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的教学设计 |
范文 | 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的教学设计(精选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的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的教学设计 篇1【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据图像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自学内容】 见预习作业 【教学预设】 一、自学反馈 1、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成正比例的量。板书:成正比例的量 2、通过自学,你能说说什么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3、你是怎样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含义的? 4、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你以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举出一些简单的例子。 二、关键点拨 1、正比例的意义 (1)出示表格。 问: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不难发现:杯子的底面积不变,是25平方厘米。 板书: 教师:体积与高度的比值一定。 (2)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因为杯子的底面积一定,所以水的体积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水的高度增加,体积也相应增加,水的高度降低,体积也相应减少,而且水的体积和高度的比值一定。 板书出示: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子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理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3)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比例关系可以用正的式子表示: 2、判断正比例关系:下面哪些是成正比例的两个量? 长方形的宽一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 每袋牛奶质量一定,牛奶袋数和总质量成正比例。 衣服的单价一不定期,购买衣服的数量和应付钱数成正比例。 地砖的面积一定,教室地板面积和地砖块数成正比例。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例2后反馈交流。 (1)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2)看图回答问题。 ①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 ②体积是225㎝3的水,杯里水面高度是多少? ③杯中水的高度是14㎝,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描出这一对应的点是否在直线上?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有什么体会? 2、做一做。 过程要求: (1)读一读表中的数据,写出几组路程和时间的比,说一说比值表示什么? (2)表中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3)在图中描出表示路程和时间的点,并连接起来。有什么发现?所描的点在一条直线上。 (4)行驶120KM大约要用多少时间?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独立完成第44页练习七第1、2题。 4、判断并说明理由。 (1)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 (2)圆的周长和半径成正比例。 (3)圆的面积和半径成正比例。 四、分享收获畅谈感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听课随想 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的教学设计 篇2教学目标: 1、能用“描点法”画出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图像,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的数值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初步体会正比例图像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估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 教学难点: 利用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一、复习激趣 1、判断下面两种量能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 2.和一定,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3.比值一定,比的前项和后项 2、折线统计图具有什么特点?能否把成正比例的两种量之间的关系在折线统计图里表示出来呢?如果能,那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的表格 根据表中列出的两种量,在黑板上分别画出横轴和纵轴。 你能根据表中的每组数据,在方格图中找一找相应的点,并依次描出这些点吗? 2、学生尝试画出正比例的图像 3、展示、纠错 每个点都应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一组对应数值。 4、回答例2图像下面的问题,重点弄清: (1)说出每个点表示的含义。 (2)为什么所描的点在一条直线上? (3)你能根据时间(路程)估计所对应的路程(时间)吗?你是怎么看的? 借助直观的图像理解两种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的变化规律。 1.学生到黑板上示范 2.互相评价纠错 3.学生讨论 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延伸 1、完成练一练 小玲打字的个数和所用的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打字数量和时间所对应的点,再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 估计小玲5分钟打了多少个字?打750个字要多少分钟? 2、练习十三第4题 先看一看、想一想,再组织讨论和交流。 要求学生说出估计的思考过程。 3、练习十三第5题 先独立填表,再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长度和总价所对应的点,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 组织讨论和交流 4、你能根据生活实际,设计出两种成正比例量关系的一组数据吗? 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所对应的点,再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 同桌之间相互提出问题并解答。 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想一想,说一说 画一画,议一议 学生设计,交换检查并相互评价 四、评价反思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的教学设计 篇3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正比例的意义间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说出下列每组数量之间的关系。 (1)速度时间路程 (2)单价数量总价 (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2、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中,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存在着相依关系,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今天,我们先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出示例1。让学生计算,在课本上填表。 让学生观察表里两种量变化的数据,思考。 (1)表里有哪两种数量,这两种数量是怎样变化的? (2)路程和时间相对应数值的比的比值各是多少?这两种量变化有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提问:这里比值50是什么数量? 想一想,这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2、教学例2 出示例2和想一想 要求学生按刚才学习例1的方法学习例2,然后把你学习中的发现综合起来告诉大家。 学生观察思考后,指名回答。然后再提问,这两种数量的变化规律是什么?你是怎样发现的? 比值1.6是什么数量,你能用数量关系式表示出来吗? 谁来说说这个式子表示的意思? 3、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像例1、例2里这样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样看课本第40页最后一节。 4、具体认识 (1)提问:例1里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例2里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为什么? (2)做练习八第1题。 5、教学例3 出示例3,让学生思考 提问:怎样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请同学们看一看例3,书上怎样判断的,我们说得对不对。 强调:关键是列出关系式,看是不是比值一定。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指名学生口答,说明理由。 2、做练一练第2题。指名口答,并要求说明理由。 3、做练习八第2题(小黑板)让学生把成正比例关系的先勾出来。指名口答,选择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正比例关系的意义是什么?用怎样的式子表示Y和X这两种相关的量成正比例?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键看什么? 五、家庭作业。 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的教学设计 篇4设计说明 本节课教学的正比例是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两个量的关系,它比较抽象、难理解,是今后学习反比例及初中学习函数知识的基础。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情实际,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利用教材图表,增强对相关联的量的形象感受。 教学伊始,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表。在观察中,使学生发现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及变化规律,充分体会到什么是相关联的量,为进一步学习正比例知识打下基础。 2.科学调动多种感官,增强对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利用更多的大脑通路来处理学习信息,建立起对知识与技能的深刻记忆,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能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本设计努力为学生创设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比较、讨论、交流中,不断探究相关联的两个量之间的关系,逐渐发现其中的规律,体会正比例的意义。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关注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因为正比例表示的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是学生接下来学习反比例及今后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的重要基础。所以,本设计十分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并结合熟悉的情境及数量关系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正比例的认识 复习导入 1.引导回顾。 师:什么是相关联的量?请举例说明。 (学生汇报) 2.导入新课。 师: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肯定存在着某种关系,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正比例就是表示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的,这种关系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进一步理解相关联的量,为在新情境中探究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作铺垫。 探究新知 1.借助图表,进一步感知相关联的量。 面积/cm2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下面的问题: (1)上面是正方形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情况,把表格填写完整,并说说你分别发现了什么。 (2)同桌合作填表。 (3)仔细观察表格,讨论:正方形的周长是怎样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的?正方形的面积是怎样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的? 预设 生1:我从表中发现正方形的边长增加,周长也增加。 生2:我从表中发现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几倍,周长就随着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生3:我从表中发现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 生4:我从表中发现正方形的边长增加,面积也增加。 …… (4)比较: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变化规律和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变化规律有什么异同? 预设 生1:相同点是都随着边长的增加而增加。 生2:不同点是周长随边长变化的规律与面积随边长变化的规律不同。 生3: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一定,都是4。 生4: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比值是一个不确定的值。 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的教学设计 篇5教学目标: 1、知道与正比例函数的意义. 2、能写出实际问题中正比例关系与关系的解析式. 3、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对于与正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条件求与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方法:结构教学法、以学生“再创造”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函数的相关知识,(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本章结构并让学生说出前三节的内容) 2、引入新课 就象以前我们学习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内容时一样,我们在学习了函数这个概念以后,要学习一些具体的函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 顾名思义,谁能根据这个名字,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能举出一些的例子?(学生完全具备这种类比的能力,所以要快、不要耽误太多时间叫几个同学回答就可以了.教师将学生的正确的例子写在黑板上) 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呢?(注意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引导,看能否归纳出一般结果.)不难看出函数都是用自变量的一次式表示的,可以写成( )的形式. 一般地,如果( 是常数, )(括号内用红字强调)那么y叫做x的.特别地,当b=0时, 就成为( 是常数, ) 3、例题讲解 例1、某油管因地震破裂,导致每分钟漏出原油30公升 (1)如果x 分钟共漏出y 公升,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破裂3.5小時后,共漏出原油多少公升 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的教学设计 篇6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教 法: 启发引导法 学 法: 自主探究法 教 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5分) 1、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求工作效率 4、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成正比例的量。 5、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二、自主学习(8分) 自学内容:书上45页例1 自学时间:8分钟 自学方法:读书法、自学法 自学思考: 1、举例说明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成正比例的量要具备几个条件? 2、正比例关系式是什么? (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个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例如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成正比例。 (2)构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二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三是比值(商)一定 (3)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怎样用字母表示出来? y/x=k(一定) (4)不计算,根据图像判断,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厘米,那么水的体积是175立方米?225立方厘米的水有9厘米。 2、归类提升 引导学生小结成正比例的量的意义和关系式。 三、合作交流(5分) 第46页正比例图像 1、正比例图像是什么样子的? 2、完成46页做一做 3、各组的b1同学上台讲解 四、质疑探究(5分) 1、第49页第1题 2、第49页第2题 3、你还有什么问题? 五、小结检测(8分) 1、什么是正比例关系?如何判断是不是正比例关系? 2、检测 1、49页第3题。 六、堂清作业(9分) 练习九页第4、5题。 板书设计: 成正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个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关系式: y/x=k (一定) 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的教学设计 篇7正比例 1.使学生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义,并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能找到生活中成正比例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2.通过探索正比例意义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事物中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并且特定的事物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3.通过观察、交流、归纳、推断等教学活动,感受数学思维过程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义,并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感受事物中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并且特定的事物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具:小黑板小黑板。 学具:作业本,数学书。 一、联系生活,复习引入 (1)下面是居委会张阿姨负责的小区水费收缴情况,用这个表中的数能写成多少个有意义的比?哪些比能组成比例?把能组成的比例都写出来。 住户张家赵家 水费(元)1520 用水量(吨)68 (2)揭示课题。 教师:在上面的表中,有哪两种量?(水费和用水量、总价和数量)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除了这两种量,我们还要遇到哪些数量呢? 教师:这些数量之间藏着不少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数量间的一些规律和特征。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用小黑板在刚才准备题的表格中增加几列数据,变成下表。 住户张家赵家李家周家刘家吴家 水费(元)1520352517.5 用水量(吨)6814109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张表,先独立思考后再讨论、交流: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并根据这种规律帮助张阿姨把表格填写完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表格完善,并作必要的板书。 教师:同学们发现表格中的水费随着用水量的增加也在不断增加,像这样水费随着用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就说水费和用水量是相互关联的。 板书:相关联 教师:你们还发现哪些规律? 学生在这里主要体会水费除以用水量得到的每吨水单价始终是不变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来,便于其他学生观察: 水费用水量=156=208=3514=……=2.5 教师:水费除以用水量得到的单价相等也可以说是水费与用水量的比值相等,也就是一个固定的数。 板书:水费用水量=每吨水单价(一定) 2.教学“试一试” 教师:我们再来研究一个问题。 小黑板出示第52页下面的“试一试”。 学生先独立完成。 教师:你能用刚才我们研究例1的方法,自己分析这个表格中的数据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如下: 表中的路程和时间是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时间扩大若干倍,路程也扩大相同的倍数;时间缩小若干倍,路程缩小相同的倍数。 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一定的,速度是每时80M,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写成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3.教学“议一议” 教师:我们研究了上面生活中的两个问题,谁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呢? 引导学生归纳出这两个问题中都有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所以它们的比值始终是一定的。 教师:像上面这样的两种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4.教学课堂活动 教师:请大家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是成正比例的量。 (1)完成练习十二的第1题。 教师:请同学们用所学知识判断一下,下面表中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十二的第2题。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用了哪些学习方法?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