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范文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范文(通用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笔算除法》教学反思范文(通用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1

对于笔算除法的教学,我越来越感到无力,学生也学得很吃力,再加上课后习题形式灵活,解决问题时所需的计算步骤多,做起来耗时费力。兼此种种原因,教学进度不得不放得很慢很慢,但学生掌握得仍不能令我满意。面对学生的作业,我忧心忡忡:是我没有更好地把握新课标教材的编排意图,抑或是我没能正确了解学生,没有找准新知的切入点,使教学陷入被动?

经过这几天的实践与反思,我觉得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教材例题编写的精简,使新知点的跨越度太大,教学“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或三位数”时,教材只呈现一个例题(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三位数”只在练习题中出现。而这部分知识难点较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试商,正确判断并计算“商是两位数或三位数”这两种类型的题目。

这些都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学生对于笔算除法的算理易于理解,要想正确计算,还需要在大量的练习中熟练把握,而那些学习处于中、下等水平的学生,学起来尤其吃力。二是我在教学时对学生原有知识状况了解不够,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不够。

由于学生只在二年级下册学过简单的笔算除法,相隔时间较长,好多学生对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及试商方法已经淡忘,而我在教学时只想着赶时间,赶进度,对这部分内容只在复习时用一道练习题一带而过,没有花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复习巩固。

这部分知识如果分两课时教学,把商是三位数的情况另做一课时来学习,时间会更充足,这样教学效果肯定会更好。三是课后练习中有些题目解决起来难度较大,费时费力。而那些学习处于中、下等水平的学生则往往知难而退,不等做完就失去了兴趣和信心。

鉴于这种现实的迫在眉睫的问题,我必须放慢进度,针对于部分同学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一定要让孩子们彻彻底底的掌握方法并作业一次到位,以免以后形成思维定势,一直的错下去了。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2

教完P84页例2后,整堂下来我觉得是一帆风顺,但是当我批改作业时且发现学生的计算正确率不够高。我查看了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 学生比较粗心

(二) 学生数学基础较差。

(三) 少数学生受到知识负迁移。

对于以上出现的诸多问题,我以后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帮助学生克服粗心的毛病

学生粗心的毛病不是一日形成的,那是由于学生从小没有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及学习习惯,要克服学生的粗心与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应和家长多沟通交流,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

重视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给学生足够的作业时间,使其能认真书写,适当采取一些措施,对书写不整洁、不规范的学生让其重写。

2、重点进行口算训练。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每堂数学课中,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把口算教学有机地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对不会计算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当然,要做到持之以恒。

3、 逐步培养一些小助手,让他们组成数学互助小组。

让优生帮忙辅导差生,既减轻了我的负担,又让优秀的学生有事情可做。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3

这一节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节课。在教学完成后,听了两位教研员老师的点评和团队成员的意见。我进行反思,觉得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许多不足,需要改进。

第一,本节课的难点是除数是整十数的试商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涉及到。但是强调的不多,总是希望学生能够把结果说出来,其实当学生无法正确阐述的时候,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个方法。而且在例一中,我把这个问题放在了后面学生都已经计算完的时候,有一些滞后,其实可以把这个问题在反馈学生作业的时候一起解决。还有在最后的解决问题中,虽然要求了学生列竖式计算,但是没有及时对学生作业进行反馈,练习的目的不够有针对性。

第二、在练习过程中仍然存在学生对商的定位不是很清楚的情况。我认为这里可以将算理提前,稍微地渗透一下,那么学生对于商应该写在什么地方的问题就不怎么会出错。还有学生中还有一种错误比较常见就是商和除数相乘写在被除数下面,总是会少一个零。比如92÷30,直接就写个9,在计算140÷30时,直接一个12,对于这个问题,我有发现但是学生作业中还是有错误,我想这里就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学生肯定是受到了口算的负迁移,把30看成了3。这里就需要老师去强调,除数是两位数,不要看成3了。

最后,上课时语言还是有点罗嗦,需要我继续努力,多听听其他骨干教师的课,多反思,多尝试。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4

这节课上课的效果不是很好,下面我主要说说我的不足:

1、在课堂的把握能力上,我虽然有些进步,但和有经验的老师比起来还有很大差距。学生说跑偏了,我不能给予及时的纠正。

2、上课说话不够严谨,随意性大。

3、思想上知道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但没有做到。分析原因是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该怎么说才能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4、重点强调不到位,有些地方很重要,老师只说了一遍,学生听了,但没有记住。

5、对学生的引导不到位,在讲竖式除法时,需一步一步用规范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老师设计的梯度不合理,不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5

教学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和用整十数除的口算。为新课学习做准备。教学80÷20时,应放手让学生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当然教师要给予一定的笔算指导,在学生探索的基础上,小棒学具就应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借助小棒等直观图解决商的书写位置问题。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1)教学例92÷30时,我们可参照80÷20的方法,在学生用的方法进行解答时产生思维冲突,教师“前两位不够除,怎么办?”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被除数的前两位”的道理。不过对于理解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注意结合直观图或其他方式。

(2)在讲解140÷30时,我又以1个方格依次呈现的方式呈现。这样就让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真正理解了“14个十除以30商不够一个十,140个一除以30够商4个一”懂得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先看被除数前两位,前两位不够除就看前三位。”的算理。

2.不足之处及改进策略。

(1)练习设计不合理。算法得出后,应该设计4个题左右的竖式计算,让学生在理解算法的基础上进行再实践,巩固学生算法理解和对学生的笔算技能进行完整训练。而我的改错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设计有冲淡计算和拔高学生能力之弊。

(2)对有些环节的处理稍显急躁,让人感觉有点赶课。说明自己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还亟待提高。

(3)课题过大,应把《笔算除法》完善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更为明确和恰当。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6

本节课我主要以学生为主,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新知的探究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探索商是两位数笔算除法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师在其中只是一个组织者、合作者。通过学习,我觉得以下两方面自己做的还是比较好的。

一、比较合理的处理教材。

教材给我们呈现的例题是学生在校园里捡废电池的情景,考虑到现在我们的校园卫生非常好,不可能在校园里捡到这么多的废电池,何况两个例子的情景是分开的,因此设计了上面打印文章的例题,把两个例子串连在一起,比较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寻找自己想要的信息,并提出相应的问题,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的处理上,而是把课后的练习进行整合,有侧重点的进行练习设计,从而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二、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去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完全暴露了出来,思维的积极性相当的高,达到了原先设计的效果。

但在教学中也有不足的地方,觉得难为情,如:在引导计算方法时,叙述:先算18除63够了,在十位上写3,应是先算18除63个十,这样,才能在十位上上3,表示3个十。另外,在学生出题,除数是一位数与除数是两位数的比较时,教师选择学生的素材应充分一点,如选择学生的例子是:除数是一位数的,商是两位数、商是三位数的各一个;除数是两位数的,商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各一个,这样便于学生的比较。

《笔算除法》教学反思7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竖式除法,虽然课前做了大量准备,但效果不是很好。反思我这节课,下面就从备课方面的反思。

1、通过摆小棒,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突出数形结合理念。在讲第一单元竖式乘法课前跟张杨老师讨论时,她提出让学生分分小棒,我当时觉得没必要,但也听从了张杨的意见,上完课之后觉得比去年我第一次讲效果好多了。我才真正体会到让学生真正动手摆一摆,数形结合对帮助理解有这么大的好处。

2、意识到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听了高亚会老师的数学课使我感到高老师讲课的严谨,什么都问问为什么,学生分析题做得很到位。这让我意识到在培养学生审题能力上我要加强训练。

3、备课时收集信息的渠道多了。我除了看教材、教参、课外辅导书外,还从网上搜索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这样,上课前学生哪里爱出问题我就心里有数了。

随便看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

 

Copyright © 2004-2023 ixin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5 11:1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