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树上的鞋》说课设计 |
范文 | 《树上的鞋》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树上的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记叙的是的一件“我” 亲身做过的平凡而有意义的事。“我”捉蟋蟀累了睡在一棵大槐树下,在睡梦中被惊醒,发现一只雏鸟钻进鞋窝里,于是我想办法把雏鸟送回鸟妈妈身边。而“送”的办法就是“我”将一只鞋作为鸟窝,放在树杈上。 “我”发现雏鸟钻进鞋窝以后的所见所思所为,是课文记叙的重点,并以“我”的发现为线索展开了故事情节。“发现”是事情发展的关键点。 本文的语言朴实无华,没有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没有丰富的想象,也没有激动人心的场面。然而却真实地写出了儿时那种即想即做、天真质朴的特点。 二、说目标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3个生字,掌握“掘、蟋蟀”等9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述:鞋子跑到树上的原因及要点领悟“依偎”这一词语的意思。 3.能够恰当地想象后来发生的事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理解课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依据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关爱幼小生命。 三、说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鞋子跑到树上的原因及要点。 (二)教学难点 恰当的想像后来发生的事情。 四、说教法 1、引导法:抓住重点词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并体会文中的重点语段; 2、阅读体会法: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在读中感悟; 3、读写结合法: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的续写,实现了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 五、说学法。 1、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自读自悟,在朗读中思考体会儿童即想即做、天真质朴的特点。 六、说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树上的鞋》(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掘土、蟋蟀、厉害、雏鸟、饼干、攀爬、依偎、亲吻 (2)指名个别学生读,齐读。 (3)指导书写。 【设计意图:虽然学生已有了预习的基础,但教师也需要对一些生僻字、易错字进行强调和矫正。并通过让学生反复读词语,加深对重点词语的认识。】 2、默读课文,引导学生用填空的形式来概括课文的内容。 【设计意图:透透彻彻地把课文读熟,这样对课文的理解才能深入。四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还不能很好的概括,在这里我先让学生把整篇文章读一读,对文章内容有了大概了解,我还设计了一段话,以填空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易于学生理解。】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再读课文,引导学生质疑:鞋子为什么会跑到树上去呢? 预设:鞋里有一个从窝里掉下来的小鸟,小鸟把我的鞋当成了家,于是我就把我的鞋连同小鸟一起放在了树杈上。 2、进一步提问:那么小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把小鸟送进窝里呢?有哪些原因呢?同学们默读课文,在书上勾出答案,在四人小组中交流你的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会作者天真、朴实、爱护鸟类的品质】 3、全班交流。 预设点: (1)树太高“我”攀不上去。(第5自然段) (2)小鸟打蔫,时间紧迫。(第7自然段) (3)小鸟只有躲在鞋里才会感到安全,它把鞋子当成了避风港。(第8自然段) (每说一点教师指名读此段,读出作者的天真、朴实及小鸟的可怜。) 读课文第8自然段,体会“依偎”的意思。(小鸟这时很害怕,只有靠在鞋子边上才会感到些许安全,因此“依偎”不单只是靠着的意思,而是一种安全、幸福的靠着、挨着。)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指导,教给学生朗读技巧,从而体会文章所蕴涵的真挚情感。】 (四)展开想象,拓展延伸。 作者把自己的鞋子奉献给了小鸟妈妈和小鸟,而他只能光着一只脚回家。同学们想象一下以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1)提示: ①“我”回到家,爸爸妈妈会怎样看待这件事? ②小朋友们知道这件事情后,会有什么议论? ③别人看到树杈上有一个鞋子,会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2)四人一组说一说。 (3)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又能拓展知识面。把语文打开,向生活延伸,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经历。】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平时穿在脚上的鞋跑到了树上,它就不是普通的鞋了。请大家给它起个温馨的名字吧,然后再说一说后来会发生怎样的事。(完成续写) 【设计意图: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要培养学生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从而提高语文能力。】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