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纪录片红旗渠观后感 |
范文 | 纪录片红旗渠观后感范文(通用7篇)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纪录片红旗渠观后感范文(通用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纪录片红旗渠观后感1在交通运输工程学上,老师讲到红旗渠,说是国际上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第一次听说红旗渠,好奇心促使我上网搜集了一下她的相关资料,然后还看了一下《红旗渠》这部纪录片,对红旗渠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 修建时间:1960年2月——1969年7月,历时十余年。 位置:山西省境内的平顺县石城镇(A)——河南省林州市(B),以浊漳河水为源,在A设坝截流,经过太行山将漳河水引入B。 工程量数字化化:削平山头1250座,架设渡槽151座,开凿隧洞211个,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达2225万立方米。如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人生活需要水,种田也需要水,林州市是很缺水的,正是出于老百姓生存的根本需要,林州市的广大百姓有了引漳河水到林州的念头。纪录片的一开始,男的女的,推着独轮车的,拿着锥子的扛着铁锹的,像一只即将上前线的部队浩浩荡荡地奔赴山区。以我的年龄没有见过这种光景,看着这种场面一开始觉得很假,修一个沟渠至于这么兴奋,这么大作文章吗?接着,继续往下看纪录片。七十年代拍的纪录片有它自身的一些特点,在观看的过程中你就会体会到。不过有几个片段让我印象挺深:挖红旗渠青年洞的场景,在技术不是很先进的情况下56天就将长桥建好了,壮汉们用绳子空悬在悬崖上试探松动的石头,小学生们放学回家还去背几块石头,最后在红旗渠通水的日子男女老少乐开了怀。可以想象,在修红旗渠的岁月了,年轻的壮汉抡大锤的声音在山谷间此起彼伏;后方自己造炸药的也是干的热火朝天;体力差的就留守给大家做饭送水。十多年了,红旗渠及其支渠配套工程终于完工了。全体上下为了修通红旗渠,拧成一股绳,这股绳真是结实啊。 修红旗渠的人都挺牛的。我觉得从红旗渠中学到了东西。最重要的一点是,做事情的时候要静下心来,认准了就去做。可是自己现在处于研一的阶段,还很茫然,什么都想尝试一下,到头来可能什么都建不成。他们在修红旗渠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大概的方案,也就是说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我们不能只是低头赶路,不去抬头看路。一开始的时候并不要求路线非常精确,出发以后不断前进只要方向对就行,具体的路线到时候在具体研究。另外一个就是执行力,有了一个念头,有了计划,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去做,并且坚持做下去。 纪录片红旗渠观后感2最近看到很多去红旗渠参观的新闻及报道,让我对此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于是找了一些书籍,参观了一些视频,网络了查看关于红旗渠精神的一些实质东西,让我深受启发。 红旗渠位于太行山区的河南省林州市,那里有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而红旗渠是上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用甚为简陋的工具,靠着每天6两粮食,奋战了10个春秋,建成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当年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不仅缺少机械设备和技术水平,还有三年的自然灾害也给林县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缺衣少粮十分艰苦。就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林县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不畏艰险、不畏困难、团结合作、无私奉献,用血泪和汗水浇灌出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创造历史又一奇迹。 想到如此,我万分感叹,红旗渠,已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红旗渠精神是多么的伟大,他们以独立自主为立足点,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核心,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导向,既继承和发展了中华民族勤劳坚韧的优良传统,又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懈追求。 我明白,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红旗渠精神的根本;敢想敢干、实事求是,是红旗渠精神的灵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红旗渠精神的体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是红旗渠精神的保证。红旗渠的修建,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形成了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留给了人们无穷无尽的回味与思索。红旗渠的建设实践说明,只有为民执政,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使正确的决策变成现实。 今天,我们己经迈入了21世纪,同20世纪60年代相比,各方面条件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变化是来之不易的,是前辈们历尽艰辛,流血牺牲换来的。越是条件优越越不能忘记过去,越需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当前社会生活中,一些不良风气有所抬头,贪图享乐、铺张浪费、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费,甚至损人以利己、损国家以利己的腐败现象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社会风气以及党的形象,要想转变这种不良风气,就必须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学习和发扬红旗渠精神。 我将告诫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遵纪守法,廉洁奉公,脚踏实地,无私奉献,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以实际行动不断把红旗渠精神发扬光大,为现代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纪录片红旗渠观后感36月19日至22日,作为第二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培训班的工作人员,我与参训学员一起前往红旗渠干部学院进行了为期5天的学习,所见所想,感悟颇多。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啊!竟然“孕育”出人工天河红旗渠,这是一群怎样的人民啊!竟然重新安排了太行河山。 很小的时候,我看过《难忘岁月——红旗渠的故事》,当时就被里面的人物事迹深深打动。为了引来一渠水,人们耗时十年艰苦创业,生生劈开太行山,爆发出震惊中外的磅礴力量。 这种力量与古代官府“征用民力”的劳动是完全不一样的。当时的县委完全可以不进行这项工程,中途遇阻也可以就此中断。但县委顶住压力党群一心,还是坚持将这项伟大事业进行到底。我认为,归根结底是因为这是从群众需要的角度出发:县委修渠是为群众,群众修渠是为自己,这就使得整个红旗渠焕发出不一样的光辉,真正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这种“党群一心”的感觉,我在观摩红旗渠纪念馆、重走红旗渠水长城、聆听当年劳模吐露心声、听取“红旗渠精神及其时代价值”讲座、观看话剧纪录片时,一直贯穿心中。千百年,人民缺水生活苦,共产党,带领修渠彻底变。在修渠过程中,人民群众表现出强大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党员干部更是立下铮铮誓言:“哪里困难到哪里去,怕死不当共产党员”、“只要渠能修好,命我都可以不要”、“我要奉献自己的全部去修渠,百死不悔!”他们的一言一行闪耀着伟大的人格光辉,令人动容——这一切逐渐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直到今天,我们进入林州市境内时,这种无形的力量还广泛存在着,感染着每一位来到这里的人。 “祸兮福所倚。”当初的干旱使林州人民横下心来修成红旗渠,虽然历经千辛万苦,但再也不受缺水之苦,还使一代人的思想得到了大解放,使整个县的人建筑水平变得高超,改革开放后“十万大军出太行”赚到很多钱。扪心自问,如果没有党的坚强领导,没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切可能实现吗?山外经济再发展,林州也许还在贫困的边缘挣扎。“红旗渠”,这个名字有很明显的时代印记,但是红旗似红心,我们共产党人不论何时何地,都是满腔的为民之情。 纪录片红旗渠观后感4红旗渠是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的遗迹,展现出他们不对贫困的生活环境低头,更不向贫瘠的自然环境屈服的精神。在漫漫十年的日夜里,他们住山洞,睡帐篷,吃咸菜,啃窝头,凭着敢想敢干的劲头,完全靠双手和铁锤、钢钎等自制工具,奋战于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不畏艰难险阻,逢山凿洞,遇壑架桥,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完成了在太行山上修成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的壮举,也实现了重新安排山河的誓言。青年洞、夺丰渡槽、南谷洞水库、红英汇流、渠首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一直回响在脑海,萦绕在心间。那绵延几千里红旗渠上一块块人工凿成的,有角有棱的,裸露出道道白印的青石,都是“红旗渠精神”的真实写照!40多年过去了,中国人民走过了艰苦的岁月,在繁荣和富庶之中,回望那渠清水,不由感慨万分,隐隐有一种精神力量吸引着我们,凝聚着我们,感召着我们。“红旗渠精神”以其雄浑博大,荡气回肠的魅力,融入到民族精神,给予我们深刻启示,也给予我们无穷力量。 其一,红旗渠精神的核心之一是自信的创业精神。这种自信首先表现在对待大自然、特别是对待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心态方面。当年,如果我县人民不积极想办法开动脑筋,一味地靠天吃饭,林州的发展会是今天的样子吗?当年我县人民通过科学论证,大胆的决定,加上不怕吃苦“人定胜天”的自信心,充分发扬敢想、 敢干的精神,修建了举世闻名的红旗渠。联想到今天,我们依然需要这种精神,要创新思维,相信自己,改变命运靠自己,干事、干实事、干成事,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其二,红旗渠精神是一种团结协作精神。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修建红旗渠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工程,在艰难的环境下,无论男女老幼,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听从安排,团结协作,才创造了世界第八大奇迹。这种精神是我们今天更需要发扬光大,在工作上不推诿、不扯皮,互相扶持,真抓实干,为了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创造美好的明天。 其三,红旗渠精神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修建红旗渠时,建设者们不计个人得失、不讲条件、乐于奉献、不畏艰难、勇于牺牲。从而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也牺牲了许多英雄壮士,受伤者更是不计其数,然而人们却从未退缩,而是前赴后继,修渠不止。在忍饥挨饿,吃糠咽菜,设备落后的情况下,历时6年终于修建了人间奇迹—红旗渠,造福了子孙后代。其四,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红旗渠精神折服了一代又一代人,给人启迪,催人奋进。一个单位更需要这种红旗渠精神,现在的条件好了,眼界开阔了,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减弱,红旗渠精神体现的是林县人的一种本色,也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品质,我们仍需呼唤红旗渠精神,弘扬红旗渠精神,赋予红旗渠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让红旗渠精神成为我们工作的强大精神动力,努力作好本职工作,为了 祖国的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愿红旗渠精神代代相传,永不消逝。 “红旗渠精神”是一种悠久的传统,感染折服着一代又一代人。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戒骄戒躁、再接再厉,发扬传统、展现本色,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而埋头苦干、顽强拼搏。“红旗渠精神”是一面永恒的旗帜,鼓舞引领着我们。虽然我们现在的生活更加富足,但作为新时代的革命军人,身上更要有这种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祖国的事业取得长足发展,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纪录片红旗渠观后感5在观看百家讲坛“红旗渠的故事”之前,我对此知之甚少,仅有的几个关键词是:红旗渠、自然灾害困难时期、十年还有精神。然而,在我看的时候,感动便一直伴随着我。整个故事,我了解的越多,便越发有种钦佩的感情。在河南省林州市接待办副主任也是修建红旗渠的后人李蕾的一点点讲述中,惜水如命,修渠风波,英雄悲歌,修渠奇观这个为修建红旗渠所经历的整个画面已经深入我心。对这些不怕艰难,坚忍不拔的修渠人感慨良多,动容亦久。泪水和笑容。 故事需要我们了解和感动,但是在看完这个真实的故事之后,我们需要的是思考和领悟,需要的是激励,需要的是行动和实践。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有了精神,就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就可以超越自己,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它体现的是一种群团的意识和一种团队的精神。仅仅靠着一个人仅仅靠着几个人的流血牺牲,是无法完成的。在这段视频的最后,李蕾的原话,我非常喜欢。在那个时代,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这种精神非常重要,也是支撑那代人走过来,开创未来的毅然动力。然而,在今天,21世纪,我们也要与时俱进,有所感悟。作为一个典型或非典型的80后,读书、工作、赚钱、婚姻、家庭,我们顺着生活的步调一步步走过,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却觉得渺茫,缺乏精神支柱引导我们前行。这种精神是奋斗和热情,这也是很多人缺失的。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精神追求,这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方向,对于生活,对于工作,对于家庭。在红旗渠的故事中, 十年的时间,所有人都有一个坚定地梦想、目标,那就是引漳入林,改变困境,幸福生活。简单而又执着,目标的笃定是信仰的依托,这两者完美的结合后,从而取得的结果,不论是好是坏,都会有种成就感。 在这个故事中,还有一点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看法,那就是团结合作,红旗渠的开凿、成功不是某个人的成果,那是众多人十年来共同的努力。我相信1+1>2,我也相信团结就是力量。在工作中,单独的个体完成工作往往是事倍功半:有了协作,有了互助,才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是每个在工作中的人都希望得到的,因为这些能够使我们更加愉快的协作互助,相互影响,共同前行,也能够使我们在生活中产生幸福感。这种感情对于我们也极为重要。 我非常喜欢百家讲坛这个节目,看了这期红旗渠的故事,非常幸运,我略有所得,我得到的是感动,我得到的是激励和信仰。 纪录片红旗渠观后感6百家讲坛这个节目我一直都非常喜欢看,从于丹的论语心得到易中天品三国、刘心武讲解红楼再到李蕾红旗渠的故事,在每次观看的.时候,我都能有所收获,尤其是红旗渠的故事,对于现在的生活中的我来说有很大的震撼。 红旗渠的故事讲述的是在严重自然灾害时期,勤劳勇敢的十万河南省林州人民,历经十年的时间,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在当时,修渠的民工每人每天只有0.5公斤原粮,在没有任何大型现代化机械的帮助下,河南林县数万人民仅凭双手和简单工具,奋战于太行山悬崖绝壁上,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了151个渡槽,凿通211个隧洞,最终引漳入林,完成了这样不可想象的巨大工程。这条生命之渠结束了林县人民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而且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这个故事让我觉得非常感动,这个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让我非常震撼。这样一个即便是在现在都非常艰难的工程,在那个各项技术比较低下,各种物资相当匮乏的年代,最终被那些令人崇敬的人们完成了,那种艰苦奋斗,为了能够创造更好生活的坚忍不拔的精神的确值得我们传颂,值得我们赞扬,也是建国后现代版的愚公移山。红旗渠精神现在已经能够成为一种信仰,成为一种传播的积极向上的 文化,也是一种号召全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灵魂。 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团结合作。当我们有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有了一定要完成工程的信仰,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如果没有十万人一起的共同合作,齐心协力,那么,直到今天,我相信我们也见不到这条伟大之渠。这都是靠人民的团结,努力修出来的。在现在,新时代的二十一世纪,我们每个人在工作中都应该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应该说,团结协作是日常工作基本规范之一。每位员工在其业务活动中,都要互相支持、互相协作、互相配合,明确工作任务和共同目标,在工作中尊重他人,虚心诚恳,积极主动协同同事搞好各项业务等。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团队合作精神也是领导层非常关注的,也是同事中日常关心的。一项工作要很多人或很多部门共同完成,这要大家的相互配合。有了相互的配合,就能更好的完成各项任务。提高各方面的业绩,实现共赢的结果,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有深刻的意义。 纪录片红旗渠观后感75月13日,省行营业部组织我们参观了红旗渠展览馆和青年洞。在车上,导游向我们简单地介绍了林州的历史及红旗渠的概况。晋、冀、豫三省交界的林州,地处太行山腹地,山多水少,石厚土薄,远近闻名的“特产”是:旱!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导游所说的“赠言十水‘祖祖辈辈缺水盼水,红旗渠引来了漳河水。水库蓄住了山谷水,红旗渠灌满了库池水。浇地渠库池齐放水,一渠水可顶两渠水。平整土地合理浇水,大家都来节约用水。关键保好渠管好水,林县就不再愁缺水。’”句句带水,面对大自然恶劣的生存环境,难道只能如某些人所说,人类只能安于宿命,既生于此,必终于斯?不,“林县人民多奇志,誓把山河重安排!” 19xx年2月,杨贵书记带领十万林州儿女踏入了茫茫太行山,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苦战十年,于1969年7月建成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总干渠长达70.6公里,干渠、支渠和斗渠总长度1520多公里,削平了1250个山头,打通了211个隧道,挖土石方1818万立方米,相当于从哈尔滨到广州修筑一道高3米、宽2米的"万里长城"。同时,修建小型水库48座,塘堰346座,各种建筑物12408座,架设渡槽157个,还建起了扬水站、水电站等等,而这些成果主要靠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石灰自己烧,水泥自己造,节约每一分钱,整个红旗渠建设总投资6865万多元,其中国家资助1025万多元,仅占总投资的14.94%。 凭借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林州儿女最终重新安排了林县的山山水水,就算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也堪称为人力、人智、人气的绝笔。如果没有坚强的信念,又如何十年如一日创造正世界水利建设史上的奇迹。而现如今,我们青年一代的信念是什么呢?不由得引起了我的深思。 沿着红旗渠,我们来到了红旗渠的核心工程——青年洞。它由300多名青年男女凭着坚强的信念和执着奉献精神,用青春和鲜血战胜艰难险阻,用钢钎和铁锤一下下,一声声凿出来的。看着洞中那一幅幅当年的画面,感受着那开山劈石的艰辛,那纷飞的铁锤和不断与岩石溅出火花的钢钎仿佛立刻浮现在我的眼前。 从短短的参观学习中,我感受到了林州人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干劲,团结协作与无私奉献的精神。红旗渠精神展览里的16字精神总结:“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给了我很多感想。这也应该是我们青年人继续传承的信念,“传递正能量”的精神所在。现如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欲望愈来愈强,在生活上,更应该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而不是只想做“啃老族”,只会享受,只会索取。遇到一点困难,一点艰辛,就向父辈伸手。在工作中,要学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合作精神。建立和谐关系,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因为要想真正的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就必须依靠集体的智慧,同事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支持,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和灵感。因此,我们应认真重视企业文化、团队建设,进一步提高职工之间、部门之间的配合及协作精神。作为农发行的员工,我们提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境界。爱岗是一个优秀员工向上的根基,敬业是一个优秀员工奋发的航标。在新的社会、新的时代中,以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脚踏实地的工作,努力学习,勇于创新,把我们自己的“大渠”建设的更加美好,让“红旗渠精神”永远扎根在我们心间。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