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林海教案 |
范文 | 林海教案汇总七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林海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林海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东北林区有哪些优良树木,理解“一边伐木,一边栽上新苗”这种做法的好处。 2、 了解东北林海主要的野生动物和三种著名的特产。 3、 懂得造林护林的重要性,提高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东北林区有哪些优良树木、野生动物和著名特产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造林护林的重要性,提高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 电脑课件播放:东北的林海画面、野生动物等。 2、 出示中国地形图,提问:我国最北的地区在哪里? (东北地区,是我国离赤道最远,北寒带最近的地方,所以冬季温度很低。) 3、 出示东北地区图(电脑课件),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 4、 简介:这里就是我国著名的林区,有大片大片古老的森林,如果坐在飞机上,向下看去,这里山峦起伏,到处是森林,成了树林的海洋,到了冬天,会是什么景象呢?出示“林海雪原”的教学课件,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图上的景物? 5、 板书课题:东北的林海雪原 6、 学生朗读1、2自然段 二、学习新课第三自然段: 1、 让学生自学课文第3自然段,出示思考题(电脑课件)。 2、 (1)提问:东北林海里出产的木材有哪些特点? (数量多,质地特别坚固,这些木材不仅是优良的建筑材料,而且是很好的造纸原料。)板书:优良树木 (2)提问:这些优良树木主要有哪几种?板书:红松、落地松、白桦 3、(1)提问、讨论:“一边采伐森林、一边栽上新苗”的好处在哪里? (2)小结:按照我国《森林法》的规定,一边伐木,一边栽上新苗,能使林木更新,青山常在,成为取之不尽的资源。(思考:如果随意砍伐森林,会造成什么后果?) 三、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 小结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 (1)、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回答问题 (4)、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2、 用上面的方法学习第4、5自然段。带着问题阅读(电脑课件出示思考题)。 3、 提问:这两段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板书:野生动物、著名特产。 4、 (1)提问:东北林海里生活着哪几种主要的野生动物呢? 板书:大黑熊、东北虎、梅花鹿、松鼠、紫貂 (2)让学生欣赏有关这些动物的图片(电脑课件)。 (3)提问:东北地区的松鼠和紫貂的毛长得特别浓密,为什么? 为了适应这里异常寒冷的冬季(启发学生想象这里冬季人们如何生活?) 5、(1)提问:东北三种著名的特产是什么?有谁听说过这些特产有什么用途? 板书:貂皮、鹿茸、人参。 (2)向学生扼要介绍一下这三种特产的用途。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 让学生说说造林护林的好处,滥砍森林的危害。 2、 自找伙伴讨论:如何为绿化祖国、保护环境资源献出自己的力量。 五、巩固练习: 1、 学生自我总结与质疑。 2、 游戏:在挂图上找出对应的地方 3、 分小组竞赛答题(电脑课件出示题目) 六、知识拓展: 回家利用网络搜集东北三宝的价值,告诉家人。 七、全文小结(略) 板书设计: 15、东北的林海雪原 优良树木:红松、落叶松、白桦 野生动物:大黑熊、东北虎、梅花鹿、松鼠、紫貂 著名特产:貂皮、鹿茸、人参 林海教案 篇2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林海就是指美丽的大兴安岭。那么,大兴安岭为什么被称为林海呢?谁来根据板书说说看: 板书: 岭多 13、林海 林多 花多 2、这节课,继续学习这三个部分! 二、学习岭 1、先请听老师读课文,同学们细细体会:岭是怎样的? 2、岭的哪一个特点你印象最深?再读课文,感受一下! 3、那么课文哪些地方写出了岭的温柔,划出有关的句子。 4、一位置讨论:从这些句子中,你是怎么体会到岭的温柔这个特点的? 讨论读句谈感受再读欣赏美 5、小结:从同学们的体会,我们体会到了岭的温柔。在句式上,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岭的温柔。板:句子表达方式 6、幻灯出示: 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也看不完看不厌那么多条岭。 (1)自由读,比较不同。 (2)读读,感受语气有什么不同! (3)作者这样写是为了什么? (4)再次读读,体会美。 7、找找作者在表达上,还有哪些地方突出了岭美? 8、自然段朗读指导! 三、学习林部分 1、读读这个部分。 2、用同样的方法尝试学习这个部分: 划句子读句子谈感受朗读欣赏美 3、句式体会: 幻灯出示: 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就像海边上的浪花。 (1)自由读,比较不同。 (2)读读,感受语气有什么不同! (3)作者这样写是为了什么? (4)再次读读,体会美。 4、小结:大兴安岭绿树万顷,犹如碧波滚滚,的确是林海,真美啊! 下面让我们用朗读再来领略一番。 四、学习花的部分 1、学生自学 2、交流。 引导点拨: 幻灯出示: 花丛里还隐藏着像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花丛里还隐藏着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3、从这两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4、从其他的句子能体会到作者对兴安岭的赞美吗? 5、以读加深感悟。 五、学习总印象 1、从刚才的学习,你体会到大兴安岭给人的印象是怎样的? 2、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印象是怎样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是怎样体会的? 3、配乐读1-5自然段! 六、全文小结 附板书: 岭多而温柔 13、林海 林多而绿 (亲切、舒服)花多而美 句子表达方式 林海教案 篇3教材简析: 《林海》这篇课文选自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内蒙风光》一文。作者身临其境,亲眼看到了大兴安岭的一草一木。文中既写了大兴安岭林区的美丽景色,又从不同角度赞美了它对祖国建设所起的作用。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展开联想,记叙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情感浓烈,文笔优美,句句是景,步步有情。作品表意凝练集中,抒情畅达痛快,目视整齐匀称,耳听节奏鲜明,其语言运用之妙,堪与诗歌媲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 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2、 朗读课文,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及教具使用 一、 启动激趣:(课件演示景物) 这里是祖国的绿色宝库,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天然屏障;这里山水景色奇秀,冰雪风光绚丽;这里是大山的王国,巍巍万里,雄浑粗犷;这里是绿树的海洋,浩瀚无垠,茫茫苍苍;这里有无尽的宝藏,珍禽在天,奇兽在山,香菌在林,锦鳞在渊。这就是闻名遐尔的大兴安岭林区。 二、质疑探究: 1 整体感知:谁能告诉大家,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 学习2—7自然段 (1) 抓住“美”,读一读,品一品,悟一悟,自主学习课文。 (2) 小组交流自己读懂的内容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共同商讨。 (3) 交流汇报。(品词析句:如岭的色彩美,林、花的姿色美,木材的充实美,林场与人的和谐统一的美。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相机出示文字图片。 (4) 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段读一读。 3 理解“兴国安邦”在文中的意思。 三、 总结梳理 老舍先生看着这温柔的岭,看着这漫山遍野的青松白桦,激情难却,浮想联翩。从千山一碧想到广厦良材,从万古长青想到综合利用,从大兴安岭想到兴国安邦无论想到何处,看到何处,他所有的感受都是亲切舒服。 (1)文中几次出现这句话?作者在感情上有什么变化? (2)为什么作者的感情有如此的变化? (3)指名学生看板书总结。 四、 应用验证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外收集的资料,以导游的身份介绍林海。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则广告词。 引情入境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充分地读,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不断升华 课内与课外结合,积累知识,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板书设计 林 海 景 美 物 美 人 勤 岭(多) 林(多) 花(多) 木 场 高、矮 起伏 深、浅 长、短 林海绿浪 广厦良材 砍—栽 横、竖 温柔、明、暗 综合利用 松 桦 色彩 衫 裙 绣花鞋 祖国建设 兴国安邦 线条美 姿色美 充实美 和谐美 评课: 1.从教学思路上看,教师让学生自学、自悟、自己体会文章中的美感。可以看出教师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开课教师就用优美的图画和语言让人耳目一新,使人感到林海给人以悦耳悦目的美感享受。 2.第二部分抓住“美”,让学生读—品—悟,采用小组讨论形式,抓住“美”就抓住了文章表现的方法和内涵。合作中着重点放在对“美”的`探究上。这一点教师做得最为突出。 3.教师在让学生充分说的基础上,通过句子的对比,品味文章的写法,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美感。巧妙之处是教师让学生放开说,对句子的对比学习,收拢恰到好处。 4.在这节课上,可看到教师让学生去欣赏优美的句子,去评析优美的句子。如,读文后,学生说:“大兴安岭上穿绿衫,下穿白裙,脚穿多彩的绣花鞋。”把学生带入了美的境界,让学生受到美的感染。 5.整体把握上抓住了“兴国安邦”。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兴国安邦”时,引导总结得好,理解得好。三次“亲切舒服”处理得好。 6.授课中设计“导游”和“广告词”想法好,但应放在第二部分学生汇报处或专门作为语文实践课来上。课堂上的诵读不够。 林海教案 篇4一、导入 新课。 概括学习写景文章的一般方法:写了什么景物,抓住什么特点,怎样细致描写,抒发了什么感情。从学生以往的学习实践中总结学法,又以此指导读书实践。 二、学习写“岭”的一层。 运用以上方法,在小组普遍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重点交流以下两句。 1.“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可是没有一条岭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峻。”在去掉句中的“点”字后的比较朗读中,体悟这里的“岭”是温柔的;在与秦岭的对比中,突出“岭”的温柔。 2.“多少条岭啊……也看不厌。”体会作者对大兴安岭爱得多深!带着赞美的语气朗读课文。 三、放手让学生运用“学法”,自学描写“林”与“花”的两层。 交流过程中,允许学生各抒己见,感受意境美、语言美。 1.为什么同是绿,却绿得不一样?让学生合理想象,体会把“绿”写具体了。 2.学生体悟:蝴蝶的到来,使这儿静中有动,格外美,加上蝴蝶的斑斓色彩,真可谓“锦上添花”。 3.通过有目的、多形式的读,在体悟描写手法的同时记诵精彩的句、段。如,写“花”的一层不仅句子美,而且内容很有层次,值得积累。 教师没有多余的提问与讲解,让学生在“读与说”“理解与积累”上下功夫。学生对课文内容可以有不同的感悟,但都必须练习用准确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凡是理解了的则易于记忆,课堂上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背诵或记诵,积累好词佳句与精彩片断。 四、学习“联想”部分。 1.自读,交流: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如:(1)为什么说“大兴安岭的可爱,就在于它美得并不空洞”?(2)为什么说“由今天看来,大兴安岭的名字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放手让学生自学,并不是放任自流。小学生受年龄、经验等的限止,对有些问题的认识可能比较模糊肤浅,这就需要教师的“导”发挥作用。 2.抓三处“亲切舒服”,使学生联系上下文体悟到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作者感情的升华。 五、自荐朗读或记诵最喜欢的自断。 六、作业 。 以《╳╳一角》为题写一段话。要求有序地观察一处景物,抓住特点写生动写具体,并能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评点] 本案设计真正体现了“读”占鳌头,更见可贵的是设计者对作为教学行为的“读”所作的诠释:有以美感人的“赏读”,以情动人的“品读”,以扶为主的“教读”,大胆放手的“自读”,读写结合的“创读”……阅读教学应当以营造书香社会为己任! 林海教案 篇5教学内容: 人教版十一册第19课。 教学要求: 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学习作者善于细致观察景物,在描写景物中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至六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大兴安岭景物的特点。 2、学习作者结合景物描写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又是怎样表达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数: 教具准备: 课本、录音机、录音带、投影机、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解释课题。 二、初读课文,提出阅读要求;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 3、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哪些景物,在书上作旁注。 4、了解课文的写作线索。 (采用学生自学_____ 四人小组讨论_____教师 巡视指导的方法。) 三、教师归纳: 这篇课文写了大兴安岭多而温柔的岭,色彩明 亮的林海,美丽诱人的野花,作者目睹各种景物而 产生了联想,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 四、朗读课文。个别、小组读。正音。 五、作业 1、抄写课后练习4 2、理解:高不可攀、盛气凌人、兴国安邦 的词义及自己不理解的词。 3、根据课后思考题的要求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9课____齐读课题) 2、导入谈话 经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本文是介绍大兴安岭 的原始森林。老舍先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介绍了 大兴安岭的景物,表达了自己对大兴安岭深深的 爱,字里行间充满着真情实感!作者是怎样介绍大 兴安岭的?请翻开课文。 二、讲读课文 (一) 根据要求快速阅读全文。 1、作者来到大兴安岭后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觉? 2、课文几次讲到“亲切、舒服”?分别找出这三节课 文,并用“ ” 划出这些句子。 (二) 以作者感情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作者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先看第一 次,齐读第一段。 (1)请学生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第一段。 (2)分析:这段的第一句是写作者来大兴安岭前的看 法。注意“总”的意思——总是,一直。第二 句是写作者来大兴安岭后改变了原来的看法, 是真情实感啊! (3)小结:作者来到大兴安岭感到这个名字是亲切、舒服 的。 2、作者第二次感到亲切、舒服又是在什么情况下感到? (1)齐读第二段最后的句子。 分析:是的,大兴安岭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 使作 者心中感到亲切、舒服。大兴安岭这么美丽, 它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2)听课文第二段的录音。 要求:想想大兴安岭有什么景物?说说这些景物的特 点。用“~~”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提问:这一段分别写了大兴安岭的哪些景物? (岭、林、花) A、 “岭”有什么特点?(多、温柔) 作者是怎样写的?采用个别、小组读的方法让学生理 解“岭”的特点。 B、岭上的“林”又有什么特点?(林的特点:多____林 变成海;从颜色看种类很多。) C、出示投影片,帮助学生理解“林”的特点。 分析:作者写“林”的时候处处流露出对“林”的爱。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指导朗读理解句子。 句子一: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分析:海指什么?(落叶松的海洋。) 白色的浪花又指什么?(俏丽的白桦。) 句子二: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 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分析:这个带问号的句子是表示肯定的意思,写出了 作者对大兴安岭喜爱的感情。 (采用个别、小组、集体等形式指导学生朗读。) 小结: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句子,把群岭起伏写成海 的波浪,把大片的落叶松写成海洋,把白桦写 成海边的浪花,我们读后对大兴安岭留下深刻 的印象,同样感到亲切、舒服。 集体朗读描写“林”的段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四人小组互相讨论学习: A、 林中的“花”又有什么特点?读、议句子。 B、 分析:林中的“花”的特点——多 (到处都是); 种类多(叫不出花的名儿)野花为大兴安岭增 添了色彩,诗意。请看句子。 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 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式来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图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让学生读句子、讨论、理解。 C、小结:这句话把大兴安岭看作一个很会打扮自己 林海教案 篇6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岭、林、花”,并有感情朗读课文。 2、会用不同方式改换句式,完成作业本4、6小题。 3、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热爱科学,长大后去建设祖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同学们都见过海,能用海说话组成词吗? 板书:《林海》 2、读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林像海一样非常广阔) 3、出示投影:看图,你在这里看到了什么?心理有什么感觉? 4、范读课文。 5、交流、反馈 二、出示预习综合题 1、给下列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 椽(chuang, chuan )柱珊(shan shai )瑚 2、根据意思写词语。 指高得没法攀登。形容难以达到。( ) 非常骄傲蛮横,看不起别人。 ( ) 漂亮、相貌美好。 ( ) 指国家兴盛安定。 ( ) 3、按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是按( )( )和( )三方面来描写大兴安岭美景。 4、选做题:文中哪一部分景色最吸引你,你就仔细地读一读,争取把它读好、读美。 三、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2―――5节) 四、交流反馈 五、学习“岭” 1、出示句子: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下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2、朗读、体会 六、画图:“云横秦岭”与“温柔”对比。 1、齐读体会 2、出示句子,区别:(1)多少条岭啊,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见不完,也看不厌。 (2)在疾驰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前一句,把“多少条岭啊”,放在看头突出了“岭”的特点“多”和作者对此的感叹,用上关联词语,这两层意思的并列关系明确化。 后一句:这句话虽然意思没改变,但语意不如愿句,情味也淡了许多。 3、小结: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我们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选择句式,阅读时,我们要注意作者是采用什么句式,把意思表达得更准确。 4、有感情地朗读、引读。 5.述:老舍爷爷坐在疾驰的火车上远远地看见重重叠叠的岭,是那么的温柔,用“云横秦岭”作对比,更加突出了岭的温柔。 板书:岭:多——温柔。 作者采用了对比手法。 6、小结:作者看到了这么多岭,每条岭是那样的温柔,所以对大兴安岭产生了一种亲切之感。 用亲切的口气朗读这一节——岭。 七、归纳学习方法:同学们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这一段的? 板书:学习方法: 1、概括“岭”的特点。 2、找出说明“岭”特点的词句。 3、感情朗读。 4、想想作者是用什么手法细致描绘“岭”的。 齐读学习方法。 述:学习“岭”的方法,学习课文“林”(3—4节) 八、学习课文“林”。 1、问:“林”的特点是什么? 板书:林:绿而浩大。 2.特点你是从哪句中体会出来?请用“……”划出重点词句。 a.理解:目之所及。及:达到。 b.板书:目之所及。都是绿。 c.齐读这些句、引读。 3、课文采用了什么手法?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出来的? 板书:比喻、拟人、反问。 4、区别句子,反复朗读。 齐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就像海边上的浪花。 读 思考:a.这两句句式有什么不同?(前一句反问句,后一句是陈述句) b.她们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述:反问句,加强反吉语气,强调肯定,增强了表达的亲切感与感染力述句一般的句式。 c. 齐读,抽读(第4节) 问:还可以改为什么句式?(双重否定) 出示句子: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白桦的银裙,不会不像海边上的浪花。 5.巩固练习:作业本第4题,校对。 九.自学“花”第5节,小组讨论。 1.交流、汇报 板书:特点手法 花美多而绚丽叫不出名儿拟人、比喻 (美丽)穿着绣花鞋 2.区别句子: 花丛里还隐藏着像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花丛里还隐藏着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小结:这两句前一句好,比喻句更能说明小红豆的样子美。 十.课堂小结: 读了课文你心理有什么感觉? 十一、配音齐读“岭、林、花”。 十二、作业: 写一段:把自己的感觉写下来。 林海教案 篇7一、谈教材 《林海》是第十一册最后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大绍安岭的原始森林,表达了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文章文笔流畅,层次清楚,具体描写与抒发感情相结合,展开联想与抒发感情相结合,把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以“亲切、舒服”感情为线,贯穿全文,一次比一次感情深入,把对大兴安岭的感情在字里行间表现得真实感人。让读者充分领略到了大安岭的外在美与内在美。 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针对文章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课文在单元中的安排,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大兴安岭的景物特点,受到美的教育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在描写景物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至六自然段。而让学生了解大兴安岭,岭、林、花的特点以及体会作者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是本课教学难点。 二、谈教法 为完成本课时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帮助同学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由于本文表达了作者水深厚的思想感想,所以应让学生反复诵读,读中悟情,读中表情。同时抓住重点词语的理解,图文结合创设情境 等方法完成本课教学。 三、谈学法 通过上一组和本组第一篇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 的方法有所了解,已具备了一定的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所以本课可以引导学生应用“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即“初步了解→深入思考→评议提高→诵读升华”。 四、谈程序 本课可采用“五步自主教学模式”,即“导入揭题→自学探索→交流点拨→检测巩固→深化训练”。 (一)、导入揭题 1、教师提问:以前学过《美丽的小兴安岭》,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我国还有另一处森林宝库──大兴安岭。 3、揭题:板书“林海”,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 4、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还应该知道了什么? (二)、组织第一次自学探索 出示自学要求 1、放课文录音,学生听,可跟默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互相选读课文。 3、思考:课文中几次讲到“亲切、舒服”?作者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到亲切舒服的?再按照“思考练习”中的提纲,给文章分段,列出提纲。 4、请学生主动到黑板上写出他的分段意见。 (三)、交流点拨 1、指名读生字及组词,学生评议。 2、开火车读课文,然后评议。 3、指名板书学生谈谈你是是怎样分段的,为什么这样分。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