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白杨》教学设计 |
范文 | 《白杨》教学设计精选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白杨的图文资料。 2、搜集有关新疆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在祖国的西北,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生长在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 2、看课题激疑: 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一读: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准,把生字新词标出,不理解的词用“?”划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自己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请教老师或同学。 2、二读: 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所出现的三个问句并用波浪线标出。 ⑴ 学生找出三个问句后全班交流。 ⑵ 课件出示三个问句。 ①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② 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③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3、三读: 默读课文,把找出的三个问句当成思考题,想一想,你能在文中找到答案吗?请边读书边思考边在文中做适当的批注,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个记号。 ⑴ 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老师巡视、点拨。 ⑵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初步感知,交流体会 1、对这三个问题的理解,能从课文的字面上大体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2、指导学生初步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示范书写 1、教师示范“疆”字,提醒学生注意相应笔画。“陷”的右下部不好写,注意与“滔、焰”区别。 2、学生在写字本上抄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抓住“沉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白杨》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快速浏览课文,请找一找“沉思”这个词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用“△”号标出,想想“沉思”是什么意思? 二、抓“沉思”一词学习课文 1、学习爸爸第一次沉思的内容: ⑴ 默读1~4小节: 想一想爸爸第一次是看到什么而陷入沉思。 ⑵ 课件展示,带学生入境。 出示课件:画面上展示茫茫的大戈壁荒无人烟、飞沙走石的情景,老师画外音:看!这就是车窗外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这就是铁路沿线的一行白杨树!(画面上出现一排挺直的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就在这时,兄妹俩的一番对话打断了他的沉思。 ⑶ 学习文章的5~11小节,分角色朗读,以读代讲。 ① 提出读书要求: 请同学们分角色把兄妹俩的对话读一读。男同学扮演哥哥,女同学扮演妹妹,老师就读爸爸说的话和叙述部分。注意要把兄妹俩争论时那份天真、固执的语气读出来。 ② 学生分角色朗读。 ⑷ 学习文章第12小节,细细品读爸爸介绍白杨特点的'三句话: 过渡: 哥哥最后一个问话: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引出爸爸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出示课件: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① 提出读书要求: 自由轻声读一读这段话,运用“抓关键词品读”的方法想一想你从每一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② 学生抓关键词品读这三句话: A、学生品读“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一句后,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品读“从来”一词后,老师启发学生:你从中读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 你能读出白杨高大挺秀的特点吗? B、学生品读“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一句后,老师更进一步引导理解,老师启发学生:从这一句话里你又能读懂白杨的什么特点? 指导练读: 你能把白杨生命力如此顽强的特点读出来吗? ③ 学生品读“不管遇到风沙还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A、启发学生: 从这一句话里你还读懂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B、指导练读: 你能读出白杨树坚强不屈的品格吗? C、当堂完成课堂小练笔: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感悟白杨树坚强不屈的特点,咱们来做一个小练习。 风沙刮来,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雨雪打来,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干旱,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对洪水,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有感情朗读第13小节。 ⑸ 学习第14小节,抓三个“只知道”体会爸爸的心: 过渡: 爸爸的这番话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出示课件: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① 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后启发学生: 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去工作。你们知道吗?请把爸爸的经历和白杨联系起来考虑,谈谈自己的看法。 ② 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你们知道吗? ③ 老师引读:“他们只知道……” 可他们却不知道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爸爸为什么要把孩子带到艰苦的地方去呢? ④ 小结: 看来,你们都知道了兄妹俩的三个“不知道”,那么,你们是不是已经明白了爸爸的心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学。 2、学习爸爸第二次沉思的内容: 出示课件: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⑴ 鼓励学生针对这段话大胆质疑。 ⑵ 归纳学生的质疑难点并让学生自读自悟自解疑难。 设想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 ① 爸爸望着窗外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爸爸会想些什么? ② 为什么爸爸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⑶ 学生交流讨论。 ⑷ 理解爸爸的心: ① 出示“心”在字典里的两种解释:①指心脏。②指思想、感情等。 ② 请学生为文中“爸爸的心”选择正确的解释条后用“心”字来扩词,老师相机板书: 心情、心思、心愿 ③ 学生用上“心情、心思、心愿”这三个词来领悟“爸爸的心”。 ④ 老师小结: 爸爸的心首先指的是一种心情,他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思,当他深情地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时他就怀着这份沉甸甸的心思,孩子们不知道,而你们已经从孩子们的三个“只知道”中知道更多的内含了;爸爸的心还指的是一种心愿,那就是──(学生回答:希望孩子也能和他一样建设边疆、扎根边疆。)同学们这回对爸爸的心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三、想象拓展,布置课后小练笔 1、大胆想象四十年后,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的第三次沉思。 老师启发: 学完《白杨》一课后,我们难忘当年在那趟西行的列车上,爸爸那番意味深长的话。四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在一架西行的波音七四七客机上有不少来自国内外的志士仁人,他们正准备奔赴西部边疆。飞机内还坐着当年的爸爸,他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带着两个在新疆出生的小孙孙刚从上海探亲归来,此时他搂着两个小孙孙,俯视着舷窗外的茫茫戈壁,又陷入了沉思。同学们想想,这位当年的爸爸如今的爷爷四十年后可能在沉思什么呢?这位爷爷和两个小孙孙之间又会有一段怎样的对话呢? 2、布置小练笔作业: 同学们可根据以上的设想大胆展开想象,完成小练笔作业《第三次沉思》。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