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教学设计方案 |
范文 |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通用17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与愿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感受交际的乐趣。 2、学习使用普通话,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3、在交际互动中,使学生能初步说清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并了解别人讲话内容;态度大方、有礼貌。 4、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乐于交流,说清观点,认真倾听别人讲话,在交流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 1、自制动画片《骑驴》。 2、自制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一、读故事,了解短文内容及几个基本观点 1、看动画,讲故事,感知短文内容。 点评:上课伊始,生动有趣的动画,绘声绘色地讲解,不知不觉地把学生带入了学习的氛围,学生定会兴趣盎然。 2、自由读故事,了解文中对于爷孙俩骑驴的几种说法。 点评:读故事是看动画所无法代替的,这使学生对故事《骑驴》的四种说法逐渐明晰,为展开交流做好准备。 3、引导学生汇报故事中的四种说法,同时板书: ⑴ 中年人认为两个人不能都骑驴。 ⑵ 老人认为应该尊敬老人,让爷爷骑。 ⑶ 孩子认为应该让孙子骑。 ⑷ 种菜的人认为有驴不骑,太笨了。 二、搭建平台,充分交流 1、同桌交流: 同桌相互交流:老爷爷应该听谁的?教师提出:说清自己的想法,并能认真听对方讲话。 2、小组交流,按不同观点分组: ⑴ 调查分组: ① 同意爷爷骑驴的为一组。 ② 同意孙子骑驴的为一组。 ③ 同意不能都骑的为一组。 ④ 同意不骑太笨的为一组。 ⑤ 与以上四种观点不同的同学为一组。 点评:按不同观点分组,是来自学生自己的观点,打破了常规分组中存在的形式主义,使小组学习更具实际意义。另外,对于与以上四种观点不同的同学为一组的设计,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及教师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⑵ 组内交流。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以各自喜欢的方式汇报,互相补充,团结合作,讲清组内想法;注重师生评价,培养学生交际的情意态度和良好的交际习惯,提高交际能力。 点评:能通过教学评价,培养学生交际的情意态度和良好的交际习惯,抓住了口语交际教学的重点。但在实际教学中,此处教学的不可预测性更强,随时生成的课程资源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设计才更有针对性。 4、不同观点互动交流: 在相同观点汇报的基础上,引导不同观点的小组进行互动交流,充分说理,说服他人。再次创设情境,使学生交际更深入。 点评:不同观点的交锋,让学生的交流活动升华,互动性更强,交际情境自然形成。同时,在交流中,经过教师的恰当的引导、点拨,学生会逐渐体会故事所蕴含的哲理。 三、扮演角色,感悟道理 师生扮演角色,创设交际情境。通过这样的交流使学生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做事要有主见。 点评:这一教学环节设计很巧妙。巧,是因为师生角色扮演使交际更具实际意义;妙,是因为交际过程不单是语言交流的过程,更是学生思想受到启迪,情感得以熏陶、释放的过程。 四、联系实际,拓展交流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拓展交际空间。使学生逐步感知到交际是生活中的一种需要,使学生在生活中能更好地与他人交流。 教学设计方案 篇2学习目标: 1.品读诗歌,学会分析本诗的语言特点,理解诗的主题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2、学习用比较思维阅读文章的方法。 3、培养诗歌阅读能力,培养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评价任务: 1.识记字词、作家作品常识。 2.用比较思维阅读文章的方法。 3. 理解作者感情,领略自然景物的美。 教学重点: 品读诗歌,学会分析本诗的语言特点,理解诗的主题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难点: 品析重点句子,感受作者独特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朱自清先生喜欢春天,因为春天美在 2.林斤澜先生钟情于北国春风,是因为北国春风 。 (学生回忆课文,填空) 二、 和朱自清先生的《春》对比,学习王宜振的《初春》 (一)、整体感知,读《初春》 1.从诗中勾画出作者着力描写了初春的哪些景色?(学生边读边画) 明确:毛毛雨、小树、新芽、新叶、蝴蝶、蜜蜂、蛙鸣、风筝等。 2.为什么这首诗有一种强烈的清新感? 明确:本诗都是以儿童的眼光观察春天,描绘春天,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3.朱自清先生的《春》和王宜振的《初春》有哪些相相似之处?(学生对比阅读两篇文章) 明确: (1)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文字风格都细腻、清新、俏皮。 (3)都五官开放,多角度描写。 4.读《初春》思考:语言风格 想象特点 明确:语言风格:清新活泼 想象特点:想象的导向都是美化,美好的事物都是孩子气的,天真的. (二)、读三、四节,体会诗歌想象的特点(学生找想象的诗句品读) 明确:石子---蝴蝶;书中倾听----蜜蜂歌唱;池塘中的蝌蚪----美人的雀斑,甚至想到了夏天的情景。 小结:这样的想象奇特而又大胆,在这样超常的,陌生的想象中传达着初春景色的美好。 (三)、这四节诗中我们感受到了初春景物怎样的特点?(生读诗中相关语句) 明确:小、嫩、新、美 “把春天吹得摇摇晃晃”一句让我们产生怎样的联想?是春天在摇摇晃晃吗? (是作者陶醉在这“小、嫩、新、美”初春的美景中,陶醉的摇摇晃晃。) 小结:这样的想象仍然奇特而又大胆,超常而又陌生. (四)、小诗让我们产生新鲜感的原因(生读诗,探究) 写作视角:以儿童的眼光观察春天,描绘春天,表达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以亲切,清新,可爱取胜。 语言特色:想象中的语言,拟人,比喻,想象奇特而又大胆,超常而又陌生,文字新颖而亲切;以新取胜。 小结: 这篇文章作者写了春天的景物和人物在春天的活动,表达出春天的喜爱之情。 三.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诗歌《初春》,知道了它写了什么,还知道作者是怎样写的,希望同学们课下这样的方法写写有关春天的文章。 板书设计: 毛毛雨新芽初蛙鸣 风筝儿童心理 春蝴蝶 蜜蜂爱春之情 蝌蚪教学反思 本课词的学习完全放手,让学生通过预习提纲自学。在短短的五分钟时间学生主动、投入,每个学生都在认真的按要求学习。总之,我会认真反思,再次修改,认真学习理念并落实,争取有所提高 教学设计方案 篇3一、目标: 1、初步会用正确的方法洗手、擦手,知道在饭前、便后要洗手。 2、愿意学念儿歌,练习边念儿歌边洗手。 3、不把水龙头开的过大,知道节约用水。 二、准备: 1、一只可以示范洗手的茶水桶、接水的盆、肥皂等。 2、洗手的顺序图:冲手→擦肥皂→搓手→冲手→擦干。 三、过程: 1、引发幼儿洗手的兴趣。 我们马上要吃点心了,吃东西前要干什么? 小朋友已经长大了,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了,你们会把自己的小手洗干净吗? 2、了解正确的洗手方法。 (1)现在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怎样把我们的小手洗干净。 幼儿坐在座位上边念儿歌边做洗手的动作,教师检查幼儿的方法是否正确,并对幼儿进行个别辅导。 (2)组织幼儿到水池边洗手,并及时提示幼儿不把水龙头开的过大,知道要节约用水,洗干净的手要先在水池里轻甩三下,不把水溅在衣服和地上?? (3)教师对洗干净、擦干的幼儿表示赞赏。 师:你的小手洗得真干净,是个讲卫生的好宝宝。 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两位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利用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计数器 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一填: 2.口算: 直接写结果,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第一组题是怎样想? 二.练习。 1.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5 学生先自己选择三题计算,再板演交流。 2.教材想想做做6。 先让孩子通过观察是否能比出大小,再计算验证。 3.教材想想做做4。 利用教学光盘组织学生口算。 4.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想想做做第3、7、8题) 先让孩子交流图意,再说说数量之间的关系(要让孩子说说,知道哪些信息,要求什么问题,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最后列算式解答。 四、拓展 让孩子自己编一道用减法计算的问题。(注意引导和交流) 五、课堂小结(略) 教学设计方案 篇5【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点,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2、让学生通过朗读和感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进行说话训练,句式迁移。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朗读和感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难点】 进行说话训练,句式迁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四季》。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四季的图片,想看吗?那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四季的美景吧!大家一边看,一边想,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播放四季幻灯片,学生欣赏,老师随机点评。 春天来了,小草长出嫩芽,花也开了。小鸟在枝头快乐的歌唱着:春天就在这儿! 夏天,人们在海边游玩。满池的荷叶好像也在告诉人们:夏天已经来到了。小溪欢快地流淌着,等待在小朋友们来游泳。 霜叶红于二月花,看,秋天来了。秋天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谷穗沉甸甸地,金灿灿的南瓜堆满了田野。 冬天,白雪皑皑。树木的叶子都落光了。看,调皮的小朋友在雪地里堆起了雪人,连白天鹅也高兴地跳起舞来。 3、指名说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学生说,教师点评。) 二、精读一节,体会学法 1、那你们想知道老师喜欢哪个季节吗?是秋天。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你们观察过秋天有什么特点吗?(指名说) 2、田野里的谷子都成熟了,(出示谷穗图)这谷子我们也可以叫它谷穗,(出示谷穗两字,带读) 3、谷穗成熟了,沉甸甸的,弯下了腰,(出示弯弯,读谷穗弯弯) 4、谷穗弯弯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指名说) 5、谷穗丰收给人们带来了这么多的好处,人们高兴吗?谷穗呢?它高兴地跟人们说:我是秋天。(出示我是秋天。)假如你就是这成熟的谷穗,请你来跟人们说一说这句话。(指名读) 6、(出示大片谷子图)这一大片谷穗在秋天的吹拂下怎么样了呢?(出示鞠着躬,带读) 7、(出示秋天诗歌)小朋友们已经会读这几句话了,现在把它们连在一起,你也能把它读好吗?(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 小结过渡:的确,秋天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欢乐,我们都非常喜欢它。除了秋天,你还喜欢什么季节?(指名说,并相应板书:春天、夏天、冬天) 三、学法迁移,自由探究其它三节 1、自由探究其它三节 过渡:能用自己的读把它表现出来吗?学生选择一个段落,自己好好读一读。 2、教师巡回指导 3、指名站起来汇报读。 教师抓关键词点拨,指导学生朗读,并体会句子意思。(尖尖,圆圆,大肚子一挺等词) (朗读的面要广,要结合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等方式。) 四、说话训练,句式迁移 过渡:这些季节真美丽啊。春天有草芽,有荷叶,有谷穗,有雪人,这些构成了缤纷的四季。你在这些季节还见过什么? 1、学生自由说。 2、你能有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吗? 〖幻灯出示 1、落叶片片,它对( )说:我是( )。 2、( ),它对( )说:我是( ) 3、学生自由写。 4、指名汇报(让写得好的学生有感情朗读一下。) 五、总结 看来,同学们的心里也有美丽的四季,让我们用这种感情齐读一遍课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6活动准备 对话框、云朵和放大镜标记若干 三张大图,第一张:老虎躲在大树后,露出凶恶的脑袋和锋利的爪子,三只奔跑的兔子; 第二张:大象在河面上架起一座桥,三只兔子分别在大象的鼻尖上、背上和尾巴上; 第三张:大象用鼻子喷老虎,三只兔子拍手笑。 活动目标 在符号标记的提示下尝试完整讲述故事内容。 能大方地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愉快地与同伴分享。 能仔细观察图片中角色的表情、动作,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展开合理的想象。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发幼儿对故事情节进行合理的推测 教师: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不过这个故事要请你们和我一起讲,听听谁讲得完整、讲得生动、讲得有趣。这是故事的开头,这是故事的结尾。(出示第一和第三张图)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三只兔子在干什么?猜猜看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 教师(揭去遮挡老虎的小图):原来有一只凶恶的老虎在追小兔子,结果怎样?猜猜看,兔子是怎样逃离虎口的?到底是谁救了小兔子?怎样救的?(出示第二幅图)请幼儿讲述大象救小兔的事情。 教师:老虎追到河边,大象会怎样对付老虎?(幼儿猜测后,教师揭去遮挡“大象用水喷老虎”画面的小图,引导幼儿完整讲述。) 二、尝试完整讲述故事 教师:现在请你们把大象救小兔的事情讲清楚,每幅图都要讲到,看谁讲得完整。(幼儿自由讲述,教师到幼儿中间倾听,并请1名幼儿讲述。) 教师:你们觉得他把大象救小兔子的事情说清楚了吗? 教师总结:三幅图都讲到了,大象救兔子的事情讲清楚了,这个故事就讲完整了。 三、出示对话框的符号,引导幼儿再次讲述 教师(在第一幅图小兔子旁边放一个对话框):老虎在追赶兔子的时候。兔子会喊什么?都要被老虎吃掉了,慢慢地说行不行?应该怎样说?(着急、有力、快快地说)我们来试一试、学一学,大象在听到小兔子的求救声后会说什么。 教师(在第三幅图上的小动物旁边分别放对话框):这时候,老虎会说什么?大象会说什么?小兔子又会说什么? 教师:现在你们再来讲讲这个故事,这一次要把小动物说的话全部讲到故事里去,试一试吧。(幼儿自由讲述,教师到幼儿中间倾听,并请1名幼儿讲述。) 教师:故事讲得好不好?好在哪里? 教师总结:原来讲故事时加入角色之间的对话,故事就会变得更加生动。 四、出示放大镜和心里想的符号,引导幼儿再次讲述 教师(在第一幅图老虎旁边出示放大镜标记):你们刚才都讲到了这只老虎,让我们仔细看看这只凶恶的老虎,它的眼睛怎么样?嘴巴和牙齿是怎样的?老虎看到兔子,心里会怎么想呢?(出示云朵符号标记)(啊!这三只兔子真肥呀,正好让我填填肚子!) 教师(在第三幅图老虎旁边出示放大镜标记):刚才还很得意的老虎,现在是怎样的?(吓得用爪子挡住了脸)心里又会怎么想呢?(出示云朵标记)(今天真倒霉,兔子没吃到反而被大象喷得满脸是水。) 教师:现在你们再来讲讲这个故事,这一次要把放大镜看到的地方和老虎心里想的都要讲到故事里去,看谁讲得生动,你们试试看。(幼儿自由讲述,教师到幼儿中间倾听,并请1名幼儿讲述。) 教师:他讲得好吗?哪里好? 教师总结:原来讲故事时,把小动物的样子、对话和心里想的都编到故事里去,故事就会讲得很精彩。 五、给故事取名字 教学设计方案 篇7教学前思: 1、一年级学生擅长直观,形象思维能力强,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所以在理解字词时,我采取多种形式:看图理解、听音理解、联系生活经验理解等,《小小竹排画中游》第一课时。 2、学生的个性能力不同,所以在指导学生认记字形时,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住字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首诗歌,学生喜欢读,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和背,让学生体会到江南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预定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能喜爱江南,热爱自己的家乡。 2、用自己的方式认识“排 中 游 流 唱 两 岸 树 苗 绿 江 南”等12个生字,会写“口、日、中”3个字。认识2个笔画和三个偏旁。 3、利用生活经验、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竹排”、“树木密”、“禾苗”、“江南”、“鱼米乡”等词语,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笔画 偏旁和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收集学生旅游时拍摄的照片,布置在教室里,课前介绍; 2、清越的古筝音乐; 3、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课文大意,知道江南是十分美丽富饶的地方,能喜爱江南,热爱自己的家乡。 2、用自己的方式认识12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绿油油”朗读时应读成“lǜ yōu yōu”。 3、利用生活经验、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竹排”、“树木密”、“禾苗”、“江南”、“鱼米乡”等词语,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先借助课件,演示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在景色秀丽的江南水乡,一个穿着红衣裤的小男孩撑着小竹排顺流而下;河水清清,鱼儿在水中嬉戏欢跃;两岸树木茂密,鸟儿在林间飞舞歌唱。近处,绿油油的禾苗一望无际;远处,几间青瓦白墙的房屋若隐若现。(音乐欣赏) 一、直接导入。 1、师:小朋友们坐过竹排吗?(板书:竹排) (如果有,请他来说一说,再出示课件。如果没有,就直接出示课件“竹排”。学生看图理解,随机正音:排)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3、小小竹排画中游。(指名读课题,正音,读得美些。)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学生自由读课文3分钟。 A、教师巡回,随机正音。 (圈圈读读你认识的字,当小老师念给全班同学或同桌听;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认认字。) B、指名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再次读一遍课文,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3、四人小组交流问题,能在小组中解决的就直接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待会儿全班交流。 三、交流问题。(在充分预设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提问随机引导。) 词语方面的问题: ★顺水流:可以请学生边读句子边用手势表演,然后自己读句子做手势最后共同边读边表演。 ★树木密:先请学生说说,再出示课件,让学生懂得这是指树木多,枝叶茂盛,一棵挨着一棵。出示树木“密”和“疏”进行比较。 ★禾苗:你见过禾苗吗?(见过,就追问:在什么地方?是什么颜色的? 没见过,就带孩子们看看禾苗的图片。)最后,都引出:绿油油。你还见过绿油油的什么? ★江南鱼米乡:课文哪个地方讲到鱼?(鱼儿游)哪个地方告诉我们这儿稻米多?(禾苗绿油油)(课件出示)学生读有关句子。 有关课文的问题: ★小小竹排在哪里游?学习最后一句。(积累:风景如画) ★为什么说江南鱼米乡?学习2、3、4句,随机理解词语:树木密、禾苗、绿油油。(方法同上) ★为什么小竹排在画中游?全班讨论,引出江南好风光,就像一幅画。从而学习2、3、4、5句。随机理解词语:树木密、禾苗、绿油油。(方法同上) 小结:江南的小河多,有许多鱼虾,种了很多水稻,是个特产丰富的地方,所以称为鱼米乡,那里的景色十分美,人在其中就像走进画中一样,所以就说“小小竹排画中游”。(积累:鱼米之乡) 教学设计方案 篇8教学内容:教材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内容。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目标: 1、巩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笔算乘法和估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增强计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并能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 1、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出示教学目标。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1、师生一起说说复习单元的的内容:口算乘法、笔算乘法、估算乘法。 2、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并逐一展示,最后全体评议。 (1)先出示口算乘法算式,分小组指名回报,全体评议。 (2)请写出你自己喜欢的不进位的笔算乘法,并完成计算。 (3)请写出你自己喜欢的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并完成计算。 (4)请写出你自己喜欢的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并完成计算。 (5)请写出你自己喜欢的一个乘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并完成计算。 (6)请写出你自己喜欢的一个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并完成计算。 (7)请写出你自己喜欢的估算乘法的笔算乘法,并完成计算。 三、测评训练 1、列竖式计算 24×5=? 123×3=? 412×6=? 324×5=? 138×6= 108×6= 204×5=? 150×6= 300×3= 235×3= 39×5≈ 302×8≈ 599×6≈ 71×9≈? 108×4≈ 2、解决问题 (1)小红每天上学骑7分钟自行车,他平均每分钟骑185米,小红家和学校距离多少米? (2)老师把全班分成9组做实验,每组5人。后来有改成每组9人,这样可以分成几组? 教学设计方案 篇9【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策划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在口语交际中领悟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并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3.懂得在信中有条理地书写内容,并写出真情实感。 4.学会评改习作,并通过书信与人交往,分享习作的快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1.播放课件。(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地方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部分山川风物的图片、文字资料) 2.伟大祖国幅员辽阔,江南水乡,塞外风光,西部高原,独特的地理特色,迥异的风土人情,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 二、明确主题,出谋划策 1.今天我们要来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去结交更多的朋友,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更深入地了解他们那里的风景和物产,必要时向对方献上一片爱心。 板书:策划“手拉手”活动 2.要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我们首先要做的准备工作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建立联系 3.远方的小伙伴和我们相隔遥远,千山万水把我们阻隔,不过现代科学技术这么发达,我们总会有很多办法和他们建立联系的,好好想一想,把你的办法告诉大家。 4.学生分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如,网络上聊天工具、报纸杂志上的交友栏目,作文书上注明的详细地址、电视节目介绍的学生……) 板书:网络 报纸杂志 各类书籍 电视节目…… 三、集思广益,进行策划 1.与远方的小伙伴建立起联系之后,我们就要着手思考如何开展“手拉手”活动来增进彼此的了解了。 (1)你认为可以通过什么形式来增进和小伙伴的了解? (2)远方的小伙伴虽然和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可是他们中还有很多人不能像我们这样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有的甚至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我们可以怎样帮助他们? 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请大家先在组内商量和交流。 2.学生分小组商量。教师参与各小组的探讨活动,对活动的可行性以及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有益的事进行具体的指导。 3.学生全班交流各小组的策划情况。教师适时点评并板书。 (1)你们的策划让人感动,看,有充满关怀的支助活动,有情真意切的书信往来,有简洁流畅的情况介绍,有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还有方便快捷的网上交流…… 板书:支助活动 书信往来 情况介绍 联谊活动 网上交流…… (2)每一项活动的设计,都渗透着同学们的想法。但是每一项活动都应该有其可行性,请你就自己活动设计的可行性方面来谈一谈。 学生交流活动设计的可行性,对其他同学有所启发。 (3)面对不同地区的小伙伴,根据自己现有的条件,我们可以为对方做些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 四、深入探讨,课外延伸 1.你是否想把自己精心策划的活动付诸实践呢? 2.经过刚才的商量,你们一定还有很多与小伙伴建立联系的方法,请大家课后再收集一些,我们下节课把自己的建议告诉他们。愿我们的“手拉手”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让我们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 3.第二、三课时 习作及评改。 一、回忆书信的格式 1.交流书信的写法及格式。 2.学生自读教材第二自然段。 3.你认为重点应该放在哪个部分? 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介绍自己(略) 说出想法(略) 提出建议(详) 4.在上节课的口语交际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并进行精心的策划,要让别人明白自己的想法,就必须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写。 二、师生同写,发表见解 1.学生自己写信。 2.教师稍作巡视后也与学生一道写。 三、交流赏析,学会评改 1.教师根据巡视时的观察,让几个学生读习作草稿,全班同学评改。 评价方向: (1)叙述清楚且有条理。 (2)提出的建议具有可行性。 (3)语句准确,想法合理。 (4)书信的格式正确。 2.教师把自己的下水文读给学生听,请学生作出评价,并与学生的习作进行对比,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3.结合评改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草稿。 4.小组交流评改。 5.教师评改后小结作文情况。 6.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誊抄习作。 四、学写信封,寄出信件 1.同学们不仅精心策划了“手拉手”的活动,还认真写出书信。大家想结识远方小伙伴的真情溢于言表,那我们一定要把这些信寄给远方的小伙伴。 2.学生读教材第三自然段,初步感知信封的写法。 3.出示信封格式图,具体了解如何写信封。 4.教师把课前准备好的信封、信件和邮票发给学生。学生根据要求写好信封并贴上邮票,寄信。 五、总结 祝你们的心愿早日实现。我们相信:不论相隔多么遥远,我们和远方的小伙伴一定会在“心连心,手拉手”的活动中不断成长,收获美好幸福的明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一、设计思想 1、课前通过学生欣赏六幅插图,初步了解了课文故事,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结合插图叙述故事。 2、在学课文前,进行反复的自由读,选择喜欢的段落读,小组读,分自然段读。然后在分角色朗读。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唤起学生的想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称赞》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三、学情分析 1、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他们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及学习需求各不相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及认知水平,即关注学生阅读“期待视野”。 2、学生经过一年的语文学习,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能够用比较通顺的语言回答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朗读能力得到了提高。 3、教学中围绕角色间的对话来学习。理解什么是称赞?谁对谁的称赞?为什么要称赞? 4、创设情境,进行课文内容表演。学生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角色表演。这个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同时又能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五、重点难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介绍獾的图片文字资料,词语卡片。 3、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刺猬、小獾的头饰以及板凳、椅子等道具。 八、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 乡镇意见 教师体会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称赞》,看到这个问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学生:什么是称赞? 课文中谁称赞谁? 因为什么而称赞? 称赞的结果怎样? 2、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好,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课文之中,让我们共同到文中去找一找答案吧。(打开书)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读书时,带着问题去读。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读书,知道通过读书要明白那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2、再读课文。 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大声读几遍,标出自然段。 3、小组内自习生字,游戏“你指我读”。 4、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同学们读的怎么样?老师来考考你们。 出示生字:你是怎样记住它的?指名汇报。 (开火车读、齐读生字) 5、把生字带回课文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指名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读音。 【设计意图: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通过自学初步学会生字,再读中学会生字。学会生字后在去读课文,这样读文和识字就有机的结合起来了。】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课文 同学思考:听了这个故事后,你知道什么是称赞了吗? 2、如果你得到别人的称赞心情会怎样呢? 3、课文中是谁称赞谁的事?怎样称赞的呢?为什么呢? 4、学习小刺猬称赞小獾。 指名朗读课文, 回答:他们是怎样称赞的? 指导朗读。 5、学习小獾称赞小刺猬。 小组自学汇报。 6、你喜欢小刺猬和小獾吗?为什么?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学生从读中感悟,并能回答出相关的问题。能够深入的理解课文的意图,使学生受到启迪。】 (四)分角色表演读 小组练习,指名汇报表演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习表演读,然后在向大家汇报。】 (五)写字指导 学习本课中的“采”、“背” 指名认读,组词。 师范写,学生写仿。 【设计意图:写字指导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留下写字的时间。每一课中的生字应分散在不同课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九:板书设计 18、称赞 小刺猬小獾 消除疲劳有了自信 (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十:作业设计 1.自己选一个同学,夸夸他的优点。注意选择平时表现不太好的学生,发现他们的长处。把你对他称赞的话儿写下来,并亲自对他说说。 2.回家选择合适的时机,用恰当的方式,试着称赞你的家人。 教学设计方案 篇11教学目标: 1.正确拼读g、k、h和韵母组成的三品音节,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2.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画画、打鼓”2个词语,认识“画、打”2个生字。 3.正确朗读儿歌《说话》。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朗读儿歌《说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母,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几个声母朋友,谁还记得?(指名回答) 带上他们的韵母宝宝,我们一起来乘坐火箭,看看你们能不能成功发射。(ppt示,开火车读) 如果把这些音节拼成词语,你还会读吗?(指名3人) 过渡:你们真棒!小天使姐姐看到你们这么聪明,想要考考你们,请你们猜一个谜语,看看你们会不会被她难倒呢?听老师读谜题(PPT出示)你们知道谜底吗?(西瓜)谁能把“瓜”这个音节拼出来? 【评价:你太聪明了,老师还没教,你都会拼了。掌声送给他!】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guā怎么拼。上节课我们学过g加ā拼成了gā,这是两拼音节,那你知道我们今天学得guā是音节吗?(真棒!)它跟我们之前学得两拼音节相比多了一个介母,你知道三拼音节是如何构成的吗?(声母加介母加韵母)天使姐姐要提醒小朋友了,要想读好三拼音节啊,有个小秘诀:声轻,介快,韵母响,三拼连读很顺当。跟老师一起读。我们一起再来拼一拼guā。你学会了吗?下面老师要来考考你了。(PPT出示:你会拼读吗?指名2生【评价:你读得真不错,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看看你们能认识几幅,我们来开列小火车。(PPT出示,指名学生直接说图内容) 师:把图去掉,你能用咱们刚才学过的方法拼读下面的音节吗?(PPT示,指名) 师:小朋友,学会了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读读下面的句子吗?老师读前面,你们读后面。(PPT示,师生合作) 过渡:孩子们真厉害,为了奖励你们,老师决定带大家一起去郊游,好不好?(好)但是呀,我们可别顾着自己玩儿哦,和我们的好朋友一起去吧。走,我们先去小熊猫家看看。 二、认读词语和生字 1.学“画画” 师:去别人家做客,我们要注意些什么?(敲门、问好)谁来试着跟小熊猫问问好?(指名2人) 走进熊猫家,你们看,他在干嘛呢?(画画) 小朋友们有没有兴趣和它一起学画画?(有) 先来看看他画得是什么?(出示图,指生说) 【评价: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1)认“画”的音 师:谁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拼一拼这个“画”?(PPT/板书出示画的三拼音节h-u-à→huà,指名3人拼读,全班齐读)连起来读呢?(出示画画带拼音) (2)认“画”的形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你们都喜欢画些什么?(指名3人) 【评价:看来以后我们班可能会有很多小画家呢!】 你们看,也有些人,他们和你们一样喜欢画画。(出示画蛇添足和画龙点睛的图片带文字)这两幅图都可以用一个带有“画”的四字词语形容。哪个小朋友知道第一幅图可以用哪个词语形容?(你真聪明,你怎么知道的?/你们看,图上的两个人在干嘛呢?画得是什么?又给蛇添上了脚,这就叫“画蛇添足”)我们一起读一读。 那看第二图,有小朋友知道吗?(方法同上) 我们再来读读这个词?(画画去拼音)我们来开列小火车吧。一起再来读一读。 2.学“打鼓” 过渡:我们画好画了,一起带着小熊猫去小老虎家吧,你们看,小老虎在干嘛呢?(PPT出示“打鼓”带拼音) (1)认“打”的音 “打”这个字是击打的意思,谁能来拼一拼?(d-ǎ→dǎ g-ǔ→gǔ 打鼓打鼓) (2)认“打”的形 小朋友们,我们来看“打”这个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记笔顺) 小老虎用什么打鼓?(手)所以打这个字,左边就是一个提手旁,右边一个丁,合起来就是“打”。用我们学过的加一加的方法来记字,你会了吗? 你能帮打找找它的词朋友吗?(指名组词)老师也为你们带来了它的一些词朋友。(PPT出示打球qiú、打伞sǎn等图片) 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两个词。(PPT)老师还为这两个词朋友编了首小诗,大家一起跟我读一读,站起来动一动,边做动作边读。(PPT)【课间活动】 三、学儿歌 1.学第一句 过渡:玩得开心吗?带着两个小伙伴,我们一起去小溪边玩耍吧,好不好?(出示小溪)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条小溪怎么样?给你带来了什么感觉?(PPT) (漂亮、美丽、水清) 风一吹,小溪流会怎样?发出了什么声音?(哗哗、哗哗)(课件出示第一句)谁能用刚才的方法拼读哗? 小溪流见到小朋友们一定非常开心,谁能读出它的开心?(指名2人) 评价语:你还不够开心/你读得不错,有点开心了 2.学第四句 师:小朋友,你们猜猜小溪流里可能有什么小动物在玩耍?(小鸭子) 小鸭子可能会在里面干嘛呀?(捉鱼、玩游戏等)它们捉到鱼了吗?捉到鱼的小鸭子会怎么叫?(嘎嘎、嘎嘎 开心愉快)那没捉到鱼的小鸭子呢?(伤心难过) 谁来试着读一读这句话,你可以当捉到鱼的小鸭子,读出你的开心来,也可以当没捉到鱼的小鸭子,非常难过。谁愿意试一试?(PPT出示:小鸭子说话,嘎嘎,嘎嘎) 3.学第六句 师:夏天到了,小溪里面可能会长着哪些植物呢?小朋友知道吗? (预设:荷花、荷叶 黑板贴画 ) 师:荷叶上谁来了?(小青蛙贴图/动画)小青蛙可能在干嘛呢?(捉虫)你来夸夸这只勤劳的小青蛙。 (预设:小青蛙,你真勤劳!/小青蛙,你真棒!等) 师:小青蛙被我们夸得都不好意思了。害羞地直叫——“呱呱,呱呱”(课件出示)(PPT)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做一做勤劳的小青蛙?(指名1男1女) 4.1、4、6句连读 师:现在我们连起来把刚才学过的三句话一起读一读,读出不同的感情来。自己先在下面试试,等会儿我们来比比谁读得更好。(男女生赛读) 师:小鸭子、小青蛙在小溪流里开心地玩耍着,还不时发出响声,它们其实是在和小朋友用它们自己的语言说话呢。(PPT出示“说话”) 5.学第二句 师:夏天的天气总是阴晴不定,它们玩得正高兴呢,天上突然下起了雨,小雨点也闻声赶来了。小雨点又是怎么说话的呢?(沙沙,沙沙 ppt出示句子,指生读) 你怎么知道小雨点这样说话? (预设:平常听过/通过拼音认识这两个字/跟爸爸妈妈学得) 【师评价:看来啊,拼音的作用真是大呢,能帮我们小朋友认识更多的字,所以我们更要学好它了,对吗?/跟长辈学习也能获得知识呢】 6.学第三句 师:正在送信的小鸽子看到它的好朋友们在小溪流里玩得那么高兴,飞来跟它们打招呼,它是怎么说得?你能不能来学一学?(咕咕,咕咕) 连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你来试试。(指名) 【评价:你读得真不错,谁能像他这样来读一读?/你还没把小鸽子的开心读出来,谁再来试试?】我们一二两组一起来。 7.学第五句 师:几个小动物想玩儿捉迷藏的游戏,于是又请来了它们的好伙伴小花猫一起,小花猫受到邀请可开心了,不停地叫着?(喵喵,喵喵 PPT出示)连起来读(出示句子)三四两组齐读句。 8.整首诗连读 师:一句句的大家会读,把这几句变成一首儿歌,你还会读吗?(PPT出示:说话)先自己在下面读一读。老师来做这条小溪流,戴头饰指名5人合作读。 小朋友们都想读,那我们一起来读读,不过老师加大难度了,ppt出示抠词读句。 9.拓展延伸 师:小朋友,你猜猜,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来?它们又会怎么说话呢?(PPT) 10.学唱儿歌 小朋友们读得都不错,为了奖励大家,老师把这首儿歌编成了小曲,你们听。(听音频:说话) 我们也来学着唱一唱吧。(掌声给自己) 四、布置作业(PPT) 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真棒,老师想把掌声送给大家。今天我们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课件出示) 教学设计方案 篇12一、教学目标: 1、认识“蒙、喃”等7个字。会写“并、夜”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3、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能用“快活”等词说句子。 4、读写结合,扩展阅读,激发学生从小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能用“快活”等词说句子。 2、读写结合,扩展阅读,激发学生从小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字词卡 小鸟图 三、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播放鸟叫的录音,引导学生谈话。你喜欢小鸟吗?你了解小鸟吗? 2、是啊,鸟儿是大自然中的精灵,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鸟有关的故事-------《父亲和鸟》(板书课题)。 3、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的脑袋瓜里会迸出那些问题?父亲和鸟有什么关系?父亲是个怎样的人?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父亲和鸟”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快读读课文吧! (要求:先自己读通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然后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检查反馈,课件出示词语,指导认读; 雾蒙蒙 鸟味 猎人 黎明 一瞬间嗯 喃喃地说 焐得热腾腾 浓浓的草木气味 (1)借助拼音,指名领读。重点正音:蒙和腾是后鼻音,瞬是翘舌音,前鼻音。“热腾腾”变为第一声 (2)去掉拼音了,你们还会读吗? (3)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了哪个字?学生自由记字形,再交流识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的方法: 喃 浓 嗯 味 换一换的方法:焐---悟,猎----借 (4)开火车读词语,齐读词语。 3、指导难句子朗读。 句子1: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句子2:在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一群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句子3:父亲又对我说:“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读准多音字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朋友真能干,不但读准了词语,而且能把难读的句子读通了, 相信你们也能把课文读通顺了,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进行评价) 2、交流感受。读完了课文,你们知道了什么? 父亲和鸟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课文中句有一句话已明确告诉我们,快速找一找。 3、生汇报,引出第一自然段: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 ①指名读句子 ②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父亲知鸟,爱鸟) 父亲是不是真的像作者说的那样知鸟,爱唱歌的小鸟吗?下节课我们再来读一读父亲和鸟的故事。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观察讨论:在这些字中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提出来讨论,交流,提出解决的办法。 2、指导书写: (1)比较“并、喜、重、群”,发现规律;一个字中有多个横画,排列的距离应当大致相等,每个字中只能有一个长横。 (2)教师范写喜和重,让学生观察体会,进一步感悟以上两条写字规律。 (3)学生临写,再进行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词语朋友,这些词语朋友你们还认识吗? 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齐读第一自然段: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 说说知道了什么?(父亲知鸟、爱鸟) 过渡:父亲是不是真的像作者说的那样知鸟,爱唱歌的小鸟呢?这节 课让我们再来来读一读父亲和鸟的故事吧。 二 品读课文 ,感悟情感 品读之一——体会“父亲的知鸟”之心 1、 那么,你们又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父亲的知鸟呢?请大家快速读课文,划出有关体现父亲知鸟的句子。 2 交流反馈,深入研读 (1)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A、 雾蒙蒙的树林是什么样的? B、 “喃喃地说”是怎样地说?父亲为什么要这样轻,这样慢地说? C、 谁能学学父亲说话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D、父亲在雾蒙蒙的树林边就知道了林子里有不少鸟,可我呢? 生读: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师:父亲上上下下望了又望,就知道了林子里有不少鸟,可我呢? 生读: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师:父亲用鼻子闻了又闻,就知道了林子里有不少鸟,可我呢? 生读:我并没有看见一只鸟飞,也没有听到一声鸟叫。 (2)父亲真了不起,简直就是一位鸟类专家!这鸟类专家为什么知道树林里有不少鸟呢?谁来读一读? 出示:父亲指着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嗯,还有鸟味。”父亲的话很轻,生怕惊动了鸟。 谁知道,父亲在说的时候,会有什么动作、表情呢? 在“嗯,还有鸟味。”前又会有什么动作或神态呢?说话的声音呢? 你能把父亲的话读出来吗?(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轻一点,别惊动林中的小鸟! (3)真的有鸟味吗?出示:“有。在树林里过夜的鸟总是一群一群的,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冬天,我们的小手都快冻僵了,妈妈拿什么为你们焐手的?小鸟们是怎样将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4)父亲还知道什么? 父亲说:“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什么时候鸟最快活?你能给快活换个词吗?你什么时候最快活?快活的时候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现在,就让我们到林子里感受他们的快乐吧! 是啊,此时在我们的眼里又多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小鸟们成群地站在枝头上,面对着初升的太阳尽情地歌唱。他们在空中时而盘旋,时而低飞,那么活泼,那么可爱!你听,它们掩藏不住内心的喜悦向我们诉说。 教学设计方案 篇13教学目标 : 1、懂得借别人的东西要爱护,并能按时归还。 2、能看图连贯地说一段话,并能使用借书和还书时的礼貌用语。 教学重点: 能抓住人物的言行把借书、还书的过程说清楚。 教学难点 : 看图连贯地说一段话,注意每两幅图之间过度要自然。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老师这儿有几本新书,你们想看吗? (想) 2、你们想看老师的这本书,可得向我借(生齐说) (板书:借) 3、你准备怎么向老师借这本书呢?谁先来说一说,看老师愿不愿意把书借给你!(生说) 看来,同学们都能从老师这儿顺利地借到书了。 (你们知道为什么老师愿意把书借给他们吗?) 板书:有礼貌 (他们用了哪些礼貌用语啊?) 板书:请好吗 4、今天啊,明明也买了一本新书,丁丁很想看,于是,他向明明借书。那丁丁又会怎么借书,怎么还书呢?这节听说训练课,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 二、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看课文中四幅图,读读课后问题。 2、能说说你自己都看明白,读明白一些什么吗? 3、学生自由交流。如果你愿意向老师交流就和老师说,愿意与同学交流就和同学说。注意把话说通顺,让人能听明白。 三、逐幅看图,练习说话 (过渡:看着同学交流的兴奋劲,真想听听同学们是怎样把一幅图一幅图说清楚、明白的。愿意说给大家听吗?) 1、出示图1:你准备怎样把这幅图的意思表达明白? A、指名说.谁有补充吗? B、多请几个同学说。 2、出示图2:是的,丁丁也顺利地借到了书。看,回到家,他在干什么呢? 3、从这里可以看出丁丁是个怎样的孩子? (板书:爱书) (2)你能猜猜丁丁这时是怎么想的吗? (3)请你连起来把这幅图的意思说一说,好吗? 4、图3包好了书皮,丁丁在干什么了? (板书:看书) 看你能用上哪些好词好句?(板书:津津有味专心致志) 5、图4过了一个星期,丁丁把书还给了明明。还书时,丁丁会怎么说?明明又会怎么说呢? (板书:还书) 从时间上看,丁丁还书非常按时。 四、把4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 注意图与图之间过度要自然。 1、自由说 2、指名说 五、表演《借书》 1、自由组合练习表演 2、上台表演,师生共同评议。对话是否正确,是否有礼貌。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向别人借东西是否有礼貌?按时归还了没有?准备今后怎样做? 教学设计方案 篇14一、教学目标: 1、认读9个生字,学会本课14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写法,介绍你家乡中造型美观的建筑物。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板书:26卢沟桥 2、教师进行简介。 3、过渡:猜猜课文会从哪几方面写卢沟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 (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 2、检查自读情况: (1)师生共同检查认字、识字情况,出示本课生字,交流记住字形的好办法。 (2)指名读课文,留意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3)交流: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卢沟桥历史的悠久。 三、读词写字 1、读生字(词)卡片; 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3、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好“宽”“检”“皇”“馆”等字。 四、课堂练习 郊( )坦( )攻( )设( )检( )记( ) 效( )担( )功( )没( )俭( )纪( ) 五、作业: 1、完成书写练习; 2、填写“词语花篮,积累词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卢沟桥 郊区 反抗 平坦 纪念馆 完好无损 姿态各异 2、指名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二、合作学习,读懂课文 1、自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每年7月7日,人们为什么都要在卢沟桥开展纪念活动? 2、小组交流讨论,形成最佳答案。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细读思考: (1)课文是怎样写卢沟桥设计科学的?画出课文中的具体数字,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说说你是怎样读懂卢沟桥“桥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这句话的?你从中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3)这一段(第二自然段)段首的一句“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与后面讲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2、交流、品读 (1)写卢沟桥设计科学,主要运用了数字表达的方法和举例说明的方法,体现了卢沟桥气魄的雄伟,设计的合理科学; (2)课文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写出了狮子形态之多之美,排比句后的“……”号,又说明了狮子的姿态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不愧是“美的奇观”。 (3)“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概括了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是这句话的具体说明,它们是总分关系。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找出评价卢沟桥的词句来。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是否正确、流利。是否读出卢沟桥的特点来。 (3)解释词语:独一无二、奇观 你知道这是谁的评价吗§、全班一起来朗读本段,读出卢沟桥的闻名世界的豪迈来。 4、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其余思考:卢沟桥有什么历史象征意义? (2)为什么称它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里程碑呢? (3)解释词语:缅怀、悼念 5、总结全文。 (1)学到这儿,谁能说一说卢沟桥闻名于世的主要原因有哪两点? (2)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二的写法你有什么感受?(总分) 今后在写作上的写法运用。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根据课后“指南针”中的提示,收集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教学设计方案 篇15【教学目的】 1、探究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2、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体会作品中所表现的各国人民在战争所凝结的友谊。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用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了解在这次战争中侵略者犯下的罪行,弄清课文所牵涉的历史背景。 2、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听写词语 拂晓 瓦砾 地窖 鞠躬 烧灼 偷袭 间歇 耸立 匍匐 颤巍巍 僵硬 舀水 腋窝 揣在 屏障 肃穆 精疲力竭 二、导入 1、学生介绍搜集的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 2、作者:西蒙诺夫(1915~1979),苏联作家。 三、阅读课文,整体把握 1、学生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记叙要素。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日 地点:贝尔格莱德的撒伐河岸 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苏联红军士兵柯拉耶夫 事件: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拿出自己唯一珍爱的结婚时的花烛点在烈士的坟头。 2、默读课文,找出令你感动的一个片段进行交流,并且说出为什么。 注意:人物的动作和心理。 这个南斯拉夫母亲在战争中饱受苦难,她把苏联红军战士当作自己的亲人,她的爱和恨是鲜明、深沉的。作品刻画老妇人没有语言,只有动作,作者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展现了老妇人美好的心灵,表达了这位南斯拉夫母亲对红军战士的爱,让读者感知到这位母亲伟大的内心世界。 3、揣摩人物心理练笔: 阅读这段文字,设想下段落中的老妇人会有怎么样的心理活动,写下来,一二百字。 “即使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只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严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用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没有再回过头来。看一下那蜡烛和那些士兵。” 注意引导从老妇人对战士的崇敬和热爱,以及对失去战士的悲痛心情把握。 四、问题研讨 1、文中的“蜡烛”有何作用? 2、文中多次提到“德国人的炮火轰响”有何作用? 3、文章结尾两句话的含义。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二。 2、联系课文内容,描写一段老妇人的外貌。 3、预习下一课。 教学设计方案 篇16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用词得体的习惯,知道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 2.通过诵读帮助学生积累词句。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敢于发表意见,说话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学生读句子,看看莹莹写给姑妈的信用词得体吗?问题出在哪、 (2)通过一读二思三议四改的步骤,指导学生知道如何用词得体。 (3)小结。 2.教学第二部分。 (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用词得体,体现文明与礼貌。读下面的词,你知道它们用在什么场合吗?小芳日记。 (2)学生读词。 (3)交流。 (4)出示《常用客套话》,让学生诵读。 3.教学第三部分。 (1)从上面的词语中选择合适的填入括号里。 (2)集体交流,评议。 (3)总结。 二、诵读与积累 1.出示与春夏秋冬有关的准韵文。 2.学生练习流利朗读12个词语。 要求:读准字音,尝试理解词语。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所理解词语的意思。 4.练习。 (1)练习诵读,学生自练,再分组练习。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三、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大江保卫战》。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此字与相邻的字的繁简相差较大,笔画间架要匀称。 (5)教师重点指导军旗、军徽等词的间架结构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练习。 (1)练习诵读,学生自练,再分组练习。 (2)同桌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七嘴八舌话环保。 教学过程: 1.审题。 (1)学生读题,并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教师略加讲解:为环境保护提建议是用来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维护公共的利益,提建议时应全面考虑。 (3)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着提出各自的建议。 (4)学生在小组中说出自己的建议。(想一想为什么提这样的建议) 2.练习。 教学设计方案 篇17一 教学目标 1.有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5个新词语的意思;用“像……似的”、“恢复”造句。 3.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4.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的捕鱼的乐趣。 难点: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和渔民捕鱼的乐趣。 三 教学时间:3课时 四 教学准备:课件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3.读通句子。 4.了解课文大意。 5.重点教学第一自然段。 6.感受水乡的优美景色。 (2)教学过程 1、揭题, 2、简介鸬鹚。 1)课件呈现课题。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非常优美的课文 21鸬鹚。谁能把题目读准?注意都是平舌音。 3)昨天,老师要求同学们上网去查找鸬鹚的资料。谁能向同学们介绍有关鸬鹚的情况? 4)课件呈现多幅鸬鹚的照片,定格喉囊的位置。这就是鸬鹚的喉囊。介绍鸬鹚喉囊的作用,教学“喉囊”,范写并要求学生在空白处写2遍。 5)看课题猜想课文内容——激趣。 同学们,课文以“鸬鹚”为题,请你猜猜可能写些什么内容?是否和《翠鸟》一文写法相似? 3、范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的优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5、检查自学效果: 1)读准字音 2)记住字形:窄 抹 柔 喉 拣 抛 痕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是否读正确、通顺?读后请同学们评价。 4)课文写了什么? 6、教师小结。 7、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你感受到什么?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2)交流:总的感受是很静很美; 从下列词句中感受到很静: A、夕阳照在小湖上,没有什么风,绿油油的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平得像一面镜子”是比喻,说明湖面没有风、很静。) B、岸边有几棵垂柳,垂柳外边是一望无垠的稻田,几只有窄有长的小渔船浮在湖面上。(“垂柳、一望无垠的稻田、浮”说明很静。) C、渔人坐在船尾,悠然地吸着烟。(“悠然”是自由自在的样子,说明渔人的心里很静很美。) D、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象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把鸬鹚比作列队的士兵,说明鸬鹚威武精神;“在等待命令”说明鸬鹚还没有行动,还很静。 ) 3)小结:第一自然段主要抓住了哪些景物写出了小湖的平静和美丽?(湖面、渔人、鸬鹚) 4)朗读指导。 怎样读出静、读出美, 自由练读。 指名读, 评价。 齐读。 5)指导背诵:这么美的文字我们怎么把它记住呢?根据你的经验给同学们出出好主意? 8、作业 :背出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1、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2—7自然段, (2、抓住重点词语“一抹”、“恢复”, (3、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感受渔民捕鱼的乐趣。 2、教学过程 (1)复习: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2)说说听了以后总的感觉是什么? (3)导入 新课, (4)学习课文2—5自然段。 a、“灰黑色的鸬鹚站在船舷上,好象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鸬鹚在等待什么命令?请同学们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b、交流: 1)鸬鹚在等待什么命令?(“一抹”) 2)“一抹”是什么意思呢? 3)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用哪些词语来把“一抹”代替? 3、为什么用“一抹”而不用这些词语?这是第一个研究问题。请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一定要用“一抹”,好在哪里? 4、交流:看看你研究出了多少?教师随机点拨,得出好在“一抹”写出了渔人对鸬鹚的关爱、渔人动作优美、鸬鹚训练有素、渔人发现鱼儿多多…… 5、练读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指名读——齐读) 6、刚才我们通过研究为什么一定要用“一抹”,研究出了渔人对鸬鹚的关爱、渔人动作优美、鸬鹚训练有素、渔人发现鱼儿多多。接着请同学们研究第二个问题:渔人这轻轻“一抹”抹出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2—5自然段,然后分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7、交流:抹出了鸬鹚下水、粼粼波纹、鱼儿多多、渔人忙碌、心情愉悦、奖赏鸬鹚。 8、指导练读2—5自然段。 9、交流:把你认为读得最好或最喜爱读的语句读给大家听——齐读。 10、渔人利用鸬鹚捕鱼结束了,渔人载着满满一仓鱼,荡起桨,划着小船回去了。这时候湖面又怎么了?请同学们读读课文6、7自然段,哪些景物与前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边读边划出有关的语句。 11、交流: 1)天色: 2)湖面(理解“恢复”) 3)渔人 4)鸬鹚 12、练读6、7自然段,体会文章的照应美。 13、小结:渔人在这样景色优美的小湖上捕鱼,捕鱼前悠然自得,捕鱼时既忙又乐,捕鱼后满载而归,这些都写出了渔家捕鱼的乐趣——渔家乐。这就是文章的写作目的。 14、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第一自然段。 2、熟读全文。 3、完成书面作业 。 教学过程 1、齐读全文。 2、总结全文。 3、背诵第一自然段。 4、默写第一自然段。 5、指导用“恢复”造句。 6、完成其他作业 。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