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特别究竟有何特别―――一个特别的学生的个案调查 |
范文 | 特别究竟有何特别―――一个特别的学生的个案调查 (315331)浙江省慈溪市三北镇甸山小学 金培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一个学生的个案调查,提出了如何深入认识“差生”的问题,并对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和评价方式、内容作了进一步的思考,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特别 因材施教 评价 创新 素质教育 一、研究缘由 “因材施教”是教育界一个永恒的主题。在实施素质教育、强调创新实践的今天,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挥也是其中应有之义。但尊重个性,因材施教,谈何容易,尤其是在班额较大的农村小学。对学业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可能做得好些,而对成绩差的学生,做得就不那么好了,其中不乏有冷眼相待甚至是一棍子打死的例子。报纸上、教科书上不是写着爱迪生读小学时因成绩差而退学,爱因斯坦做的板凳很糟糕,受到同学们的耻笑吗?那他们后来为什么成了世界著名的发明家、科学家呢?今天,我们的教育界终于醒悟了,对所谓的“差生”应该有新的认识。笔试成绩差的学生并不等于什么都是差的,更不能推而言之其品德也是差的。目前,对“差生”(这里特指学业成绩差的学生)的研究有上升趋势,但较多停留在肤浅的表面现象的研讨上,对看似聪明的“差生”研究尚不多见,我认为对这个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个案调查是十分必要的。 二、研究方法 文中的我是个乡村女教师,师范毕业后自愿放弃留校的机会,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在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一直担任语文教师兼班主任,这对搞个案研究是个有利条件,无需专车前往,无需领导陪同,只要带着一颗心,仔细观察、及时记录、深入研究就行了。99年,我因工作需要来到甸山小学,这是一所片校,教学条件差,师资紧张,班额大,教师负担重(比如我,担任两个班级的语文课,一周23节课,同时兼一个班级的班主任),但规模比中心小学大,师资力量比中心小学强。正巧,个案的主角“特别”分到我的班,他活泼好动,开学第一天见到我就不拘谨,于是我就注意他了。她的母亲拉着我的手,不停地说:“老师,你可要对我们家的‘特别’特别关照呀!”我点点头(其实每个学生都是特别的,都应该特别关照,这是教师的良知)。他个子小,坐在第一桌,一举一动都在我的眼皮底下,我及时把他的举动记录下来。下课时,他喜欢在我的身边,和我聊天,事后,我凭着记忆回忆。放晚学,他留下来,我为他补课,他常常是最后一个走,因而就有机会单独研究他,不过他从未感到我在研究他。有时,我去他家访问,了解他在家中的情况,有时,他的父母来我家询问。我随时将这些情况记录下来。一年半来,采用非正式访谈、现场观察和互访的方法为调查提供许多真实的情况。有关第一学年的情况,我写了题为《“特别”的故事》一文作了专门论述,此文已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师》二○○○年第五期上,这里不再重复。本文主要研究他在第二学年的情况。 三、研究结果 1、背景介绍 文中的学生确实与众不同,名字就叫“特别”,今年8岁,读小学二年级,一副聪明的模样,口头表达能力强,发言积极,见生人不拘谨,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口中有话憋不住,不忌讳,可是笔试成绩差,总是在二三十分徘徊。父亲对他的要求很低,只要考40分,就有奖,这对其他孩子来说,真是不费吹灰之力,可对他,简直比登天还难。他生活在浙江省经济较发达的县,父母做小生意,家庭经济收入中等以上,母亲还是一个党员,做过村里的妇女工作。他有一个比他大七岁的姐姐,读初中三年级,成绩一般,名“达理”(姐弟俩的名字合起来,谐音“特里特别”,是我们这一带的方言,大概意思就是说非常特别),再加上她与“特别”同月同日生,使得他们一家在方圆几里内小有名气。他还没进校门,就“赫赫有名”了。 2、语文课上的表现 预备铃响了,“特别”最后一个慢吞吞地走进教室,一张桌子上,堆满了数学书、作业本、水彩画颜料,铅笔盒子歪在一边,而书包放在地上。上课了,猴子屁股坐不住,不时转过身和后面的同学讲几句话,有时投影屏幕上会出现他的小手,有时讲台上的教具不见踪影,那都是“特别”的杰作。下面举几个例子再现他在语文课中的特别。 例1、2000年9月,开学第一天,翻开课本,第一课是《生物角》,同学们正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当读到“活泼可爱的小鱼在水里愉快地游来游去”时,“特别”竟离开座位“游”了起来,同学们越读越有劲,因为同学们司空见惯,能容忍他了。过了一会,我请同学上来板演,有位学生把“江河”写成“江可”,我随机应变讲了有关环保知识,“小朋友们,由于我们人类不注意保护环境,有的江河确实干枯了,怪不得这位小朋友漏了三点。”他插嘴了:“老师,我听说天上有个洞,是不是真的?”他直盯盯地看着我,一脸的疑惑。还没等我点头,俞俊潇小朋友插话了:“臭氧层破坏了。”“特别”满意了,自己坐了下去。他从来都是坐立自由。 例2、一个月后,我们学习一首儿童诗《小雨》,下面是当时的课堂实录。 我:同学们读了这首诗,有什么疑问?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我瞧见第一桌的他正在玩刨刀,连头都不抬,冷不丁,他冒出一句:“我不想让小雨轻轻地下?” 我:为什么?他:我在电视里看见下酸雨,小鱼、小虾都死了,我不想让小雨轻轻地下。 我简直大吃一惊,这一惊非同小可,我马上回过神来,“特别”真是与众不同,知道的多,知识面广,我极力表扬他,可往他的桌上一看,他的语文书还在睡觉呢!这节课,我们上得很成功,相信在每位学生的心中定会留下深深的痕迹。后来上《树叶落了》时,学生还是记忆犹新,说小鱼躲在落叶底下避酸雨呢。 例3、一天,语文课的前一节是生活与劳动课,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制成了猫面具,非常开心,一直把面具戴在头上。等我去上语文课时,他还戴着,舍不得拿下。我不忍伤了他的心,让他和几位同学上来表演,他们即兴表演《小猫过生日》。那天,我们刚好上《毛主席看戏》,通过表演,学生很快学会了文中的词语:演戏、秩序等,同时又懂得了要遵守秩序,做个文明的观众。我的灵感,又一次被他激活了。 3、完成作业的态度 10月底的一天,放晚学了,他留下来做作业。女儿和我在同一所学校,读四年级,成绩优异,她也来到我们的教室做家庭作业。那天的语文作业是抄写《学画》一课的生字并组1-2个词语。他东张西望,没有做作业的心思,我只好停下笔来。 我(指着生字“神”):这个字你认识吗?他(摇摇头):不认识。 我:“神仙”的“神”。(我知道他喜欢看《西游记》,这几天又在重播,故意不说教材中“出神”的“神”。)他来劲了,马上说出《西游记.中的各路神仙,不时学神仙的动作、样子表演一番。 我(点着生字“通”):这个,你认识吧?他又是摇头,我女儿插话了:“通天河”的“通”。 他:我要写!我要写!老师,沙和尚、猪八戒哪个本领大? 总算又“骗”他学了一个生字。 这时,女儿在做思想品德作业实践题,遇到了麻烦,向我求救:“妈妈,我为外公、外婆献过什么快乐?我想不出。”“你把为他们做过的好事写下来就行了。这道题没有统一答案。”女儿咬着笔,皱着眉头。他多管闲事了,“这最好写了,比如你给外婆端茶,不对!不对!你外婆家太远了,等你端到,茶早就凉了,要是你没做过,你就瞎编乱造吧!比如,……”他真是说话不用打草稿。女儿逗乐了。他有时钻到地上,有时出去方便,有时拉拉窗帘,总算写完了作业,足足半个小时多,别的学生只需十几分钟就足够了。要是回家去写,说不定一个小时八字还没一撇呢! 时间过得真快,20世纪最后一月,他又留下来做作业,作业本上有一道填空题“( )的日子”, 他:老师,你教教我。 我(翻开书,找到文中的原话“祖国妈妈要过生日了,大家一起迎接着美好的日子”):你就填“美好的日子”吧。 他(极力反对):不好!今天放学,我走得太快(他走路头朝天,车主知道他的大名,都让着他),过桥时摔了一跤,还缝了几针,多疼呀!这么倒霉,这个词我不要填! 我:那么填“伤心的日子”,不过“伤”我们没教过。 他:那你写给我看。我在空白处写了一个“伤”,他写下来,十分乐意。 4、下课后的他 课间,他喜欢玩泥,玩小虫,一次教室里来了一条毛毛虫,他把虫埋在土里,班里最高的男同学把虫搬了家,他竟为此而吵架,泪流满面。如果我在教室里,他就抢个最好的位置和我聊天。 他:老师,诸葛亮和一休谁聪明?我:我认为诸葛亮聪明。 他:那我要做诸葛亮。我:小诸葛,下节课可要专心听讲哦! 他点点头,坚持了半节课。 一天,我遇到不开心的事,心里不太高兴,眼睛红肿,我尽量掩饰着,不让学生察觉。下课了,他见我不做声,拿了一支粉笔画了流着泪的我,还走到我身边说老师哭了,他又在我的脚上画了个伤口,贴着伤膏,又说老师受伤了。我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他真懂我的心吗? 5、他对考试的态度 第六单元练习,他得了23分,我不要求家长签名。没想到他拿着卷子跑回家给父母看,结果挨了一顿揍。为此,他的父母亲自来到我的家中询问情况。 我:这是我工作的失误,本想打个等级,没想到…… 他的母亲:他还很高兴呢!他以为考了很多分数,拿着卷子到处给人看,我家客人多,我的脸面都让他丢尽了。 父亲:打分数好,能了解真实情况,打个等级,稀里糊涂。 我:他口头表达确实不错,发言积极,就是笔试成绩不理想。 父亲:我小时候语文数学成绩不错,上了初中,讨厌英语,讨厌上英语的老师,越讨厌越学不好,后来就不想上了。现在,我手头宽裕了,他可不要学我的样。不过,话要说回来,我觉得他并不笨,为了提高他的成绩,我花200元钱买了拼音咪咪宝,他不学拼音,只顾玩键盘,我一气之下摔了咪咪宝,心里有点可惜。他含着泪,拾起来,不声不响竟让他修好了。另外,他的口才确实不错,年纪大的人都说不过他。或许将来当个律师吧! 我们谈得很晚,回去之前,他的父母一再请求对他多多关照,我怎能拒绝呢。 新世纪的钟声响了,我们迎来了新世纪第一次期末考试。他准备了5支笔放在桌上(这是我考前的要求,他没忘记),一会儿掉下一支,摔断了,他又拿了一支,在试卷空白处乱涂乱画,一会儿功夫,试卷像被老鼠啃过一样,中间有个洞,他拿着当望远镜照,我和另外一位监考老师的目光都注视着他,他无所谓,自顾自玩。铃声响了,他只组了几个词,看图写了一个句子,成绩还是老样子。我只能在他的报告单期末考试一栏不忍心写上“不及格”,不过,没用红笔。 6、研究之余的思考 他是一个上课不守纪律的坏学生吗?我不赞同。尽管他上课时爱插嘴,坐立自由,甚至走来走去,但我认为他不是存心捣蛋,他随口的一句话,往往成为我们班的教学戏语,“恐龙蛋”问世后,学生情不自禁地把订正作业戏称为“孵恐龙蛋”。有时他的一句话,好像兴奋剂,催化剂,调味品,处理得当,往往成为教学转折点,改变了我的教学设计,“酸雨”现象,激发了师生的灵感,使教学活动充满了生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师生难忘此情此景。在一潭死水的教学中,学生没了灵性,教师没了灵感,何谈创新?当然,我也有些担心,这担心不是多余的,随着年级的升高,考试题量逐渐增多,题型逐渐复杂,他的笔试成绩可能越来越差,比如第一学年,他的笔试成绩勉强及格,第二学年下滑到只有二三十分,那么以后呢……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难免有人会给他一步步戴上“调皮、捣蛋、品德不正”的帽子,渐渐地他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最终厌学、辍学了。类似“特别”的儿童恐怕为数不少。到初中毕业时不是有较多的学生成为所谓的“差生”吗?较多的学生不是未修完九年义务教育而中途流失了吗?这其中也许存在着未来的爱迪生、爱因斯坦及其他奇才,但就在最可塑的儿童时期他们的自信心被“塑”没了。 他是一个智力低下的学生吗?我更不敢苟同,智力包括观察、记忆、思维、想象,他笔试成绩确实糟糕,但他口头表达强,回答问题头头是道,且与众不同。他记忆力强,老师讲过的故事,他能简要复述,老师读过的儿歌,他能不看书凭着记忆背出来。他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学习方法,他总是凭他的生活经验、兴趣来学习新的知识。这恐怕是儿童天生的也许是有效的学习方式,只是被我们现在某些颇为流行的教学模式有意无意地淡化了。 何谓“因材施教”?现在似乎有一种片面的理解,这就是在笔试成绩的统一尺度下,将学生按程度不同分成几类,然后实施相应的教学,其中包括对成绩差的学生降低教学要求。显然这仍未跳出应试教育的圈子,而且其中蕴含了对“差生”自尊、自信的挫伤。其实每个儿童都是特别的,都是天真烂漫充满自信的想象大师,那么为什么我们只用一种方式和统一尺度去衡量评价他们呢?“因材施教”的内涵应该包括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评价方式和内容,这样才能保护儿童的自信心,使其在获得肯定、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向各个方面进一步发展,真正做到尊重个性,“因材施教”。有个专家提出语文教学目标分级,提出小学阶段重点是听说,中学阶段重点是读写,大学阶段重欣赏,悟情。我十分赞同。小学,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刚从说的世界走来,要他们写,一下子适应不过来,如果评价以说听为主,那“特别”定是个出色的学生。 他是未来的律师,未来的发明家吗?这是我的希望。不过,要有一个适合他成长的环境,这当中包括正确的观念和扎扎实实搞素质教育的教师群体。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