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散步教学设计 |
范文 | 散步教学设计(通用2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散步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散步教学设计 篇1教学目标 :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品味积累文章精美语言。 2、过程与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材简析: 《散步》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作者在选材上颇具特色。作者深深懂得“一滴水可以辉映太阳的光辉”的道理,精心选材,以小见大,文章只是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就表现了一个重大主题: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有传统在新的时代的得到了发扬光大。结合实际生活 ,体会身边的亲情,培养尊老爱幼的人文素养是本节课的重点。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 教学过程 : 一、 激情导入 二、 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 读准字音 2、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用一句话说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能换个角度为本文再拟一个题目,并说说理由吗? 三、 品味探究 (一) 朗读铺垫 1、指名学生范读 2、学生自主评价,总结朗读要领。 3、学生相互挑战读 4、教师范读片段,学生评价。 (二) 学法指引 ① 教师示范,提问题,学生解答 ② 教师引导学法 “问题探究法” (三)、深入探究 ①学生分组探究学习 ②全班集体交流 交流引导的重点: A、理解主题,感悟亲情 B、感悟积累精美语言 四、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学生分组合作讨论交流 读文章《三代》,与课文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在生活中,你觉得自己应该怎样做到尊老爱幼。 2、说说你知道的关于尊老爱幼的故事、成语、谚语、俗语、歌曲、诗歌、美文。 五、小结: 谈谈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散步教学设计 篇2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并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欣赏本文的音韵美、景色美、亲情美。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描绘意境,深情导入 多少个日落,多少个清晨,我们和家人一起散步在公园的小路,散步在乡间的田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的《散步》 。 二、“三读”课文 :整体感知——主旨把握——品味语言 通过“三读”课文,逐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美和语言美。 1.“一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要求:用一句话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提示:(出示幻灯片)(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 学生回答,明确: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散步”这一中心事件写了哪些具体的事? 学生自由回答,边答边板书。 (请简要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100字左右。) 师明确:“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我”决定委屈儿子——母亲却依从了孙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师:家庭犹如一口池塘,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波浪起伏。在散步的过程中,这个三代之家就像平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在岔路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可是秀色可心。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决定舍鱼而取熊掌。“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于是“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板书)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板书)的美德。同时 母亲的选择是——走小路。这又体现了我国另一种传统美德,是——爱幼。) (尊老与爱幼最好由学生总结出。) 2.二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亲情美。 (1)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在整个散步过程中,谁做得最好?并简单说说理由。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大胆发表见解,这里不需要标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老师总结:其实这一家四口都做得很好,才有了文章中那一幅最动人的场景(明确:最后一段) (2)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 (3)继续引导提问:营造一个如此和谐的家庭,作者的意图是什么? 学生尝试概括发言,老师明确:(中心思想概括的常见格式) 本文通过一家祖孙三代散步的小事,歌颂并赞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同时也突出中年一代的责任重大,充满人情美。 (4)拓展——投影出名人名言,学生一起朗读,并记录积累。 “老人和儿童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她)们的生活状态,最能真实地反映一个社会国家的文明程度。” “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明之举。”(培根)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老师总结:培根的话让我们想到了中国已传承几千年的美德:孝。教师进行适当的拓展,说说“孝”的写法。 3.三读课文,赏析重点句,品味语言美 : 我们喜欢这篇文章不仅因为喜欢这家人,也喜欢这篇散文清新隽永的语言,请同学们根据以下提示找出你喜欢的语句,朗读出来,并做适当的点评。 这里,老师应对初中语言赏析的基本步骤做个方法指导。(找出赏析点+分析句子含义+表达效果或情感) (1)含蓄美:(找出你认为含义丰富的句子) (2)对称美:(找出前后对称,形式整齐匀称的语句) (3)景物的烘托美:(找出文中描写景物的语句进行赏析) 老师做一个示范,我选择一句具有“对称美”特点的句子进行赏析 : 例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赏析:这是个内容上相对称的句子。意为我小时候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现在对成年的我也很尊重。母子之间互相尊重,充满骨肉之情。 接下来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可以赏析的句子,尝试赏析,可重点分析以下句子: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 “世界”在这里大词小用,意为“老一代”和“下一代”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突出中年一代责任重大,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 。家庭、民族、国家都是如此 。 景物描写的作用:为情节展开作铺垫 ,例如文中对小路尽头的景物描写。 三、教师小结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毕淑敏《孝心无价》) 把这副对联送给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和老师,祝大家家庭美满,阖家幸福!最后就让我们在这首《相亲相爱》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学习。 四、作业: 1.写一篇同题目作文《散步》,集中记叙一件事情。 2.拓展阅读《孝心无价》,并借阅毕淑敏文章。 板书设计: 《散步》 课文内容: 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 我劝母亲散步 全家人一起散步 走大路(我) 尊老 路线的分歧走小路(母亲) 爱幼 分歧的解决 尊老 爱幼 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 和谐、和睦、乡亲香爱 文章主旨(中心、主题):本文通过一家祖孙三代散步的小事,歌颂并赞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同时也突出中年一代的责任重大,充满人情美。 语言品味:(找出赏析点+分析句子含义+表达效果或情感) 对称美、含蓄美、景物烘托美。 散步教学设计 篇3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的浓厚感情。 2、品读含义丰富的语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特别是品评鉴赏能力。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亲情的浓浆,纵然是一次极平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到温馨的亲情。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南方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二、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 1、读准下面这些加点字的读音。 散步(sàn)熬(áo)咕咕(gū) 分歧(qí)霎时(shà)粼粼(lín)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信服:相信并佩服。 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3、作者简介 莫怀戚,1951年生,重庆人。当代作家,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用多种体裁创作,以小说见长。著有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诗礼人家》,长篇小说《经典关系》《透支时代》等。 三、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把握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的语气和平稳的语调,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并思考下列问题。 1、散步的地点在哪?哪个季节?哪些人物散步?散步时发生了什么? 散步的地点是:田野;散步的季节是:初春;散步的人物有:“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散步的过程发生了分歧。 2、分歧是怎样产生的? 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3、分歧是怎样解决的? “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走大路。母亲固然听儿子的,但在这种特定的情景下,更爱孙子,“变了主意”走小路。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4、在解决分歧的过程中,谁做得最好?你可以看出谁的权力最大?研讨中对每个人物作简要的分析并让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注意品评,读出感情。 (1)可以说每个人做得都好,因为“我”:孝顺善良;母亲:慈爱亲切;妻子:温柔贤惠;儿子:聪明乖巧。 (2)家庭成员之间不存在权力的大小,他们之间好像构成了一个循环的关系链,那是因为有亲情。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出这种永恒的情感,阐释了一个重大主题——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 5、在解决分歧时“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大? 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文章告诉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所以“我”感到中年人的责任重大。 6、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儿子对于“我”和妻子来说,背起来应该很轻松,可为什么我们都走得很慢很仔细? 答:“我们”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小孩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7、这是怎样的一家人? 答:互敬互爱、温馨幸福、融洽和谐、尊老爱幼。 (二)深层探究 1、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答:这句话表达了文章主旨。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为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2、这篇短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 答:大词小用确有好几处。一处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一处说面对“分歧”,“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一处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一处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出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即:对家庭的热爱,对亲情的珍惜和重视。 3、作者选取“散步”这个生活的一角,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逐步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和睦、互敬互爱的关系。那么作者是怎样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出深意的呢? 答:通过散步,体现美好的家庭生活,写一家人的互敬互爱。“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我小时候是一个乖孩子,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现在老了,而我已到中年,母亲很尊重我。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我的母亲老了……她总是听我的。”母亲老了,尊重我的选择;儿子还小,习惯听我的话;妻子呢?在外面往往听从我的意见。一家人互敬互爱,非常和谐。 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祖孙三代的感情。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大路平坦,方便老人,反映了我对母亲的尊敬。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小路崎岖,孩子感兴趣。母亲慈祥,想让孙子高兴,改变了主意,反映了老母亲对孙子的爱护。 (三)语言品析 1、写景的句子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这段文字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写得富有诗意,读后使人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表现出勃勃的生机,同时也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心情。 (2)她的眼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充分展现了母亲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师生适时点评)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正因为如此”一句,又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缺乏文化修养的人,话是不会这样说的。由此可以明白,表现什么样的情态,就要用什么样的语言。 (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比得多妙!从内容上说,有回环的关系,把母子关系一下子追溯到几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温顺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1)有的浓,有的淡。 (2)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3)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4)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5)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6)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 (7)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作用:语言精美,两两对称,整齐和谐,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4、含义深刻的语句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是家庭主脑,如果处理不好母亲、儿子两者间的“分歧”,会影响家庭和谐。“我”把这种“分歧”的处理看得很重,可见“我”对家庭的重大责任感,表达了“我”对母亲、儿子两人浓浓的亲情。 【小结】本环节意在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美点,引导学生学会寻找“美”的感觉、表达“美”的感受、增强“美”的判断、注重“美”的咀嚼,以此帮助学生养成一种阅读习惯,拓宽学生观察课文的角度与视点。同时指导学生以后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这样的语言,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辞藻,要的只是一份朴实自然,一份真情的流露。 (四)写作技巧 本文采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有怎样的作用? 生甲:以小见大,小题大做,大词小用。文章以平常事来探讨家庭伦理中的大原则,中年人在家庭中的作用,由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行为到原则,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几处大词小用更有利于主题的表达,展现了作者的匠心。 生乙:尺水兴波,一波三折的写法。母亲不愿散步却让“我”劝出来了,大小路的分歧及其解决——“我”决定走大路,母亲却改变了主意。亲情、伦理、人性的亮丽之光在波谷与波峰上折射得熠熠生辉。 生丙:语言平易朴实却生动活泼,内涵丰富,音韵铿锵。全文无生僻华丽的词语,更无令人费解的句子。不少句子充满着生活的情趣,表现了家庭的幸福和温馨,不少句子言微意远,意在言外,含义丰富。句式的整齐与错杂,语意的对称和反衬,似乎都是信手拈来,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 四、板书设计 开篇点题:写一家人一同在田野上散步 散步散步路上环境情趣 化解分歧——表现亲情 五、拓展延伸 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请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和同学们分享。 【交流】把遥控器交给爷爷奶奶;主动将台调到戏曲节目频道。 散步教学设计 篇4一、导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理解课文真实优美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在朗读中品味文章内容的方法。 2、在合作探讨中提高赏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感悟文中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语言美,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三、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有人说,幸福的家犹如港湾,让我们的心疲惫时靠岸,有人说,浓浓的亲情犹如甘泉,滋润我们枯涸的心田。家因为有了真爱而温馨,因为有了亲情而美好,那么,家究竟是什么呢?是一所老房子,是一张旧照片,还是一种挥之不去的记忆?今天我们来学习《散步》,让我们跟随作者去进行一次别样的心灵之旅 设计目的:(以优美的排比句式导入,营造美的氛围。让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蕴含的感情。) (二)新授: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哪些人散步,在哪散步?读课文时要注意这些问题。 2、先看大屏幕,掌握目标 3、然后欣赏一组关于亲情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 4、配乐朗读,想象本文的意境。 (看到大家深情的朗读,我也仿佛沉浸在亲情的世界里,我想大家一定感知了许多道理,我们来探究两个问题) 设计目的: (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通过阅读,熟悉课文内容。教师作适当点评,鼓励表扬。) 5、整体感知: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文中的几个人物谁的权力最大?究竟听谁的,是由人决定的吗?(让爱作主)(教师提醒边看书边划书,并做旁批,教师板书) 老师:一家三代在田野散步,表现出尊老爱幼,互相关爱的浓浓亲情,推而广之,人类的延续,社会的推进何尝不是这种爱的传递呢,母亲爱儿子,儿子孝顺母亲,那文中的母亲,儿子各有什么特点呢? 6、研读探究: (1)用两个字概括文中人物的特点,你最欣赏哪个人物,为什么?设计目的:(教师发挥引导的角色,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的理解。) (2)找出文中关键语句,体会其深刻含义。(引导学生找出中心句)) (3)朗读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义。 (4)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是否还有更好的办法来解决文中的分歧。(畅所欲言) (5)这个家庭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如此和睦温馨?(爱与责任) 7、学生质疑:分组研讨 8、赏析优美语句,从你喜欢的片段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9、体验拓展: (1)亲情是无处不在的,它不仅停留在作者家中,还弥漫在每一个人的生活里,需要我们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那你了解哪些亲情故事,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的,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2)当我们闭上眼睛,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便呈现在我们面前,是谁在日落昏黄时,倚在窗前焦急地盼我们归家,又是谁在我们出门时,仔细叮咛;当然是我们的父母。 仿写:“爸爸妈妈是_______;我是_______。”(“和美”的家需要我们用爱去经营,需要我们用责任去支撑。) 老师: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父母为我们做的太多了,父母的深爱我们无以回报,怎样才能表达对他们的感激,怎样才能承担起家的责任,让父母快乐轻松一些,是我们做儿女值得深思的问题。 (3)谈收获,谈感悟。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共同欣赏了一篇秀美隽永的散文,就好象沿着心灵的轨迹完成了一次愉悦的旅行,在旅行中,我们体会到,亲情不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不只是父母殷切的希望,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亲情不单是今天课堂上的片刻领会,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感悟,去实践。就让我们的小家永远亲情洋溢,让我们的“大家”永远爱意无限,让我们的心灵之舟在“家”这片海域里有所归依,没有终极----- (四)作业:写作文〈〈亲情树〉〉 放一首关于家的歌《让爱住我家》,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五、教学反思: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小组讨论、揣摩鉴赏从中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在教学方法上,我选用朗读法,将朗读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反复吟诵,最终用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对亲情的感悟。 散步教学设计 篇5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难点: 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多媒体,歌曲《让爱住我家》,展现亲情图片和歌词。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2、亲情是甘泉,给我们枯干的心灵以滋润,;幸福的家是港湾,让我们遮蔽一生的风雨。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陪同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们家浓浓的亲情。 二、品读课文,感悟亲情。 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如果学生发现课文朗读与课文不完全相同,可以作思考题,留给学生.)勾画文中最能表现浓浓亲情的细节、词语、句子。 2、自由阅读全文: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轻声品读,也可以默读。把文中表现出浓浓亲情的地方多读几遍。 3、小组互助,交流感悟。文中让你最感动的有哪些细节、词语、句子。这些地方应该怎样读才能表现这份深情。 4、全班交流、亲情共赏。 (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引导:母亲为什么不愿意出来?而“我”为什么又坚持要母亲出来?母亲为什么又答应了儿子,试想如果“我”依从母亲,把母亲一个人放在家里,老人会怎样? 分析:这句话说明了“我”关心母亲,对母亲的身体健康提出积极的建议,而不是顺水推舟。母亲因为相信儿子,尊重儿子的意见,所以顺从。我如果只带着妻子、儿子出来散步,把老人孤零零的丢在家里,会让老人很孤独、寂寞。最后一句说明“我”和母亲关系和谐,表现了母子之间亲昵的感情。而且这种和谐的母子之情是在几十年以前就开始了。 (2)他儿子说的话很可爱。他说:“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他觉得这是他一个很大的发现,这句话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分析:儿子这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极富童趣。孩子这一天真的新发现洋溢着一家人充满温馨的天伦之乐。听了孩子的话,我们都笑了,为散步增添了很多快乐。 (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引导:为什么一家人都会听“我”的?这里面包含着哪几种亲情? 分析:“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平日“我”就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家人都信任他。这里面包含着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 (4)、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引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走大路方便老人,说明我很照顾母亲,很孝顺。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走小路孩子感兴趣,说明母亲对孙子很理解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表现了一家人在散步中互敬互爱的动人情感,有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5)、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 引导:一个“背”字体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之间关系十分融洽,多么幸福、温馨的亲情。 (6)、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引导:为什么母亲和儿子并不重,但我和妻子要走得很慢、很小心?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同学畅所欲言: a、背上的一老一小可别摔着。特别是母亲年老体弱经不起摔,非得稳稳当当的不可。 b、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所以走得慢慢的。 c、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尽情的欣赏春天的美景。 d、表现“我”对母亲的孝心和旗子对儿子的爱心。如果走得很快,显得不耐烦。不能体现浓浓亲情。 e、如果全社会的人都想文中的“我”那样具有孝心和爱心,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老师小结:一边是风烛残年的母亲,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所以从表面上看,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把亲情推及得更广泛的境界。 (注:每一处学生分析以后都进行朗读的简要指导,通过学生试读、老师范读、集体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中的亲情美。) 总结: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选择道路时有了分歧,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可作者却有一双慧眼,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并由此推及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文中处处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它是一幅温馨的亲情图,是一首欢快的亲情曲,是一篇美妙的亲情诗。 让我再一次深情并貌的朗读全文,细细的来体会这份热闹感人感动的亲情。 三、联系生活,谈论亲情。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有相同的幸福。亲情无处不在,他不仅仅在思念部之中,也不仅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只是时光的流水把许都宝贵的记忆带走了,我们匆匆的步履把我们曾经拥有的瞬间感动冲淡了,淡如水,淡如烟,淡得我们都怀疑自己是否还拥有那份爱,怀疑我们自己是否还有能力去感知那份浓浓的亲情。可是,这份是永恒的。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用善良的心去体会。 学生准备1分钟。 四、全班交流。 (尽可能启发学生把发生在身边的感人故事讲出来,要像这几位作者一样,敢于披露真情实感。尽可能引导学生领会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可能让学生明白要珍惜亲情,懂得关爱家庭。) 老师也有故事要讲。 五、动情落笔,抒写亲情。 我们对亲情有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细节。生活本就是这样美好、温馨。情到浓时转成文,请同学们把自己对亲情的感受写下来。 你可以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来赞美亲情或者一组比喻句来歌颂亲情。 你也可以写一首反映亲情的小诗。你也可以写一段话来呼唤亲情。 学生动笔3分钟。交流展示5分钟。 教师准备一首小诗〈父亲的叮咛〉 六、真诚行动,建设亲情。 1、亲情不单单是寒冷时父亲为你披上的一件外套,它也不单调那是深夜里母亲亲手为你冲的一杯牛奶;亲情应该是孩子柔嫩的小手为父亲擦去额上的汗珠,它应该是母亲疲惫时孩子递上椅子时的体贴。亲情不单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也是妈妈的唠叨爸爸的责备。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的片刻时间来领会,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亲情不能只靠父母似的殷切期望,它更应是儿女无言的回报。家的温馨与和睦靠大家,家的亲情建设我们也应尽一份义务。回家以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真实反映写下来,以后的语文课大家交流。 结束语: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着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散步教学设计 篇6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并积累“熬、霎、粼、分歧”等字词;感知亲情。 2、方法与过程目标: 学习开门见山、细节描和以小见大、结尾点题的写法,并让学生能理解和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细读品味课文,让学生从中受到尊老爱幼、真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熏陶,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学生体验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品味课文,让学生明白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味课文表现的人性美。 2、课堂迁移,学以致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设想 《散步》一文的题材极其平凡,意蕴却十分丰富。细读品味可从中领悟怎样处理家人关系,才能使一家人和和美美。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在适当之时作必要的点拨、指导,采取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品味课文表现的人性美。针对目前大多数学生家长在外打工少与家人在一起的实情,教育让学生以后要更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每一次机会,处理好家人关系,努力创建一个和美、温馨的家庭。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 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一)学生自己 轻声朗读,思考回答下边问题: (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有哪些人?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请给这个家庭以及每个家庭成员一个恰当的评价。 ( ) 的家庭 ( )的我 ( )的母亲 ( )的妻子 ( )的儿子 (二)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有一个苹果或一束花,你最想送给哪一个?为什么? (略)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看来大家都喜欢这样的家庭。当然,如此温馨家庭,是数不胜数,人们常说,家是爱的港湾,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蕴含着亲情的琼浆,即使是一次极平常的散步,也能让人体会温馨的亲情。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向那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二、全体朗读课文,进一步感知内容。 要求: 1、注意字音、停顿、抑扬顿挫,轻重缓意。 读准下列字音:熬 (ǎo ) 粼(lín) 霎(shà) 咕(gū) 2、就你对文章内容的感知,从你喜爱或理解的角度,请你给文章拟个副标题并简述理由吗?A(亲情)B三代C温馨的家庭 D一家人)…… 3、文中的一家四口人,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以下举学生部分发言) 喜欢文中“我”,因为他有责任感,孝敬老人…… 喜欢文中的“母亲”, 虽然自己腿脚不灵便,但她深爱孙子,宁愿受累选择了大路。 喜欢文中“‘我’的儿子”他聪明,可爱,听话……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后,师生评价。 4请复述课文内容。(略) 三、品读文段,美点寻踪。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形象的给人以强烈美感、句段,并从思想内容、文章的自身语言和结构特色等方面说说美在哪。 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评价。 2、提示:写人的写景的句段,可从用词或修辞去欣赏。示范:a文章的开头美,美在“开门见山”,一开始就是“我们在田野上散步”开头有诗意的镜头。B“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地新绿随意的铺着” 3、美点寻踪:学生找出自己最喜的句子,并说说为何喜欢? 4、学生发言,然后师生评价。 (以下举一些学生发言的例子) 例1:美在那水波粼粼的鱼塘,你看…… 例2:美在那金色的菜花,你看…… 例3:美在那无言的细节,你看: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 ……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这就是爱,这就是责任,这就是尊老爱幼美好家庭,结尾点明题旨。句式整齐、对称) 例4: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写出孩子的活泼、可爱,聪明) 四、问题探究: 1、当散步发生分歧时我是怎样处理的?我为什么这样决定? (委屈孩子决定走大路,儿子小我可以背他,母亲老小路不好 走。) 2、 “我”本来决定走小路,后来为何又走大路? (走小路应该爱是母亲的决定,我尊重母亲。这个决定更完美,这才是作者的创作意图。) 3、文章结尾作者说“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4题目《散步》是从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请你从另一个角度给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五、展开想象 体验感受 1、如果你是文中的“我”,爽快地毫不犹豫地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么想? 2、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六、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略) 七、比较阅读,学法实践。 要求:读课后“‘研讨与练习三’”短文:《三代》,试着实践学法: (1)重拟标题; 1、让学生自读、思考、自由讨论。 2、让学生自由发言,在发言后加以点评、明确。 以下是一些同学的发言: 如: ①交叉路口 ②一家人 ③感人的画面 ④责任 ⑤背影 ⑥ 爱……[来源:学.科.网Z.X.X.K] (注:发言时可让学生略解释重拟此标题的理由,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 (2)品读文句,美点寻踪: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回答:: “位先生一手牵着一个刚会走路模样的小男孩,一手牵着一个步履蹒跚的年老中风病患者……”,“三个脚步迟缓的背影……”让我感受到“爱”的温暖,这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先生”。画面真美、感人。 “我不怪你,是我自己撞上的……”表现出 那“先生”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3)这两篇文章,你更喜欢哪一篇?说说你的理由。 (略) 七、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感受了两家祖孙三代那温馨的亲情。我们采用先“阅读感知内容,再品读寻踪美点”的方法学习这两篇文章,这是我们学习美文的一般方法。希望同学们按这方法去学习美文。 八、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因为本文短小,设计教案之时,按照我们读文的思路,采用问答形式,由“感知 ”而至“品味”,让学生掌握欣赏美文的基本方法,同时我结合课后的短文《三代》设计了“课堂迁移”,让学生“现蒸热卖” 学以致用 。 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作为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课上只作点 拨、指导。在设计问题时我考虑到学生的理 解能力,课上引导多读文段,尽可能使他们从文中找到答案。结果学生讨论发言较积极,课堂气氛还比较活跃,达到预期效果。 不足之处:就是“品读文段,美点寻踪”之时,可能由于平时认真学习好读书的学生不很多,加上平时的训练没有充 分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 理解和回答的能力,所以发言的 常是那部分爱学习好读书的学生。今后在备课、设计教案时,要尽可能考虑到班上的大多数人,尽力做到既备课又备人,多加强对学生阅读理解和回答问题能力的训练。 散步教学设计 篇7教学目标: 1、学习理解课文优美的语言。 2、能恰当运用在朗读中品味文章内容的方法。 3、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感悟文中亲情。 教学重点: 能运用在朗读中品味文章内容的方法,深入体会文章主题。 教学难点: 学会揣摩,品味语言特点。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散文,主要是将朗读教学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在朗读中感受文章语言的美,进而学会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培养学生爱家(小家),爱国家(大家)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初步感知,扫清障碍,积累词语。 整体感知,理解内容,初探主题。 分析研讨,重点赏析,激活思维。 对比阅读,联系生活,培养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往往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真切感人的关爱。进入《散步》一文,你将会对“幸福”有更加真切的体会,会对“生命”有一些更深的感悟。 二、初步感知这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让我们用心去感悟它。 1、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这篇课文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新词语?说出来与大家共享:(互相解答) 信服拆散水波粼粼各得其所 2、朗读课文 配乐朗读,品味美的意境。 3、互相交流。 三、整体感知 1、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大家各抒己见。 明确;亲情。关爱老人,尊老爱幼等等 文中描绘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读句子,体会一家人的和睦与关爱。) 2、课文描写了发生在一家三代人之间的感人故事。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中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你觉得文中的老人幸福吗? 学生评论:老人有一个孝顺的儿子,可爱聪明的小孙子,还有贤惠懂事的儿媳妇,所以老人是幸福的。 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的老人,你觉得他们幸福吗? ——幸福。他们子女事业有成,孝敬老人......——也有不幸福的。原因是无人照顾,甚至有的被当成累赘;或者有的虽然儿女在身边,但却不能体谅老人内心的孤独...... 你的爷爷奶奶幸福吗?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以准备为他们作些什么? (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3、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文章的亲情美 四、分析研讨,重点赏析。 1、课文结尾说:“好象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说说如何理解这句话?学生分小组讨论;———明确:作为中年人“我们”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既要照顾老人,又要照顾儿子(既要尊老又要爱幼)。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2、本文是一篇散文,除了感人外,语言也很优美,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来,小组交流,说说它美在何处? 例:儿子说:“前面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对称美) 小结:这篇文章有三处美,语言美 景色美 情景美 五、迁移。 1、读课后《三代》一文,比较一下,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散步》:孝顺第一 《三代》: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少。 2、“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被人忽略了,你觉得是否有必要提倡“尊老爱幼”? ———教师做适当的引导 3、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要将它发扬下去,爱小家,更爱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家圆。听歌曲《我爱我家》。 六、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对“亲情”对“生命”有了更多的认识,联系社会与生活我们也懂得了许多。请大家谈一谈学习了本文后,你有哪些收获?(从课文的写法,主题等各方面去说) 在我们身边还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同学们,你准备对他们说些什么? 散步教学设计 篇8教学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品读清新质朴的语言。 3.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力的培养。 2.透过朴实的语言品味浓浓的亲情。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阅读文段,揣摩情节的发展。 文段: 几年前,我探亲期满返回无锡的时候,母亲送我到车站,我的旅行包的拎带突然被挤断,眼看就到发车时间…… 二、感知课文 1.听课文,思考问题。 (1)文中写到了哪些人? (2)在什么季节、什么地点散步?(用一句话概括主要事件) (3)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选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 (一)捕捉细节议人物 文中的几个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试结合课文内容加以分析。 (1)学生通过对课文细节的把握,分析“我”“母亲”“儿子”三个人物的性格。 (2)分析“妻子”性格特征。 (二)各抒己见提观点 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我”最终还是依从了“儿子”,这不意味着“母亲”的意愿没有得到尊重吗?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吗? (三)体验幸福说“秘诀” 散步,算不得大事;作者处理的办法,也许也算不得最好,但结果是一家人和和美美。从这样的小事中,我们不难发现构建幸福家庭的秘诀。大家知道这秘诀是什么吗? (四)走入画面探景物 1.找出景物描写的段落,体会朗读语气的处理。 2.思考:这些句子和“散步”的主题有无关联?散步途中所见多矣,为什么选择这几处景物来描写呢? 四、感悟体验 1.指导朗读最后一段,进一步感悟文章的深层内涵。 2.交流感悟:“两个人背上的加起来就是一个世界”一句的深刻含义。 3.回放自己家庭生活中的幸福片段,体味“甜蜜的负荷”那独特的滋味。 五、拓展延伸 1.创作诗句,表达感悟。 亲情是身心疲倦时听到的亲切问候,是 ;亲情是轻松愉快时发出的会心微笑,亲情是 …… 2.作业 在父亲母亲的背上静静地趴一会儿(至少一分钟),想象自己回到小时候,再为他们做个简单的按摩。虔诚地做完这些事,然后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课后小结 《散步》是一篇文字浅显、内容亦不庞杂的文章,但是意蕴丰富,耐人寻味。在600余字的短小篇幅内,情节简单而不乏起伏,人物着墨不多而风貌毕现。学生喜欢《散步》这样的文章是很自然的,但想要真正理解就不容易,欲求将其中蕴涵的爱和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真正吸纳进自己的灵魂深处,则殊为难得。本篇教学设计目的在于将短文精教,以品读、感悟主要手段,使这篇文质兼美的《散步》真正镌刻在学生的心里。 散步教学设计 篇9一、教学设想 本文是自读课,注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旨”的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加深对含意深刻句子的理解,赏析一家四口各成员的性格特点,从中体会三代人互敬互爱的浓浓亲情以及尊老爱幼的民族传统美德。同时在课上积极营造一种美(人性美、景物描写的诗意美、语言美)的氛围,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文章的主旨美。注重理论和实际动手能力的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寓意深刻而文辞冲淡的文章。学习本文的关键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最终领悟作者借散步表达的深意,有两处关键需要注意:一是面对分歧时所作的决定;二是篇末所说的“整个世界”。着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两处蕴含的深刻含意,以理解文章关于亲情、责任及生命的主旨。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尊老爱幼的观念比较淡薄。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2、过程与方法 体会文章中的深长意味,借鉴“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在合作探讨中提高赏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结合自身实际,理解、感悟文中的亲情,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惜生命的情感。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五、重点难点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难点: 1、文章“以小见大”的语言特点。初步学会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2、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1、选择合适的切入点。 对于这篇文字浅显却含义深刻的文章的教学,要选择的切入点比较多,可从标题来切入;可从“分歧”来切入;可从人物性格特点来切入;可从人物关系处理来切入;可从初春景物描写来切入;可从全文结句来切入;可从情感表达上来切入。 我这次选择了从情感表达上来切入。基本思路是:以情感表达的探究理解分析带动文章语言的品析,以文章语言的品析带动主旨的领悟。这个基本的学习链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也可以根据学情来灵活处理。 2、确定恰当的深化点。 结合对最后一段这一组特写镜头的分析、品读,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内在含义,从而深化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七、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制作配套的课件。 八、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过程请。 九、本课总结 本文是一篇蕴涵丰富的优美散文,文中体现了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趣味得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散步教学设计 篇10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中具有对称美的句子及含义丰富的语句。 3、感受文本字里行间的浓浓亲情与生活责任感,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人”。 4、学习课文“以小见大”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悟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2、体味三代人互相体谅、互相挚爱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教学难点】 1、在朗读中发现美、品评美,逐步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 2、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教学过程 一、【音乐铺垫,深情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回家》萨克斯 亲情是甘泉,给我们枯干的心灵以滋润;家庭是港湾,为我们遮蔽一生的风雨。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 二、【听读课文,概述情节】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静静地倾听文章的配乐朗诵,一边在脑海中浮现文章所写的情境画面,让我们跟着莫怀戚一家作一次愉悦的心灵旅行。 用一句话概括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我看文中的人物】 在这个温暖的家庭里,你最欣赏的人是谁呢?请用“我最欣赏 ,因为,从文中 可以看出他(她)是一个 的人。”的句式回答。 总结:幸福的家庭,离不开每个人的付出。无论写谁,字里行间表达的都是真挚的情感:母子情、 夫妻情、祖孙情、婆媳情……。 归纳为一个词就是“相亲相爱”或“互敬互爱” 四、【我从文中学写作】 一次平常的散步,一点小小的波折,要是你,会把这事写入文章吗? 这是一件小事,却折射出人性中最闪光的地方,这种写法叫什么? 五、【美点寻踪,品味语言】 请找出你认为最妙的一个词、最美的一句话,最精彩的一段文字,读一读,品一品。如生动的景物描写;贴切的修辞;特殊的句式;含义深刻的语句;精当的用词…… (1)写景的句子 (2)传情的句子 (3)对称的句式 (4)含义深刻的语句 六、【说说我和爸爸妈妈的故事】 亲爱的同学们,在家庭生活中,你与父母有过分歧吗?当时你是怎么处理的?学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你该怎样做? 散步教学设计 篇11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 【能力目标】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四、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收集关于树木作用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美丽的树林)同学们你们喜欢这树林吗?说说你喜欢它什么?(生畅所欲言)同学们真会感受自然的美,感受生活的美。作家林颂英也喜欢在树林里散步,并写下了一篇文章,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作品。——《我爱在林中散步》 (板课题)这是一篇说明文, (二)读课文,感知课文 1、出示课件,展示思考题:(默读) ①说说“我”为什么爱在林中散步? ②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请用 “~~~~”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2、检查预习情况。 ①课文向我们介绍“我”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引导体会) 小结过渡:全文按分—总的结构安排向我们介绍“我” 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为了进一步向我们向我们说明“我” 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课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呢?说明了什么?(生讨论出答案,说出那句课件展出分析那句) A、近百年来,工业越来越发达,工厂越盖越多,数不清的烟囱向空中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少科学家产生了忧虑,担心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会给人类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举例子) B、 如果每个人平均有10平方米的森林,就可以保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至于继续增多,人类有足够的氧气可供呼吸。(作假设、列数字) C、1.5公斤炸药爆炸发出的声音,在空旷的地方,能传播到4000米远,而在树林中,400米以外是听不见了的。(列数字、作比较) D、怪不得人们常常用绿色来粉刷房屋,以获得宁静和凉爽的感觉。(举例子) E、我更要感谢它们,它们默默地保护着我们人类。伸张着的树冠如同一把把保护伞,那茂密的枝叶,把有害的微粒层层拦住。对这样的优秀的义务清洁员,我怎能不怀着深深的谢意!(打比方) a、“优秀的义务清洁员”指的是什么? b、把第3句话变换一种说法,使意思不变。 c、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指导读好这一句) (三)总结全文:这篇课文主要采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绿色的作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树冠的作用及绿色消音器等知识,让我们知道了“我”爱在树林中散步的真正原因。我也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写说明文时恰当地使用说明方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四)知识扩展 1、关于树林、树木,你们还了解到了什么?请你给大家介绍介绍。 2、读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呢 散步教学设计 篇12教学设想: 《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因此,我想,在本文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注重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交流,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染,让这份浓浓芬芳的亲情被学生所感悟、共鸣、升华、传递。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浓浓亲情美。 教学难点: 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亲情 1、多媒体,歌曲《让爱住我家》,展现亲情图片和歌词。(课间播放)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2、出示一幅反映一家三口去散步的卡通图,引发学生的想象,揭示课题。 导语:亲情是无处不在的,每一个家庭都充满了亲情。家是让我们遮蔽一生风雨的港湾。家因为有了深深的爱而温馨,家庭生活因为有了浓浓的亲情而美好。让我们走进莫怀戚先生的家。跟他们一家三代去《散步》,去分享他们家那浓浓的亲情。 二、走进散步、感悟亲情 1、听读全文,要用心来听,并留意自己听后的第一感受,按下列句式说一说: ——(人物)在——(时间)——(地点) ——(事情),——(结果),我感受到了—— (可听录音或教师配乐范读,目的是以深情的朗读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一起走入文本,去体味那浓浓的亲情) 2、自由阅读全文: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轻声品读,也可以默读。勾画出文中最能表现浓浓亲情的细节、词语、句子,并说说你的心理感受. 3、同桌交流感悟。读文中让你最感动的细节、词语、句子,并说说这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浓浓亲情。 三、交流感悟、共赏亲情 导语:让我们来共同分享这一家人的浓浓亲情(学生基本能说出以下句子,再结合学生的所说,适当加以点拨引导分析,并注意抓住重点) (1)、“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 引导: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我和妻子是否心甘情愿的背? 明确:一个“背”字体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之间关系十分融洽,非常幸福、温馨的亲情。 (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引导:为什么一家人都会听“我”的? 明确:“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平日“我”就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家人都信任他。这是一个民主的家庭。 (3)、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引导:母亲为什么不愿意出来?而“我”为什么又坚持要母亲出来?母亲为什么又答应了儿子,试想如果“我”依从母亲,把母亲一个人放在家里,老人会怎样想?母亲最后出来了,当时,儿子会怎么劝?(可进行角色表演,劝的过程中可加入文中景色描写的教学,并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 (4)、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引导:母亲和儿子发生什么的分歧?“我”经过思考,作出了怎样的决定? 明确: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表现了我们一家人在散步中互敬互爱的动人情景,有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5)、他说:“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引导:这句话可以看出他的儿子是个怎样的孩子? 明确:儿子这句话极富童趣。他很天真可爱。他的新发现洋溢着一家人充满温馨的天伦之乐。听了孩子的话,我们都笑了,为散步增添了很多快乐。 (6)、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重点研读) 引导:母亲和儿子并不重,但我和妻子为什么要走得慢慢地、稳稳地?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学生畅所欲言:A、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B、担心背上的一老一小摔了。C、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尽情的欣赏春天的美景。D、表现“我”对母亲的孝心和妻子对儿子的爱心。如果走得很快,显得不耐烦,不能体现浓浓亲情…… 老师小结:年老的母亲和幼小的孩子,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每个家庭都是如此,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是由每个这样的家庭所组成。因而,中年人肩负的也是一种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 (注:每一处学生分析以后都进行朗读的简要指导,并适当的挖掘其内在的意蕴。通过学生试读、老师范读、集体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中的亲情美。) (7)、总结: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很平常,但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文中处处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它是一幅温馨和美的亲情图。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朗读全文,细细的来体会这份令人感动的亲情。 四、悉心捕捉、诉说亲情 导语:每个人从小到大,都和自己的父母朝夕相处,每个人身边都有一份浓浓的亲情,这份亲情是无声无息的,也是永恒的。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用善良的心去体会。 请同学们谈谈平时父母是怎样关心和爱护你的,你又为他们做过什么? 学生准备1分钟。全班交流。 (尽可能启发学生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感人故事讲出来,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尽可能让学生在交流中进一步明白,要珍惜亲情,懂得关爱家庭,关心父母。) 老师也有故事要讲:从反面举例,引导学生明白,要孝敬父母,尊重父母 五、情浓落笔、抒写亲情 导语:对亲情,我们有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细节。情浓之时化为文,请同学们把自己对亲情的感受写下来。(配乐:萨克斯《回家》) 1、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来赞美亲情 2、以亲情为话题编一则50字左右的短信来歌颂亲情 3、写一首反映亲情的小诗 4、根据本文思想内容拟一副对联呼唤亲情(选择其一,畅所欲言) 学生动笔3分钟。交流展示5分钟。 六、真诚行动,营建亲情 导语:亲情不单靠今天课堂上的片刻时间来领会,它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亲情不仅仅是声情并茂的述说,它更应该是落到实处的行动。亲情不能只是父母的无偿给予,它更应是儿女无言真诚的回报。家的温馨和睦要靠家中每个成员的努力,家的亲情营造建设,需要我们每个人尽一份义务。 回家以后,请同学们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并把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真实反映用文字记录下来,以后的语文课大家交流。 七、古今吟唱,传承亲情 导语:古往今来,亲情被善良的人们代代传唱,让我们一起朗读唐代孟郊的《游子吟》来结束本课,并祝愿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着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散步教学设计 篇13文本分析 《散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阅读课文,是一篇情深意切的优美散文。文章描写了普通家庭祖孙三代春日散步的情景,作者对家庭对生命的责任都有深入思考,感情真挚,含义深沉。通过此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亲人之间的挚爱之情,并进而感受尊老爱幼的人生责任。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不喜欢被动接受知识,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同时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理解、审美、筛选信息的能力及口头表达的能力。学生通过前几个单元的学习锻炼,也已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导学设想 对于这篇含义深刻的文章的教学,如仅从感情入手,往往会造成空对空的局面,收不到良好的效果,本课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尽量从语言的学习入手,抓住语言表达上的突出特点,以语言学习和研究带动文本的研究,以文本研究促进知识传授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达成情感的熏陶。即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准确贴切地探究、领会文章深长的意味。同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始终贯穿朗读,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 导学目标 1、揣摩人物心理,感悟文本表达的浓浓的亲情和中年人对家庭的,对社会的责任感。 2、欣赏品读文本,从词语、语句两方面揣摩、品味文章文辞冲淡而寓意深刻的特点。 导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学习 1、结合大屏幕图片显示及日常生活,引入学习。 屏幕显示并伴随轻悠的音乐响起,画面是夏夜里,凉风习习,人们在江边散步的情景。 请学生看画面,回忆与家人散步的情景,并说说留在你记忆深处的散步时的精彩瞬间。 2、 请2——3位学生讲述经历,与大家交流。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为前提,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为新知识的学习构建合适的背景,奠定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以及教师与学生情感上有效沟通的基础上,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 二、朗读文本,整体感知 1、 屏幕显示要求:轻声地诵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朗读是语文教学之灵。学生通过自由读,能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不知不觉神游其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作品的理解中。) 2、 检查阅读效果 屏幕显示:①散步的人有哪些?②散步的季节呢?③在哪散步?④散步途中发生了什么事?⑤事情的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目的一是使学生在学习起步阶段尽量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二是梳理文章内容,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3、 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请几位学生说说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受,肯定个性化的发现。 (这个问题答案不拘一格,甚至回答没感觉,不喜欢也可以,但要让其简单陈述理由,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注重个体的体验,并发现问题。) 进一步研究文本,总结大多数学生的意见:作者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终是研究的主要对象,这一步也是探究本文语言特点的思维起点。) 学生总结:散步是日常生活中既轻松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笔下变得那么重要,他从中感受到了责任的重大,领悟到家庭、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内涵。 (无论学生喜欢还是不喜欢都能过渡到这一点,喜欢的原因往往也是一部分人不喜欢的原因。) 三、再读文本,领悟主旨。 请学生小组合作,分角色完成下列任务。 1、 读一读,再次熟悉散步途中解决矛盾的过程。 2、 想一想,仔细揣摩各人(“我”、儿子、母亲、妻子)的心理活动。 3、 劝一劝,尽力劝家人听自己的建议。 (由朗读全文过渡到朗读文章的重点部分,即解决矛盾的部分,通过学生的读,分角色揣摩人物心理和发挥想象尽力劝家人听自己的建议,可以让学生进一步领悟文章所表达的亲情,感受到作为中年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这一步骤是前一步的深入。) 四、品读语言,领悟深意。 1、学生自主学习:试一试,将文中最能体现亲情的词语或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你能读出其中浓浓的亲情吗? 2、小组内合作交流:先读句子,后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体会。同组同学进行评价。(评价内容为该同学的体会是否合理,他有没有读出感情。) (由学生个体学习探究到小组活动全员参与,既让每个人都活动起来,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参与意识及竞争意识。教师则适当帮助有困难的小组,到一定时候提醒小组总结,准备交流) 3、班级交流,共享成果。 每个小组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或派代表或全员参与)把找到的句子或词语与全班同学共享。先读后谈体会。其余学生准备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可让学生多读。 学生可能找到的句子与词语: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表达文章主旨的句子,当学生找到这句话时,就要让学生多读来领悟其中的深意。) …… (分享成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把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还给学生。教学目标 的真正达成于学生自主的发现与交流中) 4、归纳本文语言特点:通过以上词语与句子的品味与揣摩,我们不难发现文章的语言朴实无华却意味深长,字里行间都渗透着浓浓的亲情,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作为中年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 (归纳的环节非常重要,通过揣摩词语、句子,把对具体语言的感觉上升到理性规律的认识。) 5、请学生读课文,说说除了以上找的句子外,文中还有让你感动或你特别喜欢的语句吗?为什么? (尊重学生的个性,肯定学生新的发现,新的见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此步骤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体验,也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地领悟本文语言的特点。) 五、与作者交流,推进研究。 文章选进教材时删了三处文字,屏幕显示这三句话,讨论编者删改的意图,并评价删改的效果。 ① 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②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③ 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他的时日还长(,我伴母亲的时日已短) (括号内为删去的话) (请学生同桌探讨。这一环节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养成平等审视的意识,作者,编者与我们是同等的,每个人都自己的理解与发现,都可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合理说得痛即可。这一步,既培养学生敢于挑战作者的精神,也是让学生再次领悟本文的语言特点。) 六、感知生活,真情告白。 口语表达训练,屏幕显示训练内容: 爸爸,妈妈,那次是我错了…… 老爸,您辛苦了…… 妈妈,我想对你说…… 爸、妈,你们怀里撒娇的孩子长大了…… 请学生任意选择其一进行口头训练。 (领悟了本文的语言特色,感受了祖孙三代的亲情后,让学生试着运用,与自己的父母展开一端真情告白,相信学生会有话可说,以此拉近学生与父母之间的距离,再次感悟本文所表达的感情,揭示的深意。) 七、课外延伸 1、比较:验证发现 阅读《三代》(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7页),感悟两篇文章语言的不同特点。 (比较阅读是探究学习常用的方法。这两篇文章作为一组教学材料,比较它们的语言特点是很好的学习角度。作为依次探究性的作业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后适当讲评即可) 2、写作:体验发现 假设你是文中“我”的儿子,请从“儿子”的角度写一写这件事。 (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读与写有机结合,事半功倍) 教学设计点评:这个教学设计从语言的角度学课文,突破口放在文本的语言特点上,以语言带文本,是语文教学侧重对语言的学习,文本的探讨,避免了大而空(大而空的教学目标 往往是漫无目标)。同时设计者还非常注重朗读,朗读贯穿了整个设计。 其次是注意了探究性梯度,从小问题的发现到特点的梳理到规律的归纳;学习材料由课内到课外文本,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从词语的推敲到全文把握,形成研究序列,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最后练习的设计也很有特色。比较阅读就相当于一次探究性的作业 ,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写作训练符合学生的身份,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两项作业 都在一定程度上对领悟文章的语言特点起到了作用。 散步教学设计 篇14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朗读法和圈点勾画法提升学习力。 过程和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质疑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亲情,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体味浓浓的亲情,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三、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生活哲理,于潜移默化中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四、教学方法 品读法、勾画圈点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情感体验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数 1课时 七、教学流程 (一)情境渲染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人类拥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在这个丰富的情感世界里,我们尽情的享受着亲情、友情甚至于爱情。我想请问同学们,在这三种感情里,哪一种感情将伴随着我们从呱呱落地的婴孩至白发斑斑的老人呢?(亲情)对,亲情,亲情是我们人类世界中最丰富、最动人的情感之一,不少的文人墨客对它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你们能不能说一说你们读过关于亲情的文章吗?(生答) 师:很好,我记得小学的时候咱们学过一首《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和学生齐背)。今天,我们将一同用心灵去聆听一首亲情、人性和生命的赞歌,走进莫怀戚的《散步》。 (营造氛围,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情感与共鸣,帮助学生尽快走进课文营造的人性美) (二)整体感知 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并思考两个问题,第一是注意字的正确读音,第二是学会筛选信息复述课文内容。 (通过听觉刺激完成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让学生学会筛选并整理信息。) (三)人物性格分析 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合作探究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我”:孝顺 母 亲:疼爱孙子 妻 子:贤惠、孝顺、善良 儿 子:天真、活泼 (教会学生从文本入手,快速完成人物性格分析,达成教学目标) (四)自学质疑、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提问。 师:请同学们认真思考,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问说出来和大家一块讨论解决。 (“学贵有疑”,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师: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家庭?请你用一个词语或一个成语来概括。 (六)情感体验 1.情境假设,引发思考 假设你们一家人在看电视,在只有一台电视的情况下,爷爷想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要看新闻,你要看动画片。此时遥控器在你的手上,你会怎么做? 2.讲述亲情故事,激发感情 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和她年仅两岁的女儿。有一天,妈妈趁女儿熟睡的时候外出买菜。这个时候女儿醒了,找不到妈妈,于是她爬上了桌子,爬到了窗户边。就在这个时候,她看到了楼下买菜归来的母亲。她向妈妈伸出了双手,从楼上扑了下去。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妈妈冲到了楼下,用双手接住了孩子,而这位年轻的母亲却因为心脏病突发而永远离开了人世。事后,消防队员们做了这样一个测试,同样的距离,同等的高度,还有一个同等重量的沙袋,可测试的结果却是没有一个消防队员能接住沙袋。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消防队员接的是没有生命的沙袋,而母亲接的是自己的孩子。这就是爱吧,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亲情。我们每天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中,我们的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多少的精力、心血甚至是生命! 3.朗诵本班同学习作《我的母亲》,引起共鸣。 (用孩子们身边的例子激发其情感,引起其共鸣,使整堂课进入情感的高潮,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德育教育,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七)迁移拓展 请同学们以口头作文的方式讲述你的亲情世界里发生的你最难忘的一幕,与同学们互相交流。 (既是情感教育,也是作文训练。较好实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七、教学反思 (一)优点 1.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借助多媒体,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 2.在教学方法上,我有意识地选用朗读法,将朗读作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同时反复吟诵,最终用朗读表达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对亲情的感悟。 3.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我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运用圈点勾画法,品读法,讨论法抓住关键语句,反复咀嚼,从而领悟平易朴实的文字下深长的意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运用课内外结合的方法,以外促内,以内促外深入理解文本体察生活,将自己的独特体验表达出来。 4.在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时,我有意识地借助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用孩子们身边的例子激发其情感,引起其共鸣,使整堂课进入情感的高潮,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教育,进而突破教学难点。 (二)不足 1.后半部分,由于时间问题,给学生读的机会太少,而且疏忽了朗读指导。 2.我的情感有些强加给学生了,应该教会学生从多个角度地感悟文本,多元化地解读文本。 3.在备课过程中,对《散步》这文本剖析得不够透彻,文中的有些语句还是可以挖掘得更为深入的。 散步教学设计 篇15【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朗读表达中的语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满溢着浓浓的亲情。南方初春的田野上,一家祖孙三代人的一次常而又常的散步,让我们看到他们家人之间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心里顿生出许多感慨。 二、初读课文 1、快速默读: ⑴扫除字词障碍。 ⑵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⑶齐声朗读课文 2、理清一条线索(谈整体感受,可展开,又要注意“我”的孝敬) ⑴ “我”劝母亲散步; ⑵全家一起散步; ⑶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 ⑷ “我”决定委屈儿子; ⑸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⑹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背起母亲和儿子。 三、再读探究 1、赏读一些美句(要求用圈点法圈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⑴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⑵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⑶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2、品读一组奇字(体会它们的巧妙、精练) ──“分歧”、“决定”(大词小用,透露作者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的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 ──“挺”、“熬”(流露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 3、品读一个精段(最后一段)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象征着中年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4、感悟一种亲情: 两个假设:第一,如果把老母亲冷落在家里,就带着妻子、孩子去散步,那会怎样?第二,母亲在走大路,独生子要走小路,如果“我”顺从了独生子那会怎样? ──体味:只有人类才不但保护幼小的生命,而且善待衰老的生命。 注意: ──“我”这个人怎么样? ──妻子的性情怎么样? ──母亲的性情怎么样? ──儿子的性情怎么样? 从中也可看出这一家人和和美美,相亲相爱,多么幸福。 5、学习一种妙思 ⑴ 本文寓理于事,一滴水见太阳,有情节,强调可读性。 ⑵这篇文章以《散步》为题好不好?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小组为单位讨论;标题拟好后,小组互相交流、评判,不求统一,鼓励创新) 四、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散步》与课后“研讨与练习”所附《三代》,你认为哪篇文章更感人?(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感受,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就好。) 参考:两篇文章主题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散步》是孝顺第一,《三代》是宁可自己受伤,也要保护一老一小。 散步教学设计 篇16学习目标: 1、朗读,较准确地评价作品人物,体味人性美; 3、合作、探究学习,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特别能品味美文的语言。 4、写作短信,表述并感受浓浓的亲情。 学习方式: 朗读、品味、讨论、质疑。 学习步骤: 一、导入: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一个幸福的摇篮。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亲情和关爱的空间。今天,让我们步入一个家庭,去感受这个四口之家浓浓的亲情。 二、朗读课文 三、课文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它是以爸爸的口吻来叙述的,谁能以文中小男孩的身份给同学们讲述这个故事? 四、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以小男孩的身份说说我有一个什么样的奶奶、爸爸、妈妈。爸爸孝顺、有责任心奶奶仁慈和善良、爱孙子妈妈温顺明理,也孝顺我乖巧、懂事 五、请谈谈这个家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和睦,温馨。互相体谅、关爱家人。这是个互敬互爱,充满着骨肉之情的家庭。这个家庭是非常团结幸福的,他们都能顾全大局,为他人着想。 六、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把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提出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进行讨论(提示:从关键句、关键词入手,注意语言的品味)(学生读书,圈点、勾画,讨论。每个小组可由一人记录通过讨论所形成的问题)。 七、学生把有关问题提交上来,老师归纳组合,讨论发言,共同探究。 八、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九、迁移拓展,抒写亲情,发短信给至亲。请同学们按照屏幕上的要求,以亲情为主题,发一条短信,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短语,把它发给你的亲人…… 十一、结课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一个家庭如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是如此啊! 十二、布置作业 1、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2、读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冰心的《繁星》、《春水》。 散步教学设计 篇17【课文说明】 《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作者莫怀戚,是一篇文质兼美、歌颂亲情的散文,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浓浓的亲情——其中包括长辈对儿孙的体恤,子女对长辈的敬爱。亲情是人世间最永恒、最美好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课文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叙身边事,诉心中情,课文写了一家三代人散步的小事,体现出浓浓的亲情,唱出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让人体验到“生活之美”。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读课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和方法: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思索,领悟课文中浓浓的亲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着重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探究文章和交流感受,体会浓浓亲情。 【教学难点】 深入领悟课文中的语句和片段所体现出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点拨法、品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让爱住我家”,是我们每个人的心声。家,是一个温馨的字眼,它是一个避风港,它给了我们无尽的关爱和温情。今天,就让我们大家搀扶着家人,一起走近暖暖的春日,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板书课题) 二、听读课文,认识亲情: 1、听课文朗读,了解文章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师: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朗读,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找生概括文章内容。 师:课文已经听完了,下面谁来概括一下文章的内容。 生:在一个春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一起出去散步,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最终我同意跟随母亲走大路,而母亲却按照孙子的意思走小路,这一家人非常的和谐。 师:谁能概括的在简练一些? 生:我们一家四口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呢?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生:和谐。 生:幸福。 生:温馨…… 三、品读课文,享受亲情: 1、学生自读课文。 师:现在让我们也融入到这个和美的家庭,随着舒缓的音乐,放声读起来。并画出你认为文中比较美的句子来。 2、小组内进行“美点寻踪”。 师:刚才有很多同学画了很多优美的语句,我们给你们所画的起一个名字,就叫“美点寻踪”。什么是“美点寻踪”呢? 师:所谓“美点寻踪”就是找出课文中自己认为写得最恰当、最生动、最形象的,给人强烈的美感、给人有力的感染、给人深刻的教育等等内容。美的角度:人物形象美;精神美;修辞美;句式美;用词精当美;景物美;文章结构美;句子含义深刻美……(出示幻灯片)现在就请四人小组谈论一下你们小组所找到的美点,并说一说美的角度? 生:文章第四段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的句子很美。 师:那么还有其它景物描写吗? 生:文章第七段写母亲看到小路的远处的景物。 师:那我们给它归纳成为四个字:美在景物。请其他小组再来找一找其他方面的美点。 生: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生: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我的儿子虽然很小,然而很胖。 生:我们把它归纳为句子美。 师:其实文章中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你能一一找到吗?我们给这样的句子起个名字,你们觉得应该叫什么?对,就叫对称句,它的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 生:老师我还认为这一家人很美。 师:我们应该把它概括为美在温馨的一家,你们认为呢? 四、研讨课文,拥抱亲情: 1、合作探究:在散步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儿?在解决分歧过程中,谁的权利最大? 师:课文中美的地方很多,但是在这样美的环境下却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插曲? 生:发生了分歧。 师:在解决分歧过程中,谁做的最好,谁的权利最大呢?请大家各抒己见。 生:我认为文章中的我的权力最大,因为一家人都听我的。 生:我认为我的母亲的权力最大,因为儿子听从母亲的话要走大路。 生:我认为我的儿子的权力最大,因为最终我们一家人走了小路。 生:我同意他的看法,我也认为我的儿子的权力大。 生:我认为在这个家庭中,人人都是平等的,不分权利的大小。 师:是这样的,这一种循环关系,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条亲情链,他始终是链在一起的, 确确实实一个家庭不存在着权力的大小,他们的互相尊重、互相关爱,于是就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家庭。 2、齐读文章的最后一段,学生质疑。 师:现在就让我们带着我们心中涌动的这份深情齐读最后一段。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生: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就是整个世界。” 师:谁能替他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认为我的母亲是抚养我的人,我的儿子是我要抚养的人,母亲和儿子同样重要,所以说,他们两个就是整个世界。 师:这句话表达了文章主旨。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惟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这个形象有象征意义,人到中年,肩上负着的是承前启后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更突出了一个“孝”字,表现了一家的和谐。 3、深化主题。 师:同学们,你们是家的一份子,也是世界的一份子,学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懂得了什么? 生:我们要尊老爱幼。 生:我们要关心、理解父母,要孝敬父母。 师:文章体现了尊老爱幼这样一个主题。 4、归纳写作手法。 师:散步这样平常的小事儿,作者却能反映出一个重大的主题,这样的写法就是“以小 见大”,也可以叫“小中见大”。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能运用到这样的写作手法。 师: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尊老是人类高尚的情感,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其实孝顺父母是古来有之的,孟子曾经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英国的学者培根说:“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出示幻灯片,学生齐读) 师:我听出来了,大家读最后一句时充满了自豪感,一个外国人如此欣赏我们的传统美德,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 五、拓展延伸,感悟亲情: 1、观看幻灯片,谈感受: 师:其实当我们慢慢的闭上眼睛的时候,头脑中肯定会闪现过很多很多感人的画面――到底是谁在日落昏黄的时候倚在窗口焦急的盼我们归家呢?又是谁在我们出门时细声的叮咛呢?当然是我们的父母。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并谈一谈你的感受。 生:我们应该多陪陪父母,多帮父母干一些及所能及的活,为父母分忧。 生:我们应该听父母的话,在家里尊敬他们,孝敬他们。 生:父母是生我们养我们的最亲的人,我们应该报答他们对我们的养育之恩。 …… 2、教师小结: 师:不管你身在何方,不管你是贫穷还是富有,都不要忘记你的父母。生活中亲情的体现,并不是轰轰烈烈、惊天憾地,而是点点滴滴,如春雨悄悄滋润我们的生命。 师:爱是责任,亲情是忍让与付出。一个和谐与温馨的家庭,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共同用爱心来营造,当彼此的利益和愿望发生冲突时,同学们应该学会理解和体谅,学会忍让和宽容,要有一种保护幼小,善待老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布置作业: 师:今天的作业就是1、比较阅读《三代》;2、请以“亲情”为主题,写一段50字以内的温馨语句,写在贺卡上,把这份厚重的、特殊的礼物送给你的父母。 七、总结全文,表达祝福: 师:亲爱的同学们:尊老爱幼是人类的文明之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最后老师也送给大家一份礼物——一幅对联: 横批:相亲相爱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师:把这副对联送给大家,希望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最 后请同学们和我共唱一首《相亲相爱》。 【板书】 散步莫怀戚 散步教学设计 篇18一、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从字里行间去感悟、发现。 3、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体会亲情的美好。 三、教学设想 在教师充满激情而富于亲和力的语言引导下,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构建新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出示图片 同学们,家是温馨的港湾。全家人一起中秋赏月,一块共进晚餐,一同欣赏电视……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的寻常小事,也体现出浓浓的亲情。现在,让我们一同走向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人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敬老爱幼,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莫怀戚的《散步》一文,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爱幼更尊老的故事。(板书课题和作者。) 展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 (二)整体感知,梳理文章结构线条 1、全班齐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下列问题。 明确: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几方面。勾画出文中有情趣的的句子。 2、思考问题,快速抢答 ①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明确: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启发: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明确: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初春,田野。 ②围绕“散步”这件事理出文章结构线条。 教师可围绕“散步”这一中心事件设计相关问题来启发学生。边答边板书。 1、散步的缘由是什么? 明确:为了年老多病的母亲。“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2、在母亲不愿出去散步时,我怎样劝说母亲?明确: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在。(板书:劝) 3.一家三口散步是生活中常见的镜头,但我们一行人却是与众不同的。我和妻儿陪着又熬过一个严冬的母亲去欣赏初春的秀美景色,大自然蓬勃的生机将会使母亲获得新的活力。请同学们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 明确:“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这段话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4.我和母亲的关系如何? 明确:“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表明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生命原本就是这样,代代相因,生生不息。 5、和美与温馨是家庭生活的主旋律,但偶尔也会发出不和谐的音符。家庭犹如一口池塘,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波浪起伏。我们在笑声中散步,在岔路口,却发生了分歧? 明确:这个三代之家就像平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可是秀色可心。(板书:分歧) 6、一老一小,不能两全,只能顾一头,面对矛盾,该怎么办?(板书:让)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决定舍鱼而取熊掌。“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于是“我”决定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的美德。但母亲的选择是—— 生:走小路。 7、又体现了我国另一种传统美德? 明确:爱幼。奶奶疼爱孙子,总是谦让,即使自己行走不便,也还是宠着孙子。 8、体现了奶奶是什么样的人? 明确:奶奶是一位温和慈爱,谦让体贴的老人。 7、矛盾解决了,多和美的家庭啊!有意思的小路的确不平顺,我和妻子怎样做?明确:作为主心生命骨的我们,郑重其事地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深沉朗读末段)“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含义深刻。它以轻衬重,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正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谱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篇章。这一“背”,实际上是背起了生活的重担,架起两代人心灵的桥梁。含蓄地写出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赡养老人抚育孩子的重大使命。(板书:背) (三)研读课文探究主旨,挖掘“尊老”内涵。 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你最喜欢文中的那一个人?理由是什么?大家可以和同位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 (四)语言赏析,美点寻踪,探究质疑: 1、找出你感受最深,觉得最值得体味的句子,读出来,并说说你的感受。自己先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提示:可以从写景的句子和文章的主旨句下手。 1、你觉得这篇散文美在哪里? (1)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景物描写的意境美 (3)平实质朴的语言美 (五)联系实际,展开想象,体验感受。 1、设想晚饭后,全家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爱看戏曲,爸爸妈妈爱看电视剧,你爱看动画片,遥控器在你手里,你该怎么做? 2、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不管做什么事,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先照顾他们,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文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上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的时,应该照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小组讨论) (六)小结:“尊老”和“爱幼”都可贵,这既是一个人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但我更赞成培根的话,“尊老”更可贵。因为这是人类特有的高尚情感,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珍贵美德——“孝”的集中体现。 送给同学们最真诚的话语。孝心,永存心头。亲情,永存人间。 (七)写作指导作业 给予我们写作的启示。写自己身边真实的故事,说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用心灵的眼睛寻找真情,用你的手中的笔,抒写实感。 作者懂得精心选材,以小见大,文章只是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的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就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秀传统在新时代再次发扬光大。 散步教学设计 篇19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理解、积累“随意、分歧、各得其所、委屈、粼粼”等词语。 2、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过程和方法 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心发现亲情、感受亲情并珍惜亲情,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教学难点 理解“我”对生活的使命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解导入课题:亲情是世界上最美最纯的情感之一,它像涓涓细流,平淡而隽永,它总能脉脉地浸润每位家庭成员的心。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作家莫怀戚的美文《散步》,一同走进那个铺满“大块小块的心绿”的初春田野,感受一家四口创造出的如春阳般温馨的亲情。 二、朗读课文,感悟亲情 1、听读课文,初步感受亲情 教师:作者莫怀戚写作此文时已经人到中年。请允许老师从一位中年人的角度朗读课文,同学们认真听,标出你认为难以认读的字词,并且标出老师朗读得好或者特别不好的语句,并说说你的体会。 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并做好标记。 交流反馈,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和朗读处理的方式。 字词积累 ①读准下面字的读音。 熬(áo)嫩(nèn)咕(gū)歧(qí)霎(shà)粼(lín) ②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随意:任由自己的心意。这里表现的田野充满生机活力,自由而不受拘束的情景。 分歧:意见不一致。 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所,位置。 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文章中指使儿子受到委屈的意思。 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2、简要反馈听读之后的感受,教师要肯定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感知课文并思考如下问题: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这篇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书中那些句子可以看出? 明确:(1)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2)中年人的责任感;(3)一曲尊老爱幼的颂歌;(4)幸福的家庭是美好生命的摇篮;(5)互敬互爱的家人…… (同学们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大家肯去发掘,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一家人营造的温馨和谐的氛围,这洋溢着的浓浓的亲情真让人羡慕,惹人向往。那他们是怎样营造的呢?他们有怎样的性格呢?请同学们自由表述文中人物留给你的印象,并从书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品味分析) 我:孝顺善良,关爱母亲 我的母亲:慈爱亲切,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我的妻子:温柔贤惠 我的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 3、找出文中表现一家人互敬互爱的句子和细节描写以及渗透了“我”对于生活的使命感的句子。 明确: ⑴表现互敬互爱的句子: ①“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我”小时候是个乖孩子,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现在老了,而“我”已到中年,母亲很尊重“我”。表现了母子间的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 ②“我的母亲老了……她总是听我的。” ——母亲老了,尊重“我”的选择;儿子还小,习惯听“我”的话;妻子则往往听从“我”的意见。表现一家人的互敬互爱,非常和谐。 ⑵表现互敬互爱的细节: ①母亲和儿子出现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 ——大路平坦,方便老人走。“我”理所当然地照顾母亲,反映对母亲的尊敬。 ②母亲改变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小路崎岖,孩子感兴趣。母亲慈祥,想让孙子高兴而改变主意。反映祖母对孙子的喜欢和爱护。 ⑶渗透了“我”对生活的使命感的语句: ①“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作为一家之主,在“我”的母亲和“我”的儿子发生分歧时,“我”必须处理得当,这是“我”的责任,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因此,“我”感到责任重大。 ②“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慢慢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是一种比喻说法。“母亲”代表过去,“儿子”代表未来,说明“我”和妻子意识到自己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这表现了“我”对于生活所产生的一种使命感。 四、研读赏析 (同学们都很准确地摸清了人物的性格,相应的句子也找得很正确。可书中好象还有几句写景的句子在那顾影自怜,无人问津呢!在哪几段?好的,请同学们把这几句话集体读一下。语言清新明丽,景色优美动人,这些句子有什么作用没有?是像个花瓶摆在那里,仅做装饰,还是作者别有深意?) 第4段描写了新绿、嫩芽、咕咕的冬水,写出春的气息。在这样的气息中,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正是因为感受到冬去春来,气候转暖,生机萌动,全家人才一起出来散步。这是对全文的铺垫,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第三段写的是“有一些老人挺不住”,潜台词是什么?死神的背影是让人望而生畏,当它悄然而至的时候,气氛压抑,令人窒息,文章在这的感情基调变得深沉的,很显然不能让阴云笼罩着我们散步时头顶上的星空,作者这几句轻描淡写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为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让文章的感情基调由深沉变得欢愉起来。)写景交代了儿子走小路的原因。 (这样美丽的景色,这样迷人的春光,我们全家人才出来踏青,本以为风平浪静,谁知微风拂过,湖面荡起点点涟漪,我面对一个两难的选择) 在面对分歧时,我的决定是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为什么这样说? 明确:人到中年的“我”是家庭的主干,母亲听我的,儿子听我的,妻子听我的,现在祖孙发生了分歧等我定夺,处理好了,全家高高兴兴,处理不好,别别扭扭就会影响家庭的和谐,于是我感到责任的重大,表达我对母亲、妻子和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 (好的呢,我现在请同学们展开想象,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那么,母亲会怎样想?文章并未写妻子、儿子的反应,想象一下二人的反应?请同学们拿起笔,任选一个题目,迅速掬捧起你脑海那思维的浪花。好的,给你们三分钟时间) (1)展开想像,体验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那么,母亲会怎样想? (2)文章并未写妻子、儿子的反应,想象一下二人的反应? 明确: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妻子温柔贤惠;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 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3)(同学们的描写细腻生动,想象也切合情理,准确地把握住了人物的性格,已经达到了人我合一的境界,通俗的说法就是“成了他们肚子里的一条蛔虫”。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要问同学们)我背母亲,妻子背儿子,二人背得吃力吗?那么,为什么我们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象我背上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呢? 参考: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其实,我们还可以读出儒家传统文化在这里的投影。儒家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讲究家庭生活以孝为先,信奉天下为公。作为东方君子,他除了追求个人及家庭的幸福之外,他一定会想到普天下其他人的幸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至理名言也一定铭记在他心中。这种文化价值取向也正是东方文化的核心所在。) 四、联系生活,诗意表达 教师出示一组富有诗意的句子,让学生配乐朗读,然后请学生根据学习体会和自己的生活体验仿写,激发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老人孩子都怡然自乐,让我们向往。 家,是一副沉重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 学生仿写,然后联读展示,在诗意地表达中结束课堂学习。 五、作业布置 1、请将本文朗读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说说听读文章的感受。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散步教学设计 篇20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美。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 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法设计: 诵读品味法、点拨引导法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说事、品情、赏景、析意、悟法。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主要是将朗读教学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在朗读中感受文章语言的美,进而学会揣摩、品味文章语言,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培养爱家(小家),爱国家(大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让爱住我家》,感受温馨的家庭,浓浓的亲情。 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作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作父爱,因为父爱如山。我们的父母、祖辈们,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没有畏惧,从不言累,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安适。可是,等到他们老了,做儿女的我们这时应该怎样做呢?记得孟郊曾写过一首“结天下人之心愿”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莫怀戚笔下的这一家人是怎样做的?它又能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让我们跟着他们家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词。 2、师生配乐朗读(老师示范第1、2段,学生接着齐读), 思考:(1)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归结为“和美”) 3、引导学生“说事”。 4、反馈、点评、小结: 我们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在初春田野上散步。后来发生了分歧,最终“母亲”迁就了孙子,改走小路。 三、深入文本、读文寻情 1、研讨。 ①在决定走大路还是小路时,为什么“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②那么,“我”如何决定的呢?(走大路)“我”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 ③假如,“我”当时决定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会怎么样呢? ④在小路不好走的地方,这家人是怎么做的?(“我”背起母亲,妻子背起儿子,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2、家庭和美,需要家庭成员间相亲相爱。 (1)假如有一束花,你最想送给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 (2)试着用一个词语评价文中人物。 明确:“我”孝顺; 妻子贤良; 母亲慈爱、谦让; 儿子乖巧、可爱。 四、探寻美点、品赏语言 (1)这是一篇优美的叙事散文,让我们细细咀嚼品味,感受到它的非凡魅力 师提示 美在: A、春景的生动描绘。 B、对称句式的使用。 C、用动作、心理、语言等细节描写展示人物思想感情。 D、明快又含蓄、浅显又深刻、催人玩味深思的语言。 (2)师生共同赏析 景美 生深情朗诵第4段春景描写。 生赏析,第4段描写了“田野、新绿、嫩芽、冬水”等景物,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的活力。 对称句式美 ①师:“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猜猜老师喜欢它原因? 明确:形式对称,音韵和谐,相映成趣。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②生赏析“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③学生深情赏读文中对称句式:领读—跟读。 …… 五、赏读入心突破难点 1、朗读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义。 2、反馈:“慢慢地、稳稳地、仔细”写出了“我”和妻子的慎重态度,“世界”这个词是大词小用,突出了中年人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使命。以轻衬重,体现了作者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着重谈“整个世界”,顺势谈“以小见大”手法) 六、拓展运用畅叙亲情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有相同的幸福。亲情无处不在,它不仅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每一个人的心中。“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家庭中平凡而感人的小事。 七、课堂总结深化情感 本文通过一家三代四口人一起散步的小事,表现了家庭成员间互相谦让爱护的浓浓亲情。其中尤其体现了中年人赡养老人和抚育儿女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有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孟子说…… 培根说:(展示)一个外国人如此欣赏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就更应坚持和发扬培养民族自豪感情。 这节课里,我们作了一次愉快而高尚的旅行。我们领略到了如诗如画的景物之美,我们体会到了古朴动人的人情之美,我们也品味到了秀美隽永的语言之美,我们还学习到了以小见大的技巧之美。 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它如阳光,温暖馨香;它像美酒,醇香醉人;它似橄榄,让人回味。充满亲情的家,既是避风的港湾;更是一副沉甸甸的担子,需要我们用责任来担当。 所以,亲爱的同学们,请珍爱亲情,传递亲情,勇于担当,让我们的家庭更和睦,让社会更和谐! 最后老师也送给大家一份礼物──一幅对联: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相亲相爱 八、创新作业感恩亲情 1、真诚行动: 回家为自己的父母、家人做一件事:捶捶背、洗洗脚、揉揉肩、陪父母散散步… 2、抒写亲情: 用一段话或一首小诗写写对亲情的感受。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