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意义 |
范文 | 有关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意义(精选2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意义,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意义 篇1昨天正值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主要是祭祀祖先,所以又叫鬼节。)由于是中元节仁慈的上天也是落泪滴下几点小雨。去燕尔窝放松自己的心。一路望去,公墓烈士陵园车水马龙。堵车相当严重。 路边的香烛生意异常的好。燕尔窝依然是孤静幽香,走在松软的草坪,寻觅山花的俊美、古树的幽暗、躺在草地仰望蓝天白云,树欲静而风不止,那树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 那云那天都是你怀抱的美丽。觅幽,陌纤,看古,让自己的思绪在碧绿的草地、黄菊、戏水、石桥深巷凉亭处处。不由得想起:枯滕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遥望远方啤酒奠撤于大地,默默祝愿在天国那些善良爱戴我们的人,依然安好。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意义 篇2中元节的源头,应与中国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道教盛行后,附会传统,创立了天、地、水三官神祗。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为万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 相传地藏菩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阎王爷],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朝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儿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恂私情,让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牢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们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那些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中元节。 按佛教典故,关于“盂兰节”的起源,有着以下一个典故:相传佛祖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佛祖,佛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 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习俗,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节的风俗。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意义 篇3盼啊,盼啊……终于盼来了家乡热闹的中元节了。这一天,可热闹了…… 中元节,俗称“鬼节”。掌管地府的是地藏菩萨。他的母亲被关在了地府里。地藏是个孝顺儿子,不忍母亲被折磨得不成样,在七月十五这天晚上,徇私把母亲放了出来。没想到牢房里的小鬼蜂拥而出,成了各个地方的“游鬼”。所以,人们在七月十五这天晚上,都要“盛情款待”各地的游鬼以保平安。我觉得地藏菩萨真的好勇敢,好有型啊,觉得连传说中的鬼怪似乎也不那么可怕了。 到了中元节,家家户户都摆出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供品,发粿、水粿、鸡,特别是我最爱吃的松粿,真是吃了忘不了的美食。听说做的大米要放到井里浸泡几天呢。蒸熟的松粿雪白雪白的,松、糯、软、冰,夏日里能吃出一片冰凉,比冰淇淋还好吃,且更绿色。现在因为商场多了起来,购物比做这些小吃简单多了,所以在七月十五的前几天,大人们则会次数繁多地带我们去逛商店,让我们“大开杀戒”。但我还是很怀念松粿的味道,回味和大人们制作中的乐趣。 中元节这天晚上吧。这天晚上,不等太阳公公说再见,大家就开始准备上香了。六点多时,刚开始还只是一两户人家,可过了一会,就陆陆续续的愈发多了起来。香烟缭绕,烛火摇曳,煞是热闹。络绎不绝的香客摩肩接踵,乡音中热情地相邀,于是乎甩开膀子的酒客吆五呼六,微醺中大笑开怀,围坐一群的茶客茵茵水汽中娓娓莞尔。夜色渐渐的来了,孩子们喜上眉梢,因为属于我们时光到了,小伙伴们纷纷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火炬——青青的竹竿灌上煤油,塞了毛巾,点燃了,呼朋唤友,蜂拥着游走于阡陌、田间,嘻嚷着谁家的火光明亮,哪家的火炬持久,宛如一条夜行的火龙映照着灿烂的童颜,彻夜不眠。于是,大人们品味着乡俗,放松着盛夏下的身心,孩子们追逐着乡俗,娱悦着66无虑的童年…… 故乡的底蕴深厚,“鬼节”的传说中也洋溢着浓浓的乡情!我希望我们的故乡——闽南的明天更加美好!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意义 篇4在这一年里,有很多节日,有敲锣打鼓的春节,有纪念屈原的端午节,还有看烟花的元宵节。但是,最特殊的,就要数中元节。 又是一年中元,中元节,俗称鬼节。人们相信在这一天,会有许多孤魂徘徊在人间,相传中元节的由来,是由《目莲救母》这个传说演变而来。 话说目连的母亲被打入地牢,目连得道后开天眼,在地牢寻找自己的母亲。发现母亲堕入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不堪,他向佛祖求救。佛祖告诉他,其母罪孽深重,一定要以盆为器,罗列百味,供奉众神,才得以解其母倒悬之苦。后人因此而记于心中,便形成了中元节。 今天早晨,我还没睡醒,就听见一阵“咚咚咚”的声音。我睁开朦胧的双眼,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到厨房门口一看,原来是妈妈正在剁肉。桌子上还摆水果和点心。 “妈,今天谁过生日啊?”我迷迷糊糊地问。“傻孩子,今天是中元节,要祭祖呀”。妈妈头都不抬地说道。“为什么今天要祭祖呢?”我疑惑地问。“今天祭祖,不仅为了祈福平安。同时也要将先人的灵魂接回家。”妈妈若有所思地回答。 “哦,原来是这样”。我揉着眼说。 晚上,门前的小河边聚满了人。许多人手拿河灯,点亮蜡烛,把一盏盏明灯放入河中。那一盏盏明灯,就像一艘承载着希望的小船,渐行渐远,带着人们的哀思驶向远方。我也取了一盏灯,点燃蜡烛,默默许下愿望。 七月三十鬼门关,又一个中元结束了……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意义 篇5我今天在日历上注意到了一个从前从未关注的节日——中元节,也就是今天。 中元节,即七月半祭祖节,又称施孤、鬼节……是我国主祭祀的传统节日。它与寒食节、清明节合称我国古代的三大鬼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等。中元节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 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中元节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并相沿迄今。 中元节时,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四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较为隆重者,甚至请来僧、道诵经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目连尊者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有的是请艺师操控钟馗之傀儡),以消弭亡魂的戾气。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节日,近年来已经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还有几个人记得这个节日?还有几个人会去过这个节日?像中元节一样被人们几乎话遗忘,节日有很多,比如寒食也是这样的,越来越多的传统节日被我们忘记,这些节日千古流传,我们要一直记着它们,传承下去。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意义 篇6在诸多华人社会如中国大陆、香港、澳门与台湾、新加坡等,中元是相当重要的民俗节日,不少人会在旧历的七月初一到七月卅日之间,择日以酒肉、糖饼、水果,甚至全猪(闽南语俗称神猪)、全羊等祭品举办祭祀活动,以慰在人世间游玩的众家鬼魂,并祈求自己全年的平安顺利。 现时民间的“中元普渡”习俗是三教合流的结果,民间把道教中元祭祀和佛教目连救母的传说习合,把施饿鬼与祭奠亡魂相混,形成一种民间习俗。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纸,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人们相信这样可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为祸人间。在台湾民间信仰,普渡的摆桌祭拜,又分成“公普”(又称“联普”,全聚落、团体或庙境居民联合举办)与“私普”(个人或单一家庭、机关举办),今日台湾,由于商业社会,几乎皆以方便面、零食、白米等能久贮之物为主,而牲礼、五味碗也愈来愈少见。 普渡举办时,供桌上也会竖立彩色三角形纸旗,号称“普渡旗”,该旗以毛笔写上“庆赞中元”、“广施盂兰”、“敬奉阴光”、“冥辉普照”等“中元敬语”,也会写上信士姓名。先祭拜统领万姓幽灵的大士爷,并焚烧四色金纸。烧完金纸后,开始祭拜所谓的“好兄弟”,并在每一项供品插上一炷香,也会在供桌下放置香皂、毛巾与盛满清水的面盆供“好兄弟”梳洗,此时有的人会先烧“经衣”,这是一种代表衣物与日用品的纸钱,让“好兄弟”们先换上新衣。许多抽烟者,还会点燃香烟,插在香脚上,推己及“魂”,供“好兄弟”吞云吐雾,别有一种人情味。祭拜完后,焚烧银纸,欢送众家“好兄弟”离开。 较为慎重的信徒,甚至请来僧侣、道士诵经作法超度亡魂。也有人会在这段时间,请出地藏菩萨、目连罗汉等佛像放置高台、或请道士、艺师扮演驱魔大神钟馗,是谓“跳钟馗”。有人则是请艺师操控钟馗之傀儡,以消弭死者亡魂的戾气。今日台湾,八家将与官将首等阵头十分盛行,也有请八家将、官将首等出阵,以替换“跳钟馗”的仪式。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意义 篇7中元节又称七月半 ,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 。按照习俗在这天,家家户户都要给自己已故的亲人敬上一品香然后烧烧纸钱,用以表示后人对先人的孝敬。 离过节还差几天,大伯就提前通知我们中元节这天在他们家过节。 今天刚好是七月十五中元节。上午我和爸爸早早地就到了大伯家,礼貌地和大家打完招呼后,爸爸就带我走进一个房间。 一进房间就看见一张桌子,桌子上面供着爷爷、太公、太奶的肖像。相片上爷爷坐在凳子上,太公和太奶头发白了,看起来像是七十多岁的样子,但是面容十分慈祥。我和爸爸在香炉里上了一品香,在肖像前跪了几跪,就离开了。 午休以后没什么事,我正在菜园里摘油菜花,远远就听见大伯在喊我: 聿坤,过来帮忙,要烧贡品(纸钱)。 我赶紧过去,大伯先报把火砖垒起来。底下放好柴火,打火机一点,那些贡品不一会儿就烧起来了。 之后,我同妈妈和大婶就把它用桶装好,提到不远的小河边,倒入河里,这时听旁边也在倒纸钱的人喃喃自语:太公、太奶会在这条河的某一处等着收。相传目犍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目连知道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饭一到口边就化为灰焰,佛祖告诉他,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其母方能济度,目犍连依佛主之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后来这一传说形成一种民间习俗,并逐渐演变,从供养僧人演变成供养鬼魂。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用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为祸人间。久而久之,就有了盂兰盆节(中元节)这一节日。 可见中元节的传说还真不少呢,你们知道这些传说吗? 不知你们家乡会怎么过这个节日呢,如果你知道,请你告诉我,让我多学点知识。 我晓得这都是迷信的东东,其实这个节日的很多活动是想告诉我们要记住先人、孝敬前辈,不要望记先人曾经对我们付出的爱。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意义 篇8依照佛家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据《佛说盂兰盆经》的记载,“盂兰盆(ullambana)”是梵语,“盂兰”意思是“倒悬”;“盆”的意思是“救器”,所以,“盂兰盆”的意思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衍生出来的意思是: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供养佛陀和僧侣,以拯救入地狱的苦难众生。 佛祖有一重要弟子名唤目犍连(简称目连),修持甚深,以神通著称,相传目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目连通过神通看到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食用,可是饭一到母亲口边就化为焰灰,目连大声向佛祖哭救。佛陀告诉他,必须集合众僧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以此般功德,其母方能济度。目莲依佛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 这种仪式最早从南北朝时代目连救母的功德法会中开始流行,据《佛祖统纪》记载,梁武帝即开始设坛举行盂兰盆法会。自此往后,历代帝王臣民多遵佛制,兴盂兰盆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 道教的中元节既是道教的宗教节日,也成为民俗节日。道教初起时有三官崇拜。正一盟威道信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以后称之为三官大帝。他们各有责司,天官为上元赐福,地官为中元赦罪,水官则称下元解厄。道书中说,凡是这三天,三官都要检校人间功罪以定赏罚。其中地官所管为地府,当然所检的重点是诸路鬼众了。所以这一天,众鬼都要出离冥界,接受考校。道门中於这一天例行设醮为地官庆贺诞辰,同时信众也出资设斋为祖先求冥福,请地官赦免罪过,早升天堂。这是中元节成为民俗节日的主要原因。 道教全年的盛会分三次(合称为“三元”),认为“三元”就是天官大帝、地官大帝及水官大帝“三官大帝”的别称,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为三官大帝的诞辰。 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天官生日,主要是举行赐福的仪式。 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地官生日,用以赦免亡魂的罪。(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早日安息。) 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水官生日,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 相传七月地狱大门开放一个月,所有的无主孤魂全从阴间出来,到阳间接受人民的供养,因此各地方都纷纷在这一个月举行“普度”的祭祀仪式。 从前,各地轮流进行普度,把七月的每一天安排得满满的,据说引起孤魂野鬼的酗酒、殴斗事件;后来有些地方普度便统一在中元正日七月十五举行。 不过香港、闽南、台湾、潮汕并不从此风俗,在七月的每一日皆有人举行祭典。但后来由于时代变迁,目前在台湾的中元节,机关行号多在中元七月十五日祭祀,而一般住家则多在接近七月十五日的周末假日举办。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意义 篇9中元节就是传说中的鬼节,在农历的七月十四,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会,民间俗称鬼节。相传那一天,地狱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放禁出来,有主的回家去,没主的就到处游荡,徘徊于人迹可至的地方吃东西。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里以诵经做法等举行“普度”,以普遍超度孤魂,恐防他们为祸人间,又或祈求鬼魂帮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我们家在这一天忙的不可开交,点油烛、烧香、拜祭先祖、放鞭炮、烧纸钱。这是一种信仰,是一种对先祖的怀念,是一种对美好愿望的寄托。据说鬼魂在阴间是看不见东西的,所以要点油烛为他们照明;烧香、烧纸钱则是给他们的礼物,希望先祖们能在阴间过得幸福,什么也不缺;放鞭炮则是迎接、送回鬼魂的方式,放鞭炮时会发出很响的声音,表达我们对先祖的热情。 有些人说鬼魂、阴间根本就不存在,这种祭拜纯粹是一种迷信;也有人说如果不祭拜,游荡的阴魂会生气,会上门找麻烦。我认为中元节的祭拜是一种信仰,是人们对美好意愿的一种寄托。现在,在中元节祭拜的人越来越少了,甚至有许多中国人都不知道中元节的存在。我觉得,这种习俗是先祖给我们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后人的我们应将这种文化继续传给我们的后代。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意义 篇10有关中元节的传说很多,道教最主要的为修行记说中"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 佛教盂兰盆节起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出自《大藏经》(由印度传入的佛理)。目莲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後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目莲遵佛旨意,于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其母,其母亲终得食物。"这便是宝岛普渡拜"好兄弟"的由来。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意义 篇11七月十五中元节,人称鬼节。 其实,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到七月三十日都是鬼门大开的日子。民俗相信,在这一段时间会有许多的孤魂徘徊在阳间。 中元节,是华人很重视的一个日子,每一年的中元节都会有许许多多普渡祭拜的盛会举行。 这个鬼节也是众多的华人节日中规模最大,花钱最多的一个节日。 中元节,也是佛教的“盂兰节”。有关盂兰节民间一直是流传着目莲救母的故事。话说,目莲的母亲刘青捷被打入地狱。 目莲用其神通力,看到了他的母亲堕入恶鬼道中,肚子很大,喉咙很小,不能进食,饿得很辛苦。他见状,拿了饭要喂母亲,可是饭一进口,就烧成灰炭。 目莲感到悲痛极了,要求释迦解救。释迦告诉他说:其母罪孽太深,一定要以盆器,罗列百味,供奉众僧,才能解他母亲倒悬之苦。 终于,他帮助了他的母亲脱离倒悬之苦。后人因此应念心中,每年的七月十五以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华人社会在这一个月会开始供拜,有些地方则会举行普渡大拜拜。盂兰盛会是华人除了农历新年,第二大的节日。 七月鬼节,你不难在街头巷尾的空地上、庙宇看到设坛祭拜。一些较大的祭拜,会供拜鬼王。鬼王也称普渡王,传说是观音大士的化身。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祭拜方式。私普,是个人家里祭拜。街普是个别择日祭拜。市普则是以市场为主体的大普渡。 七月三十日鬼门关,一个月的中元就这样结束。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意义 篇12农历七月十五是传统的中元节,俗称鬼节。这天,爸爸带我一起回老家过节祭祖。 一路上,爸爸与车上的叔叔谈的很投机,竟然忘记在街上买冥钱冥衣等物品了。到了爷爷家,爸爸看到正骑着摩托车到街上购物的叔叔,连忙叫叔叔带东西回来。叔叔回来后,爸爸问多少钱,叔叔说算了,只有几元钱。爸爸坚持要付钱,爸爸说:“祭祖当然要诚心,我是诚心诚意买的,钱当然只能我付!”叔叔笑了笑,把钱接了过去。 吃过中饭,爷爷奶奶开始舂粑粑。他们把浸泡过的黏米放进石臼里,用一根很长两头粗的棒槌用力舂,然后将舂过的米粉过筛子粗的继续放进石臼里舂直到米粉细滑到满意为止。接着奶奶把舂好的米粉加水揉成团,在用手捏成一个个长长的椭圆形的粑团,然后用水洗干净的桐树叶包好,放进蒸锅里,蒸熟。揭开锅盖,香气四溢的黏米粑粑唾手可得。我猴急猴急地伸手就要去拿,奶奶立即阻止了我,她告诉我说:“只有让先祖吃过后,我们才能吃。”我莫名其妙,不情愿地走出去玩了。 天渐渐暗了,爷爷奶奶、叔叔和爸爸一起架起了祭坛,摆上祭品,斟上酒,把冥纸冥衣冥钱等东西解开堆在一起。一切准备就绪,我们按照长幼次序排定,燃放烟花,点燃冥俱,祭祖正式开始。只见爷爷口中念念有词,左手拿起燃烧的冥纸,右手拿起酒壶,祭天祭地祭祖。礼毕,大家一起双手作揖,三鞠躬,向先祖祈求平安与幸福。 祭祖一结束,我立即从桌子上抓起一个粑粑,就吃了一口,顿清香扑鼻,软甜爽口。想不到祖先尝过的粑粑真的太好吃了,这也许是托先祖的福吧!感谢先祖们,给我们以美食、平安、快乐和幸福。 在江苏,每逢中元节吴县居民以锡箔折锭,沿路楚化;仪征县各地尚一种纸鬼,内藏碗灯,有赌鬼、酒鬼、大老官等等;宜兴县中元河中放四艘船,一艘放焰火,一艘载佛婆念佛,一艘烧锡箔纸锭,一艘放河灯。东县乡民于此日吃扁食,是一种以面粉和糖作成畚箕形的食品;上海放河灯时,在船尾点缀红红绿绿的纸灯,成为“度尾”。 在中元节,人们也要祭祖,在阴历七月十五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返家探望子孙,故需要、祭祖。祭祖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七月半”祭祖时,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先插上香,每日晨、午、昏,共三次茶饭,直到七月卅日送回为止。 这就是中元节的习俗,听了我的介绍,你是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意义 篇13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今天让我来介绍一下我的家乡是怎么过中元节的。 中元节又称“鬼节”、“七月半”,被佛教称为“孟兰盆节”,中元节在农历的七月十五,站分也有在农历的七月十四日过的,节日这天,人们会带上祭品到祠堂中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差不多。 我们家乡的中元节在农历的七月初旬就开始了,一直到农历的七月十五日结束。我们家乡的中元节一般都定在七月八日。在这天上午大人们就到祠堂中做准备,如:将祠堂打扫干净,把八仙桌擦干净,买好过节要用的纸钱和祭拜要用的瓜束等。在傍晚时分将八仙桌放在祠堂正中间,把香炉放在八仙桌的上方,桌子左右两边放上长筧,桌子正下方放上一个盆子用烧纸钱约。 准备完毕,我们小朋友会洗过澡跟着爸爸妈妈来到祠堂,由家中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带头引着我们去外“接客”。接到祠堂后我们们就会放鞭炮和鞠躬拜祖,拜完祖后大人们会坐在一起商量哪一天轮到自己家去“接待祖先”。轮到我们家接待“祖先”那天妈妈会在早上和中午做上丰盛的早餐和午饭去招待“祖先”,下午四点左右带上点心和茶水再去祭拜一次。一直到农历七月十五日傍晚时分,大家带着香烛和冥币封的“封包”去祠堂烧包。大家再次放上瓜果、祭品祭拜“祖先”,等祭完才算把祖先送走了,中元节巴就过完了。 中元节是为了让人们记住“祖先”的节日,我觉得我家乡的中元节有特色,对于小朋友来说还挺有趣!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意义 篇14中国的汉字,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文化载体了,你看,单就从一个字的写法上来看,就尽可以从中窥见我们这个民族所推崇、重视、弘扬的一些东西了。 比如这个“孝”字——重阳快到了,自然要说到孝——上面半个“老”字,下面一个“子”字,意思就很明显了:老人已是身子入了半截土的人了,在生活上失去了许多能力和本事,就需要他的子女来为他打好基础,提供各种生活资料,才能把他顶起来,立起来。 还有一句老话,叫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读起来虽然有点拗口,但意思也是很明显的——每个人都有老的那一天,今天你没有老,不等于你将来不会老。所以,在很多时候,也要设身处地多为老人想一想他们的处境,尽自己所能,为老人创造各种便利。将来等你老了的时候,你自己也就能够同样享受到这些便利了。 写个“孝”字很容易,但要真正将字所蕴含的意思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恐怕就有些难度。毕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利益纠杂在一起,各种各样的困难也像一张网一样罩着我们每一个人,使我们逃无可逃…… 于是,有些人就有了很多的借口。更有甚者,还做出了令人不齿的事情——前段时间就看到有新闻说某村一老妇活活饿死在家中…… 再过几天就是重阳节了。 这一天也终将成为你、我、他……每一个今天青春焕发的人的节日。所以,趁着今天年轻,今天我们还依旧青春,那就认认真真地写一个“孝”字送给爹娘吧!当然,不仅仅是纸面上写下这个字,更要把这个字深深刻在心里!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意义 篇15正月十五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汉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 旧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与正月十五日的上元节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节同为古老传统节日。 中元节是道教节日。道教认为,“三元“是“三官“的别称。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是下员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 佛教徒在这一天要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也叫盂兰盆斋、盂兰盆供。盂兰盆会唐代即已盛行,晚清年间,北京有八百四十多座寺庙,有条件的,如广济寺、法源寺、拈花寺、广化寺、嘉兴寺、长椿寺等都举办规模不同的盂兰盆会和中元法会。民国以来,北海公园、中山公园音乐堂等处历年此时都有“追悼阵亡将士法会“。用番(喇嘛)、道(道士)、禅(和尚)三台经,供着一个“海陆空军阵亡将士“的牌位,进行公祭。 中元节期间,老北京还有举行制法船、放荷灯、莲花灯、祭祖、唱“应景戏“等活动。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意义 篇16按照佛教的说法,中元节的来源是目连救母的故事,目连不忍母亲在地狱受苦,广施十方僧人,替母亲赎罪,最终将母亲解脱出来。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故事的本身就是孝道文化的一种表现,它所宣扬的便是报答父母、生前为善的信念。 此外,中元节的习俗是祭祀先祖。祭祀活动在商周时期已经有文献记载,《诗经》的40篇《颂》即是祭祀乐歌,它所反映的是人们最原始的一种祖先崇拜。另外,祭祀活动在我国几千年文化的演变之中,和后来儒家所倡导的孝道文化融为一体,密不可分。 孝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善事父母,而从深层意义上来说,孝更是一种伦理规范,一种处理宗族关系的方式,一种秩序的建立。祭祖表达的是对先人的思念与缅怀,它是维持宗族关系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可以说,祭祖正是这种宗族关系的一种反映,一个寄托。 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以及中元节的文化中,可以体会到中元节具有双重意义: 一是阐述怀念祖先的孝道,让人们慎终追远。 一是发扬推已及人,救济众生的义举,换得世界清平。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意义 篇17每逢七月,民间必定会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全国各地,无论是商业区还是组屋区,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普度”仪式是中元节中最最重要的环节,大致可分为街普、市普、庙普等,以街坊为主的普度称为“街普”,以市场为主的普度称为“市普”,由庙宇住持的普度称为“庙普”。普度通常以寺庙为中心,附近居民将祭品拿到寺庙来祭祀,也有很多人在家门前摆放供桌,陈设祭品,还会在屋檐下挂纸灯。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所以简称“七月半”祭祖。但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于特定的一天,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到了祭祀的时候,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一请出,恭恭敬敬地摆放在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饭,直到七月三十送回为止。有先人画像的,也要请出挂起来。祭拜时,依照辈份和长幼次序,给每位先人磕头,默默祷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送回时,要选择断黑之后,一般是一家之长及家中男丁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衣物,称烧「包衣」,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回转“阴曹地府”。 现在,中元节的祭祖仪式已经简化,大部分地区都是在农历七月十五或七月十四傍晚开始举行祭祖仪式。祭祖仪式也已经简化了,逐渐剔除了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作为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意义 篇18中元节源出于道教,据《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囚徒饿鬼,当时解脱。”因此自古以来,民间都认为这一天是祭祀亡亲、悼念祖先的日子。 中元节的起源,与佛教的“孟兰盆会”也有很大的关系。“孟兰”是梵语,倒悬的意思,盆是指供品的盛器。他们认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佛典《孟兰盆经》中记载这么一个故事,说是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亦称目键连),得到六通(六种智慧)后,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即用道眼视察,看到已逝去的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头不成人形。目连十分伤心,于是用钵盛饭,想送给母亲吃,但是饭刚送到他母亲手中,尚未入口即化为灰烬。目连无奈,哭着请求佛祖帮助救救他的母亲。 佛祖说:“你母亲罪孽深重,你一人是救不了的,要靠十方僧众的道力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众僧结夏安居修行圆满的日子里,敬设盛大的孟兰盆供,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众僧,依靠他们的感神道力,才能救出你的母亲。”目连照佛祖的指点去做,他的母亲真的脱离了饿鬼道。佛祖还说:“今后凡佛弟子行慈孝时,都可于七月十五日佛自恣(舒服)时,佛喜欢日,备办百味饮食,广设盂兰盆供,供养众僧,这样做既可为在生父母添福添寿,又可为已逝的父母离开苦海,得到快乐,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到了西晋,《盂兰盆经》被译成汉文,因为它所提倡的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和我国儒家传统的'孝顺父母的思想大致相同,所以受到君王的赞扬和重视,并在我国广为流传。自梁武帝在南方创设盂兰盆会后,已成为一种习俗,规模有增无减。唐代宗李豫每逢七月十五日,都要在宫中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城中的寺院也要备办供品,陈列于佛像之前,十分虔诚。 宋、元年间,七月十五这一天已演变为民间的祭祖日,家家祭祖亡亲,并且盛行放河灯超度孤魂野鬼活动。到了清代,对七月十五日中元节的祭祀活动,更为重视,各地寺、院、庵、观普遍举行盂兰盆会,并在街巷设高台诵经念文,作水陆道畅,演《目连救母》戏,有的还有舞狮、杂耍等活动,夜晚还把扎糊的大小纸船,放入水中,点火焚化,同时还点放河灯,称之谓“慈航普渡”,十分热闹。除外,当时各家各户,都要在门外路旁烧纸钱,以祀野鬼。时至今日,七月十五日中元节这一天,我国仍有许多地方,保持着祭祀祖先的习俗。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意义 篇19农历7月14日我们这里传统的鬼节,家家户户都杀鸡宰鸭上供,焚烧阴间用的纸钱、别墅、轿车、家用电器等等以祭拜祖宗。总之神台前是燃香点蜡的,烟味儿弥漫了整个空间,阴阳两界,在这烟雾缭绕中连为一家,共庆一年一度的鬼节。 因为爷爷的爷爷曾经当过所谓的“道公”,所以7月13日晚老妈大人就给我和爸爸下了死命令——我们一家明天得“吃斋”,忍饥挨饿到下午四点钟方可吃东西。我当时好象看见爸爸的脸都饿绿了,自己也面如菜色呢。现在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了,党的阳光四处普照,灿烂无比呢,怎么还有这样的破规矩呢?真是的!可碍于情面,我和爸爸即使眼前晃着美味佳肴,也绝对不敢抗旨的,这请您老妈大人放心好啦! 那天上午,我迟迟不敢起床,赖着也睡不着了,只好爬起来玩电脑。爸爸早已约他的牌友玩牌去了,妈妈自己忙活,反正我不得吃东西,也赌气不当下手了。可是玩归玩,肚子还是要闹革命的,于是拼命地喝水。玩到1点多钟,屏幕上的字都变成了苹果(我用的是红色字体),图片也变成了饭菜,朋友的头像也成了烤鸭,音乐是口水滴答的节奏。我饿,主啊,救救我吧! 实在受不了啦,把口袋里的钱全都扔在了电脑桌上,自己跑出去瞎溜达。来到街上,汽车尾气也是香香的,一个小男孩还故意拿着冰淇淋舔啊舔,那个小妹妹也竟然大口大口地吃着火腿肠,尤其是那个哥哥,都这么老了,还吃刚烤出来的热狗。我咽了咽口水,以防盯愣闻傻了滴落下来。他们也太过分了吧,怎么不知道在街上随便吃东西是不文明的表现呢,平时的大街上压根儿也没有这么人吃东西啊。今儿是怎么啦?于是忿忿地走进时装店,这儿摸摸,那儿看看,笑嘻嘻地请老板取下模特身上的那几件裙子,试了又试,反反复复地照了镜子,几个来回后,虽然店里的买主和老板都说合身,但我“醉妞之意不在裙”啊!我饿,同志姐啊! 后来又去新华书店看书,随手拿起一本《幽默与笑话》,看着看着,不禁哈哈大笑起来,惹得众人对我投来鄙视的目光,他们疑心我神经病了么?郁闷……只好放下书本,假装找起歌舞光碟来,找着寻着,突然那些花花绿绿的光碟都在眼前晃成了香甜可口的菜肴。此时肚子更是咕咕地唱起歌来了——食物啊,我的姑奶奶! 终于熬到了下午三点半钟,我便满怀希望奔回家来,看见爸爸已先我一步到家了。他就在厨房砍着鸡肉呢,那动作好熟练,妈妈也看傻眼了。爸爸眨我一眼,示意我不要出卖他的“看家本领”。 阿弥陀佛,光辉的下午四时终于到啦!可以开饭了——我和妈妈一扫平时吃饭细爵慢咽的作风,配合爸爸上演了狼吞虎咽的精彩激烈场景。一会儿工夫,一桌丰盛的饭菜就光荣地牺牲了一大半。我们叁都只顾埋头吃啊吃,惟恐怠慢了自己的肚子。哈哈,突然叁双筷子一齐夹向那碟酸甜排骨,于是我们面面相觑,“噗嗤”——不约而同喷饭啦! 最后的饭局以“喷饭”而告终,要不然,我还不知道自己要吃多少碗呢,撑死事小,影响事大呢! ——唉!这难捱的鬼节!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意义 篇20锣鼓喧天,月色迷蒙,河面如众星洒落,荷花灯随波而去,便是中元。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在那天,我们这儿是要祭祖的。 搬来一张八仙桌,在桌上点两支红烛,置一香台。菜要六样,三荤三素,或多或少都不成。酒也是有规矩的,酙三次,以表敬意。 待菜摆好后,就要请祖先了。 请祖先的规矩着实繁琐,是按辈份逐次焚香的,急不得。焚香后,还得三拜——一拜家和,二拜财源,三拜平安,像我这般辈份小的还得跪下磕个响头,说些吉祥话,这才算是请祖先完成了。 奶奶跟我说过,祖先们得“吃”半个时辰,在这期间,切不可喧哗吵闹,更忌讳手触长凳,说是碰了会沾鬼气,走霉运的。 在半个时辰快到时,就是舍妹最为开心的环节——烧经文。生锈的铁锅中燃起火红泛蓝的焰,纸元宝、经文微微一触,就从明黄化为灰烬,飞入空中,散着点点火光。谁也不知道它们会去哪里,只有仰头望着它们越来越小,最后无影无踪。大家都沉默着,唯有舍妹不谙世事,不晓得生死离别,独自絮絮叨叨,又笑又跳的看这灰烬满天。 烧完经文,用过晚饭,余辉已燃尽了。是青黑的夜,月色似雪,似玉,却羞的躲在轻薄的云锦后,只透出几丝微光。人们踱着碎步来到河畔旁,步子很轻,没人愿意打碎这份宁静。他们手里都拿着一盏纸灯,有的拿荷花灯,一些拿白菜灯,甚至,有捧虾蟆灯的。人们不由自主的排成行,千千万万微弱的灯光汇成一条星河!这道星河穿梭黑瓦白墙之间,嬉于竹林危树之中,终于,到了最终的地点。 放灯的人极多,有老人,有孩子,有男人,有女人。有的,就是不放灯,也来凑个气氛。观灯者有猫狗,有鸦雀。 灯在河中起起落落,沉沉浮浮,晚风继续吹着,摇曳着烛光,冷却了野火堆。灯如星洒落河中,如此静谧。人们在岸边双手合十,祈祷着平安、幸福。 当晓风拂时,星火随波飘于远方,不知所踪。 …… 以往,我不知放花灯是为何。现在,终于懂得了。小小一盏灯,寄托着的是人们对生活的憧憬,对美好的无限向往……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意义 篇21农历七月十五一大早,奶奶就到菜场买了鸡、鸭、鱼、肉等丰盛的菜肴,原来,中元节到了。 奶奶用发糕、豆奶、烤馒头和一串脆响的鞭炮来迎接我们的“老祖宗”。“老祖宗”吃完早餐后,天下起了大雨,传说这是“老祖宗”从遥远的地方带来的洗脚水。 奶奶和爸爸忙活了一下午,准备了一桌盛宴来祭祀“老祖宗”。奶奶神情严肃,把一双双筷子一头搭在碗边上,一头放在桌子上,倒好一杯杯酒,盛好一碗碗饭,热情地招呼“他们”来吃饭、喝酒。奶奶不准我们追逐打闹甚至不让乱说一句话,生怕得罪了“老祖宗”。 吃过晚饭,奶奶在院子里用白粉笔画了几个圈,摆上香,把纸钱、摇钱树堆在圈里,点上火,让我们给祖宗磕头,奶奶在一旁毕恭毕敬地说着:“这是给你们去扬州看戏的,这是给你们游山玩水的,请您保佑我们平平安安?”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意义 篇22现代作家丰子恺对中元节“放焰口”佛事有详细的描述。佛教传说中,相传坠入地狱的饿鬼,欲吃食物,但食物会放出烈焰,故不能进食,只有七月半这天通过作佛事,方可进食,称为“放焰口”: 我小时光,每逢中元节,即阴历七月十五日之夜,地方上总要集资举办佛事,以超度亡魂,名曰放焰口。河岸上凉棚底下搭一个台,台上接连两张方桌,桌上供着香花灯烛,旁设椅子,是僧众的座位。每家用五彩纸张剪成衣衫鞋帽之形,用绳子穿好了挂在沿河的柱子上,准备佛事结束时焚化给鬼魂。河岸两旁,挂着无数灯笼,上写“普济孤魂”四字。琳琅满目,煞是好看!……黄昏时分,法事开始了。老和尚戴着地藏王帽子,披着袈裟,坐在正中;两旁六个和尚各持法器。起初是鸣钟击鼓,念佛唪经。到了深夜,流萤隐现,有如鬼火明灭;阴风飘忽,仿佛魂兮归来,就开始召请孤魂了。老和尚以悲紧之音,高声诵念,众僧属而和之。每念完一段,撒一把米,向孤魂施食。那些米落入暗处,仿佛有无数鬼魂争先抢夺,教人毛发竦然。 所召请的孤魂,非常全面,自帝王将相以至囚徒乞丐,都可以“来受甘露味”,那文词骈四俪六,优美动人,不知是谁作的。有人说苏东坡所作,未可知也。我因爱此文词,当年曾向杭州玛瑙经房“请”得一册《瑜伽焰口施食》。抗日时我仓皇出奔,一册书也不曾带走。缘缘堂被焚前几天,这册《瑜伽焰口施食》即在其内,因得不焚。往年有人闯入我家,抢走了许多古典文学书籍,却不拿这册书,大概他们不懂,所以不拿。此书因得保存至今。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意义 篇23中元节也叫鬼节,我的家乡对于这一个节日可是很有讲究的。 在离中元节还有几天的时候,我们就轮流开始了这个节日,我们那的风俗是在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拿上炮竹,香,以及钱纸到一个特定的地点准备接祖。在我们开始这一步骤的时候,家里面的大厅里,以及大门外面都已经搬上了桌上,在桌子上都摆好了吃食。等到鞭炮声响起,这也就意味着家里的祖先被我们迎接了回来。在当天里,我们有很多的禁忌,比如晚上的时候最好不要外出,不能将一些不吉利的话,同样态度也要摆端正,不可以吊儿郎当的等等。 在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要准备好早餐,将早餐端在餐桌上,我们必须等到先祖们用完后才可以去吃,至于怎么去判断,我们就是根据上菜的时间,以及饭菜在桌子上摆放的时间来判断。这段时间里,我们要保持香火不断,蜡烛要亮。以前我也挺迷糊的,为什么一定要点蜡烛,后来一些长辈们告诉我,蜡烛的光,是为了照亮先祖们的路。我们这个接祖的活动是前一天傍晚的时候开始,后一天同样傍晚时分结束。结束的时候同样需要炮竹,需要迎接时一致的用品,只不过,炮竹的方向变了,接的时候从外往内放,送的时候从内外放。 中元节虽说是一个鬼节,但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个怀缅的节日,在这一天里是我们表达对仙逝先祖的一种怀念,也可以说是一种尊敬。我越长大就越能听到一些杂说,很多人对于这么一个节日的活动似乎都认为是一种迷信的行为,这未免太在乎这个节日表面上的含义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个节日?节日本身的意义又在何处?其实不过是人类一颗思念、一颗怀源的心罢了。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意义 篇24现代着名女作家萧红对东北民间中元节放河灯的情景有一段细腻、感伤的描写。节录如下: 那河灯从上流拥拥挤挤,往下浮来了。浮得很慢,又镇静,又稳当,绝对看不出来水里边会有鬼们来捉了它们去。这灯一下来的时候,金呼呼的,亮通通的,又加上有千万人的观众,这举动实在是不小的。河灯之多,有数不过来的数目,大概是几千百只。两岸上的孩子们,拍手叫绝,跳脚欢迎。大人则都看出了神了,一声不响,陶醉在灯光河色之中。灯光照得河水幽幽地发亮。水上跳跃着天空的月亮。真是人生何世,会有这样好的景况。一直闹到月亮来到了中天,大昴星、二昴星、三昴星都出齐了的时候,才算渐渐地从繁华的景况走向了冷静的路去。 河灯从几里路长的上流,流了很久很久才流过来了。再流了很久很久过去了。在这过程中,有的流到半路就灭了。有的被冲到了岸边,在岸边生了野草的地方就被挂住了。还有每当河灯一流到了下流,就有孩子拿着竿子去抓它,有些渔船也顺手取了一两只。到后来河灯越来越稀疏了。……多半的人们,看到了这样的景况,就抬起身来离开了河沿回家去了。于是不但河里冷落,岸上也冷落了起来。这时再往远处的下流看去,看着看着,那灯就灭了一个。再看着看着,又灭了一个,还有两个一块灭的。于是就真像被鬼一个一个地托着走了。 中元节作文:中元节意义 篇25又到每年的“中元节”。母亲还隔好几天就开始准备“接祖”要用的东西,器皿、菜肴、点心和水果,零零碎碎象蚂蚁搬家一样地用拖车一次次往家里运,我劝她不用这样辛苦,到时我们开车一次性地买回家就行了,可她固执地不听,她怕我们买不齐整或不及时而误了她的大事。 母亲年轻时是一个彻底的无神论者。爷爷奶奶在时,手把手教她接祖时祭祀的全套礼仪,她学会并记下了,但在心里从来都没有虔诚过,因为她不相信这一套。 可是现在步入老年的她却越来越迷信鬼神的存在,也许她更加愿意相信逝去亲人的灵魂还存在于这世间,那些已远逝的亲人的眼睛随时在天上看着我们,这样,她就经常可以在心里和我那天上的外婆和父亲对话。也许她已意识到这样的节日正毫不留情地向自己走来,对于这个节日的意义,她的思想从抗拒到接纳,从朦胧到清晰,从思念到恐惧,从恐惧到坦然。 迎接仪式完成后母亲就说:“你爸其实早就回来了”。 我们自然都没有看见,可母亲分明感觉到了,她说:“今天一大早我在摆碗碟的时候手几次抽筋,拿东西不稳,我的手从来不抽筋的,我知道是你爸爸不准我做,他老说我惯了两个儿子,不让他们干活,看到我忙上忙下,怕我辛苦,不准我做事。我对他说,你莫精怪我,让我把事做完,我还有好多事呢……” 听她这样说,我想笑,可是我的泪水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滑落了下来。 头一天晚上母亲就交待我们第二天早上买点包子、馒头做早餐,因为这些东西好做供品。 早上天才亮她又打个电话给我,声音哽咽:“你说怪不怪,昨晚我梦见他们了,你奶奶和你爸爸。好多年好多年没有梦到他们了,他们真的回来了。你奶奶对我说,妹子呀,买点麻圆啰,团团圆圆的嘛。你奶奶说得对,你买早餐时带点麻圆回来吧。” 我也宁愿相信这世间的确有鬼魂的存在,也相信是奶奶真的想吃麻圆了。 史铁生说过:“一棵树上落着一群鸟儿,把树砍了,鸟儿也就没了吗?不,树上的鸟儿没了,但他们在别处”......“......天堂不是一处空间,不是一种物质性存在,而是道路,是精神的恒途。” 是的,我们逝去的亲人的肉体所栖身的这棵树被上天砍了,可是他们给予我们的爱和温暖仍然栖息在很多地方,我们随时都能看到、感觉得到。 也许这就是中元节几千年来越传越盛的原因吧。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