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幼儿园获奖中班音乐《大鼓小鼓》优秀说课稿 |
范文 | 【幼儿园获奖】中班音乐《大鼓小鼓》优秀说课稿范文(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获奖】中班音乐《大鼓小鼓》优秀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获奖中班音乐《大鼓小鼓》优秀说课稿 篇1一、设计意图 贴近幼儿生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生活即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生活的变化。所以我本着以幼儿为本,贴近幼儿生活,教育源于生活,生活成就教育的原则设计了本节音乐活动《大鼓和小鼓》。 二、说教材 《大鼓和小鼓》选自教材《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中班上册,是一首强弱明显的音乐活动。歌曲《大鼓和小鼓》是一首四二拍的曲子,旋律活泼欢快、强弱明显,节奏简单清楚明了,可以用强弱对比的拍手手法来边唱边演奏歌曲。中班幼儿能够控制自己声音,理解强不代表喊唱,弱不代表没有声音。歌词内容源于日本儿歌,源于表演区常见乐器。 三、说活动目标 认知: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感知表现歌曲中的强弱对比。 能力:尝试用嗓音和乐器的方式表现出歌曲中的强弱对比。 情感:体验控制声音强弱的乐趣。(嗓音和乐器的声音)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保持快乐的情绪和积极的兴趣。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控制声音强弱的乐趣。(嗓音和乐器的声音)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保持快乐的情绪和积极的兴趣。 难点:尝试用嗓音和乐器的方式表现出歌曲中的强弱对比。 五、说教法 1.游戏法:在幼儿园的各种活动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发展,有所收获。 2.提问法: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 对比欣赏法:在欣赏上进行对比,幼儿常说的音乐的大(强)和小(弱)。 六、活动总结 大鼓和小鼓”是一节奥尔夫音乐活动。活动目标主要是幼儿喜欢和教师、同伴一起参加音乐游戏;感受大鼓、小鼓的不同的节奏,发展音乐感知能力。唱之前,让幼儿多聆听感知。也能在多通道参与法引导下初步的运用强弱对比,实物演奏的方法来演唱歌曲。在用大鼓小鼓敲击乐器“感应强弱”时,小朋友很积极的敲。 教育内容的选择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既融入游戏,又有幼儿亲身体验,中班幼儿开始愿意和小朋友分享,开始学会交往,身体动作会更多、更完善,并且积极的动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世界,思考时,他们的理解能力也会增强,可以简单的表达生活中的事情,且理解游戏的能力增强,通过《大鼓小鼓》的游戏,获得美的感受。 七、说学法 通过提问—演示—自己发现不同:(1)有的声音大(强)也就是幼儿常说的声音大(2)有的声音小(弱)幼儿常说的声音小。 观察法:是幼儿通过视、听觉感官积极参与活动,通过观看歌曲图谱了解歌曲内容,掌握了相应的节奏。 谈话法:幼儿在活动中自由、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八、说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的流程分三部分进行:热身律动,发声练习感受歌曲强弱——用不同形式表现音乐。 入场律动:《你好歌》强弱的基础经验。 1.一名教师弹奏《你好歌》,一名教师引导幼儿通过肢体感受和表现进入到活动室里。 2.猜声音。教师播放大鼓和小鼓的声音,启发幼儿猜一猜哪个是大鼓的声音,哪个是小鼓的声音。 师:“请你们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 幼儿:“一个声音很大、有力气,一个声音小。” 师:“你们能猜一猜这两个声音哪个是大鼓发出来的,哪个是小鼓发出来的吗?” 教师可以反复放这两种声音,启发幼儿听辨,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由于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有很明显的区别,很多孩子能够辨别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 3.感受歌曲《大鼓小鼓》的音乐,幼儿跟着一起唱。 教师播放《大鼓小鼓》的音乐,幼儿跟着一起唱。 软件将歌曲的强弱关系调整得更明显一些,让孩子们一下子就能够感受出来。 师:“我再放一遍歌曲,请小朋友们注意听一听大鼓和小鼓的音乐有什么不一样?” 对于明显的强弱关系,孩子们很快就能够发现。 4.幼儿对歌曲进行自由表现。 师:“小朋友们听一听,歌曲中还有什么声音?” 教师将旋律的声音调小,强调出打击乐的节奏声音,引起孩子们的注意。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当一当小鼓手呀?我们没有鼓怎么办呢?” 教师启发幼儿利用各种方式模拟歌曲中的打击乐节奏,比如拍手、敲打桌子、跺脚等,引导幼儿用声音的强弱来表现歌曲中的大鼓和小鼓,并注意启发幼儿在选择表现方式的时候注意声音的强弱。教师鼓励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表现方式。 九、说活动延伸 启发幼儿利用各种方式模拟歌曲中的打击乐节奏,比如拍手、敲打桌子、跺脚等,引导幼儿用声音的强弱来表现歌曲中的大鼓和小鼓,并注意启发幼儿在选择表现方式的时候注意声音的强弱。教师鼓励幼儿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表现方式。 幼儿园获奖中班音乐《大鼓小鼓》优秀说课稿 篇2教学目标: 1、在听听、看看、说说中感受春雷,引起对春天自然现象的关注,感受春天是动物苏醒的季节。 2、乐意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鼓等。 教学重难点: 知道春雷是春天到来的一种象征。 能完整清楚地表达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话题 1、关键提问:“前几天呀,我们一直在找春天的秘密,你们都找到春天哪些秘密呀?” 2、教师小结:我们发现了春天小草变绿、种子发芽、花儿开放、动物出生。春天还有很多秘密,等着我们小朋友快快去发现。 3、过渡语:“春天到了,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呀?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二、理解故事 1、播放幻灯片一: “这是什么呀?(泥洞)洞里会住着谁呢?” 2、播放青蛙叫声: “听,是谁呀?原来洞里住着小青蛙。小青蛙在洞里干什么呢?(冬眠)” 3、播放打鼓声音: “什么声音呀?小青蛙听到这个声音后会怎么样?(苏醒了)它想知道是谁在敲大鼓,我们跟小青蛙一起去看看到底是谁在敲大鼓。” 4、播放幻灯片二: 小青蛙爬出了泥洞,来到了草地上,它碰见了它的好朋友,猜猜小青蛙碰到了谁?(谜语:八只脚,抬面鼓,两把剪刀鼓前舞,生来横行又霸道,嘴里常把泡沫吐。) 5、原来是小螃蟹: 你们猜猜小青蛙会问小螃蟹什么问题呢?我们一起来问问小螃蟹:“小螃蟹,小螃蟹,是不是你在敲大鼓呀?”我们来听听小螃蟹怎么说? 5、播放幻灯片三: 小青蛙继续往前走,它又碰到了它的另外一个好朋友,我们来看看是谁呢?(局部呈现,先出示蜗牛的壳,让孩子们猜猜是什么。)原来是小蜗牛,谁来猜猜小青蛙会问小蜗牛什么问题?(个别幼儿尝试)我们一起来问一下:“小蜗牛,小蜗牛,是不是你在敲大鼓呀?”小蜗牛会怎么说呢? 6、过渡语: “既不是小螃蟹在敲大鼓,又不是小蜗牛在敲大鼓,我们一起来想想到底是谁在敲大鼓呀?” 7、播放幻灯片四: 我们继续跟着小青蛙去找找是谁在敲大鼓吧。这次小青蛙会遇见谁呢?(教师做小鱼游的动作,请幼儿猜猜。)是谁呀?这条鱼是什么颜色的呀?(红色)我们给这条鱼取个好听的名字,就叫红鲤鱼吧。我们大家一起来说,小青蛙会问红鲤鱼什么问题?红鲤鱼会怎么说呢?我们一起来听一下红鲤鱼的话吧。红鲤鱼怎么说的呀?到底是谁在敲大鼓呀?雷公公敲大鼓要告诉我们什么呀? 小结:原来春天到了,不仅小花开了,小草绿了,冬眠的小动物们也都被春雷叫醒了,大地的万事万物都苏醒了。 三、感受春雷 1、你们听到过打雷吗?什么时候会打雷呀? 2、播放打雷声音:打雷的声音怎么样? 四、完整说故事 幼儿跟着教师一起说说故事。 教师总结: “现在正是春天,打雷是一种自然现象,春天打雷叫做春雷,它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老师听了天气预报,过几天还会下雨,说不定就会有春雷,我们到时一起看看春雷会不会把小动物叫醒?” 活动延伸: 1、教师:“雷公公打雷还会叫醒哪些冬眠的小动物?” 2、小游戏:雷公公打雷 幼儿自由扮演冬眠的动物,在音乐中做睡眠的状态;教师做雷公公敲大鼓,幼儿做苏醒的动作表演。教师带着苏醒的小动物高高兴兴地去草地上玩耍。 3、制作低结构材料投放区角活动,请幼儿讲述故事。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教师借助语言、多媒体课件在多处设疑,使孩子们的思维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处在积极、兴奋的状态,对理解能力、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提出挑战。活动从聊聊春天的秘密;分享故事,了解春天是冬眠动物醒来的季节;找一找,了解不同动物的冬眠方式展开,萌发了孩子们对动物冬眠现象的强烈兴趣。 小百科: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在坚固的且一般为圆桶形的鼓身的一面或双面蒙上一块拉紧的膜。鼓可以用手或鼓杵敲击出声。鼓在非洲的传统音乐以及在现代音乐中是一种比较重要的乐器,有的乐队完全由以鼓为主的打击乐器组成。 幼儿园获奖中班音乐《大鼓小鼓》优秀说课稿 篇3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感受歌曲的强弱变化,掌握××∣×××∣的节奏型。 2、引导幼儿学唱歌曲,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大鼓、小鼓各一面,鼓槌;图谱;乐曲《春天》、《春天在哪里》录音磁带。 2、事先排好律动,学会练声曲《春天真美丽》。 3、幼儿成半圆坐好,中间空出空隙。 4、钢琴伴奏,黑板、夹子、遮盖布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师:"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出来唱歌跳舞了,我们也来唱歌跳舞吧。"(幼儿听《春天》的音乐做律动,并找个位置坐好。 二、练声《春天真美丽》。 师:"小朋友,春天美吗?我们一起来唱《春天真美丽》吧!"(教师弹琴,引导幼儿练声。) 三、学唱新歌。 1、教师有表情地范唱歌曲,帮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师:"春天真美丽,小朋友在春天里唱歌跳舞真快乐,大鼓小鼓也来唱歌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们唱了些什么?" 2、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图谱的含义。 3、引导幼儿边看图谱边演唱歌曲。 4、出示大鼓小鼓,帮助幼儿感受歌曲的强弱,引导幼儿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5、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歌曲的强弱。 6、引导幼儿跟着鼓声来唱歌。 四、放音乐《春天在哪里》,引导幼儿到教室外面去寻找春天,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唱得真不错!现在老师就把大鼓和小鼓放在我们的音乐区,等一下,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来这里一边敲鼓一边唱歌,好吗?""小朋友你们看,春天来了,美丽的花儿开放了,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到外面去寻找春天吧!" 活动反思: 是一节奥尔夫音乐活动。活动目标主要让幼儿喜欢和教师、同伴一起参加音乐游戏;感受大鼓、小鼓的不同的节奏,发展音乐感知能力。 活动准备有大鼓和小鼓;活动过程中,小朋友们很喜欢敲大鼓、小鼓,打节奏。活动的重难点是激发幼儿喜欢参加音乐游戏的兴致并感受大鼓和小鼓不同的节奏。 在本次活动中,小朋友们知道dongdong和tongtong,但在唱的时候,有的孩子不能区分强弱,什么时候唱的高,什么时候唱的低,觉着好玩有趣,象声词唱的都一样高。因而在唱之前,要让幼儿多聆听感知。上课过程中,幼儿对于歌曲的学习虽然有些困难,但最终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的运用强弱对比,实物演奏的方法来演唱歌曲。在用大鼓小鼓敲击乐器“感应强弱”时,小朋友很积极的敲,但节奏、强弱把握有待提高,部分幼儿节奏感不强,拿到乐器会敲个不停。对此,在发乐器之前,可先让幼儿拍手,拍身体不同部位先进行练习,熟悉节奏;对于小朋友能力的预设不够准确,关注不够多,这一点主要体现在歌曲教学中,遇到问题未能灵活解决,老师掌控课堂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幼儿园获奖中班音乐《大鼓小鼓》优秀说课稿 篇4一、基本知识 京韵大鼓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河北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腔,专唱短篇曲目,称京韵大鼓,属于鼓词类曲艺音乐。京韵大鼓主要流行于包括北京、天津在内的华北及东北地区,是中国北方说唱音乐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曲种,同时在全国的说唱音乐曲种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基本简介 京韵大鼓又叫“京音大鼓”,广泛流行于河北省和华北、东北的部分地区,是我国北方说唱音乐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曲种,同时在全国的说唱音乐曲种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京韵大鼓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河北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腔,专唱短篇曲目,称京韵大鼓,属于鼓词类曲艺音乐。 三、历史介绍 木板大鼓即“怯大鼓”,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叫过很多名称:在北京曾称“京调大鼓”、“小口大鼓”、“音韵大鼓”、“文明大鼓”、“平韵大鼓”,在天津曾称“卫调”、“卫调大鼓”、“文武大鼓”、“京音大鼓”。民国三十五年(1946)北京成立曲艺公会后,遂正式统一名称为“京韵大鼓”。 京韵大鼓唱词的基本句式是七字句,有的加入了嵌字、衬字及垛句。每篇唱词约一百四五十句左右。用韵以北京十三辙为准,一个唱段大都一韵到底。京韵大鼓的唱腔,经过刘宝全和弦师韩永禄、白凤岩、韩德福等人的革新创造而丰富多彩。基本唱腔包括〔慢板〕和〔紧慢板〕。京韵大鼓是唱中有说,说中有唱,所以韵白(包括在板眼节奏之内的韵白和没有板眼节奏的韵白)在演唱中也有重要的位置。韵白讲究语气韵味,要半说半唱,与唱腔自然衔接。京韵大鼓的表演形式是一人站唱。演员自击鼓板掌握节奏;主要伴奏一般为三人,所操乐器为大三弦、四胡、琵琶,有时佐以低胡。 四、发展过程 京韵大鼓表演由河北省南部流行的木板大鼓改革、发展,逐步于清末形成。木板大鼓又名怯大鼓,以说唱中、长篇大书为主,兼唱一些短段。梅兰芳在《谈鼓王刘宝全的艺术创造》一文中记载:“刘宝全说‘怯大鼓’是从直隶河间府传出来的,起初是乡村里种庄稼歇息的时候,老老少少聚在一起,像秧歌那样随口唱着玩,渐渐受人欢迎,就有人到城里来作场。” 幼儿园获奖中班音乐《大鼓小鼓》优秀说课稿 篇5【内容与要求】 1、通过故事《响亮的大鼓》感受春雷,引起对春天自然现象的关注。 2、尝试运用观察、比较、讨论等方法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并能较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材料与环境创设】 1、教师:改编新教材故事《响亮的大鼓》 自制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前期活动照片布置而成的版面 2、幼儿:听到、看到过春雷、春雨认识一些动物,对它们的特征及生活习性有一些了解开始探索、发现春天的秘密,有一些经验 【活动背景】 1、活动来源及整体思考主题活动《春天来了》正在开展中,班里的孩子对观察、了解春天的秘密很感兴趣。我们发现他们对周围生活中显性的景物更为关注,比如春天的植物、春天的动物,于是前期组织开展了和爸爸妈妈一起种植花籽、找找幼儿园里的花、饲养蚕宝宝和小蝌蚪、寻找周围的动物朋友等一系列活动。 我们认为春风、春雨、春雷是非常能反应季节特点的自然现象,而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又决定了他们较容易忽视这些隐性的变化。怎么将孩子们的关注焦点吸引到相关探索中去呢?正好前几天下了几场雷阵雨,我觉得是开展本次集体活动比较适宜的契机。既可以对前期探索进行提升,进一步激发幼儿了解春天的兴趣,又能引起对春天自然现象的关注,推动主题的后继发展。比如随着雨天的增多,将逐步开展一系列有关春雨的探索活动。象新教材中的《春雨的歌》、《小雨滴》等都是我们准备尝试开展的活动。 2、教材分析我选择运用新教材中的故事《响亮的大鼓》为载体,引起孩子们对春雷的关注。为了更好地挖掘出故事蕴涵的教育价值,我结合班级孩子的已有经验(小班开展过主题活动《小兔乖乖》、中班开展过主题活动《我爱动物朋友》),分析了他们的发展水平(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初步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对动物朋友有较深的情感等)对原有故事内容进行了一些修改,将故事中的角色螃蟹、蜗牛、红鲤鱼全部用冬眠的动物蛇、狗熊、乌龟替代,更为密切地揭示春雷与动物的关系。并将故事的发生发展有机渗透于整个活动过程中,引导孩子们与这些动物朋友共同寻找答案。 3、教学法介绍多媒体技术是我很感兴趣也比较擅长的一种教学手段。通过区级课题《多媒体运用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适切性研究》,我对何时运用、怎样运用这种手段积累了初步的经验。并在进一步的实践探索中,更好地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优势。 班上的孩子们也非常喜欢这种方法。在运用此手段的活动中,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更高,对提高注意力、倾听能力等非常有好处。 本次活动中,教师借助语言、多媒体课件在多处设疑,使孩子们的思维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处在积极、兴奋的状态,对理解能力、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提出挑战。其挑战主要集中在四个角色的出现方式上,需要孩子们根据一定的条件,运用观察、比较、讨论等方法推测出每种动物。比如青蛙关注于对外形特征的了解,逐步累加的条件引导孩子们学习一种思考的方法――即全面、综合地考虑问题。而这四次挑战也是层层推进的,从最简单的对外形特征的了解、到细节的观察、到听觉的运用、到对生活习性的分析,孩子们面临的思维挑战越来越大,获得的成功体验也越来越强烈。 【活动过程】 一、回忆、交流发现的春天的'秘密 1、引出话题今天,金老师又发现一个春天的秘密……你还发现了哪些春天的秘密? 2、结合周围版面内容交流 3、师生共同小结(注:加粗部分为幼儿即时回应)我们发现了春天的秘密,小草变绿、种子发芽、花儿开放、动物出生春天还有很多秘密,等着我们小朋友快快去发现。 二、听听、看看、说说“响亮的大鼓”。 (一)分解故事,体验春雷与冬眠动物的关系。 第一段1、引出故事角色一――青蛙 (1)幼儿随意猜今天我请来了一位也很喜欢春天的动物朋友,你们猜是谁? (2)根据逐步给出的外形特征猜这个朋友有四条腿这个朋友有四条腿,大嘴巴这个朋友有四条腿,大嘴巴,白肚皮这个朋友有四条腿,大嘴巴,白肚皮,绿衣服,唱起歌来呱呱呱。 (3)演示出课件,并用儿歌小结 2、讨论:你们喜欢小青蛙吗? 冬天小青蛙在干吗? 它在哪儿冬眠? 3、演示课件,讲述故事第一段。 讨论:小青蛙在哪儿冬眠? 小青蛙怎么会醒过来? 青蛙想知道是谁在敲大鼓。你觉得会是谁在敲大鼓? 第二段 1、边演示课件边讲述,引出故事第二段 2、猜测故事角色二――蛇 (1)看影子猜朋友 (2)放大头部特征后猜测 (3)演示课件验证 3、继续讲述故事 第三段 1、边演示课件边讲述,引出故事第三段 2、猜测故事角色三――熊 (1)听脚步声猜测 (2)演示课件验证小结:原来很重、很胖、很大的动物走路,发出的声音就很响。 3、继续讲述故事 第四段 1、边演示课件边讲述,引出故事第四段 2、根据生活习性猜测故事角色四――乌龟这个朋友是从蛋里出生的。 有的住在水里,有的住在陆地上。 它也要冬眠,冬眠的时候可以睡在泥土里,也可以睡在沙子里。 3、演示课件验证 4、引导幼儿参与讲述故事青蛙、蛇、狗熊看见乌龟有什么问题要问它? 乌龟怎么说? 演示课件,揭晓答案三、想想、说说自己对雷声的感受。 1、讨论:你们听到过雷公公敲大鼓吗? 雷公公打鼓的声音是怎么样的? 你们听到雷公公打鼓会怎么样? 2、小结:金老师小时候听到打雷也很害怕,可是现在我明白了,打雷是一种自然现象。春天,雷公公打鼓是要告诉大家“春天来到了”。 四、延伸:引发对春天(春雨等)自然现象的关注打雷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雷公公来了,谁也会跟着来?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教师借助语言、多媒体课件在多处设疑,使孩子们的思维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处在积极、兴奋的状态,对理解能力、思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提出挑战。活动从聊聊春天的秘密;分享故事,了解春天是冬眠动物醒来的季节;找一找,了解不同动物的冬眠方式展开,萌发了孩子们对动物冬眠现象的强烈兴趣。 幼儿园获奖中班音乐《大鼓小鼓》优秀说课稿 篇6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感受歌曲的强弱变化,掌握××∣×××∣的节奏型。 2、引导幼儿学唱歌曲,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大鼓、小鼓各一面,鼓槌;图谱;乐曲《春天》、《春天在哪里》录音磁带。 2、事先排好律动,学会练声曲《春天真美丽》。 3、幼儿成半圆坐好,中间空出空隙。 4、钢琴伴奏,黑板、夹子、遮盖布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师:"春天来了,小动物们都出来唱歌跳舞了,我们也来唱歌跳舞吧。"(幼儿听《春天》的音乐做律动,并找个位置坐好。 二、练声《春天真美丽》。 师:"小朋友,春天美吗?我们一起来唱《春天真美丽》吧!"(教师弹琴,引导幼儿练声。) 三、学唱新歌。 1、教师有表情地范唱歌曲,帮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和歌词。 师:"春天真美丽,小朋友在春天里唱歌跳舞真快乐,大鼓小鼓也来唱歌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们唱了些什么?"2、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图谱的含义。 3、引导幼儿边看图谱边演唱歌曲。 4、出示大鼓小鼓,帮助幼儿感受歌曲的强弱,引导幼儿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5、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歌曲的强弱。 6、引导幼儿跟着鼓声来唱歌。 四、放音乐《春天在哪里》,引导幼儿到教室外面去寻找春天,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唱得真不错!现在老师就把大鼓和小鼓放在我们的音乐区,等一下,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来这里一边敲鼓一边唱歌,好吗?""小朋友你们看,春天来了,美丽的花儿开放了,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到外面去寻找春天吧!" 幼儿园获奖中班音乐《大鼓小鼓》优秀说课稿 篇7活动目标: 1、认识大鼓和小鼓两种乐器,能听辩大鼓和小鼓的声音。 2、在大小游戏中能听音乐作出相应动作,感受tata,titita两种节奏,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大鼓、小鼓各一面,活动道具一个,《大鼓小鼓》音乐CD 活动过程: 一、引起动机 伴随钢琴《大鼓小鼓》师生做相应的动作入场。 要求幼儿学习倾听钢琴声音的大和小。 二、游戏――极大极小,极高极低 在钢琴声中加入大小鼓的声音,让幼儿听到大鼓小鼓声音时做不同的立即反应的动作,感受大小、高低。 如:听到大鼓的声音手上举,听到小鼓的声音蹲下来。 听到大鼓的声音张大嘴巴,听到小鼓的声音闭上眼睛等。 三、幼儿肢体探索游戏 1、出示大鼓和小鼓,让幼儿听辩声音的区别。(音量、音质、节奏) 2、幼儿肢体探索游戏 引导幼儿从肢体中获得大小游戏的方式,并在钢琴和鼓声中游戏: 如:听到大鼓拍手,听到小鼓拍腿;听到大鼓跺脚,听到小鼓拍手等。 3、出示活动道具,引出大象、小狗和大鼓、小鼓进行配对,并引出歌曲《大鼓小鼓》 4、听音游戏听CD玩游戏。 第一遍:听到大鼓、大象时走路,听到小鼓、小狗时跑步; 第二遍:听到大鼓、大象时手上举拍手,听到小鼓、小狗时蹲下食指相碰; 第三遍:听到大鼓、大象时做打大鼓的动作,听到小鼓、小狗时停住闭眼。 四、结束部分 出示活动道具,以教熊和猴子学习大小鼓结束活动。 幼儿园获奖中班音乐《大鼓小鼓》优秀说课稿 篇8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受力。 2、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并能积极参与声音的探索。 3、认识乐器:大鼓、小鼓、琵琶、二胡等。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并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 2、感受人声和乐器的不同音色。 3、对声音的联想。(学生虽然对生活中声音有一定的感受,但没有从声音引起联想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组织纪律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学生随音乐拍手,做小燕子等动作)。 2、师生问好! 二、声音的联想 1、师:请同学们来猜一个谜: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同两边,相互难见面(耳朵) 2、大家平时在生活中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请把你们听到的声音来模仿给老师听一听: 教师提示学生模仿 雷声“隆隆” 风声“呜……” 小狗“汪、汪” 小猫“喵、喵” 生活中自己创造的声音 撕纸声……“嘶”…… 相同瓶装不等量水的声音?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倾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模仿。 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培养学生对声音的感受力。 三、进入课题 1、出示挂图(1)大家看,图中的小动物们正在表演呢!真热闹呀!它们手中都拿着什么乐器?(学生说出各自动物手中拿的(打击)乐器,教师给予订正) 2、大家想听一听这些乐器的声音吗?想不想看到真实的乐器? (1)教师出示部分乐器:大鼓、小鼓、锣、镲、三角铁等 (2)请学生上前动手敲响乐器,亲自体验乐器声音。 (3)教师演示两种打击乐:用小鼓拍打一段节奏;用三角铁为歌曲《小星星》伴奏。?学生能认识部分打击乐器并感受其声。? 四、深入课题 1、师,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不同的鼓声敲打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1)教师敲打大鼓两声,学生模仿“咚、咚“(强调是两声,并重音) (2)教师敲打小鼓三声,学生模仿“嗵、嗵、嗵”(强调三声)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歌曲,就是----《大鼓和小鼓》 3、节奏地朗读歌词 擂起了大鼓,咚咚 敲起了小鼓,嗵嗵嗵, 擂起了大鼓,敲起了小鼓, 咚咚,嗵?嗵?嗵。 4、教师范唱 5、学唱歌曲。 (1)学唱歌曲 (2)律动处理(引导学生用手脚来表现大鼓、小鼓声) “咚咚”跺二下脚 “嗵嗵嗵”拍三下手 (3)练唱歌曲 A、教师唱“擂起了大鼓” 学生唱“咚咚” B、分组上述进行。 (4)请几位学生上前表演,并发放奖品 (5)分别请两组学生上前敲大鼓、小鼓、全班齐唱。学唱《大鼓和小鼓》并能感受出两者之间不同音色。 能够配合歌曲用身体做动作。 五、扩展课题 1、出示挂图② (师):这里还有一群小动物也在表演,它们想与前面小动物们比赛呢!它们手中都拿着些什么乐器呀?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分别说出各种乐器名称) 2、请学生上前体验乐器声音 3、老师分别演示几样乐器音乐或放录音?认识几样吹奏乐器和弹(拉)乐器 使学生感受音乐的整体性? 六、课后总结 同学们,看来,我们的耳朵不仅听到了大自然的风声、雨声、动物声和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还有美妙的乐器声。以后,请大家学会“观察”、“倾听”我们周围的声音世界。? 幼儿园获奖中班音乐《大鼓小鼓》优秀说课稿 篇9设计思路: 主题活动进入了《好听的声音》,其目标是喜欢听辨周围的各种声音,区别不同声音以及所代表的意义。作为本次主题活动的开始,我选择运用歌曲《大鼓小鼓》作为引入部分,主要是因为本班幼儿对于音乐活动十分的喜欢,结合上一个主题《学本领》中幼儿对于各种动物的声音的听辨以及模仿十分感兴趣,以此作为切入点较为适合。本次活动运用音乐这一幼儿喜欢的形式,通过猜声音、运用瓶宝宝为音乐配乐,激发幼儿对周围声音产生初步的兴趣,从而达到开心、开口、开窍的目的。 目标: 1、体验歌曲中大鼓小鼓不同的音乐形象,尝试用适宜的声音配乐。 2、初步探索声音的轻响与力量、物体多少的关系 3、准备:声音ppt、大鼓、小鼓、装有黄豆的瓶宝宝、歌曲音乐 过程: 1、引入部分,猜猜声音 运用情节的方式,让幼儿来猜猜生活中的声音。 提问:听听这是什么声音? 2、感受鼓声,进行伴奏 老师范唱,感受大鼓小鼓的声音不同。 提问:听听这又是什么声音? 大鼓小鼓的声音有什么不一样? 老师小结:大鼓的声音响,小鼓的声音轻 3、运用瓶宝宝表现大鼓小鼓。(幼儿分角色扮演大鼓小鼓) 幼儿和老师一起为歌曲配乐:“我们用瓶宝宝来做大鼓和小鼓。” 交流分享: 提问:你是怎么发出大鼓小鼓的声音的? 老师小结:力气大声音就响、力气小声音就轻。 再次来为歌曲配乐,(分角色)运用适宜的声音为歌曲配乐。 发现问题,寻找原因。 提问:力气很大可声音还是很小,为什么? 小结:声音大小还和装的多少有关。 幼儿做大鼓老师做小鼓再次为歌曲伴奏。 3、引发思考 老师将豆子装满后再来尝试。 提问:我的黄豆装了很多,为什么声音很小。 老师小结:原来声音的大小除了和力气大小、东西多少有关系,还有其他的原因。 幼儿园获奖中班音乐《大鼓小鼓》优秀说课稿 篇10活动目标: 1.区分音的强弱。 2.学会唱《大鼓与小鼓》这首歌。 活动重点:辨别区分声音的强弱。 活动难点:会正确表现声音的强弱。 活动准备:大鼓、小鼓。 活动过程: 1.用身体动作表现强与弱。如:拍手和点手心,拍手心和拍手背,拍腿和拍肩等。 2.认识强弱记号。 教师准备两幅图片,上面画有f和p,告诉小朋友f表示强,p表示弱,并用动作表示出来。 3.学习歌曲《大鼓与小鼓》 (1)小朋友敲击大鼓、小鼓,进一步感知音量的变化。 (2)欣赏并学唱《大鼓与小鼓》,小朋友用声音的大小来表示大鼓、小鼓的强弱变化。 4.用节奏乐器演奏,注意声音的强弱并表现出来。 活动延伸: 1.在活动室里放置强弱记号f、p。 2.表演唱《大鼓与小鼓》。 评量:能用动作、音量表现声音的强弱。 分析:此次活动通过身体的动作来感知强弱,通过学唱歌曲辨别强弱,使小朋友在游戏中学会了区分声音的强弱,从而发展了小朋友的音乐感知能力。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