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班语言秋风教案反思 |
范文 | 中班语言秋风教案反思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语言秋风教案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语言秋风教案反思 1中班语言活动: 秋风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秋天的特征,感受秋天的美。 2.感受儿歌的意境美。 3.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了解儿歌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练习法 教学过程: 1.欣赏课件。 提问:“这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教师朗诵诗歌,幼儿欣赏并大概了解诗歌内容。 提问: (1)儿歌里说了什么? (2)为什么秋风来了,大地会变得金黄?为什么大树脱下绿衣裳? 3.教师再次朗诵儿歌,并结合课件帮助幼儿熟悉诗歌内容。 4.幼儿边看课件边学习朗诵儿歌。教师注意帮助幼儿掌握儿歌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设计,我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地氛围。先让他们实地在户外寻找秋天,调动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发现秋天与夏天的不同,再进行诗歌学习。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通过学习诗歌,使幼儿感受到秋天的美,体会丰收的喜悦心情,再以图画形式把自己的体会表现出来。 中班语言秋风教案反思 2活动目标 1、学习散文诗,理解散文诗歌的内容。 2、感知秋天的色彩和秋天的景象,学习词语“光秃秃” 。 3、尝试运用已有的经验替换诗歌中的树叶,初步感知诗歌仿编活动,了解秋风还会做哪些事情。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知秋天的色彩和秋天的景色,了解秋风还会做哪些事情。 教学难点:仿写诗歌。 活动准备 1、图片(光秃秃的树和红叶子)。 2、蒲公英的图片。 3、活动前幼儿有观察秋天的经验。 4、幼儿用书《秋风带我去旅行》。 活动过程 1、教师提问引起幼儿兴趣。 (1)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现在吹的风叫什么风呢? (2)听一听今天秋风带谁去旅行呢? 2、欣赏配乐诗朗诵。 (1)散文诗的名字叫什么? (2)谁和秋风一起去旅行了? 3、教师演示图片,朗诵散文,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1)秋天的时候,谁排队去南方呀? (2)一片树叶挂在什么样的树上呢? (3)秋风是怎样吹的呢?请你学一学。 (4)树叶对秋风说了什么呢? (5)秋风答应了吗?它是怎么做的呢? 4、讨论:秋风还会做什么? (1)秋风的本领可大了,它还会带谁去旅游呀? (2)秋风还会做哪些事情呢?(吹红了苹果的脸……) (3)用讨论出来的事物代替树叶,进行散文诗的仿编。 5、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的学念散文诗。 6、活动延伸 (1)鼓励学生把秋风会做的事用自己的画笔画出来。 (2)请家长和幼儿一起继续讨论秋风还会做哪些事情。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在我的引导下和图片的作用下,都能跟着一直完整地朗诵这首散文诗了,感知秋天的色彩。在活动中,调动了幼儿视、听、说等多种感观的统一,使幼儿进一步提高了对词汇、句子的运用能力及表达能力,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韵律美,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情感。但其中我也发现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虽然看似我给孩子创设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己看图说一说,幼儿讨论,并引导幼儿用较完整地语言来表达,在活动中我并没有真正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表现在幼儿对整个图画有了自己的`解读后,教师并没有按照幼儿的意愿对作品进行适当地调整,将幼儿的口头语转变书面语言,成为幼儿自己的东西,还是回到了预设的活动设计中,导致孩子的学习兴趣开始有了下降,虽然就学习本首散文诗内容而言,还是有一定的效果,但与《纲要》中对幼儿是学习主体的精神还有一定的差距。尽管这对教师本身的素质要求很高,但新课程要求我们引导幼儿创造性地活动,积极地参与活动,强调幼儿学习创造性和自主性,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考验,要求我们要不断地研究与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在不断地实践中学习、研究、探索、解决这样的问题,以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发展的需要。 中班语言秋风教案反思 3活动目标: 1、在说儿歌活动中感受秋风的顽皮和可爱。 2、能在教师引导下运用儿歌中的句式进行简单的创编。 3、知道秋天的大致特征。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在教师引导下运用句式练习说话。 难点:初步理解儿歌中动词的运用并尝试创编简单的句子。 活动准备: 风娃娃图片、白云、叶子、大雁、菊花、大自然图片。 活动过程: 一、看图谈话导入 看图,请幼儿说说图中有什么?风娃娃在干什么?白云和叶子在哪里?是怎样动的? 二、学习理解儿歌 1、漂亮的图画中藏着一首有趣的儿歌,名字叫《秋天的风》,我们一起听听(放音频)。 2、提问:秋天的风和谁做游戏了?是怎样做游戏的?请幼儿用肢体表现“吹”、“飘”、“追”的动作。 3、看视频,随画面变化说儿歌。 三、迁移练习说话 秋天的风还想和更多的朋友一起玩,我们看看它还和谁一起玩了? 1、教师出示大雁的图片:大雁在干什么?(飞)秋天的风会怎样和大雁玩呢?引导迁移句式创编:秋天的风,陪(追、带)着大雁飞。 2、教师出示菊花图片:菊花什么样子?秋天的风害怕吹落花瓣,很小心地和菊花玩,它会怎么和菊花玩?引导创编句子:秋天的风,看(望、抱)着菊花开。 3、教师出示小朋友走进大自然的图片:秋风带小朋友走进大自然,小朋友大自然中做什么?(小组看图讲述小朋友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活动) 4、巩固:教师出示所有图片,幼儿看图完整说儿歌(包含创编的'句子)。 5、播放音乐,教师朗诵儿歌,幼儿轻声跟诵,并和老师一起用动作表达儿歌表述的内容(离开座位) 四、结束部分 秋风调皮、可爱吗?为什么?我们一起出去找找秋风,看秋风在幼儿园里和谁在做朋友,我们也要和秋风做朋友。 活动反思: 引导创编,迁移句式练习说话时,只有少数幼儿愿意主动发言交流,有初步的想象能力。大部分幼儿比较被动,只愿意和大家集体一起说。幼儿基本上能根据动词做出动作,但是主动运用动词的时候需要教师不断引导。随音乐轻声说儿歌和教师一起表演儿歌时,幼儿情绪好,都能动起来。户外找秋风时,知道树叶动了就是秋风在和树叶玩,脸上凉凉的是秋风吹在脸上,知道秋风是看不见、抓不住的。 中班语言秋风教案反思 4活动目标 1、感受诗歌所描述的秋天景色,加深对秋天特征的认识。 2、用适当的语气学念诗歌。 3、理解词语:飞回、脱下、飞落。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诗歌。 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重点难点 感受诗歌所描述的秋天景色,加深对秋天特征的认识,并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活动准备 1、主题活动录音带中班①(秋季)1盒,录音机一台。 2、燕子、大树、花朵和黄色色块的图片个一张。 活动过程 1、谈话:我看到的秋天。 (1)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互相交流在哪里看到了秋天。 (2)秋天和夏天有什么不一样? (3)秋天的动植物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2、欣赏诗歌:秋风。 (1)播放儿歌录音,让幼儿说说自己在诗歌里看到了什么。 (2)诗歌提了什么问题?你找到答案了吗? (3)诗歌里动物和植物做了什么动作?鼓励幼儿模仿这些动作,想一想秋天的时候还有谁也会做这些动作?帮助幼儿理解词语:飞回、脱下、飞落。 3、学念诗歌:秋风。 (1)教师示范朗诵诗歌,同时按照诗歌的顺序出示燕子、大树、花朵和黄色色块的图片,帮助幼儿记忆诗歌内容。 (2)幼儿看图片跟教师学念诗歌,提示幼儿用惊奇的语气念带有问号的诗句,最后一句表现出找到答案的喜悦心情。 4、活动延伸: 自由创画《美丽的秋天》(看课堂时间,不一定放在课堂中,但要让幼儿拿到教室展示) 附: 秋风(诗歌) 是谁,让燕子飞回南方? 是谁,让大树脱下绿衣裳? 是谁,让花瓣片片飞落? 是谁,让大地变得金黄? 啊!原来是秋风。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设计,我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地氛围。先让他们实地在户外寻找秋天,调动幼儿的兴趣 ,引导幼儿发现秋天与夏天的不同,再进行诗歌学习。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通过学习诗歌,使幼儿感受到秋天的美,体会丰收的喜悦心情,再以图画形式把自己的体会表现出来。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