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三年级音乐第二课教案 |
范文 | 三年级音乐第二课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音乐第二课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音乐第二课教案1教学目标 1.通过集体欣赏和分组视唱、听辨各声部的旋律等方法,感受合唱曲《小乐队》的变换无穷的结构魅力。 2.学生通过配合欣赏《小乐队》进行舞蹈律动的编创,培养创造和参与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学生随着《法国号》音乐,边做律动边唱。 2.导入新课内容。 刚才我们听到歌曲中唱的是我们的老朋友法国号,今天老师将继续我们的音乐之旅,认识和了解更多的新朋友。想知道它是谁吗? 二、听赏《小乐队》 1.完整聆听歌曲《小乐队》。 请大家注意听,我们的新朋友就在这首歌里。 2.简介小提琴、单簧管、小号、大鼓四件乐器。 (1)观看四种乐器演奏图片,可以模仿演奏姿势。 (2)小游戏:“找朋友”。 3.完整欣赏《小乐队》的演唱录音,听出演唱的顺序。 三、课堂小结 师:今天的课给我们带来了四位新朋友,它们是谁啊?(学生回答) 三年级音乐第二课教案2教学目标 1.通过背唱、做律动等活动,使学生顺利掌握伴奏部分的音型节奏。 2.通过使用自制乐器为同学的演唱伴奏,培养音乐节奏感和协作、配合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 1.学生共同复习演唱《法国号》这首歌曲,要求背唱。 2.学生自己边唱边表现四三拍强弱变化的声势。 3.学习简单的舞蹈律动,加深对四三拍节拍的感受与体验。 (1)教师完整示范。 (2)教师分解示范,学生模仿。 (3)播放歌曲《法国号》的录音,学生自己做舞蹈律动。 二、学习用自制的乐器伴奏。 1.看看教材中小朋友做的小乐器,用手边的材料试着做一做。 2.学生展示自制的打击乐器,并做简单介绍。 3.教师对学生的自制乐器做简单评价。 4.请学生按乐器类型分组站立,进行练习。 5.尝试配合演唱和伴奏《法国号》。 三、课堂小结 三年级音乐第二课教案3教学目标: 1.学唱《放马山歌》,并能结合歌曲的音乐情绪来演唱。 2.通过学习歌曲《放马山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云南,了解云南山歌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由宋祖英演唱的《放马山歌》 你知道这首歌曲是哪个地方的?(云南) 2.大家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了解?(出示图片,展示云南的风土人情、特色、景点、代表歌曲,比如泼水节等……) 二、新课教授 1.歌曲介绍 《放马山歌》是50年代初,擅长演唱云南汉族民歌的优秀歌唱家黄虹的代表曲目之一,她自己在艺术上的钻研和积累,使这里民歌的地域风格更加鲜明,在全国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 2.初听录音机《放马山歌》 ⑴歌曲的演唱形式——演唱形式是指演唱形式是指齐唱、独唱、重唱、合唱等演唱的组合形式。(独唱) ⑵讨论这首歌曲的音乐情绪。 3.学唱歌曲。 三年级音乐第二课教案4教学目标: 1.欣赏唢呐独奏《打枣》,感受乐曲诙谐、幽默的音乐形象。 2.通过欣赏乐曲《打枣》,了解民族乐器唢呐,听辨大小唢呐的音色区别。 一、导入部分 播放乐曲《打枣》引子部分,请学生听辨乐器音色。 二、欣赏乐曲《打枣》 1.完整听赏乐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完整播放《打枣》并提出问题: (1)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你能感受唢呐在演奏过程中,音区的变换和对比吗? 听完以后,教师针对以上两个问题,请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完以后,教师介绍乐曲内容。 2.小结《打枣》是一首活泼、风趣的唢呐独奏曲,表现了河北农村,爷爷和孙女在庭院里打枣的欢乐情景。 3.完整听赏乐曲。 完整聆听乐曲《打枣》音频,学生认真聆听并随音乐的进行展开想象。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欣赏唢呐独奏曲《打枣》,让同学们感受到了乐曲诙谐、幽默的音乐形象以及歌曲的民族风格。 三年级音乐第二课教案5教学目标: 1.学习用轻巧、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作品中的音乐形象。 2.看懂歌曲的反复顺序及休止符的运用,对歌曲进行简单的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复习歌曲《快乐的do re mi》、《爱唱歌的小杜鹃》 (二)新授。 1.仔细听一听这首歌曲的演唱顺序是什么? 2.学生有节奏的读一读歌词 3.分句模唱,解决弱起小节以及第一段向第二段过度的两拍休止,以及让学生找出相同的乐句,慢慢的唱一唱。 4.现在啊老师要请大家跟我来做个游戏,我唱歌词,你们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来模仿小杜鹃的“咕咕”声,明白了没? 5.完整的把这首歌曲连起来唱一唱。 (三)总结 今天这节课,让我体会到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很活泼,你们的歌声也像小杜鹃一样动听,我要感谢大家为我们演唱了这么好听的.歌曲,谢谢大家,最后请同学们唱着歌走出教室吧。 三年级音乐第二课教案6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通过其他创编活动来初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2、通过小组合作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才能和合作协调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在小组集体活动中,用各种创编活动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2、创编活动,节奏练习,旋律片段创作,掌握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 、磁带、打击乐器(碰铃、铃鼓、双响筒)。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 2、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 1、发声练习:1 2 3 4 │ 5— │ 5 4 3 2 │ 1 — ‖ 小猫 爱吃 鱼, 鱼。 2、实践模唱,复习歌曲《摇啊摇》、《小酒窝》。 三、导入 1、聆听音乐《草原放牧》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看看,你们想不想去呀? 生:想! 师:在看的时候如果你有什么感受都可以用你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跟着唱、打拍子等等(放《草原放牧》flash给学生看)。 2、情境想象,进入主题 师:草原是不是很美丽呀? 生:是!(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老师作提示:天上有什么?地上有什么?草原有什么颜色?它们分别是什么?生:天上有白云,地上有羊、马、狗,草原有绿色、蓝色、红色、白色、棕色,绿色是草和山,蓝色是天空和河流,白色是云和绵羊,还有蒙古包是白色红边的,棕色是马和狗。) 3、初步掌握歌曲风格 师:下面再给你们听一首歌,也是关于草原的。听的时候要思考这首曲子是什么速度、情绪、节奏和旋律是怎样的?(播放歌曲《草原上》的录音) 4、听一听、想一想《草原上》和《小酒窝》在情绪、速度上有什么不同? A、优美、舒展地、宽广 B、欢快、活泼地、紧凑 四、学习歌曲《草原上》 1、进入新课:(师)今天我们要来当一回蒙古人,唱蒙古歌,跳蒙古舞。 2、聆听歌曲,初步感受内蒙民歌的特点。这首歌曲为4/4拍的羽调式内蒙古族歌曲,音乐语言简练易记,旋律线条起伏较大,基本素材只包含两个乐句的八小节乐段。节奏舒展,旋律优美,生动地勾画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就仿佛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当中,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热爱家乡的美好生活,刻画了内蒙古人民的爽朗豪放、热情好客的性格。 3、用听唱法学习歌曲,小声的跟着录音范唱学习歌曲。 4、听辨音的长短:(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唱这曲子的时候,在同一个小节里有的歌词唱得短一些,有的要唱得长一些?请同学回答。(生)高、照、跑、叫、壮、肥。 5、实践活动:(师)现在这里有些打击乐器,你认为用哪种乐器可以表现出长音?哪种乐器表现短音? 6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五、拓展 1、进一步掌握风格,播放一段蒙古舞蹈《我也来当小骑兵》,让同学们留意看内蒙古舞蹈有什么特点。 2、老师鼓励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分组出来表演各自创编的表演活动,共同评选出最有创意、合作得最好的一组 六、课堂小结 内蒙古人的性格开朗, 而且很热情好客,如果你们到内蒙古去做客,他们一定会很热情地招待你,这就是我们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中的内蒙古族,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内蒙古草原参观活动结束了,请同学们骑着马离开这个美丽的大草原。(放《我也来当小骑兵》音乐,学生们做着骑马状离开课室)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