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
范文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精选2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1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会读、会写要读、要写的生字。 2、能用正确的语气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并能联系学习和和不知 实际切实体会。 第一课时 一、读题激趣,自由发表感慨。 学生自由用自己喜欢的语气和喜欢的方式读课题,读后自由发表意见,读中你有何发现? (我要的只是葫芦,不要别的。我只要葫芦,别的我不管。我只要葫芦,你明白吗?……) 1、随机学习生字“葫芦”告诉学生“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2、观察课文插图,认识“藤”字。 3、观察课文插图中的人物,出示“哇”、“盯”。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初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交流识字的方法。 3、找出带生字的句子来读一读,要求读通顺。 三、读文、巩固生字 1、看课文插图,自读课文找出有联系的你喜欢的句子来读一读。 (如:我会读: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 我会找: 哇——哇——娃——洼 盯——丁——叮 谁会读:言 每 治 棵 挂 哇 怪 慢 谁会看:观察老师的范写,说说要注意些什么? 左窄右宽的字:治 挂 棵 哇 慢 怪 从上到下的字:言 每 谁写得好? 学生练写,互相评价。重点讲解;“每”的笔顺。 挂和哇的右边,言字的字形书写注意重心要稳。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看图读文理解,两幅图有什么不同,找出书上的句子来读一读。 1、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2、叶子上长了蚜虫,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思考:一个藤上的葫芦怎么会有前后不同的结果呢?你能帮种葫芦的人想想这其中的原因吗?请你再认真读读课文,找出书上有关的句子来说一说。 1、他第一次看到叶子上有蚜虫时,心理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只想自己的葫芦快点长,长得赛过大南瓜。 2、当邻居劝他快给葫芦治一治虫时,他感到很奇怪,说什么,我要的是葫芦,叶子上的虫还用我治吗? 3、他只想要果子,不管叶子,不知道叶子和果子是有联系的,叶子上长了虫,果子就不可能有好结果。是不对的。 二、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 1、朗讯比较以下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体会每组的两句意思是一样的。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3、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 4、从对话中,你感觉到了什么? 5、整体欣赏感悟。多媒体配乐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1、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首先是他不懂叶子和果子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其次是他不听邻居的劝告。) 2、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三、实践活动:在课外找几个成语送给这个种葫芦的人。 四、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细长的藤 绿叶 叶黄了 雪白的花 多 可爱的小葫芦 落到地上 教学反思:学生通过自学,能够提出好多问题,有的很值得探究。比如:“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我就以此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重点朗读中间两段,让学生感悟问题的原因。本节课学生读得很有感情,讨论得也很激烈,并在有序的争论中得出了结论:种葫芦的人,只人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看出来。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2【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探究葫芦都落了的原因。 2. 通过朗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 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4. 会写3个生字。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探究葫芦都落了的原因 【教学难点】:懂得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巩固生字 师: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我们上节课刚认识的新朋友。它是——小葫芦(生答)。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四课——我要的是葫芦(课件)板书课题。齐读《我要的是葫芦》(相机指导读“葫芦” 读轻声) 师:(拿葫芦)喜欢这个葫芦吗? 生:喜欢。 师:那我们一起来摘葫芦吧?想要摘下葫芦,就得流利的读出葫芦下面的词语。(指名读,齐读) 师:小朋友读的真好,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观察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读轻声的标成红字) 生:这3个字都读轻音。 师:那你来读一读。 师:同学们再来读一读 二、图文结合,品读感悟。 过渡:大家读的真不错,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去葫芦园看一看,看看园里的葫芦长的怎么样? 师:(出示插图)仔细观察,这些小葫芦长的怎么样?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葫芦可爱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多读几遍。 2.指名读自己找到的句子。 师:谁来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指名读) 师:那让我们走进葫芦园,看看葫芦长的跟我们画出的句子里是一样的吗? 师:(课件出示葫芦藤)什么样的葫芦藤? 师:细长的葫芦藤上长着什么? 师:藤上除了绿叶还有什么?什么样的小花? 师:(出示图片)慢慢得花谢了,这颗葫芦又发生了了怎样的变化? 师:老师还欣赏一个词“挂”,每次读到“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我仿佛看见挂在藤上的小葫芦随风摆动,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 师:此时此刻,站在这美丽的葫芦架下,你的心情怎么样?那你能不能用你找到的句子读出她的美? 师:同学们觉得他读的美不美?听到同学们的夸奖,你开心吗? 师:你再来读,用美的语气读? 师:可爱吗?美吗?站在这么美的葫芦架下,你想说什么? 师:你们能用课文中的语言描述一下眼前这美丽的景色吗?(齐读)3.除了你们喜欢小葫芦,还有谁喜欢? 师:你是从课文中的那句话知道的? 师:这句话中的那个词让你感受到了种葫芦人很喜欢葫芦。 生:“每天”,“看几次”。 师:“每天”是什么意思? 生:天天都去 师:一天他要看几次? 生:很多次 师:每天都要去看很多次,种葫芦的人打心眼里喜欢这可爱的小葫芦同学们再来读。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种葫芦的人太喜欢小葫芦了。可是这些小葫芦长成大葫芦了吗?(课件:小葫芦变黄,落了)你有什么感受? 生:好可惜呀! 生:我心里很难受。 师: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生: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师:是呀,看着小葫芦一天天变黄,落掉,我们怎能不难过呢!来,我们再来读读这句。 三、探究原因。 (一)学习第二自然度。 质疑:那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师: 多可惜啊,你们一定特别想知道可爱的葫芦为什么一个个的掉落了,答案就在课文第2、3自然段,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并找出答案。 生:因为叶子上生了蚜虫。 师:当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生了蚜虫,他是怎么想的? 生: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师:你们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谁来读读你的想法? 师:这位种葫芦的人,你在乎叶子上的这些虫子吗? 生:不在乎。 师:对,叶子上的虫,又不是小葫芦上的虫,我才不在乎,他心想(生读) 师:有一点不在乎了,语气再强烈点。(生再读) 师:你瞧,种葫芦人对蚜虫的毫不在乎就藏在这个小小的感叹号中!大家一起再来读读 师:老师听明白了你们觉得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师:他不光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说的,你瞧他正站在葫芦架前盯着小葫芦看呢?谁来做个“盯”的动作? 师:那你们盯着老师看,就是这样,眼睛瞪得大大的,看一个地方就叫——盯着,难怪他是目字旁呢。 师:全班同学都盯着大屏幕读一读,瞧,你们盯着可爱的葫芦不由自主的自己对自己说起话来就叫自言自语。 师:谁能自言自语的读读种葫芦人说的话? 师:聪明的你仔细看这儿又有两个感叹号谁能读好? 师:这个感叹号中藏着种葫芦人多大的希望呀!你能读出来吗? 师:感叹号的语气你读出来了 师:所有种葫芦的人盯着你心爱的小葫芦读一读。(生齐读)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种葫芦的人一点也不在乎叶子上的蚜虫,一个好心的邻居看到了对他说了什么?种葫芦的人又是怎样回答的?请同学们“—”画出“邻居”说的句子;用“~”画出“种葫芦的人”说的话。 师:谁找出邻居说的话了?请你读一读。(相机指导朗读) 师:你真是一个热心的邻居。 师:看到他不治蚜虫,你是怎样的心情?那你赶快劝劝他。 师:谁找出种葫芦人说的话了 师:你好固执啊,别人劝你你都不听 师:当邻居劝你的时候你感到很奇怪,所以你反问道?(分组读) 师:谁愿意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名读,男女读) 师:叶子上长了蚜虫,种葫芦的人一点也不在乎,邻居看到了心情是什么样的? 师:很着急。 师:是呀,快治治吧,再不治就来不及了,我就是种葫芦的人,大家再真诚的劝劝他。(小组读) 师:是呀,叶子上长虫关葫芦什么事, 真是太奇怪了,(出示反问句)种葫芦人的意思就是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同学们来读读这两句话。 师:反复读读这两个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生1:这两个句子一个用的是句号,一个是问号。 生2:这两个句子意思一样,但一个用的句号,一个用的是问号。 生3:虽然意思相同,但用问号的句子语气更强烈。 师:我们生活中也有用反问的语气来表达肯定的意思,例如:(生读)这样的句子就叫——反问句。 师:你瞧这样一反问,表达的感情更强烈。所以面对邻居的劝告种葫芦的人感到很奇怪,反问道: 生: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四、揭示寓意。 师:那叶子上的虫子到底要不要治呢?为什么?你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吗?(出示葫芦生长的示意图) 师:叶子是绿色植物的营养加工厂,它把加工好的营养通过葫芦藤输送给小葫芦,她还能借助太阳公公的光芒制造许多营养。也通过葫芦藤输送给小葫芦,小葫芦有了充足的营养才能越长越大。要是叶子被蚜虫吃了就不能给小葫芦生长的营养了,葫芦就会落了。 过渡:那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落了,会想些什么呢?(出示图) 生:他会后悔。 师:后悔什么? 生:后悔不治蚜虫,不听劝告。 生:明白了。 师:他明白了什么? 生:明白了了叶子和葫芦之间是有联系的。 师:是呀葫芦和叶子之间是有联系的,其实不仅葫芦和叶子之间有联系的。(相机板书)任何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种葫芦的人错就错在不治蚜虫,不听劝告,当我们不明白时,别人劝说我们时,我们要虚心接受,勇于改正。(板书 :不听劝告,就会做错事) 五、拓展延伸。 编故事:第二年春天,这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碰到叶子上又长出了几个蚜虫,他会怎么做? 六、快乐写字 1.学习“言”。 师:又到了我们快乐写字的时间了,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古人是怎么写字的?(出示“言”的演变图) 师: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字? 师:舌头在嘴里晃动,就是“言”,他读“yan”.(板书音节)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下这个“言”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师:“言”的第二笔横要写长 师:请同学跟老师一起写“言”。(师范写,生书空写) 师:现在请在书上的田字格中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组词,拓展含有“言”的四字词语) 2.学习“挂、哇” 教师写,学生看,说提示,再扩词。(挂、哇——右边是两个土) 七、总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的收获可真不小啊,我们不仅读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懂得了深刻的道理,还学会了三个生字宝宝。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老师给你们上课很开心。 八、布置作业 课后可以把自已编的故事讲给自已的爸爸妈妈听 九、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 造养料 葫芦 可爱 叶子 长虫、不治 葫芦 黄、落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听劝告,就会做错事。)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3教学目标: 1、识字,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人和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坐井观天》,认识青蛙的错误,明确本单元学习重点,从故事中得到启发。 复习旧知,回顾从小白兔种白菜,小松鼠找花生,棉花姑娘的故事里,积累地关于植物生长的知识,懂得植物生长的过程 播种 生根 长叶开花 结果。叶子和根为植物输送养分等。叶子和果有关系。为学习本课最好准备。 完成填空练习;农民伯伯把谷子种在地里,他们想要的是谷子;果农伯伯把果树种下,他们想要的是果子;农民把棉花种在地里,他们要的是棉花…… 一位读书人,把葫芦种在地里,他要的是————葫芦。 板书课题,认读葫芦,指导读好课题。 根据课前查阅资料,各自介绍对葫芦的了解。课前,季涵毅同学很有心,特意带来了三个家里收获的三个小葫芦给老师做教具。 正好请季涵毅介绍自己种的葫芦,和葫芦的作用。种葫芦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啦,师相机给学生介绍有关葫芦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识字,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 2、学习生字 重点学习“芦”加一加,比一比,并扩词 指导读好轻声词 葫芦 学习 哇 换一换 ,用上“哇”说一句话。 比一比 挂 结合学过的课文“茄子高高挂灯笼”“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等体会其中“挂”的轻盈和生动。为学文体会小葫芦的可爱做铺垫。 盯的读音和字音,比较 盯和看的区别,积累表示看的词语。 邻 的读音,组词 邻居,结合文本,预先做铺垫 相机借助学生组词 邻里之间左邻右舍 等让学生谈谈怎样才是好邻居,如能和睦相处的,关心对方的,热心帮助的…… 3、自由读文,画出重点词句识字。 4、指名读文,指导读好重点词句 一棵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 雪白的小花 可爱的小葫芦 每天 一些蚜虫 自言自语 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 很奇怪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5、指名根据刚才学习的词语和句子,大致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课文,品析词句,感悟文本内涵受到启发 1、看图,仔细观察葫芦长的怎样?从种葫芦人的表情感受他的内心。 从细长的葫芦藤 油油的绿叶 可爱的小葫芦种葫芦的人满脸的喜悦,感受葫芦长势喜人。激发学生想象,这棵葫芦在清晨,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下,在夕阳余晖中的茁壮成长的美丽姿态,感受种葫芦人的喜悦自得的心情,想象这个种葫芦人对这些挂在藤上的小葫芦的极度喜爱之情。 对照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画出和图对应的词语。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葫芦长势喜人和葫芦的可爱,感受叶子和小葫芦的生长密切相关。 采用“夸一夸我的葫芦”的形式,让学生扮读演种葫芦,读好词语“细长”“长满”“雪白”“挂”“小葫芦”“多么可爱”来夸赞葫芦长得好,有感情朗读这几句话,师生互动,师说我也来夸夸我种的葫芦,巧妙地给生做了示范指导。 抓住词语“种了一棵葫芦”“每天”“看几次”,体会种葫芦的人对葫芦的喜爱。 一心想要葫芦的人,最后收获到大大的葫芦了吗? 2、图文对照学习第四小节 指导看图,看看这棵葫芦发生了哪些变化?种葫芦的人表情怎样,从他对葫芦极端喜爱中体会他的失望难过遗憾的心情。 读文,从词语“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体会种葫芦人的奇怪,吃惊,遗憾的心情,角色体验,有感情朗读。 种葫芦人结果什么也没收获到,他所有的辛劳都白费了,这就叫————徒劳无功。这是怎么回事呢?他犯了什么错导致他徒劳无功。 3、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从种葫芦人”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不及时消灭蚜虫,却想着“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还“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畅想葫芦快快长大。角色体验,指名表演读。 设计采访环节,理解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你的意思是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比较句子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同怕。 体会意思相同,不一样的地方有哪些?对比读感悟感叹句和陈述句的语气,并能拓展运用。 结合各自积累的植物生长的资料,劝告种葫芦人。帮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做事要注意事物间的联系。 和那只井底之蛙一样,这个种葫芦人还犯了什么错呢? 学习第三小节。结合学习词语“邻居”,学会关心的劝告种葫芦的人。 分角色朗读,师扮演种葫芦的人拿起一只小葫芦盯着葫芦,生扮演邻居,劝告 “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师故意盯着葫芦,奇怪地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生继续劝告,慢慢体会邻居着急关心,责备的语气,师一遍遍应对“什么?……”感受种葫芦人的固执,愚蠢。 比较句子 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讨论种葫芦的人又犯了什么错?不听劝告,不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总结谈话 种葫芦的人错在哪儿?从这个故事里,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四、作业 1、抄写重点词句 2、写话 续写课文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4【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读熟全文,勾画生字,标注自然段。初步认识生字条中的6个生字。 2、读熟“我会读”中的句子。 3、通过查资料,了解有关葫芦、蚜虫的一些常识。如有条件,可观察葫芦和蚜虫。 4、用“ ?”标出不懂的词语。 第一课时 一、看图说话,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两幅插图,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2、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 葫芦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过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我们在14课去找答案。(板书:14)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请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让学生自由说) (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3、出示生词,指名教读: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同桌交流记字方法。 找出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巩固记忆。 4、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指名分段读。 三、合作学习,朗读感悟 1、朗读理解第一段: ⑴ 他种的葫芦长得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⑵ 指导朗读。 2、朗读理解最后一段: ⑴ 种葫芦的人得到葫芦了吗?从哪一段可以看出来? ⑵ 齐读最后一段,质疑。 3、小组合作理解第二、三段。 ⑴ 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找课文里的语句读一读。 ⑵ 请读下面两句话,猜猜他在想什么?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想的是:__________。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__________。 ⑶ 比较以下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体会每组的两句话意思是一样的。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⑷ 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从对话中,你感觉到什么? 4、整体欣赏感悟: 多媒体配乐朗读全文。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⑴ 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首先是他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其次是他不听邻居的劝告。) ⑵ 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总结全文 1、齐读课题。说一说:“我”得到葫芦了吗?为什么? 2、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生自由说) 3、引导小结:识字4中,哪些成语可以送给种葫芦的人?(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4、你想对他说点什么?(自由说) 二、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巩固会认的字: 我会读: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 我会找:哇──(蛙)──(娃)──(洼)、盯──(丁)──(顶) 2、巩固会写的字: 谁读得准?言 每 治 棵 挂 哇 怪 慢 谁会发现? 同结构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同偏旁的字:怪、慢 同部件的字:挂、哇 谁会看?(观察老师范写,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左窄右宽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从上到下的字:言、每 谁写得好? 学生练写,互相评价。重点讲解:“挂、哇”二字右边的“圭”,是由上下两个“土”字组成的;“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每”字的笔顺。 三、实践活动 补画葫芦长大后的图画,再把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5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1、读熟全文,勾画生字,标注自然段。初步认识生字条中的6个生字。 2、读熟“我会读”中的句子。 3、通过查资料,了解有关葫芦、蚜虫的一些常识。如有条件,可观察葫芦和蚜虫。 4、用“ ?”标出不懂的词语。 第一课时 一、看图说话,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两幅插图,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2、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薄 『芦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过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我们在14课去找答案。[板书:14]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请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让学生自由说) (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3、出示生词,指名教读: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同桌交流记字方法。 找出带生字的句子读一读,巩固记忆。 4、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指名分段读。 三、合作学习,朗读感悟 1、朗读理解第一段: ⑴ 他种的葫芦长得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⑵ 指导朗读。 2、朗读理解最后一段: ⑴ 种葫芦的人得到葫芦了吗?从哪一段可以看出来? ⑵ 齐读最后一段,质疑。 3、小组合作理解第二、三段。 ⑴ 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找课文里的语句读一读。 ⑵ 请读下面两句话,猜猜他在想什么?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想的是:_____________。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_____________。 ⑶ 比较以下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体会每组的两句话意思是一样的。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⑷ 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从对话中,你感觉到什么? 4、整体欣赏感悟: 多媒体配乐朗读全文。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⑴ 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首先是他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去治。其次是他不听邻居的劝告。) ⑵ 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总结全文 1、齐读课题。说一说:“我”得到葫芦了吗?为什么? 2、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生自由说) 3、引导小结:识字4中,哪些成语可以送给种葫芦的人?(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4、你想对他说点什么?(自由说) 二、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巩固会认的字: 我会读: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 我会找:哇—(蛙)—(娃)—(洼)、盯—(丁)—(顶) 2、巩固会写的字: 谁读得准?言 每 治 棵 挂 哇 怪 慢 谁会发现? 同结构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同偏旁的字:怪、慢 同部件的字:挂、哇 谁会看? (观察老师范写,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左窄右宽的字:治、棵、挂、哇、怪、慢 从上到下的字:言、每 谁写得好? 学生练写,互相评价。重点讲解:“挂、哇”二字右边的“圭”,是由上下两个“土”字组成的;“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每”字的笔顺。 三、实践活动 补画葫芦长大后的图画,再把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6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认读字“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八个生字;区分形近字“治、抬”“哇、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情境创设法、变序阅读法培养学生语感。 2.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演演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蚜虫不可怕、不用治是葫芦落的原因,从而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知道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蚜虫不可怕、不用治是葫芦落的原因。 教学难点: 懂得生活中的事物都存在着联系,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三、教学策略 采用情境创设法、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培养;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演演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认识“葫、芦”二字,注意指导“芦”的读音。(轻声) 范读课文,听清楚生字的读音。 (二)学习生字 1.小声读课文,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 2.出示课件:读词语、读生字、读句子。 3.同桌交流记字方法。 4.集体交流识字方法。 (三)初读课文 1.自己再轻声读课文。 2.要注意把句子读通读顺,不好读的句子可多读几遍;边读边画出自然段的序号。 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可在旁标注出问题。 (四)指导书写 1.指导认清难字的字形并指导书写。 言:两个短横一样长。 每:上窄下宽,竖折向左斜,折要平。 怪:右上角上“又”,下面是“土”不是“工”。 2.“哇、治、慢、挂、邻、”可让学生独立分析字形,看字帖练习写。 (五)复习词句 1.导入,齐读课题。 大家认真看老师画的这是什么?师画葫芦藤。读词语:葫芦藤。 2.选一选,把生字送回家。 瞧,细长的葫芦藤上挂满了小葫芦,这还有两对葫芦兄弟呢,你能分辨它们吗?那快来认一认吧!指名领读生字。 光会读还不够,看谁能把这葫芦兄弟送回家!齐读句子,出示生字。 3.刚才,我们还学习了八个会写字,从大家的书写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下面,请你当个小医生来诊断一下错误吧!出示课件:小小诊所。(学生作业中写错和写得不美观的字) 【设计意图】在写词语之前教师创设情境“小小诊所”这一学生喜欢的形式,在学生发现问题后,教师进行二次指导生字,不是盲目复习,而是有针对性的复习。 (六)前后对比,读好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刚才,同学们写词语特别认真。我们还知道了小葫芦长得十分可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人的葫芦园里,去看看那些小葫芦吧! 打开语文书,快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小葫芦的句子。把你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2)读了这三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课件:你发现这是写什么?颜色、形状。 叶子绿绿的,花是雪白雪白的,多美啊!叶子跟葫芦有什么关系?你再读读。 谁愿意按照书上的内容把这绿绿的叶子、雪白的花朵和小葫芦贴在板书上? 老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后总结:你看葫芦啊是先长满了绿叶,再开出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就挂起了几个小葫芦。 (3)出示实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可爱的小葫芦,快看!你们喜欢吗? 快来夸夸它吧!看来你真是喜欢小葫芦,谁再夸夸它? 你们这么喜爱小葫芦,那种葫芦的人喜欢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谁能再读读第一自然段。 这么可爱的小葫芦,我猜呀,这棵葫芦一定能长得赛过大南瓜,是不是呢? 【设计意图】抓住“细长、长满、绿、雪白、可爱”等词语让学生体会葫芦的可爱;抓住“每天、几次”体会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通过抓住“长、开、谢、挂”这几个字渗透葫芦生长的各个部分都紧密相连,为后面突破重难点作铺垫。 2.前后对比质疑。 (1)那结果怎么样呢?谁来说说呀? (2)很多同学都提出了一个问题呢。小葫芦为什么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呢? 快读读二、三自然段找找答案吧。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引读:是啊,有一天,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生: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换句话说就是“有几个虫子不可怕。”课件出示句子,自己读读这两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你发现什么了? 大家看,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加上不同的标点,读的语气就不一样了。 为什么他心里想“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2)看来他心里只想着葫芦,眼里只有葫芦。于是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 “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谁想读读这句话?师拿出小葫芦,谁愿意表演一下这个种葫芦的人? 你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气? 你为什么一直目不转睛地看着葫芦说呀? 哦,怪不得“盯”是眼目旁呢!你们可千万别写错呀! 你在跟谁说呀?(跟自己说)这就是“自言自语”。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读使学生理解“盯”“自言自语”,体会种葫芦人当时的心情,从而读出语气。此教学环节体现了随文识字的教学理念,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更加活跃有趣。 (3)咱们合作读读第二自然段吧,我来问,你们读。 他看见什么?想了什么?他又说了什么? 正在种葫芦的人满怀希望时,他的邻居看见了,他们之间又说了什么?一起看看第三段,指名读第三段。 【设计意图】通过问读的形式,渗透写作顺序,为后边拓展说话做准备。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什么了?指名读。 你想告诉他什么?注意指导读好“光”。 (2)引读:可是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生读) 种葫芦的人你奇怪什么呀? 课件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这两句又是意思一样,什么不同?谁能自己读读这两句话? 这两句,哪句更能突出种葫芦的人感到奇怪?谁再读读? (3)让我们分角色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七)合作探究,总结全文 1.孩子们,还记得吗,在种葫芦的人种下这棵葫芦后,出示课件: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而现在──(生读)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 出示课件: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老师读)现在却──(生读)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设计意图】前后对比读文,再次强调葫芦的生长过程,使学生体会事物之间是存在着联系的。 哎──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多么令人惋惜啊!让我们再读读最后一自然段。 2.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谈话总结:太感谢你们让我知道原来葫芦的叶子和果实是有联系的,叶子生蚜虫,葫芦也会长不好。不仅葫芦是这样,其实,任何事物之间都是存在着联系的。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八)课外延伸 第二年,这个人又种下一棵葫芦,他吸取了前一年的教训。有一天,种葫芦的人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他想了什么?说了什么?于是,他又是怎么做的?最后的结果怎样了? 请你按照看、想、说、做的顺序说一说吧! 先自己小声说说,再指名说。 【设计意图】语言实践与阅读紧密结合。让学生按照文中第二段的写作方法“看、想、说、做”说一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7教学目标: 1、 会认读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生字:葫 芦 谢 哇 慢 会写生字:哇 谢 慢 教具准备: 自制课件、自制道具、葫芦一个 教学流程 一、课前互动::师:孩子们好,咱们又见面了,老师在这里要送给你们一份小礼物(葫芦娃歌曲视频播放,师生互动,在教师带动下边拍手边唱歌) 二、歌曲导入,揭示课题 师:刚才那首儿童歌曲你们听清楚了哪些词语?(抽生答) 生:葫芦 师:瞧!这就是葫芦,你们喜欢吗?(教师拿出葫芦道具) 生:喜欢 师:谁来和它打打招呼,亲切地叫叫它的名字。(抽生答“葫芦”) 师:你们看“芦”字单独的时候念二声,和葫在一起了就念轻声了,要读得又轻又短“葫芦”(教师示范),咱们一起来和它打打招呼(齐说“葫芦”)。咱们现在就把葫芦送到课题里去(手指黑板,学生齐读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要去学葫芦里发生的故事。先看学习目标(课件展示)(1)和生字宝宝交上朋友。(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抽生说目标)。 师:这个葫芦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你们想知道吗? 生:想 三、初读感知 师:想知道故事的话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出示课件:自主学习环节)。 师:(1)听老师朗读课文,你们标出自然段。(2)用你喜欢的符号画出新认识的生字宝宝。(教师读自主学习内容)孩子们开始吧。 四、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理解第一自然段内容) 师:谁来告诉老师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抽生答) 生:4个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看,新认识的生字宝宝来跟我们打招呼了(出示课件),哇!有好多音节都是(轻声,学生齐回答)。注意带轻声的词语,要读得又 轻又短。谁来当当小老师?(抽生当小老师,跟着读两遍) 师:小老师真厉害,掌声送给他。(再开火车读、摘掉拼音再齐读) 师:看看这幅图片,图上都挂了些什么?小组内快速地读第一自然段,完成下列填空。(合作探究环节) 师:哪一组先来,什么样的葫芦藤?(抽组回答所有的填空) 师:你们喜欢这些长长的词语吗?(喜欢)一起来读一读。 师:有谁喜欢葫芦藤的?(我喜欢)请你把这个词语美美地读一读,(抽生读)你们觉得他读出葫芦藤又细又长了吗?(没有),那请你再来试一试(这里如果读得不好教师范读,如果读好了进行表扬),还有谁能像刚才他那样读一次?好,请你来。(抽生读)咱们一起来读,“细长的葫芦藤”预备起。 师:看,葫芦藤不仅又细又长,还弯弯(曲曲,学生回答),这又细又长弯弯曲曲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 师:你们喜欢绿叶吗?(喜欢)。我们把这个词语读好了,绿叶就长出来了。谁来读?(抽生读,边读教师边贴绿叶)。 师:咱们女孩子来试一试“长满了绿叶”起。 师:哇!女孩子读得真好,看!绿叶真的长出来了,男孩子来PK一下。 师:绿叶又长出来了,现在绿叶长满了吗?(没有),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雪白的小花真美啊!(教师边说边画花)咱们像刚才那样把这个词一起读一读。 师:我们把这些长长的词语送到课文里面去(课件展示),你们喜欢这句话吗?(喜欢),谁带着喜爱之情读一下?(抽生读)还有吗? (抽生)谁再来PK一下?(抽生,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示范纠正)。咱们一起来读(教师先示范起个音) 2、(理解“挂”)师:现在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了(边说边贴葫芦)注意观察(出示课件图片)葫芦的柄很长,从藤上垂下来,像挂在上面一样,孩子们一起来做一做挂的动作(学生伸手跟老师一起做),好玩吗?(好玩)。 3、(学习“哇”)师:我们在第一自然段中还有哪个字和挂字很像呢?(抽生答“哇”)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你们看出老师对小葫芦是怎样的?(抽生答“喜欢”)那去掉这个字有什么不同的感受?一起来读读(“多么可爱的小葫芦”)。 师:谁来说说你的感受,(抽生说感受“没那么喜欢了”)师:是啊,去掉“哇”字就没那么喜欢了,我们带上“哇”字一起来夸一夸小葫芦吧。(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除了夸夸小葫芦你还能像这样夸夸这些葫芦藤、小花、绿叶吗?(抽生答) 师:读什么?(出示“哇”字)(抽生说)。 师:孩子们想想你们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记住这个字的呢?(抽生说加一加的方法,一个口两个土加起来的) 师:还有什么方法呢?(换一换)还有哪些字换偏旁可以变成这个字?(抽生说) 师:老师把这些长得很像的字编成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教师带着学生读,边拍手边读) 师:是不是一下子就把这些字给记住了呢?(是) 师:我们现在来玩一个打气球的小游戏,看看你们谁是神枪手。(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起来抢读) 师:看来孩子们个个都是神枪手,掌声送给自己。 4、(学习并书写“谢”)师:葫芦是什么时候挂上去的?(花谢以后)。孩子们看看这个“谢”字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课件)会读吗?(学生齐读) 5、师:这个字是我们生活当中经常用到的字,想一想我们在什么时候能用到这个字呢?(抽生说)老师在这节课也要用上这个字(边说边走向学生)。 6、师:我谢谢你,因为这节课你听得非常认真。我谢谢你,因为这节课你发言很积极。我谢谢你,因为这节课你很守纪律。我谢谢下面的各位老师,因为你们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边说边向听课的老师鞠躬),孩子们,把掌声送给下面的老师。(学生鼓掌)师:那你们在生活当中最想感谢谁,因为什么?像刚才老师这样说一说。(抽几个学生说) 7、师:孩子们说得真好,看来你们都是懂得感恩,有礼貌的好孩子。师:注意观察这个字的关键笔画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谁来提醒下大家。(抽生说) 8、师:哇,这个字的笔画好多好多哇,要写好这个字可不容易,把你们的金手指伸出来跟着老师一起写,言字旁要写得窄窄的,中间“身”字也要写得窄窄的,第三横要写在横中线上,右边的“寸”字还要写得窄窄的。像这样笔画很多的字都要写得窄而紧凑,上下左右距离要留得合适。好了,孩子们,现在是你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看看你们谁是小小书法家,把笔轻轻地拿出来,安安静静地写两个在书上。(放背景音乐)注意写字的姿势。(教师巡视并提醒写字的姿势),(写完后学生互评再教师展评)。孩子们,都会写这个字了吗?(会) 我们把刚才学的生字宝宝送入第一自然段,谁来读一读,把你对小葫芦的喜爱读出来。(抽生读第一自然段,读得不好的教师带着读 ) 师:老师也喜欢小葫芦,也来读一读。(教师范读) 9、师:大家一起来读一读,把书轻轻地捧起来。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朗读最后一段)师:孩子们读得真棒,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这葫芦挂在藤上十分可爱,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可是没过多久,孩子们,你们发现了什么?一起来读最后一段,咱们再一次轻轻地把书捧起来。(齐读最后一段)(老师课件展示,读课件上的话)。 2、(学习“慢”字)课件展示,学生齐回答“慢”。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慢慢地做哪些事情呢?看哪个小组说得多。(抽生说)师:是啊,很多事情我们都得慢慢地做、慢慢地来。看,你们在慢慢地长大,老师在慢慢地(学生回答)。 师:课后,咱们慢慢地把今天学的生字慢慢地写两个好吗。(好)师:小葫芦也慢慢地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邻居小孩编了一首歌来笑话他呢,把你们双手拿出来跟着老师一起唱。 3、孩子们唱得真好,看来这个故事还有很多有趣的地方,我们下节课再来读。 教学反思(裴兴学校 田娇): 《我要的是葫芦》是西师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则寓言故事。我今天上的是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从整个教学流程来看,设计是比较完整的,但从孩子们课堂的表现看,我的教学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以下是自己的教后反思: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结合本课的特点,从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段的不同为切入口,以朗读为主,培养孩子的朗读能力,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使学生在不同的阅读实践中自主地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丰富语言的积累。 在教生字的时候,孩子能运用自己已有的识字方法进行识字记忆字形,教师省了很多的字形分析和讲解。抓住了低 段孩子的心理,在识字过程中设计了打气球游戏和读儿歌的环节。只是在写字过程中还未能留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讲解得还不够详细评价得还不够到位。 在教学中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及时充分的肯定学生,教学反馈应变能力,教师的组织语言,对一节课的把控能力还有待于提高。这几点,我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磨练,多听课,多学习其他老师好的做法。 在这次卓越课堂的活动比赛中,我得到了锻炼和学习的机会,我深感上好一堂课有多不容易。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关注每一个孩子,虚心向别人请教,多进行课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8学习目标: 1、会认“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言、每、治”等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葫芦丝等实物,葫芦图片背后生字,生字卡片,磁性小黑板,磁铁,双面胶,两幅对比图,虫子,人图,句子对比纸条。叶子和果子关系图 教学流程: 一、出示课件,看图说话。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葫芦”。(了解葫芦的茎、藤、叶、花、果,认识生字“葫芦”。) 师:同学们看看老师手中的图片,这是什么?(葫芦)对,是葫芦。翻图片看“葫芦”两字。看,都是草字头,草字头和什么有关?(植物)葫芦是一种植物,它可以作为蔬菜食用,也可以用来作为工艺品用。比如:用来做葫芦丝,舀水的瓢等。它的用处可真大啊,你喜欢葫芦吗?(喜欢)! 葫芦用处这么大,你想要吗?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既然想要,那我们就要读出急迫的语气。再读两遍。 提问:这里面的“我”当然不是你们,是谁呢?他得到了葫芦吗?我们还是去看看这个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老师把这个故事读给你们听听,请你们把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圈起本课的生字,看老师是怎么读这些字的。 1. 老师范读,生圈字。 2. 读生字:同学们都把字圈好了吗?请在小组里把这些生字读一读——老师贴生字卡片——请你们一起来给生字注上拼音,师写生读——说说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是相同的偏旁呀――“哇,盯,邻”分别和谁长得很像,编绕口令:哇哇哇,换个虫字旁就是蛙…… 3.生字快点生快读——做一做,连线。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一)看图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生字都会读了,老师请你们看几幅图画。 看到第一幅图,请问:你看到了什么?(一个人,葫芦,葫芦叶子) 那么你知道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的就是这幅图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吧。 这葫芦长得怎样呢?请你们画出葫芦长得好的句子。 相机板书:绿叶——开花——葫芦(可爱) 是啊,多么可爱的葫芦哇!这个人喜欢葫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盯,每天,都,几次”相机板画。是啊,这个人多么喜欢葫芦啊,那他一定会把葫芦照顾得好好的,一定会结出大大的葫芦来的,可是,事实是这样的吗? (二)看图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这幅图上你又看到了什么?什么发生了变化?(叶子黄了,葫芦落了,人吃惊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起看到第四自然段,读一读。 多可惜啊,多可惜啊,这可爱的葫芦落了!你能带着惋惜的语气再来读一读吗? 板书:落了 看看这个人也很吃惊,这个人不是很喜欢葫芦吗?他怎么让葫芦就这么落了?是什么原因呢?(有虫子)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 哦,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同学们小组里读一读二三自然段。 出示句子“他自言自语地说: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人看到了虫子爬在叶子是不在乎的。)相机板书:生虫子 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第一个句子好,反问句加重了语气,更加证明了这个人的无知)相机板书:不治 这个人要的只是什么?他认为什么不重要?(他认为叶子不重要) 那叶子真的是不重要的吗?演示植物的叶子跟果子的关系图。总结:是啊,一株植物要想长大长好,是要经过生根,发芽,开花才能结出好果子的,如果光重视结果,而忽略了中间的过程,是不可能的。我们再来劝劝这位只想要葫芦的人吧。分角色读。师旁白,男生读这个人的话,女生读邻居的话。 同学们,刚才你们读完,老师就突然想到了一个故事,跟这个故事很像:有个孩子叫丁丁,他天天嚷着,我要考一百分,我是全班第一,可是,上课的时候他却不认真,要做的作业经常不做完…… 你们来猜一猜后来他能考全班第一吗?为什么?总结,要想成功,是少不了每一点一滴的努力的!谢谢今天这篇课文教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让我们再一次去品味这个故事吧!!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吧! 四、发散思维,拓展延伸。 1.总结板书: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古时候有个人种了一棵( ),葫芦长叶,开花,结出了( ),后来葫芦的叶子上( ),这个人不去( ),最后葫芦都( )。 2.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人经过了此事之后,他会学聪明吗?如果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叶子上又长了虫子,他会怎么做呢? 五.作业 1.读课文,复述这个故事 2.复习生字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开花 ↗可爱 绿叶↗ 不治 ↘葫芦 ————→ ↘黄、落 生虫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9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葫、芦、藤、哇、盯、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3、学写挂、哇、每、慢这四个字。 教学重点: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 教学难点:体会感叹句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图画-- 葫芦,这是什么?葫芦可以入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想一想怎么记? 3、范读课文。认真听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学课文 要求:1、借助拼音把树叶里的生字读正确,并想一想该怎么记。 2、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3、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指名读课文,评议。我在每个组请一个同学读每人读一节其他同学当一当小评委评一评他们读的怎么样 四、学习课文第一节 1、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人的葫芦园去看看吧!自由读课文第一节,思考:葫芦一开始长得好吗?你从那里看出来?(细长的葫芦藤藤藤字怎么记:这长长的顺着竹竿爬上去的就是葫芦藤。点雪白的葫芦花绿色的葫芦叶可爱小葫芦)你知道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吗?你能用先再最后来说一说吗?绿色的葫芦叶和可爱的葫芦有关系吗?看课件葫芦的叶、果的关系。葫芦根葫芦茎和葫芦叶向小葫芦输送养分小葫芦渐渐长大了。那个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这么可爱,他从心底里发出感叹。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记哇字这是什么句?应该怎么读。谁来试一试。 2、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葫芦叶雪白的葫芦花可爱小葫芦你喜欢这棵葫芦吗?我也好喜欢这棵葫芦我要用的朗读来告诉它。范读。你想试试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练习:细长的()雪白的()可爱的() 3、讨论:那个人喜欢葫芦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在课文中划一划找一找(四人小组) (1)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每天都几次说明什么?你能用每天说一句话吗? (2)他盯着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指导看图,认识盯,理解盯(像这样眼睛都不眨的看叫盯)、自言自语的意思;你看这里一下子用了两个感叹号。说明这个人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找一样东西代替葫芦演一演这个种葫芦的人从这里你看出了什么? 4、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种葫芦的人正美滋滋的看着它呢。那么他的愿望实现了吗?看课件咦长得好好的葫芦怎么都落了呢?看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心情怎么样?那该怎么读呢?自由读指名读 五、为什么那么可爱的小葫芦,又有种葫芦的人天天看,细心呵护,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呢? 下节课我们要帮种葫芦的人找找原因了! 六、巩固生字 葫芦藤哇盯 1、齐读 2、开火车读 七、学写生字挂哇每注意每的笔顺。 挂和哇的右边是两个土组成 仔细观察范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它们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哇的口字旁写的比较小)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10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让孩子们自己领悟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教学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PPT 教学策略: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情境创设法、采用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培养。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再加上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2、指导书写8个生字。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实物——葫芦,让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葫芦可以作中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字音是l*,第二声。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义,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葫芦挂些怕盯邻居治奇怪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芦: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户”字第一笔是点,注意与“卢”字区分,“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字旁,右边是“丁”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表示目不转睛地看。 怪: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与“经”字区分。 挂:第六笔是横,不是竖,两个“土”字上下排着。 些:上下结构,上面的笔顺是:竖横竖提撇竖弯钩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赛过: 胜过。本课指种葫芦的人希望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挂: 本课是结的意思。 蚜虫:昆虫,身体卵圆形,绿色,黄色或棕色,腹部大。吸取植物的汁液,是农作物的害虫。俗称:腻虫。 奇怪:纳闷,不理解。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事。这个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他只注意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不管,邻居劝他,他也不听,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探究葫芦都落了的原因。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一、复习巩固 1、让学生结合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二、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2、教师出示课文内容的插图,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读课文,图文对照,看哪段文字描述了哪幅图的内容。与同桌练习说一说。 3、逐段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讲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花,结了小葫芦,他非常高兴。 (3)教师强调两点 A.第一句中的.葫芦是指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指的是葫芦的果实。 B.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第二句中作者在描写时用到的几个词语谈自己的体会: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叶子、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这说明葫芦长得很好。板书:长满绿色的叶子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那个人高兴的心情,“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读出那个人喜爱小葫芦的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第二自然段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而后练习读一读,谈一谈应读出什么语气。自己先思考,遇到问题与同桌商量商量。 (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有几个蚜虫怕什么?”那个人满不在乎,在读书时要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种葫芦的人希望小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要读出满怀希望的语气。 (5)让学生练习读,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 (6)思考:同学们想一想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 学生们结合一些资料谈自己的认识,而后教师再加以补充。叶子是植物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叶子死了葫芦也活不了。 第三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练习分角色朗读,边读边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的看法。 (2)进行交流:“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意思是 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虫根本不用治,为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呢?理由是:“我要的是葫芦。”读这些语句时要读出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我要的是葫芦。”要读重些,是肯定的语气。结合学生说的,板书:蚜虫,不治) 邻居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表示自己的建议。 (3)分角色朗读,大家评议。 第四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思考:葫芦为什么掉了?板书:落了 (2)引导学生交流:葫芦藤上先长叶子,再开花,最后结果实。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后来生了蚜虫,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蚜虫越长越多,最后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 (3)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画面展开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掉了想些什么?他会做些什么呢? (4)指名读这个自然段,教师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布置作业 1、看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2、在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指导。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并从中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练习。 一、复习字词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 2、打开书,按照田字格规范书写汉字,教师检查,及时进行板演。 3、填空,再读一读。 ()的小花()的蚜虫 ()的葫芦藤()的小葫芦 让学生先自己练习填写,然后再订正,最后读一读。 ()的小花雪白美丽可爱红艳艳 ()的蚜虫害人讨厌可气 ()的葫芦藤细长美丽绿色 ()的小葫芦可爱绿色 二、朗读练习。 1、读句子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怕。 2、比较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与同桌讨论,而后进行交流。这两组句子在表达上,意思是一样的,不同之处是:每组中的第一句是反问句,第二句是陈述句,第一句所表达的意思比第二句更强烈些。 3、练习读一读。 4、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5、想一想通过读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发散思维练习。 请学生给这篇寓言故事续加结尾。 1、自己先练习。 2、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由各小组选出优胜者参与班级展示。 3、进行展示。 四、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1、读书 2、预习下一课 六、作业(学案)设计 1、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 )葫芦。( )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 )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 )了几( )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 )!可是没过几天,小葫芦( )变黄了,( )都落了。 2、填空,再读读。 ( )的小葫芦 ( )地说 ( )的小花 ( )地变 ( )蚜虫 ( )葫芦藤 3、照样子,写句子。 例1: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1、在这绿化好的城市里还用买空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领巾还能不保护小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怕。 3、天黑走路怕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同学做点好事算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 │ ↓ ↓ 长虫───────→落了 │ │ ↓ ↓ 长虫───────→落了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11一、设计意图: 《我要的是葫芦》写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因为没有治葫芦叶上的蚜虫,所以他的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从而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的内容短小,蕴涵的哲理浅显。 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是学生会质疑的问题,因此教学时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因为他不知道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把以读促悟作为教学的重点,力求使学生通过多次朗读,品悟课文语句里包裹着的丰富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文章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它是——小葫芦。(课件:葫芦动画跳出)咦,小葫芦怎么不高兴啦?(课件:葫芦不高兴)原来有的小朋友把它的名字叫错了。它叫——葫芦hú lu ,“芦”单独读的时候读lú,在“葫芦”这个词语中读轻声。(课件显示微笑的葫芦和加上拼音的葫芦二字。)齐读。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齐读课题,把它大声的叫出来吧。(师板书葫芦图) 3、小朋友喜欢它吗?想不想得到它?有个人也想得到它,并且还特意种了一颗葫芦,那最后他得到没有呢?为什么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我们赶快打开书,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两遍。 2、“秋天到,葫芦香,摘个葫芦大家尝”,我们来摘葫芦吧。 (课件出示词语)葫芦 藤上 细长 邻居 蚜虫 盯着 奇怪 自言自语 开火车读词语。 三、图文结合,自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孩子们,让我们带着生字词,走进课文,走进葫芦园!(课件播放葫芦生长过程的动画。) 2、美吗?说说你觉得美在什么地方? 3、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感受一下吧。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喜欢吗?你特别喜欢哪一句?(课件出示葫芦图和第一段) 4、自读第一自然段,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5、哪些词语你特别喜爱?“满”是什么意思?用“满”字说一句话。如池塘里长满了荷叶。老师还欣赏一个词“挂”。每次读到“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我仿佛看见挂在藤上的小葫芦随风摆动,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 6、齐读,把我们把心中的喜爱读出来。(配乐朗读) 7、比我们更喜爱葫芦的人是——(种葫芦的人)。你从哪句体会到? 那个种葫芦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个别读。 8、如果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你盯着小葫芦会说什么? 9、让我们带着心中的喜爱再美美地读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让葫芦在我们脑海里生根、开花、结果。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出来了同学们太喜欢小葫芦了。可是……告诉你们一个不幸的消息:那些可爱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课件:小葫芦变黄,落了)你有什么感受? 2、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3、男生女生比赛读。 (三)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我们学到这儿,你的脑海里一定出现了几个问号,葫芦为什么会掉呢?我们一起去读读第二三段。(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小提示: 1)我会读:用“——”勾出种葫芦的人所想所说的话。用“﹏﹏”勾出邻居所说的话。好好读一读。 2)我会说:同桌分角色练习种葫芦的人和邻居的对话。 2、用句话说说葫芦会掉落的原因。(生答师板书葫芦叶子图。) 3、出示课件勾画的句子,学生对照是否勾画正确。 4、看到叶子生了蚜虫,种葫芦的人怎么想的?请生个别读“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 5、在句子前面加上语气词“哼------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再读。 6、他又是怎么做的?(盯着)怎样看才是“盯”?请生做个盯的动作。 7、他又是怎样说的?(自言自语)“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请生自言自语的说说这句话。 8、加上动作读读这句话。 9、在他的热切盼望中,小葫芦慢慢变黄了,掉落了,邻居看在眼泪,急在心里,谁读读邻居的话。用焦急的语气读。用诚恳的语气读。 10、听到邻居的话,种葫芦的人纳闷了,说了一句什么话?个别读。分组读。 (四)分角色表演。 1、同桌分角色认真练习“小糊涂”和“小机灵”的对话。一边读一边想象和体会。 “小糊涂”——种葫芦的人;“小机灵”——邻居。 2、分角色表演,表演时注意人物的动作、表情、注意说话的语气。 小机灵:哎呀,不好,你的葫芦叶子长虫啦! 小糊涂: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小糊涂: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小机灵: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小糊涂:什么?叶子上的虫子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3、抽同学上台表演。戴上“小糊涂”和“小机灵”的头饰。 4、采访活动:老师戴葫芦叶的头饰采访“小糊涂”。 唉,“小糊涂”别走,我是你种的葫芦叶,我对你有意见!你每天都来看小葫芦,可我们叶子呢,你从来没正眼瞧过。我身上长了那么多的蚜虫,你也不管管!为什么? 你只要果实,不管叶子,你会后悔的。不信听听小葫芦怎么说。(课件:小葫芦与叶子的对话) “小糊涂”你知道自己错了吗?“小糊涂”到底错在哪儿呢,同学们帮帮他。 5、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①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②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板书:联系) 四、拓展延伸。 1、生活中有没有看起来很小的不相关的的事物,他们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事情? 2、“小糊涂”听了同学们的劝告,已经不糊涂了。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编一个小故事,讲给同学听。 五、作业: 画一画 小画家,拿起笔把《我要的是葫芦》这个有趣的故事画下来吧! 写一写 看着种葫芦的人做了傻事,我们赶快来帮帮他,劝劝他。同学们,把你真诚的劝告写下来吧,寄给今天还在做傻事的“种葫芦人”。 六、板书设计: 葫芦图------联系-----葫芦叶子图 七、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者应始终把语言的学习、体会、感悟作为重点,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且能结合各自生活的实际赋予其不同的内涵。而对语言感受的最重要手段就是“读”。但这所谓的“读”必须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匠心设计下,有针对性去阅读。是为着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文,更深层次的感受语言而选择的最佳途径。 在《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分组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12【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葫、芦、挂、些、盯、邻、居、奇、怪、怕、治,这十一个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生词,会认读藤、哇、蚜,这三个二类字。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叶子和果实的关系,从而受到事物是有联系的这一科学思想的教育。 3、练习用每天、可爱,造句 【能力训练点】 通过看图和学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洞察事物变化的能力。 【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生词、理解重点词句。 【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明白那个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疑点】 叶子和葫芦的关系。 【解决办法】 提前让学生查找叶子的作用的资料,在理解课文时,着重让学生观察叶子的变化,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课时安排】 3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学习听课之前查找有关叶子的作用的资料。 2、通过各种读书形式,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进行小组讨论,解决本课重、难点。 4、学生自学字,对识记有困难的生字讨论交流。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手拿小葫芦)(生说小葫芦)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与葫芦有关的课文《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7 我要的是葫芦,齐读课题。 〖运用比较,指导看图〗 一、出示课文图,提出观察要求 先让学生整体的观察这四幅,看图上画了什么?比较四幅图的变化(生自己观察,小组讨论) 二、汇报观察结果 1、图中都画了什么?(葫芦、叶子、小花、人) 2、让学生说一说葫芦发生了那些变化(包括叶子、花、果的变化) 3、说一说种葫芦的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包括眼睛、表情、姿态)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么课文是怎么描写的呢?下面请同学门仔细听读课文 三、读课文 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一下课文内容。 四、生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难读的字和难写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字形。 读的过程中遇上难读的句子可做记号或随时请教老师。 读通课文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并在文中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五、检查自读情况 检查字词,对有创造性的字形记忆方法要大加鼓励。纠正容易读错的词语的读音。运用不同形式进行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七课《我要得是葫芦》。(板书课题)上节课我们出读了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并结合看图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下面,我们通过录象再把课文内容回顾一下请同学们边看边回忆总结: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放录象)(生答) 二、新授 1、朗读: 下面,老师找同学把课文分自然段读一读,注意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就读哪一自然段。(生选读) 2、自学课文: 首先老师请同学们自学课文,大家先仔细把课文读一读,然后在仔细想一想,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找出来再书中画一画,然后在讨论交流。(生自学) 3、汇报交流: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的自学成果,生汇报时注意以下几个重点: 当学生提到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时,指导学生了解葫芦长的什么样子?重点理解在“藤上挂了几个葫芦”这句话中,为什么用“挂”而不用“看”或其他的词。(用“挂”生动、形象、准确)理解句子“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说明种葫芦的人非常喜欢小葫芦) 当学生提到第二段的内容时,了解蚜虫对葫芦有什么危害?种葫芦人的心理(他不治虫的原因)理解:盯着、自言自语。 指导朗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用急切、赞叹的语气) 当学生说到第三自然段时,重点指导朗读,用反问奇怪的语气,体会他不听劝告,满不在乎的心情。 当学生说到第四段的内容时理解“更多了”“慢慢的”“一个一个都落了”让学生充分体会种葫芦人内心的沮丧。指导学生用后悔、无奈、缓慢的语气读。 4、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这么多,那么,你还有那些地方没有读懂?或者说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请大胆的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讨论。比如:我们知道了葫芦和叶子的关系,那么还有那些事物之间有关系呢?鼓励学生个抒己见,以不同的事物说出自己的看法。一激发学生的思路,发展思维。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13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寓言,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故事。这个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他只注意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也不管,邻居劝他,他也不听,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如果只顾葫芦,不管叶子,到头来,葫芦也长不成。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的,共有四个自然段,以葫芦的变化为线索向读者讲了一个可笑的故事。 文章开篇着力描写了葫芦长势之好和种葫芦人高兴、喜爱的心情。第二自然段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但他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第三自然段讲一个邻居劝他治叶子上的蚜虫,他不听,认为叶子上的蚜虫跟葫芦没有关系,不妨碍葫芦的生长。第四自然段讲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 种葫芦人的无知、自以为是使他自己的期盼落空。这个故事成为了警示人们的极好教材:不能孤立的看问题,有错就要该正,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都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技巧。具有一定的朗读能力、背诵能力,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透过课文的内容去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和道理;掌握了一定的认字技巧和写字技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情感朗读和发散性思维。 教学理念: 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同时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对文本的反应都是以个体的形态呈现的,本节课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情景设置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教学手段,在本课中有所运用。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3、正确认读本课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主识字为主,师引导识字为辅,并引导归纳识字方法。 2、学生读中悟、悟中读,自主讨论,明白课文所说的道理。 3、通过拓展延伸题的练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的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该、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认读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教学难点: 认读本课十二个生字,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的看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出示葫芦 师:谁知道这是什么?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你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 (师适时引导说出葫芦藤得样子:茂盛的绿叶) 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学一篇关于葫芦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芦》。 [设计说明:1的设计是有的孩子没见过葫芦,让这样的孩子对葫芦有个直观的认识,并通过别的孩子的描述了解一下葫芦生长的特点;二的设计是激发生的阅读欲望。]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 1、师老师请一位同学说说初读课文的方法。 (预设:初读课文的三步:一轻生或不出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同时标上自然段;二圈出生字,用巧方法识记;三再读课文,读通顺句子,把读不懂的地方标注出来。) (师巡视指导,关注阅读、识记生字较差的学生。) 2、全班识字,交流识记生字的巧方法。 (预设:“葫芦”是一种植物,所以是草字头,“葫”的下面是“胡”字,提示了“葫”的读音;谢谢别人要说话,所以“谢”是言字旁;蚜虫是一种小虫子,所以蚜虫的“蚜”是虫字旁) (师适时对识字方法进行归类。) 3、小组长用生字卡片检查组内识字情况,全认识的组员奖一朵小红花。 4、游戏巩固识字效果;“识字小擂台” [设计说明:1是强化学生对初读方法的掌握;2教给学生归类识字,或其它识字的巧方法,提高识字效率;3提高课堂效率;4激发识字兴趣。] (三)再读课文,指导朗读。 1、师:我们把字宝宝送回“家”中,你还能认识吗? 2、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声音洪亮、读出感情。 (读书方式:单独读、几人齐读、分角色读、表演读) 3、检查读。以小组汇报的方式读,互听互评,师随机指导朗读。 [设计说明:评价别人读的好坏的同时,逐渐明确自己该怎样读。] (四)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 1、师:谁想给大家读一下第一自然段? (读的同时课件演示:长满绿叶的葫芦藤—葫芦藤上开满雪白的小花—葫芦藤上结出小葫芦。) 2、种葫芦的人喜欢小葫芦吗?你从哪看出来的?找出来读一读,注意读出喜爱的语气。 3、谁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一讲小葫芦生长的过程? (四)作业: 画一画这些可爱的小葫芦,注意“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 第二课时 (一)检查,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认读。 (二)理解课文,感悟课文。 1、种葫芦的人有什么样的希望? 理解“自言自语”“赛过”结合这两个词体会人物语气、心情。 2、发生了什么意外情况?种葫芦人心里是怎么想的? 3、邻居给了他什么建议?种葫芦的人又是怎么说的? 引导学生注意句子末尾的标点符号,结合课文内容,观察插图,想象邻居和种葫芦人的表情、心理。先小组内读,再班内读。课件演示卡通人物,学生配音读。 4、叶子上生了蚜虫,种葫芦的人和邻居的想法有什么不同?你觉得谁的想法对,为什么? 先小组内讨论 ,再全班讨论。 5、结果怎么样?你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师引导学生感悟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只要葫芦,不管叶子,是得不到葫芦的。” [设计说明:1的设计是培养学生换位思考的能力,而2的设计是告诉学生有错就该,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蒙受损失。] (三)作业: 给爸爸妈妈讲讲《我要的是葫芦》这个故事,注意人物的语气语调。 第三课时 指导书写生字。 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字型、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生试说笔画笔顺。比较简单的字可让学生当“小老师”来教同学,比较难的字师可讲解、示范。 2、认真描红、试写。提醒学生写字姿势及握笔姿势。 3、实物投影学生写字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争当“小小书法家”。 4、对笔画和间架结构不好的进行修改。 5、给生字组词或用生字说一句话。 6、练习:边读边写。 (在教学生字过程中归纳书写规则,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里边后封口┄┄) [设计说明:1、2、4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我当小老师”和“小小书法家”是在学习过程中发挥激励措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5、6是让学生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 教学片段 识字教学片段: 师 :谁能说一说怎样初读课文? 生1:先轻声读一遍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 生2:把生字圈出来,认真读一读,记一记。 生3:把不认识的字作标记,自己想办法解决。 生4:把课文多读两遍,把句子读通顺。 师 :如果遇到字条里没有,自己又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生1:问一问周围的同学。 生2:老师走过来的时候,问一下老师。 生3:妈妈教过我部首查字法,我可以查一查字典。 生4: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猜一猜。 师 :同学们开始自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生自读课文。 师 :看来同学们已经读完了,老师来检查一下生字。(多媒体出示标有序号的生字。)你已经认识了哪些生字,介绍一下认识它的巧办法。 生1:“蚜虫”是一种小虫,所以“蚜”是虫字旁。 生2:“盯着”要用眼睛,所以“盯”是目字旁。“盯”的右边是“丁”。 生3:道谢要用语言,所以“谢”是言字旁。 生4:“葫芦”是一种植物,所以“葫芦”是草字头。 师 :你观察的真仔细,有许多表示植物的字都是草字头谁还能说出这样的字? 生1:“花”“草”。 生2:“葡萄”。 生3:“菠萝”“甘薯”的“薯”。 师 :你还有不认识的字吗? 生1:我不认识第7个字“赛”。 生2:我不认识第8个字“邻”。 师 :哪当小老师教教他们? 生1:我用“赛”组个词来教他“赛跑”“比赛”。 生2:我用“邻”组个词,造个句子来教他“邻居”“邻居有困难我们要帮助他”。 生3:“赛”字的“宝盖儿”好象小屋顶,小屋顶下有宝“贝”,我们“比赛”看谁能抢到宝贝。 师 :同学们说的真精彩,你们记住这两个字了吗? 生 :记住了。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14我要的是葫芦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主要讲述了一个种葫芦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也不治,结果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和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学习11个生字,会写8个字,培养识字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片,课件,一个葫芦 学生:课前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收集有关叶子作用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看图质疑,提示课题 1、课件出示画面:“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通过观察让学生知道绿叶葱茏,小葫芦可爱;再出示画面:“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个都落了”。通过两幅图对比,引导质疑: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都变黄了,落了呢? 2、提示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 2、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读一读。 3、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自主识字,培养识字能力 1、再读课文,联系生字前后的词语或句子读谁字音。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卡片。 (2)开火车读去掉拼音后的生字。 (3)轮读生字词语卡片。 3、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全班交流。 4、用生字口头组词,比一比谁组得多,组得正确。 5、指导书写:注意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爬”、“谢”、“慢”等字。 四、熟读课文,了解文中的道理 1、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读懂了什么? 2、出示课件插图,学习第一自然段。 (1)开始小葫芦长得怎么样?(很好、很茂盛) (2)你从哪儿看出这棵葫芦长得好。 (藤长;叶绿多;花是雪白的,葫芦可爱) (3)出示词组读一读 细长的葫芦藤、长满了绿叶、雪白的小花、可爱的葫芦 (4)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2、3句话,读出喜爱之情。 3、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逗人喜欢吗?从哪句可以看出来? 4、分小组比赛朗读第1自然段。 5、最后,种葫芦的人收到葫芦了吗?请看最后一自然段。 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 2、说说读后有什么感想? 3、指导朗读,读出惋惜的语气。 4、过渡:为什么小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可爱?后来却落了呢?请大家看二、三自然段。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 2、出示课件(插图二)观察后问:叶子有什么变化?这些蚜虫会怎样?可他是怎么想的? (1)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2)读句子,注意读出反问的语气。 (3)猜猜他在想什么,引出陈述句。 (4)出示句子:有几个虫子不怕。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5)再读句子,注意加强肯定。 (6)开火车比赛读。 3、找出种葫芦的人说的话,邻居的话。 4、分小组讨论,如何才能读好他们的话。 5、汇报。师相机指导,重点指导以下内容: (1)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①理解词语:盯着、自言自语,加上动作帮助理解。 ②葫芦并不可能赛过大南瓜,由此说明那个人十分喜欢葫芦,希望葫芦快些长大。 ③两个“快长啊,快长啊”读出迫切之情。 (2)那个人感到很奇怪……我要的是葫芦。 读好问句,体会种葫芦的人一心只想要葫芦。 (3)一个邻居看见了……快治一治吧! 劝告的语气,体会邻居着急的心情。 6、学生分角色表演读。 7、课件演示: 小葫芦和绿叶的对话——葫芦藤每天向叶子输送养料,叶子再将养料输送给小葫芦。蚜虫吃绿叶,使它无法输送养料。小葫芦因没有养料供给,随即变黄落下。 8、说说你对种葫芦人的看法。你想对他说点什么?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 五、启发想像,拓展学习 1、讨论: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3、编故事:“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有一天他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那个人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比一比,谁的故事编得好。 六、作业 1、朗读全文。 2、写一写你想写的词、句。 板书设计: 23、我要的是葫芦 (长了蚜虫的葫芦叶图片) (长了许多蚜虫变黄的葫芦叶图片) (正常的葫芦叶图片) (正常的葫芦图片) 不怕 不治 (变黄枯了的葫芦图片) 教学理念: 《我要的是葫芦》通过一个种葫芦的人,不知道叶子与果实的关系,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这个故事告诉学生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使之乐于并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在教学中,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自读—发现与探究 自读是学生对课文最初的接触与认识,也可称为初读。它伴随着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和思维活动。自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根据自己的认识初步理解课文内容。(3)发现问题,或借助工具自行解决,或课堂讨论。因此,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充分地去读,去发现,去探究。 2、讨论—理解与深化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课文紧紧围绕“葫芦”不断发展下去。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两个主要问题进行讨论:(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谁喜爱葫芦?(2)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理解课文的重点。通过讨论,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中心就有了深刻的认识。 3、表演—积累与创造 表演就是要求学生辅以表情、动作,将课文所表达的内容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适合表演。教师要营造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学生都来做演员,都来做导演,在表演中,使学生的语感得到了训练,个性得到了张扬,创造性也得到了培养。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15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课前交流) 听你们的班主任说,你们是最聪明的小朋友,那这个谜语你们能猜出来吗? 说我是丝瓜 我比它圆 说我是梨子 我比它大 我中间细,两头圆 小的时候,我可以做成一道美味 年老时,我可以用来做药和装酒 还能吹出动听的乐曲!猜猜我是谁? (葫芦) 孩子们,果然聪明,一下子就猜到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葫芦的小故事,孩子们读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咦?怎么葫芦不高兴啦!原来是你们把它的名字叫错了,葫芦的芦字儿单个读二声,它们合在一起的时候应该怎么读? (注意轻声)声音很洪亮,如果把那个葫芦的芦字读得再轻点就更好了。(师范读生跟读) 二、复习生字 小朋友们,这一课的生字你还能认识吧? 如果你还认识,就准确的,大声的叫出它的名字,叫两遍。 孩子们读得都很认真,老师现在要把你们带进葫芦园去摘一摘小葫芦。(给生字组个词语)。 孩子们刚才都自己给生字组了词,老师也给每个生字都组了词。看,这是什么?(葫芦)。葫芦两头圆,中间细,多可爱啊?想要吗?(想)你把它读准了,这葫芦就送给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小朋友们表现得这么棒,这些生字娃娃现在都跑到课文中去了,你还能认识吗?(能) 2、我请大家轻声的读这篇课文,读准字音,还要把课文读流利。读完了就坐好。 3、现在老师要请四个小朋友站起来读读,听的同学当小老师,如果发现他读错了,就等他读完后帮他纠正过来。 4、请孩子们再去读读课文,注意刚才纠正的地方。请大家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谁还能用简单的话来说说) (谁能流利的说说)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叶上长了蚜虫,他不治,后来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 四、精读课文 <一>、一自然段 1.师:孩子们这棵葫芦一开始长得怎么样呢? 生:长得很好。 师:你们从哪里知道答案的? 生:第一自然段 2.师:请孩子们去自由的轻声的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横线勾出描写这棵葫芦的句子。 生汇报成果。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课件出示) 3.你们是找的这些句子吗?老师找的也和你们一样。我们一起来把找到的句子读读。 4.这是一棵怎样的葫芦?(可爱) 可爱在哪些地方呢?(找文字) 长满绿叶,长满是什么意思?说明叶子长得很好,很多。 雪白的小花,(雪白,洁白) 挂了几个小葫芦,挂上去,风一吹,和我们打招呼呢! 5.你能不能把葫芦的可爱读出来给大家听听。 6.还有谁想来读读,让人一听就喜欢上这可爱的葫芦。 7.老师从你们的朗读声中觉得葫芦太可爱了。老师也想来读读,请孩子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8.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想不想去看看?(想)(师指导观察图片) 欣赏完了这棵葫芦,你们能把这些句子补充完整吗? (图文课件) 的葫芦藤上长满了,开出了几朵的小花,花以后,藤上了几个。多么的小葫芦哇! (把刚才填完整的句子认真的读一遍。) 9.孩子们,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们喜欢吗?还想不想再读读?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把这棵可爱的葫芦记在心里吧!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我们喜欢,那个种葫芦的人比我们小朋友更喜欢。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 10.这棵可爱的葫芦如果继续健健康康地生长,小朋友想一想,到最后,它会长成什么样呢? (会长得很大很好,长得塞过大南瓜,会结出很多很多的果实) 〈二〉、四自然段 1.结果是不是像小朋友想的那样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课件出示葫芦变黄,一个一个的都落了)(板书:落了) 2.孩子们,你看到了什么?(小葫芦变黄了,这么多可爱的葫芦最后一个一个都落了) 3.孩子们,学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吗? (为什么葫芦都落了?)(它是因为什么原因落的呢?) 〈三〉、二自然段 这些答案都在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中,有没有信心把答案找出来(有)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1.知道什么原因了吗? ⑴叶子上长了蚜虫他不治) ⑵(邻居劝他他也不治)(板书:蚜虫) 2.他看见了蚜虫,心里怎么想的?又怎么说的呢?请同学们轻声的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直线勾出想的句子,用波浪线勾出说的句子。 谁来告诉我他想的句子: 有几只虫子怕什么! 师:通过这一句,你觉得那个人看着这几只虫子的态度是什么。 生:(不怕)(不在乎) 3.那你再来读读,把他的不怕读出来。 4.孩子们,看这个标点符号是什么?(感叹号)(感叹句) 5.那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把这一句读好呢?既要读出感叹的语气又要把他的不怕读出来.请自己练习练习.(生汇报) 6.孩子们真会读书,老师听出来了,那个人根本不怕这几只蚜虫. 7.小朋友们,你们怕不怕这些蚜虫?(怕) 老师也很怕,因为蚜虫可厉害了,这种害虫专门吃叶子,而且它们会慢慢的把叶子吃光的. 8. 蚜虫这么厉害,可那个种葫芦的人根本没把蚜虫放在心上。看见叶子上的一些蚜虫,那个人说了些什么?是怎样说的?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9.盯:一动不动的看,说明那个人的眼里只有小葫芦。(指导写) 10.他盯着小葫芦说了什么?(请一个孩子起来读) 11.孩子们,这句话是对谁说的?对自己说的。(自言自语) 师: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生:自己对自己说话。 师:咱们平时大都自言自语过,同学们把那个人说的话读一读,体会体会,然后说一说怎样读才算是自言自语。 (学生练读,师巡视指导) 生:声音不能高。 生:速度要慢一些。 师:说得好!自言自语是自己对自己说话,当然声音要低一些,速度要慢一些。另外,读时还要注意那个人说话时是一种什么心情。大家练一练,看谁既能读出那个人自言自语的语气,还能读出他的心情。 12.(学生练读后汇报) 师:不简单!你能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中的感情,让我们为他鼓掌(师生鼓掌)。不过,老师 想补充一点,那个人说的话,其中有两个感叹号,表示他心里特别(高兴)(着急) 10.哪些小朋友能演出来?拿上小葫芦,没有的可以用双手。 〈四〉、三自然段 1.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小葫芦,根本不管叶子上的蚜虫。可有一天他还有谁看见了?(邻居) 2.(小朋友们邻居就是住在他家旁边的人,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两个字。) 3.邻居是什么态度呢?请同学们仔细的听对话!(课件) 4.邻居看到了蚜虫说了什么? 5.通过这句话你们觉得邻居的心情怎样?(着急) (着急叶子上的蚜虫)蚜虫越来越多,邻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谁想来读读邻居说的话。还有谁也想来劝劝?(生朗读) 6.是啊,快治治吧,再不治就来不及了。 7.种葫芦的人听了邻居的去劝告,他的反映是什么?(奇怪) 心里顿时冒出两个大问号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8.孩子们,他为什么觉得奇怪? 那个人心想,叶子上生了虫子,关葫芦什么事,所以他认为叶子上的虫(不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9.我请小朋友起来分角色朗读一下(两组) (孩子们刚才朗读得真好,像个小演员在拍电影似的。) (读得真棒,我还以为那个邻居和种葫芦的人来到我们课堂上了呢。) 我知道大家都还想读读,现在老师读旁白,女生读邻居说的话,男生读种葫芦的人说的话。 10.叶子上的蚜虫不治,他要得到葫芦吗?(要不到) 11.为什么要不到? (因为叶子是来给葫芦输送营养的)(孩子就是你说的这个道理) 葫芦叶与葫芦的关系可大着了,孩子们看图,这些小小的葫芦叶,通过太阳公公的帮助,制造出营养,输送给小葫芦,让小葫芦快快长大。 那个人却不明白这个道理,不久之后,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一个一个的变黄,都落了! 12.孩子们你现在知道葫芦落了的原因了吗?(用因为所以结合板书练习说话,总结出原因) 13.他那么喜欢小葫芦,可他的小葫芦却都落了,你们猜,他看着这些落了的葫芦,他的心情会怎么样?(难过,伤心,失望,后悔) 14.他可能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用(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地说:)的句式想象说一句话。 同桌之间相互讨论一下,师下去指导。 (教师用幻灯片打出这一句式,生汇报。)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后悔地说:都怪我不好,要是我当初听了邻居的话,我肯定可以收到葫芦。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伤心地说;如果我治了叶子上的蚜虫,我的小葫芦就会长得比大南瓜还要大呢。 生: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可能会自责地说:我真糊涂,我真傻!我当初要是听邻居的劝告,现在不就收到很多大葫芦了吗 15.那我们以后生活中做事情也因该要怎样? 五、课外拓展 学会了这么多道理,老师心里真的很高兴,我们的小朋友变得更加懂事和可爱了。想想,如果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个葫芦,结果会怎样?请孩子们编一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朋友,老师们听! 下课,孩子们再见! 附板书: h lu 23、我 要 的 是 葫 芦 蚜虫 叶子 落了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是西师范版二年级一册第六单元中的课文,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主要讲述了一个种葫芦的人,眼睛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也不治,结果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忽略了过程 以下我就以我自己上的《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片段进行评析,从而反思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落实。 片段一: 师:请孩子们去自由的轻声的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横线勾出描写这棵葫芦的句子。(生汇报)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课件出示) 师:你们是找的这些句子吗?老师找的也和你们一样。我们一起来把找到的句子读读。 师:这是一棵怎样的葫芦?(可爱) 可爱在哪些地方呢?(找文字) 长满绿叶,长满是什么意思?说明叶子长得很好,很多。 雪白的小花,(雪白,洁白) 挂了几个小葫芦,挂上去,风一吹,和我们打招呼呢! 师:你能不能把葫芦的可爱读出来给大家听听。 师:还有谁想来读读,让人一听就喜欢上这可爱的葫芦。 师:老师从你们的朗读声中觉得葫芦太可爱了。老师也想来读读,请孩子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师: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想不想去看看?(想)(师指导观察图片) 欣赏完了这棵葫芦,你们能把这些句子补充完整吗? (图文课件) 的葫芦藤上长满了,开出了几朵的小花,花以后,藤上了几个。多么的小葫芦哇! (把刚才填完整的句子认真的读一遍。) 师:孩子们,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们喜欢吗?还想不想再读读?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把这棵可爱的葫芦记在心里吧!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我们喜欢,那个种葫芦的人比我们小朋友更喜欢。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越看越喜欢。 师:这棵可爱的葫芦如果继续健健康康地生长,小朋友想一想,到最后,它会长成什么样呢? 生:会长得很大很好,长得很大很大; 生;长得塞过大南瓜; 生:长得塞国大西瓜; 生:会结出很多很多的果实 在这个片段中,我以文本为主,让孩子们自己找到描写葫芦的地方,先从文本中体会葫芦的可爱,训练学生的朗读,读出葫芦的可爱。再观察图片,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的展示,孩子们的朗读情绪高涨,然后进行填句子,为达到诵读的目的做铺垫。在这个片段中,我从文本到图片,从抽象到形象,训练孩子的朗读能力,让孩子们真实的感受到葫芦的可爱,在喜爱的情绪中展开诵读,从而也达到了积累这些优美词句的目的。 片段二: 我的小葫芦你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师:孩子们,此时此刻那个种葫芦的心情怎么样呢? 生:很好; 生:很好,很开心; 生:很兴奋; 生:急于心切; 我请孩子们带着自己的这些感受来读这个句子。这样孩子们既表演出了盯和自言自语,又读出了自己体会到的心情。 任何的朗读行为都是基于一定的理解基础。没有理解便读不出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感情色彩。但我们知道对于二年级的孩子只是使孩子喜欢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并没有要求具备一定的朗读技巧,故教师这时应起到一定的榜样示范作用,使学习渐渐地积累起朗读的技巧,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我觉得这是我这一堂课中所不足的。通过这堂课,我明白了做为教师应充分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由于自己太年轻,教学经验不足,课堂驾驭能力不成熟,导致了课堂时间没把握好。最后的环节是扩散思维,以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为开头续遍一个小故事,没有完成。这堂课学生学习和朗读的氛围都很浓,但是我有很多次都没有抓住孩子的闪光点来进行启发,没有给予他们更大的想象空间。孩子们在学和读的过程中,我没有注意到个性评价,没有对他们取得的进步给予即时的肯定和赞美。但我相信,通过我今后不段的努力,我一定会慢慢的走向成熟,在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中做一名恰如其分的给予者和引导者。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16一、导入 1.这节课老师请来了两位动物朋友,看看他们是谁? (PPT出示青蛙图片)你在哪篇课文中认识了它?(PPT出示《坐井观天》),这是一只(目光短浅、自以为是)的青蛙? (PPT出示寒号鸟图片)你在哪篇课文中认识了它?(PPT出示《寒号鸟》),这是一只(懒惰、不听劝告)的寒号鸟? 2.这两篇课文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寓言。寓言有两大特点,一是:篇幅短小,二是:故事中都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3.这节课,我们还要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重点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习“葫芦”二字 葫芦这两个字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芦单个字时读第二声,和葫在一起变成词语时就读轻声了,跟我一起读,芦—葫芦。(开火车读葫芦) 请你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对了,他们都是草字头的字)说明这两个字都和(植物)有关。 2.区分一棵葫芦和一个葫芦 你们见过葫芦吗?看,这是葫芦,这也是葫芦。我们可以用量词来区分他们。左边这幅图我们可以说:一(个)葫芦,右边这幅图我们可以说:一(棵)葫芦,注意,这个“棵”是什么偏旁啊?对了,他是木字旁,因为葫芦就是一种植物。 我们再来看看这幅图:一棵葫芦上不仅有一个一个的葫芦,还有开放的白色小花,我们叫:葫芦花,绿色的叶子我们叫:葫芦叶,这长长的一条我们叫做:葫芦藤。这个“藤”字也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生字,注意他是后鼻音。我们要把它读好,teng,男生读,女生读,一起读。藤是草字头,说明这个字也和(植物)有关。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有藤的植物吗?(丝瓜藤、葡萄藤、南瓜藤、西瓜藤,看这些就是他们的藤。) 3.那么课文是怎么描写这棵葫芦的呢?这棵葫芦上长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叶子,什么样的小花,什么样的葫芦藤呢?请你赶快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一找,读一读并圈一圈。 都找到了吗?什么样的葫芦藤—细长的葫芦藤,我们除了可以说细长的葫芦藤,还可以说细长的什么呢?什么样的葫芦花?—雪白的葫芦花,还可以说雪白的什么?什么样的小葫芦?—可爱的小葫芦,还可以说可爱的什么? 请全班一起读词组,注意读好“的”的轻声。 咱们来合作读一读,老师来问,请你来答,注意要读出它们的特点哦:什么样的葫芦藤—细长的葫芦藤;什么样的葫芦花—雪白的葫芦花;什么样的小葫芦—可爱的小葫芦。(如果没有读好形容词就再读一读) 现在,老师把这些短语放进句子中了,你还能读好吗?请男女生合作读一读,男生读一句,女生读一句。 现在,我们来一起读一读这一段话。 这段话里的形容词真是用的太好了!小葫芦真是太可爱了,所以啊难怪——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了。 4.这段话除了形容词用的特别好之外,你发现没有,作者在介绍葫芦的生长过程中,还运用了很多的(动词,PPT动词变红色)指名读动词,这些动词大部分都带有一个“了”字,注意要读好它的轻声。 5.教学“谢”(出示字典中的选项,选择) 你注意到了吗?“谢”在这里也是个动词,平时它表示什么意思啊?那在这里,它又表示什么意思呢?当我们不知道生字的意思的时候,我们可以请教一个好朋友—字典,老师已经帮你们先查了一下这个字,在字典里呢,它一共有以下几种意思。(PPT出示谢的字典页面)那么在这里,他表示什么意思呢?对了,在这里,谢就是凋落,衰退的意思。以后,我们如果遇到不知道意思的字,我们就可以请字典朋友来帮忙。 我们除了要了解“谢”字的意思,我们还要会写这个字,这是一个左中右结构的字,注意三个部分要紧凑一些,每个部分要写的相对窄一些,身的起笔在竖中线,略高于两边。注意身的横和撇不能出头。 6.接下去我们来一起读一读第1自然段,注意读好彩色部分。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难怪了,那个人几天去看一次啊?——每天,每天都要去看一次吗?——要看几次。 7.现在,老师要把第一自然段的部分内容藏掉一部分,你们能够根据动词复述出葫芦生长的过程吗?请你看着填空先自己准备一下。 谁准备好了? 8.现在让我们回到课文中,看看这么可爱的小葫芦,最后怎么样了?(PPT播放图片)看,一株好好的葫芦最后变成了这样,多可惜呀!课文哪一个自然段描写了这幅图?(PPT出示第四自然段) 我们来看一看这两句话,请两个同学分别来读一读,读完请你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句啊?对了,因为第二句告诉了我们葫芦是怎么变黄的呀,对了,是慢慢的,为什么是慢慢的呢?因为蚜虫也是慢慢变多的。葫芦也不是一下子一起落下来的,而是一个一个落下来的,因为蚜虫需要一点一点的吸食葫芦的养分,葫芦就一个一个的死掉,落下来了。 三、巩固生字,引出下文 1.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有得到?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想一想、找一找并划一划相应的句子。 2.第1句和第2句: 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这句话体现了什么?他的眼里只有葫芦,没有叶子,也没有叶子上的蚜虫,所以,最后葫芦才会被蚜虫吃,都落了。)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你能不改变句子的意思,换一种说法吗?——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相同之处:两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不同之处:第1句所表达的语气比第2句更强烈一些,反映出他对蚜虫不屑一顾的态度。 那个人感到很奇怪,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体现了什么呢?种葫芦的人要的是葫芦,所以他根本不管葫芦叶子和叶子上的虫子。所以,葫芦最后才都落了。)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同样的,这句话如果不改变句子意思,换一种说法可以这么说?——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相同之处: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不同之处:第1句是反问句,它所表达的语气比第2句更强烈些。 3.课文里还有一句话体现了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小葫芦,他要的只有葫芦,请你再仔细找一找。 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教学“盯”和“自言自语”。(哪个字可以看出这个人的眼里只有小葫芦呢?——盯。谁能来做一做这个动作?盯,就是长时间地,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盯着小葫芦,在干什么?——自言自语,那自言自语又是什么意思?——自言自语:就是自己和自己说话。这个人在自言自语些什么呢?——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3.看,这个种葫芦的人从头到尾要的只有——葫芦,他认为要不要管和葫芦有关的其他部分呢?——不要。那他认为的对不对呢?我们来看一个小视频。 4.小结:看来,叶子和葫芦之间是有关系的,叶子给小葫芦提供营养,没有了叶子,小葫芦就不能生长了。种葫芦的人只想要葫芦,却没想到叶子对葫芦有重要作用。没有蚜虫,叶子绿,葫芦就长得好;蚜虫多了,叶子黄了,葫芦就会落下来了。 5.学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1)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2)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劝告。 四、写字教学 指导其他生字教学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17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盯、治、怪”4个左窄右宽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样子,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3.学习课文第一、四自然段,思考葫芦的变化,初步体会植物生长过程中枝、叶、果实等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观赏葫芦,引入新课 1.出示葫芦图片或实物:板书“葫芦”,念好轻声。 2.了解葫芦自古以来的功用、葫芦文化。 (课件出示相关葫芦制品、葫芦工艺品图片。) 3.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猜故事名字。 4.教师补充板书课题,学生读好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初步了解葫芦,感受人们对葫芦的喜爱。 二、初读正音,整体感知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动笔圈圈本课生字,同桌合作互读,归类识字。 3.教师和学生合作串读课文,相机正音,反馈评价。 随文识字:“藤”是后鼻音,借助插图,了解藤的特点,由“葫芦藤”拓展生活中常见的丝瓜藤、南瓜藤等帮助识记汉字。“哇、蚜、盯、慢”都是左形右声的生字,可以在初读中随文识记。 三、图文对照,梳理因果 1.学习第一自然段第一至三句。 (1)学习课文第一句: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 思考:句子中“一棵葫芦”和课题中的“葫芦”意思一样吗? (2)结合观察第一幅插图,联系上下文,明白“一棵葫芦”是包含:葫芦藤、葫芦叶、葫芦花、小葫芦。 (3)感受葫芦的生长顺序: ①思考:这棵葫芦长得怎么样呢? 动笔画出短语:(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 ②用“△”标出一连串的动词。 ③利用查字典,选义项的方式,理解“谢”在文中的意思。 (教师相机板书:种了葫芦;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小花;挂了小葫芦。) (4)指导朗读,规范学生语言。 ①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②借助以下关键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的种植经验,尝试有序表达。 出示词语:种了、长满了、开出了、花谢以后、挂了。 设计意图: 探究葫芦所代表的意思不同,帮助学生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通过学习“细长的葫芦藤”等短语,积累语言,初步感受课文把内容写得清楚、具体的方法。 2.学习第一自然段第四至五句,感受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1)指导有感情朗读句子: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满意之情。 (2)关注种葫芦人的行为,抓住关键词“每天、看几次”,指导重音朗读,体会种葫芦人内心的喜爱与渴望。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导语:可是,没过几天,原本长得这么好的葫芦却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棵葫芦怎么了? (2)自由读,同桌交流。 (3)比较发现,感受表达的生动。 出示句子: 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4)指导重音朗读,抓住“更、慢慢地、一个一个”,感受蚜虫、叶子、小葫芦三者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 体会用词的准确性,理解小葫芦逐步变化、逐步掉落的过程。 四、书写指导,练习写字 学写汉字“棵、盯、治、怪”。 (1)学生看范字,归纳“左窄右宽”的结构特点。 (2)教师提醒“棵、怪”中的穿插笔画位置。 (3)学生书写、组词。 (4)反馈交流。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11个生字,会写“谢、想、言、邻”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对比插图,联系上下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1.创设情境,玩葫芦游戏。 (1)填上合适的词语。 (2)选择几个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几句话。 2.复习第一、四自然段。思考课后题: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 设计意图: 在教学中,不能孤立地教学生字,让学生机械识记生字是很吃力的。这个环节既可以穿插在读词语和说短语的过程中,还可以拓展到具体语境中去,这样既能理解,又帮助学生运用。 二、着眼“葫芦”,探究联系。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学生思考:那个人看到叶子上的蚜虫,心里怎么想? 指导朗读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感叹句可以反映出他对蚜虫不屑一顾的态度。 (2)请学生观察插图中人物的神情、动作。思考:“盯”能不能换成“看”?体会种葫芦人眼里只有小葫芦。 (3)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 (4)抓住反复的语言“快长啊,快长啊!”,指导学生读出种葫芦人自言自语的语气和热切期待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语:邻居看到了葫芦叶子上的蚜虫时是怎么说的?用横线画出邻居说的话。 (2)指导重音朗读“别光盯着、快治一治吧”,从中体会邻居急切的态度。 (3)思考:种葫芦的人为什么奇怪?他是怎么想的?用波浪线画出那个人说的话。 (4)朗读一组句子: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5)出示课后第二题,比较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同桌讨论交流。 相同之处:这两组句子,上下两句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不同之处:第一组第一句是感叹句,第二组第一句是反问句;每组中上一句所表达的语气比下一句更强烈些。 三、比较变化,发现寓意 1.两幅插图做比较,进行发现学习。 (1)那个人的表情、动作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叶子是绿绿的,一是叶子是枯黄的,有的叶子有小孔。 (3)葫芦所在位置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在发现不同点的过程,帮助梳理蚜虫、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教师随机板书:蚜虫—叶子—小葫芦。) 2.总结寓意。 3.拓展续写练习。 设计意图: 读图也是阅读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精读的方法,可以图文结合地研读,从而更加有理有据地进行表达。 四、书写指导 1.出示:“谢”,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范写,点明三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画之间的穿插。评价反馈。 2.出示:“言”和“邻”,提醒“言”第一个长横与中间两个短横是等距的;注意“邻”右耳旁适当写得大一些,使得左右匀称,学生自行练习并组词。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18《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教材第三册的一篇看图学文。讲一个人种葫芦,不管治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教学这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自学──发现与探究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生动有趣,简短精悍,学生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就能读通课文,也很容易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知道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后来葫芦被蚜虫吃光了,一个一个都落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也能发现这个人得不到葫芦是因为他不治虫,但这些发现只是最浅显的认识。而课文中牵涉的一个最关键的科学知识──“蚜虫”对理解课文内容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对蚜虫的认识只是知道他会吃树叶,可这些小不丁点的虫如何能毁灭一棵葫芦呢?因此在自学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查询等方式来了解蚜虫。原来蚜虫不仅能吸食植物体内的液体营养,而且具有惊人的繁殖能力。通过进一步的探究,学生的认识就更清楚、更深刻,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好了铺垫。 二、讨论──理解与深化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课文紧紧围绕“葫芦”不断发展下去。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讨论:(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喜爱葫芦?(2)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突出了文章的重点。那个人爱葫芦表现在:(1)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图,观察那个人的神态,想象他的心理活动,揣摩他的语言,体会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再通过表情朗读表现出来。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最后却没有得到葫芦,一是因为他不懂“叶-虫-葫芦”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个道理;二是因为他不听邻居的劝告。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除了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还应该深化下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不懂这个道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1)他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2)当邻居劝他时,他感到很奇怪:“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里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人物的语言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讨论,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随后设计创新题,启发学生思考: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 教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初衷是想在平淡中学文、悟理,同时抓住重点词、重点句来组织教学。但也有以下值得反思之处: 一、虽然在导学提纲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等方式了解了蚜虫,植物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对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课堂上当展示资料的时候,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分散,有查到资料的孩子沾沾自喜,把资料拿在手上炫耀,不知道从资料中提取有价值的内容和大家分享。这可能是低年级的缘故吧。今后在资料的查找筛选上该怎样指导呢?值得思考。 二、体会葫芦的可爱以及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花的时间多了,挖的太细,后面的“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和拓展续编时显得时间不够,草草收场。今后教学时在时间上的把握要注意。 三、学生的朗读有点拖沓,不知是否是因为换了环境的缘故。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19【设计理念】 教材是教学的平台,更好的利用这个平台需要我们对教材作适当的组合、拓展或延伸。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体会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把教学、教师、学生三者和谐的统一起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学习目标】 1、会认“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言、每、治”等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出示课件,看图说话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了解“葫芦”。(了解葫芦的茎、藤、叶、花、果,认识生字“葫芦”。) 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提问:这个“我”是谁啊?他得到了葫芦吗? 二、学习生字,感知课文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认识生字,能把生字读准,并能组成词语。 巩固生字认识。读一读: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 朗读课文试回答: 1、葫芦长的怎么样啊?后来有什么变化? 2、那个人得到了葫芦了吗? 三、首尾对比朗读感悟 1、引导朗读理解第一段。 2、用一用量词: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葫芦。 花谢后,葫芦藤上挂了几()小葫芦。 3、比较句子: “葫芦藤上长满了叶子,开出了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葫芦。”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 引导学生感受第二句话把葫芦的形状、颜色和果实的大小写得更具体,更仔细。 4、朗读体验: 指导朗读第4、5句,从“每天”“好几次”几个次要中感受那个种葫芦人急切希望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 5、设疑导出第4段: 那个人那么喜欢小葫芦,希望它快快长大,而结果呢?看图片设疑:为什么没过几天,那可爱的小葫芦会慢慢变黄落了呢? 四、感悟体会,深究原因 1、导读课文2、3段。(当叶子上爬满了一些蚜虫时,那个人怎么想?怎么说的?) 2、指导学生读好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感悟人物的内心,进行语言转换训练。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用怕。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体会那个人说“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时,心里怎么想的?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小葫芦变黄落了的原因。 (设计意图:课文第2、3段是课文的重难点。我通过问题的设置导出课文,凸现重点。通过朗读的指导和训练,提高了学生语言的感知能力,突破了课文的难点,情感的体验。) 五、设置情景,拓展语言思维 那个种葫芦的人见到了葫芦变黄落下,心里十分难过,他后悔当初不听邻居的劝告。第二年,他又种下几棵葫芦,以后他会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新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借以巩固学习成果,拓展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练习设计: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句话说明那个古代人()。通过这课文的学习,我懂得了()。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篇20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 一、看图 出示课文两幅插图,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二、说话 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三、读文 1、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请赶快读课文找答案。 2、找到了吗,请用课文中的话来说说。(让学生自由说) 3、请读下面两句话,猜猜他在想什么?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他想的是:。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想的是:。 4、分角色朗读对话。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 四、想象 1、出示图二。让学生想象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出示图一。让学生补画出葫芦长大后的图画,再把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谁想得好,画得好。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