知音了,这是何等的绝望呀!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出示课件”正是这样才留下了 “千金易得,知音难求”的千古的慨叹。 师:同学们,你有知音吗? 孔子说:“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让我们多与正直、诚实、博学的人交朋友吧!最后祝你们都能找到与自己知心的朋友。 五、拓展 珍惜“知音” 1.出示拓展短文《李白与杜甫的友情》,生自由阅读回答课后问题。 关于知音的故事太多太多,唐代诗人李白与杜甫的友情,可能是中国文化史上除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外最被推崇的了。请同学们读一读阅读材料《李白与杜甫的友情》读后把文章补充完整。 2.出示《如梦令》学生读后谈感受。 同学们说得可真好。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小令。(大屏出示) 3 . 推荐“八拜之交”的故事。 古代有“八拜之交”。 一般人都认为八拜之交是行八次下拜之礼,但其实这八拜,拜的是八份感天动地的友情典故。(大屏出示) 在这些典故中,有我们敬重的十七位古人,更有舍得我们去深思的情谊与诺言;最重要的是它让我们懂得了该如何对待自己亲密的朋友。请同学们课下认真阅读,有时间的时候我们再做交流。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3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读认认”,认识7个生字。 2.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 3.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4.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5.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将看到的事物写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列文虎克在观察中发现了显微镜和微生物,老人在观察中发现了商人的骆驼,那么这段时间你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这节课让大家畅所欲言,把自己的观察告诉同学们。 二.板书:观察中的发现 三.分小组先汇报自己在观察总的发现。 四、小组派代表汇报,师生评议。 五、建议将观察到的事物写成。 1.出示一、两则,指导格式。 2.口头,看看如何将观察到的事物写的具体。 3.试着将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继续写观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继续将看到的事物写成。学会修改自己的。 教学过程: 一、教师简述本周的基本情况。 1.格式正确与否。 2.观察的事物及发现是否有新意。 3.叙述是否较完整。 二、对典型作品进行评议 1.出示佳作。 ·生读。 ·生评。 ·齐读。 2、比较差的。 ·生自由读。 ·生评。 ·生改。 三、根据所学知识在学习小组内评改作品。 四、修改并抄正自己的。 五、作业 抄写改后的。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课外阅读和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完成“我的发现” 1.回忆这学期学过的生字中有形近字的例子。 2.出示小黑板。 3.自由读,汇报带点字的特点。 4.指导识记这些字。 5.说说除了这些字以外,还有哪些字也有类似情况。 6.进行课堂练习巩固。 二、完成“日积月累” 1.出示小黑板。 2.学生各自借助拼音、字典将顺口溜读通。 3.指名或小组汇报读 4.归纳顺口溜的内容。 5.试着背诵顺口溜。 6.学生自由汇报课外积累的顺口溜。 7.出示人体挂图。 8.指名上前指出人体部位,根据指出标出器官的名称。 9.指导看图读、记名称。 10.指导识记生字。 11.指导书写。 三、作业 1.抄写“我的发现”词语。 2.背顺口溜。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课外阅读和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背顺口溜。 二、谈话 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一定又查找了不少资料,让我们这节课来开开眼界,受到启发吧! 三、板书:观察与发明 四、展示资料 五、交流、谈谈这节课的感受,受到哪些启发。 六、 古今中外还有不少这样的故事,让我们通过日常阅读和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家和发明发现的故事。同时,自己也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习惯,那么不远的将来,伟大的科学家就从我们在座的同学们诞生了!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4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个词语,积累语言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样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走进作者 1、 今天,我们认识一位科学家,他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法布尔。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汇报法布尔的资料。 2、简单介绍《昆虫记》。 二、自学课文 1、我们以前学过一篇有关蜜蜂的课文是《蜜蜂引路》,课文告诉我们蜜蜂是一种怎样的昆虫?(会认路) 2、今天法布尔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读完后举手告诉大家,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主要讲了法布尔为了验证密封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试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3、请同学们找一找,课文那些地方写试验的过程?哪些地方写试验的结果,哪些地方写了作者的结论。 三、学习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科学家,他写了《昆虫记》这一本书,我们还学习了这一课的生字和新词。现在,我们再复习一次生字和新词吧。 2、出示幻灯片,学生齐读生字词。 3、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这篇课文讲的是??(生答)法布尔为了验证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试验,证实蜜蜂确实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4、上节课我们也知道了,课文写试验的过程是第二自然段?试验的结果是在3、4、5自然段?作者的结论在最后一自然段? 二、精讲课文 (一)试验过程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来读读第一自然段,为什么法布尔一定要加上“听说”这个词呢? (生齐读后,回答。)(说明他做科学研究讲究事实,非常严谨) 2、请默读第二自然段,先看看他的实验可以分哪几步。 3、学生画,回答,教师板书: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路??放飞蜜蜂 4、请男同学齐读第二自然段他做实验的步骤,你能从试验过程中感受到法布尔是个怎样的人?(做事认真,十分严谨) 5、其实,法布尔写到“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就已经说清了试验的过程,为什么还要后面的内容呢?自由读读,跟同桌讨论一下。(出示该段文字) (说明法布尔边试验边观察蜜蜂的活动情况,还动脑筋思考) 我们再一起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法布尔的实验过程和他所表现出来的态度。 (二)试验结果 1、法布尔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但是,事情证明:蜜蜂飞回来了。继续默读第3、4、5自然段,试验结果部分,蜜蜂是什么时候飞回来的?一边读一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汇报,教师随即点拨,出示句子。 (1)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 ,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小女儿很激动,为什么?(没想到,而且,我也推测它们可能会不了家了) 指导用激动的语气读。 (2)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又发现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的回了家。 “准确无误”指什么?(是的,逆风没有使它们迷失方向,沿途陌生的环境没有让他们偏离方向,他们准确无误的回家。) 指导朗读,读出重点词。 蜜蜂不仅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还很强。请同学们看第五自然段。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呢?(出示句子)那个词语最能体现蜜蜂辨认方向能力强?(准确无误、确确实实、尽管……但……) 请同学们看看这个词,这是一组关联词,尽管他们逆风而飞,尽管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们确确实实的飞回来了。 指导读出重点词。 课文中第一自然段还有一组关联词也强调了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很强?请你找出来。 (“无论……总是……”) 这两组关联词都说明了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很强,所以,试验的结果是:(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3、蜜蜂辨认方向的能力这么强,但是还有三只蜜蜂怎么没有回来?(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讨论、汇报) (三)研究结论,激发探究 1、法布尔通过试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出示、齐读最后一段)为什么说蜜蜂靠的不是超强的记忆力?你从课文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蜜蜂被装在纸袋里不可能看到行走的方向也看不到沿途的景物。所以我觉得蜜蜂辨认方向不是靠记忆力。 (2)在放飞时刮起了大风,蜜蜂逆风飞行,又飞得很低,它们不可能是在高空中“眺望”到遥远的家园。所以我认为蜜蜂认路靠得不是记忆力而是一种本能。 2、什么是本能?当时法布尔为什么无法解释? “本能”指人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本领。 2、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但蜜蜂的这种本能是否无法解释呢?请看老师带来的资料。(幻灯出示) 3、在我们课本57页的资料袋也给我们介绍了蜜蜂的一些资料,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四、总结 法布尔出生于法国南部山区一个贫苦家庭。是对动物,植物的兴趣把它带入了科学研究的殿堂。他没有上过正规大学,主要靠自学成才。法布尔的成功来源于他科学严谨的态度和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像法布尔那样做事抱着严谨的态度,像蜜蜂一样勤勉一生。相信每个同学都能酿出属于自己的甜蜜!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5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会10个生字,认识7个字。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以防万一、彼此羡慕、浑身颤抖、脸色苍白、习俗”等词。了解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一些联系。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朗读、体会、质疑、讨论相结合,利用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正确、流利的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会一定的表达方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体会“青蛙与蛇”的个性体验,帮助学生理解,小蛇和小青蛙是对天敌,蛇吃青蛙是其本性。明白在自然界中不能做朋友的不止这一对。初步了解一些自然法则。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角色体验中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难点: 认识到:青蛙和蛇是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的,青蛙和蛇是一对天敌,这是自然界的法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法和学法: 课前搜集资料,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板书课题:青蛙和蛇。 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让学生的大脑迅速活动起来,思考与课题相关的问题,引出学生提出:“为青蛙和蛇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后来怎么样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己通过预习学会生字。 恰好臭美彼此羡慕习俗保佑小蛇准备苍老教会拥有使劲接近背后骨头断裂 交流学习方法并归纳总结。 第一、初步检查生字的读音、部首和结构,要求学生用语言表述出来; 第二、“你发现了什么?”要求学生通过归类、比较来巩固识记字音、字形和结构,哪些是后鼻音和前鼻音,哪些是翘舌和平舌。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有哪些,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如“蛇、拥、劲、接”等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但写的时候大多数字要左窄右宽,而“劲、断”却要左宽右窄。第三、给生字找朋友,并把生字词写一写,要求写的规范、美观、整洁。 2、将生字带入文中熟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了解文章大体内容。 A 、读课文,疏通语句。 B、思考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C 、读了文章之后,你有哪些困惑? (三)、识记生字。完成小字作业 第二课时 (一)、媒体再现,引疑导入 1、播放课件,再现小青蛙和小蛇在一起快乐玩耍的情景。 师:小青蛙和小蛇在路上相遇,成为了朋友,看,他们玩得多高兴啊! 2、他们会永远成为朋友吗?(在板书“成为朋友”后打上“?”) 我们一起去听听他们的妈妈是怎么说的吧! (二)、图文结合,分角色演读,体验感悟 1、课件出示文中第二幅插图,看看图中有谁?他们在说什么?自读第四自然段,学生一边读,一边勾画出相关句子。 2、在小组里交流自己勾画的句子。 3、谁来扮演青蛙妈妈来给我们表演? 4、评评演得怎么样? 在评议中体会“浑身颤抖、脸色苍白”的含义。 5、你觉得青蛙妈妈是一位怎样的妈妈? 在讨论中体会青蛙妈妈的担心,体会青蛙妈妈对小青蛙的爱。 6、互相学着演一演,比一比谁最关心自己孩子的妈妈? 7、看来,青蛙妈妈是坚决不同意小青蛙和小蛇交朋友的。她的理由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明确:青蛙妈妈说蛇是坏人,应该远离他们。 8、看图朗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小蛇的妈妈又会怎样对小蛇说呢? 9、默读第五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划出蛇妈妈和小蛇说的话 10、小组合作分角色读一读,比比谁读得好? 11、看图中(出示插图)蛇妈妈的样子真可怕,你能从文中找出表示蛇妈妈表情的词语吗?指名学生找到词语“张大嘴巴、露出毒牙”你会做这种表情吗?指名学生演蛇妈妈的表情“张大嘴巴、露出毒牙” 12、带着这个表情读读蛇妈妈的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吃青蛙是我们蛇家族的习俗。)课件出示句子:难道你不知道,吃青蛙是我们家族的习俗吗?你能用不同的话来说这个意思吗? 在句子变换中体会“习俗”的含义。 13、读一读,想一想,说说蛇妈妈是怎么想的,小蛇又是怎么想的? 指名学生说一说。抓住表情的变化体会蛇的本性。 14、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过渡:青蛙妈妈和蛇妈妈都不同意小青蛙和小蛇做朋友。这可怎么办呢? (三)、引发思考,思辩明理 1、出示文中第四幅插图,师简述六、七自然段内容。 小青蛙和小蛇能成为真正的朋友吗? 2、指名读六、七自然段。 指名说说,小青蛙会来和小蛇玩吗?为什么? 3、青蛙妈妈的担心是很有道理的呀!请看一看—— 播放自然界中蛇吃青蛙的录像。使同学们对自然法则有直观的感受。 4、讨论:小青蛙和小蛇有什么愿望?这个愿望能实现吗? 学生结合看到的,进行讨论,思辩,明确:虽然小青蛙和小蛇想成为朋友,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师:是啊,他们永远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的!板书:(不能) (四)、角色朗读,语境体验 1、在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选择不同的角色,将学生从旁观者推向了与文本对话的位置,成为有情感的“事中人”,促进学生积极进行角色体验。 2、自然界中还有哪些动物不能成为朋友呢? 师小结:自然界中不能成为朋友的不仅仅是小青蛙和小蛇,还有好多动物呢!这是自然界的法则。(红字板书:自然法则)同学们,还有很多自然界的法则等着你们去探索呢! (五)、拓展训练,发展想象 请学生分别以小青蛙和小蛇的口吻给对方写一封信,告诉对方不能在一起的原因,让学生发挥想象并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生存要面对残酷的现实。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