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我们共同的记忆征文 |
范文 | 我们共同的记忆征文 记忆,你是老师的温柔脸旁;记忆,你是同学的欢声笑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们共同的记忆征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我们共同的记忆征文1我们的脑海像一个大的木书架,典藏着许多回忆的书籍。有的书上记载了笑靥如花,有的书上记载了潸然泪下,有的书上记载了飞扬的青春。拿起那本最后的书,轻轻掸掉上面的灰尘,翻开扉页,看到的便是你天真的笑容。 6岁的那年,小区里的花开得正艳。你和我手拉手走在花园里的石子小路上,耳畔吹着轻轻的风,阳光洒在我们面前的树上,投下了星星点点的光斑。 你拉着我的衣袖,对我说:“我们一辈子都不分开,当一辈子的好姐妹。”我点点头,伸出稚嫩的手,用同样稚嫩的声音,说道:“嗯,一辈子的好姐妹!”两只小小的手,在阳光下轻轻勾在了一起。 10岁那年,我们都长大了不少。花园里的玫瑰凋谢了又盛开,盛开了又凋谢,不知轮回了几番。可那天下午,一切都变了。 花园里的花依旧鲜艳逼人,石子路依旧存在,你依旧拉着我的手,说的却不再是誓言,而是“我要走了,去北京,以后很少回来了。”我沉默了。良久,才抬起头,问你:“为什么?不是说当一辈子的好朋友,一辈子不分开么、这是为什么啊?” 你说:“对不起,我只能说‘对不起’了。”我呆呆的站在原地,石子路带给双脚的疼痛蔓延到了心底的最深处,牙齿咬着嘴唇轻轻地颤抖,泪水无声的滴落下来。这是我在你面前的,第一次落泪。但我记得“你一定会回来。” 此后,生活里没了你的喜怒哀乐,就变得索然无味多了。只有你每年回来的两个假期,才是你留给我唯一的念想,唯一的慰藉。 亲爱的叶子,你在北京还好吗? 这是我们共同的记忆,带着阳光,带着花香,带着鹅卵石,还带着那句刻骨铭心的“我们一直在一起!” 我们共同的记忆征文2独行大都市中,高楼拔地而起,车辆川流不息,你是否有一瞬茫然失措?在一座座城市飞速现代化发展之时,作为市民,我执此念:一座好的城市,理应魂系共同记忆,根植文化底蕴。 何谓“城市的共同记忆”?顾名思义,“城市的共同记忆”即一座城市的市民因交集而形成的相同或相近的印象与回忆。当一座座城市因现代化发展而日趋雷同时,城市的文化底蕴方为其共同记忆的源头活水。 然,或有人言:“改革开放以来人口迁徙加剧,经济发展的需要早已将多地的文化底蕴侵蚀殆尽,谈何共同记忆?”诚然,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文化底蕴的营造与维护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矛盾。然而在经济发展与现代化建设已初具规模的当下,作为市民的我更主张着力于仍原地踏步的文化底蕴保护之上。毕竟城市的共同记忆只能由文化底蕴形成,而后者,则是城市的,不可或缺。 那么试问,为何一座城市不可缺乏文化底蕴? 其因显然。经济高速发展,现代化建设持续进行的当下,城市的外观乃至居住者不断变化,容易给无论是扎根者抑或是客居者的市民带来排斥感与陌生感。然而,倘若城市有较浓厚的文化底蕴,其营造出的文化氛围便能潜移默化地作用于市民,成为其对城市的共同记忆。同时,不可忽略的是,城市的文化底蕴作用于一座城市的文化自信、文化认同与文化归属感。后三者又正反作用于城市的文化底蕴,形成牢不可破的文化命脉,以城市之根的形式,构建了市民的共同记忆。 然而,反观当下,决策者却甚少有侧重于厚实文化底蕴,以构建城市之共同记忆者。拆古迹、建办公楼、取缔博物馆、建娱乐场所等新闻屡屡见诸报端。评论员曹林曾言:“任期不长的政府官员不会去做发展城市文化这么长远的事,他们只在意任期满后政绩如何。”文化底蕴的微薄,共同记忆的缺失,不该仅归咎于体制,有关方面亟需反思与改变。 依我所见,“魂系共同记忆,根治文化底蕴”观念应存每个市民心间,有关部门更应在此方面有所侧重。当今社会的大背景下,将现代化发展与文化底蕴有机融合,在不悖离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构建文化氛围,创建并维持“共同记忆”,既是决策者的难题,又是我等市民的期许。 魂系共同记忆,根植文化底蕴。相信未来,在文化理念的引领下,城市的面貌会像“母亲的面孔”一般让市民永远难忘,城市的姿态也变得越来越有魅力。生活其中,人们一定能感受得到四季,看得见乡愁,拥有可以寄托情感、认同归属和栖息心灵的共同记忆。 我们共同的记忆征文3城市化的进程日益加快,高楼大厦数月峻工已不是神话,而我们对于一座城市独特文化的共同记忆似乎也随之渐渐消逝,淡忘在岁月里,埋藏在童年时,留下的只有钢铁森林构筑的现实。日复一日的霓虹闪烁、车水马龙,不免令人心生厌倦。我们只能在记忆深处寻找这座城,这些市民们所珍藏的共同记忆。 城市的共同记忆是具体而微的。幼时常去的老公园,上学路上走过的每一条青石小巷,还有那些见证了城市历史变迁的老建筑。那一点一滴汇聚成鲜明的共同记忆。当然,社会在发展,生活在变化,时代在前进,城市不可能一成不变,永远保持着同一个样子。一座城市的共同记忆也恰恰在这变化发展之中慢慢形成、积淀,成为一座城市的底蕴。作为市民,我们承续着记忆,也创造着记忆,并在共同记忆中认同一座城市。历史与现状交织,市民和城市互相影响,使得城市有了体温与个性。 现在的问题是,城市发展太快了,快到令人措手不及。公园被翻修了,景观树木大量种植,各大商场纷纷入驻,每个现代化的街区都成了同一模样。我所在的城市,老旧的房屋被“景观改造”了,从市中心到市郊,灰、白、红三色构筑的模板景观随处可见;老街、老建筑也没能挡住翻新和改建的潮流,千篇一律的包浆漆色、青砖黛瓦、檐角飞扬。这些都不是我们的共同记忆,而是他们的。 文化是有边缘效应的。人们往往不愿去品读前人用生命编著的文化记忆,许多城市的记忆就只能在一代代父母子女口中相传。方言的失落是无数语言学家心中的痛楚,民俗文化的流失引起老一辈人无声的恸哭。我们还能在何处寻找它们?在父母、祖父母只言片语的提及下?在不发达的、偏僻的乡村田野里?似乎也只能如此了,在现代化浪潮未曾席卷之处,依稀还能辨识出一座城市独有的记忆。而年轻的我们,心中关于城市的共同记忆已经是支离破碎的,修复和重新生长的线索,可能只在那些更传统的“边缘地区”中了。 拯救、挽回失落的文化和记忆,是我们亟需完成的.任务。它是我们精神世界中不可或缺的土层,刻印着过去,涵养着现在,映射在未来。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精神之土的涵濡与深耕,正如植物扎根于广袤的土壤,高楼依托于坚实的地基。 城市的共同记忆应该深埋在每个市民的精神土壤中,城市的魂应蕴藏在每个市民的精神世界里。文化传承是它的根基,它与每一个市民共同成长于此,一起记忆于此。 我们共同的记忆征文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乡愁何寄?“共同记忆是城市的根魂。我们需要高楼大厦,更需要文化底蕴。”文化底蕴是城市的根魂,也是城镇的灵魂。 在城市化、城镇化的时代大潮中,涌现了大批进城打工的市民,也出现了大批入镇居住的“镇民”。于是,许多乡村成为房屋崩塌的“空巢村”,据统计,中国每天有约100个传统村落在消失,故乡在沦陷。更甚至,城镇化被异化为去乡村化,大拆大建,许多村民迷失于“千镇一面”的镇区里打麻将。 什么是乡村文化?它是世世代代积淀在乡村的特有的文化、习俗及其信仰。如果村落都消失了,那么乡村文化就会“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中国民族最深的根在乡村,中华文化的多样化、地域性与创造性也在村落。导演吕克·贝松说过:“童年是人类的父亲”。而乡村文化就像“人类的父亲”。 乡村文化意味着它是历史积淀的密码,是时间创造的财富。它如智慧的老人,似时光打磨的古董,具有难以复制的价值。试想,你能够用千两黄金买到刚过去的一刻钟吗?在我的家乡,有流传几百年的文化习俗,如迎妈祖、迎花灯、迎伯公、春节祭祖等,它们保存着我们共同的儿童记忆,成为镌刻在我们生命中的乡愁。如果乡村消失了,文化习俗失传,我们就是丧失根魂的人,失去记忆的人,那么乡愁何在?乡愁何寄? 乡村文化意味着它是个性鲜明的地域文化,独具特色的文化印记。它如北京的故宫,安徽的马头墙,湘西的吊脚楼,是一个地方的魅力所在。我的老家有“天下第一侨乡”之称的中川古村落,有流传几百年的“中川童谣”,有全国的“九级半”典故,它们是我童年时的“必修课”,是寄托灵魂的载体。然而现在,已经有不少客家土楼因无人居住坍塌了,里面的许多文化遗存比如楼名与造型、门当与户对、对联与雕刻等,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但也抵不过岁月。我不敢想象,如果这些古迹被毁坏了,后代的共同记忆将如何培养? 乡村文化意味着它是自信的清醒,自觉的传承。乡村文化并不亚于城市文明,它更懂得尊重自然,懂得天人合一。如果失去对乡村文化的清醒,认为乡村文化是落后的,那么对乡村文化就不会产生热爱的情怀,就无法自觉传承。意大利人对自己的文化超级自信与热爱。在佛罗伦萨周围的一些地区,城市建筑是中世纪的,没有一座现代的建筑。市民在酒馆茶馆,吃烤肉,享受欣赏着自己的历史文明,告诉游客墙皮脱落下的砖是12世纪的。要知道,城镇建筑基本是照搬城市建筑,乡村建筑利用重力原理设计的落闩、利用自然风通气的摇头窗,都比城镇建筑的防盗锁、玻璃窗要智慧百倍。如果缺乏自信,如何传承保护乡村文化? 冯骥才说:“中国村落就像一部厚厚的古书,还来不及翻阅,就已经消亡了。”所以,拯救乡村,保护乡村文化,就是保护我们的共同记忆。 我们共同的记忆征文5上五年级时,你转学到了我们班。我们这两根原本的平行线,在这一转中,变成了相交线,有了最唯美的交会。 你留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既可爱又精致的芭比娃娃:大大的眼睛,流动着琥珀色的光芒;黑而长的睫毛,自然向上弯曲,显得更加神采飞扬;小巧的嘴巴,粉红而有光泽;水嫩的皮肤,白皙如雪;圆嘟嘟的娃娃脸再配上齐眉的流海,显得更加可爱。粉色的T恤上有大大的熊,胖胖的灯笼裤被前来赶场的夏风吹动,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气质。 下课后,你站在过道上,抬头看着那蔚蓝的天空,任风吹动你那飘逸的短发,画面在那一瞬间被定格。我曾听人说过,当有人抬头看天空时,也许并不是要寻找什么飞鸟的痕迹,仅仅是因为她很寂寞,孤单。你那时也很孤单吗?是因为这陌生的环境,陌生的面孔?不知道我是怎么想的,就突然走到你面前,幼稚的说要和你做好朋友,还伸出了一支手。迟疑了片刻,你也伸出了手,并嫣然一笑。那是我才知道,你还有一对很好看的小酒窝。 我想我们真的很有缘,连家都相隔不远。从此,我们都会一起上学放学形影不离。每到星期五的下午,我们就会想脱缰的野马,任意的嬉戏,玩闹,不用考虑时间的问题。我们在跷跷板的两边时起时伏,感受腾空和下坠的快感;我们一起比双杠,然后累的大汗淋漓,在一起喘气,一起大笑;我们在竹林里散步,说是要找古代纯天然的感觉;我们在八角亭下五子棋,说是要当坐观天下的棋士。 学校的操场,应该是我们待得最多的地方。我们躺在草地上,要么眯着眼睛看天空,看天上白云或卷或舒,随风飘荡;要么闭着眼睛假寐,感受风吹的感觉,那么闲适,自在,心里也会是一片宁静,我想,隐士所追求的就是这种心灵的宁静。那才是最心灵的快乐,我们之间的快乐。 过去的种种已经成了我们如今的回忆,是我们共同的记忆。两条平行线,既然可以相交,那么相交线,就不会只有一个交点。曾经的交点使我们共同的记忆,以后的交点,会是我们将来的记忆。我们将会拥有无说的、越来越多的记忆。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