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幼儿园小班教案 | |
范文 | 【推荐】幼儿园小班教案集合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教案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将纸张撕成碎片的技能。 2.通过撒雪花的活动,培养幼儿对撕纸活动的兴趣。 3.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幼儿撕纸的方法; 难点:幼儿将纸撕得碎小。 活动准备 冬景沙盘一只,玩具小鸡.小猫各一只,白纸.方盒.雪景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站在沙盘周围,观察冬天掉光叶子的树,问:昨天我们看到下雪是什么样子的?(出示雪景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把撕好的'纸屑撒在沙盘上。告诉大家今天一起来撕雪花。 二、讲解示范。 老师拿一张白纸,边示范边说:用手指捏住纸的一角,一点一点撕下来,要撕得越小越好。把撕好的一片片纸放在纸盒里,等会儿大家一起来玩下雪的游戏。 三、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每人取一张白纸,撕成一片片“雪花”,要求撕成小片。提醒幼儿不要将纸屑丢在地上。 四、讲评。 指导幼儿将撕成的“雪花”撒到沙盘中的树枝上.房顶上.地上,一边撒一边说:“下雪了,下雪了,树上白了,房顶白了,地上也白了。”然后出示小猫.小狗说:“小猫.小狗看到下雪了,也很高兴地跑来了,我们拍手欢迎它们吧。” 教学反思 幼儿的动手能力是各方面能力中最为重要以及最常用的能力,它需要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方法,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灵活的动手能力在平时的学习、生活、游戏中都将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我发现在撕纸活动中不仅可以锻炼幼儿手部肌肉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而且能培养幼儿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及创造能力。 每个孩子由于他们所处的环境,导致他们的能力各不相同,因此当他们接触撕纸活动时,能力差异就显露出来,有的孩子能按正确的方法撕出纸片,有的幼儿只是用力拉扯,更有幼儿对着纸片发呆。但我觉得,当孩子第一次接触时无论好坏,无论成功与否,都不是至关重要的,最重要的 是培养孩子对撕纸活动产生兴趣。因为兴趣是开启孩子探索的金钥匙。只要孩子有兴趣,他们就会主动、自主地探索建构自己的知识。作为教师应根据孩子的特点,为幼儿创设条件,激起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鼓励下,积极主动获取有益的经验,为孩子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百科:雪是水在空中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或指落下的雪;雪是水在固态的一种形式。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2电脑活动:认识电脑 教学内容:认识电脑——第1课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认识电脑的几种类型 2、认识电脑由哪几部分组成 教学重点与难点: 电脑的分类和组成 教学准备: 电脑实物、挂图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见过电脑吗?家里有电脑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轮流发言) 导入课题:认识电脑 二、新授 1、电脑分类 教师展示实物、挂图 师述: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就是各种电脑,一般说来,常见的电脑有: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大型电脑、掌上电脑等等。现在在老师的这张挂图上,请你们来看一下,它们分别属于哪种? 学生发言 师问:除了上面的`,同学们还看到过哪些呢? 生交流 2、电脑组成部分 师述:上面我们看到了电脑可以分成很多种类。其实在我们平时最常见到的是台式电脑,也就是许多同学家中所使用的。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一台台式电脑; 教师展示实物、挂图 引导学生观察台式电脑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启发学生通过观察,想想它的每一部分和我们人的一些部分能否对应起来? 学生相互讨论 师归纳:实例讲解 台式电脑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器、音箱、打印机等几部分。 学生分别认识各部分并了解其名称 三、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看实物和挂图,了解了电脑的分类和组成部分,老师请同学们回去想一想,电脑的各个部分都有些什么作用呢?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颜色的兴趣,认识红、黄、蓝、绿等颜色。学习简单的粘贴方法。2、培养幼儿喜欢幼儿园,喜欢同伴的感情。活动准备: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剪纸人物、固体胶、画有四个房子的铅画纸。 活动过程: 一、我们长大了 1、开学了,小朋友都长大了,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滴水湖幼儿园小二班。剪纸王国的小朋友也要上幼儿园了,(出示红色纸剪人物):这是谁?它叫什么名字?看看它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我们叫它“红弟弟”。老师对红弟弟说:“欢迎欢迎!” 2、猜猜看,还有谁?(依次出示蓝姐姐、绿妹妹、黄哥哥)他们都来到了幼儿园,可是,他们应该进那个教室呢? 3、教师示范粘贴方法:用固体胶抹红妹妹的反面,然后把红妹妹贴在纸上并说:红弟弟请进。 4、出示蓝弟弟,谁也高高兴兴到幼儿园里来呢?教师与幼儿重复演示粘贴方法:“蓝弟弟,请进请进。” 二、幼儿粘贴,教师指导要点: 1、选择各色人物进行粘贴,边粘贴边说颜色名称。 2、鼓励幼儿大胆粘贴,注意运用正确的粘贴方法。 三、集体评价: 幼儿园里朋友多,唱歌跳舞真高兴。和幼儿做找朋友的集体游戏。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有自己的见解,创设了一个情景,让幼儿在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的情境中达成对颜色的兴趣,认识红、黄、蓝、绿等颜色,学习简单的粘贴方法。一开始教师就用幼儿园开学引出宝宝长大了开开心心的上幼儿园,剪纸王国的宝宝们也要上幼儿园,再逐个出示剪纸小人,中间提问让孩子关注到颜色,接下来又问:他们都来到了幼儿园,可是,他们应该进那个教室呢?这与前面的环节相呼应又有了新的情景让幼儿去思考从而找到要按颜色去找教室。教师的教学准备较为充分,为每个幼儿提供了可操作的材料,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都能进行四种颜色的对应,孩子在拿到材料后能够及时的明白该怎么样操作。此外教师对各环节时间节奏的把握较好,能够较好的完成前面导入环节从而让幼儿有更多的时间操作材料。 但在活动中还存在几个不足的地方: 1、在教学中传统的说教较多,没能够更走进孩子,跟孩子协商,让孩子自己去发现,比如教师在引入粘贴小人的时候直接就进行示范,没有过多的'强调使用固体胶的方法。这个时候应该让幼儿自己来想办法,教师再根据孩子的反应来进行指导,在示范的时候还要多强调涂抹固体胶的细节,这样幼儿才能更好的模仿学习。 2、出示教具形式单一,教师自己出示了四个剪纸小人都是:看谁来了?还有谁会来呢?虽然孩子听得比较认真,但单一的形式不利于调动活动的氛围、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从而更好地学习。因此这四个剪纸小人的出示可以教师先出示一个,让幼儿猜一猜还会有谁,再让幼儿来老师的篮子里找一找。 3、材料对孩子的挑战,材料投放就选择了四种颜色对应,对大部分被孩子来说都太过简单,因此在材料的提供上应更多的考虑层次性,让很快就已经完成任务的孩子能够有挑战,比如增加其他颜色的剪纸小人或者提高到两维思维:在选择的时候既要考虑颜色还要考虑形状。 4、可强调孩子之间的合作,材料是幼儿个别操作的,不能体现孩子之间的合作,幼儿贴得是否正确也没有人帮忙检查,但如果运用大的房子让幼儿合作把同种颜色的剪纸小人贴一个大房子里面,就为生生互动创造了条件,他们可以看自己的也可以看同伴的,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还能促进孩子去思考到底哪个是正确的。 5、桌椅的摆放过于拥挤不利于幼儿的操作。在活动中将四张桌子都放在后面,孩子过去操作的时候比较拥挤,不少孩子搬着椅子过不去,先过去的孩子又坐在前面,导致教师过多的去关注孩子的座位,对操作的要求就提的少了,巡回的时候也不方便。可将桌子就放在区角里面,每张桌子上有固定的幼儿,那么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让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 修改后教案: 活动名称:宝宝上幼儿园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颜色的兴趣,认识红、黄、蓝、绿等颜色。学习简单的粘贴方法。 2、培养幼儿喜欢幼儿园,喜欢同伴的感情。 活动准备:红黄蓝绿橘黄淡绿六种种颜色的剪纸人物、固体胶、六个红黄蓝绿橘黄淡绿颜色的大房子、红色房子、找朋友音乐 活动过程: 一、我们长大了 1、开学了,小朋友都长大了,高高兴兴地来到了滴水湖幼儿园小二班。剪纸王国的小朋友也要上幼儿园了,(出示红色纸剪人物):这是谁?它叫什么名字?看看它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我们叫它“红弟弟”。老师对红弟弟说:“欢迎欢迎!” 2、猜猜看,还有谁?(幼儿猜到的就出示,没猜到的就用剪纸小人的口吻说:还有我呢;还可以请幼儿到老师放教具的篮子里面找找看还有谁呢) 3、(当四个剪纸小人出示玩了以后,出示红色房子)他们都来到了幼儿园,可是,他们应该进那个教室呢? 4、我们怎么样请红妹妹到教室里面呢?(幼儿自己想办法)。 5、教师示范粘贴方法:用固体胶抹红妹妹的反面,然后把红妹妹贴在纸上并说:红弟弟请进。 二、幼儿粘贴,教师指导要点: 1、选择各色人物进行粘贴,边粘贴边说颜色名称,能力强的幼儿可选择橘黄、淡绿色的人物进行粘贴。 2、鼓励幼儿大胆粘贴,注意运用正确的粘贴方法。 三、集体评价: 1、幼儿交流自己的经验、评价同班的作品。 2、小结:幼儿园里朋友多,唱歌跳舞真高兴。 3、播放找朋友音乐:幼儿做找朋友的集体游戏。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4活动目标: 1、指导故事名称和角色,学习语词"暖洋洋"。 2、通过模仿晒太阳的游戏情境,理解故事情节。 3、愿意重复听故事,和教师一起学说故事。 活动准备: 1、班级里饲养小乌龟。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情景游戏"小乌龟晒太阳",引发幼儿对故事的兴趣。 1、教师出示班级饲养角饲养的小乌龟,请幼儿观察乌龟是怎样爬的。 教师:(1)、这是谁? (2)、它是怎么爬的?谁会学一学? 3、教师和幼儿一起在教室里空地方膝着地模仿乌龟爬。 4、教师用故事里的语言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故事里小乌龟晒背、晒屁股、晒肚皮的情节。 5、教师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小乌龟翻跟头翻身的'情节。 (二)、幼儿回座位,欣赏教师讲述故事。 1、教师:这里有个故事,说的就是《小乌龟晒太阳》的事情,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有感情地讲述,引导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 (三)、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明确故事的名称、角色。 1、教师:故事叫什么名字?故事里有谁? 教师提问个别幼儿,帮助幼儿明确故事的名称、角色。 (四)、教师和幼儿一起再次欣赏故事内容。教师引导幼儿一起说一说:"**暖洋洋"(五)教师鼓励幼儿介绍自己日常活动经验,说说、做做还可以晒身体的哪些部位。 教师:(1)小乌龟晒太阳,晒的是身体的什么地方? (2)身上还有哪些地方也可以晒晒太阳呢?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5一、活动目标 1、能用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等方法辨别不同果味的饮料。 2、体验自己动手调制饮料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装有热水的杯子、勺子、小篮筐、饮料、6种味道的果真、糖果图片一张与水果图做成PPT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黄色饮料,引起幼儿兴趣 1、我带来了一瓶好喝的饮料,看看,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水果也是黄色的呢?今天,水果宝宝要和我们捉迷藏,刚刚你们说了这么多黄色的水果,到底哪一种躲在里面呢?谁来闻一闻,看你猜得对不对。 2、出示红色饮料,这是什么颜色呀?什么水果宝宝也是红色的呀?哪个红色的水果宝宝会躲在里面呢?请你来尝一尝。 (二)幼儿动手调制饮料 1、小朋友,你们喝过果真吗?还有一些水果宝宝呀也想和我们小朋友捉迷藏,他们躲在了果真里面,我们一起去找出来好吗? 要求:先看一看果真粉末的`颜色,然后用勺子舀一点放到杯子里,搅一搅,再用鼻子闻一闻,猜一猜,把自己猜的水果名字记在心里,再来尝一尝验证自己的想法。喝完以后把杯子放回框子里面。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你喝到了哪种水果的味道,(苹果)他是什么味道的。(酸酸的,甜甜的,香香的) 4、总结:刚才,我们用眼睛看一看,鼻子闻一闻,嘴巴尝一尝的方法,找到了许多的水果宝宝,真棒。 (三)经验迁移 1、展示PPT,看,这些是什么呀?(五颜六色的糖果)看起来真好吃,你看见了什么颜色的糖果,红色的糖果让你想起了什么水果呀?(红色的糖果让我想起了红色的草莓) 2、除了糖果,水果宝宝还会藏在哪里呀?(饼干、面包等)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6教学内容:教科书17页,练习二5、6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 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会用数字、符号或图形进行表示和交流。 德育结合点: 1、 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向学生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2、 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符号“>”、“<”、“=”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图片学具:3只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 教师准备“猴吃水果图”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讲授新课 1、创设情境(出示“猴吃水果图”的电脑课件) 在一片绿色的草坪上,有三只可爱的小猴子抱来一堆水果。有梨、桃子、香蕉。他们围成一圈,要分水果吃。 2、数画面中的水果。 让学生观察画面,师提问:画面上有哪些水果,各有多少个。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引导。数水果的数量是最好按一定的顺序数。 3、 示象形图。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水果的数量的基础上,派代表说说。根据学生所说的让主题画中的猴、梨、桃和香蕉依次从画面中跳下来,摆成如第17页的象形图,并标上数字。 4、 认识符号“=”的含义 (1)提问:有几只猴和几个桃?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吗? (2)让学生用学具摆出表示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的图案。教师巡视,引导学生用前面所学的一一对应的方法摆出。并用课件显示教科书第17页中的“3只猴对3个桃”的图。 (3)教师指名回答问题,师生共同总结:“有3只猴和3个桃,猴的只数和桃的个数同样多,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 (4)教师在两个3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等于3”。 5、 认识符号“>”的含义 a) 让学生根据问题:有几只猴和几根香蕉?每只猴能吃到一根香蕉吗?以小组为单位用学具摆一摆。 b) 学生汇报,师生总结:有3只猴和2根香蕉,猴的只数比香蕉的个数多,有1只猴吃不到香蕉。 c) 教师在3和2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大于2”。 6、 认识符号“<”的含义。 a) 用前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学。 b) 师提问:每只猴能吃到一个梨吗?你怎么知道? c) 生自己总结:有3只猴和4个梨,猴的只数比梨的`个数少,每只猴都能吃到一个梨,还有一个。 d) 教师在3和4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小于4”。 6、扩展活动 学生认识了各个符号后,引导学生思考:“不看图,能确定3>2、3<4吗?”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巡视。学生说的也许不是教师心里的答案,但对学生的想法应予以鼓励,并引导学生回顾1---5的点子图的排列情况,想1---5的排列顺序,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3在2的后面,所以3>2,3又在4的前面,所以3<4。 7、认识符号“>”、“<” 让学生对着“>”、“<”每个人发挥想象,他们象什么,同桌或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怎样记住“>”、“<”。指名说说。只要学生说的合理,就要予以肯定,或许他们想的是你所没想到的。同时要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记忆,教师不要横加干预。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二5 让学生先看图,数出图中物体的个数,再在( )里填上数,然后根据“>”、“<”的含义在不等号两边的方框里填数。 2、 练习二6 教学内容:教科书17页,练习二5、6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 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会用数字、符号或图形进行表示和交流。 德育结合点: 1、 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向学生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2、 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符号“>”、“<”、“=”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图片学具:3只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 教师准备“猴吃水果图”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讲授新课 1、创设情境(出示“猴吃水果图”的电脑课件) 在一片绿色的草坪上,有三只可爱的小猴子抱来一堆水果。有梨、桃子、香蕉。他们围成一圈,要分水果吃。 2、数画面中的水果。 让学生观察画面,师提问:画面上有哪些水果,各有多少个。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引导。数水果的数量是最好按一定的顺序数。 3、 示象形图。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水果的数量的基础上,派代表说说。根据学生所说的让主题画中的猴、梨、桃和香蕉依次从画面中跳下来,摆成如第17页的象形图,并标上数字。 4、 认识符号“=”的含义 (1)提问:有几只猴和几个桃?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吗? (2)让学生用学具摆出表示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的图案。教师巡视,引导学生用前面所学的一一对应的方法摆出。并用课件显示教科书第17页中的“3只猴对3个桃”的图。 (3)教师指名回答问题,师生共同总结:“有3只猴和3个桃,猴的只数和桃的个数同样多,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 (4)教师在两个3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等于3”。 5、 认识符号“>”的含义 a) 让学生根据问题:有几只猴和几根香蕉?每只猴能吃到一根香蕉吗?以小组为单位用学具摆一摆。 b) 学生汇报,师生总结:有3只猴和2根香蕉,猴的只数比香蕉的个数多,有1只猴吃不到香蕉。 c) 教师在3和2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大于2”。 6、 认识符号“<”的含义。 a) 用前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学。 b) 师提问:每只猴能吃到一个梨吗?你怎么知道? c) 生自己总结:有3只猴和4个梨,猴的只数比梨的个数少,每只猴都能吃到一个梨,还有一个。 d) 教师在3和4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小于4”。 6、扩展活动 学生认识了各个符号后,引导学生思考:“不看图,能确定3>2、3<4吗?”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巡视。学生说的也许不是教师心里的答案,但对学生的想法应予以鼓励,并引导学生回顾1---5的点子图的排列情况,想1---5的排列顺序,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3在2的后面,所以3>2,3又在4的前面,所以3<4。 7、认识符号“>”、“<” 让学生对着“>”、“<”每个人发挥想象,他们象什么,同桌或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怎样记住“>”、“<”。指名说说。只要学生说的合理,就要予以肯定,或许他们想的是你所没想到的。同时要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记忆,教师不要横加干预。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二5 让学生先看图,数出图中物体的个数,再在( )里填上数,然后根据“>”、“<”的含义在不等号两边的方框里填数。 2、 练习二6 幼儿园小班教案 篇7活动目标: 1. 在看看、听听、讲讲中理解故事,体会朋友见面要问好。 2.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大胆地想象和表述。 3.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愿意尝试用语言“你好”和不同的肢体动作和朋友们打招呼,感受交往的快乐。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