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两小儿辩日的最新教案 |
范文 | 两小儿辩日的最新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两小儿辩日的最新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两小儿辩日的最新教案1学习目标: 1.学生能利用课后注释和的方式疏通文意, 2.培养学生朗读、背诵文言文的能力和比较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读出古文的韵味,理解孔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两小儿勤于动脑,大胆探索真理的精神。 学法引导: 读熟课文,看注释理解句意,不懂得意思教师点拨,体会课文内容,两儿争辩的是什么内容,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结合资料,用科学知识回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做学问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教学教法: 乐读趣学自主感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引题、释题。 1.两个辛字中间加上什么分别可构成一个怎样的字? 2.区分分辩和分辨的意思,引出课题,生读课题,释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课前预习课文。能说一说读古文的感觉吗? 2.想听老师读读吗?师范读,提出倾听要求(课件出示原文) 3.听懂些什么吗?(从读法上) 4.教师领读,(课件出示有停顿提示的原文) 5.学生自由练读,选择自己认为读的最好的一句或一段读给大家听全班大声齐读课文。 6.读通顺后,解决刚才学生读古文时困难中难读这一点,学生提出解决办法老师并相机板书 三、质疑,指导学法。 1.俗话说的好书读百遍会怎样?而通过刚才咱们那么几遍的读,你知道他们在辩论太阳的什么呢?你是怎么读懂的? 2.让学生区分文言文和白话文不同之处,从而总结出学习本课的学习目标, 3.让学生总结出完成学习目标所要采用的方法,更进一步指明如何学习文言文。 四、精读课文,解疑全文。 1.学习第一段,由学生说出整句话的含义,重点让学生理解游字。 2.让学生区分两小儿,由此引出两小儿辩论的内容,学习第二小节。 ①从也字入手,指导学生朗读。 ②学生释意,老师随机板书。 3.小结,让学生明白两小儿辩论的内容就是太阳的'远和近。 4.合作学习三、四小节。 (1)让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圈划出两小儿辩论太阳远近各自的理由。 (2)小组间练习朗读,采用你读他译,他读你译的方式(师生进行评价) (3)重点学习探汤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古今两义,课件出示孟和盖的图片,并指导孟的书写,理解句意后指导朗读。 (4)课件出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两句话。让学生找出两句类同之处,(从句式上,内容上)指导学生读出反问,自信的语气,并小结出两小儿各自的理由(远小近大,近热远凉)师板书让学生达成背诵的效果。 5.学习最后一小节。 ①这时候两小孩子问孔子,孔先生,你说我们两个到底谁说的对呀?孔子能判断吗?能决断吗?古文怎么说 ②解释熟为汝多知乎?孰是什么?为是什么?汝是什么?多知又是什么?连起来就是? ③学生试背这两句话,并提出两小儿说这句话时态度怎么样? 五、研读课文,读后明理。 1.让学生重点理解两小儿对孔子的态度。 (1)教师提供资料让学生明白太阳离我们远近的有关科学知识,并让学生当堂概括。 (2)学生提供孔子的资料,老师对孔子进行评价。 (3)师生互动后课件出示孔子说过的话,让学生懂得孔子回答不出其实就体现了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学习态度。 (4)让学生理解两小儿对孔子的笑,是在笑什么?并指导朗读。 2.拓展延伸,让学生书写感想,学习孔子实事求是和两小儿善于动脑,大胆探索真理的精神。 六、交流学法,诵读全文。 1.同学们我们初读古文收获就如此之大,从这篇古文中,让我们认识到学古文其实要做到的就是反反复复读课文,联系注释讲文意,过论交流明道理(课件出示) 2.生读课件内容。 3.师小结后,全班在音乐的伴奏下诵读全文,结束课文。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一儿 近(大) 远(小) 一儿 远(凉) 近(热)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辩日的最新教案2教学目标: 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解读课题 1.齐读课题。 2.借已学过的古诗词引出对“日”字的理解。 (1)引导学生背诵含有“日”。字的诗句。 (2)简释诗句中“日”字的意思。 (3)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课题,并导出“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这个问题,便于下一步展开对课文的深入学习。 二、反复诵读,疏通文章 1.畅谈感受,明确方向。 (1)给出机会让学生畅谈初次接触文言文的感受,并及时归纳和小结,启发学生思考解决疑难的方法。 (2)根据各自己有的经验,提出学习课文的方法。 2.合作学习,疏通文章。 (1)提示学生采用适当的方法,把课文读懂、读通顺。 (2)选取适当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协作,疏通文章。 3.检查学习效果。 (1)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席点拨。 (2)复述故事。 (3)出示一组选择题,让学生选定两小儿辩斗的焦点,即解开上课之初的问题——“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 (4)通过“写题板”的形式,快速表达各自的选择结果。 (5)在学生基本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浅谈”对重点词“笑”的理解,并适时点拨。 (6)借助媒体画面展示全文。反复诵读,共同感受古文的“韵律美”,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 三、品读课文,感悟寓意 1.小组合作,弄清“辩斗”的观点及理由。 (1)从文言文“简洁”的特点入手,引导学生弄清两小儿“辩斗”的内容,分清“辩斗”的观点和理由。 (2)通过小组协作,分清“辩斗”的观点和理由。 2.检查学习效果并品读课文。 (1)在学生分别汇报两小儿观点和理由的同时,完成板书。并再次指导学生反复品读。 (2)反复品读,品出对“笑”字的深入感悟。 3.尝试性背诵,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四、联系实际,理解题旨 1.解开“辩日”之谜。 (1)提出“辩日”孰是孰非的问题。 (2)通力协作,解开“辩日”之谜。 (3)运用媒体手段“印证”学生的解释。 2.理性看待“孔子不能决”。 (1)引导学生谈论对“孔子不能决”的看法。 (2)针对“孔子不能决”各抒己见,从而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五、回味“辩日”,师生漫谈 1.回味“学习历程”,书写心得。 (1)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历程”,启发学生写出各自的收获和体会。 (2)通过“写题板”的形式,简明小结自己“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2.漫谈体会。进行高效的师生互动与交流,拓展各自“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六、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熟练背诵《两小儿辩日》。 2.向亲朋复述故事,并聆听他们的体会。 两小儿辩日的最新教案3教学目标 1、照注释,一字一句地通过自己努力,和小组合作,把课文读通读懂。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认识自然,探索客观事理,敢于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1、今天学习第30课《两小儿辩日》(齐读课题) 2、学生汇报预习收获。 3、根据学生汇报,补充有关知识。 二、展示目标 我们已经学过文言文《对弈》,你能结合学习文言文的体会和本课要求,说说这篇课文我们该完成些学习任务?(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明确重点学习任务)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初读课文。 2、学生谈课文大意。(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将学生意见分歧较大的词句写在黑板上) 3、质疑:在预习过程中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二)小组交流 1、重点理解分歧较大的词句以及不懂的问题。 2、小组内质疑、释疑。 (三)汇报讨论,交流情况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用或联系旧知识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突破教学重、难点。 (1)住关键词理解句意。 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以”、“去”各是什么意思?你能把它们的解释放在句中说这名话的意思吗? (2)联系旧知识理解词意。 (3)古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理解词意。 如“孰为汝多知”中“为”在这两课的注释中有“说”、“是”等意思,它们用在这儿恰当吗?想想现在“为”一般可组哪些词,它在这句话中是什么意思? 同样的,“知”可以变成什么词? (此外,“问其故”可补充主语孔子;“车盖、盘盂”不必照注释说,可直接说名称┅┅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只要解释清楚、通顺,可创造地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同桌互说。 4、指名说。 5、集体评说。 6、想一想: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7、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 8、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引发学生争辩,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9、刚才你们已经深入理解了内容,你们能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吗?(学生运动自由组合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指导学生把两个孩子说话的语气表演出来。) 10、大家再读读这篇课文,看谁能把两个孩子说话的语气给读出来,齐读课文。 (五)自方法,背诵课文 1、理解课文结构,即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2、自己背诵课文,比比谁背得快,背得巧。 3、指名背诵,说方法。 4、集体背诵。 5、总结全文。 重点总结同学们在学习文言文时所用方法,充分肯定学生见解,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查阅有关资料,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3、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 板书设计: 日初 盘盂 日初远 日中 车盖 孔子不能决也 孰为汝多知乎? 日初 沧沧凉凉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3,文言文两则,希望对你有帮助!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