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长春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
范文 | 长春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春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春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 1复习字母表,正确识记大、小写字母。 2诵读古诗,积累优美词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3学写留言条。 4利用部首查字法自主识字。 教学重点 学写留言条。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一本新华字典。 教师:供学生练习语序变换的句子,创设一个供学生练习写留言条的情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记一记 1复习。 (1)唱一唱《汉语拼音字母歌》。 (2)背一背《汉语拼音字母表》。 2请仔细观察字母表中的字母,你发现了什么? 3找出红圈里的大、小写字母,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不同的地方,自己想办法记住它们。 4教师范写大小写不相同的字母,提醒学生注意它们在写法上的不同。 5鼓励学生抄写或默写大、小写字母,同桌互相检查,培养学生细心的好习惯。 二、你还认识我吗 1学生自读词语,遇到不认识的字问一问同桌。 2抽读,检查是否读准了每个音。 3同桌互读,当小老师检查同桌是否读对了。 4选择你喜欢的词语,用它练习说话。 三、读一读,写一写 1生读第一组中的两个句子,自己试着找出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2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知道两个句子的特点是:语序不同,但句子意思不变。 3读第二组句子,试着将这个句子变换语序,但意思不变。 4读一读这两组句子,并正确、工整地抄写。 5教师可另增加几个类似的句子,让学生多加练习。如: (1)山坡上,小羊在吃草。 (2)在小河里,鱼儿快乐地游来游去。 (3)在春雨的滋润下,小草发芽了。 (4)在父母的关心下,我们长大了。 四、读读背背 1借助拼音,自读诗句。 2教师范读,学生对照检查自己有没有读错的字音。 3采用抽读、齐读、比赛读等形式朗读全诗。 4鼓励学生诗文结合,尝试着去理解诗的大意,能理解多少算多少。 5生一边听教师描述古诗内容,一边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活的画面。 6师生赛读、配乐读,直至读出诗的韵味,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当堂背诵诗句。 五、学写留言条 1激趣导入:让学生读情景短文,告诉学生什么叫留言条,什么情况下写留言条以及留言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读妈妈写给胖胖熊的留言条,再采用小组讨论、指名回答、教师点拨的程序,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 ①先写称呼,要顶格写,称呼后用冒号。 ②再写需要告诉对方的事,要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注意要把事情写清楚、明白,包括事件中应具备的时间、地点。 ③最后写留言人的姓名及日期,写在右下角。 3再读胖胖熊想的内容,按照写留言条的要求,帮胖胖熊给妈妈写留言条。先抽优生讲,给学习困难的学生起示范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写,写完后引导学生自我检查是否正确。 4升华小结:让学生总结怎样才能写好留言条,教师可再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练习写。 六、自主识字园地 1自读诗歌,从中圈出本文的6个生字。 2利用部首查字法查出本文的6个生字,把音节写在四线格里,比比谁查得又快又准确。 3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本文生字认清、记牢。 4采用自读、抽读、赛读等形式让学生熟读诗歌。 5让学生回家后把诗歌读给家长听听,鼓励学生背诵。 长春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教学目标: 1、学习《江上渔者》这首诗,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根据诗句,展开想象,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领会情感,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小鱼都游到江里来了,它们身上还背着词语朋友呢!谁来读!(指名读,后齐读)。 称赞范仲淹南来北往艰辛危险波涛汹涌酒楼 2.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大诗人范仲淹曾写下《江上渔者》这首诗,谁还记得,试着背诵。(课件:《江上渔者》)我们一起来读读。 3.那么,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打开书52页,我们来继续学习《10.江上渔者》。 4.看老师写课题,同学们拿出小手来书空。 二、读诗解意 1.好,接下来我们先就来学习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诗句。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谁会读这首诗。指名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 “出没”的“没”读作“mò”,不要读作“méi”。 “风波”的“波”读作“bō”,不要读作“pō”。 (教师引导性的评价:你可真了不起,第一次就能把诗句读正确。你也很了不起,读得很有感情,但老师这里还要提醒一下“出没”这个词语的读音。请你再读一遍好吗?……) 2.自由朗读。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这首诗,注意把诗句中字的读音读正确。可以自己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学听。 谁愿意再来读这首古诗,并能将诗读正确。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帮助听听,如果同学有读错的地方,请帮助指出来,如果没有读错的地方,我们就用掌声来表扬他,好吗!) 学生朗读,评价。 学生齐读。 3.解词连句知大意。 (1)我们读古诗,不但要会读,而且要知道诗句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再次仔细地读读诗句,根据下面的注释想想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把不明的字词画下来,然后可以和同学商量,当然也可以找身边的老师请教。 注释:往来:来来往往。 但:只。 美:鲜美。 出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风浪。 (2)学生自由读,了解诗句意思。 (3)学生集体交流诗句的主要内容。 在这一带来来往往的行人,只知道鲈鱼的味道鲜美。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飘着,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么惊险啊! 4.齐读古诗。 三、自主体验,感悟诗文 1.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老师想请几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其它的同学仔细听,看他们是不是字音读的正确,句子读的流利了。 2.教师引读第一自然段“宋朝大诗人范仲淹常常到各地游览。”教师接着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有一天,范仲淹来到江边的一个酒楼,一边”——引学生接着读“一边饮酒,一边观赏风景”。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拿出笔把范仲淹听到的和看到的情景画下来。听到的用横线、看到的用波浪线画下来。(指名学生根据课文描写回答) 3.指导着读“酒楼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他们不住地称赞鲈鱼的肉嫩味鲜。”这一句。 读了这个句子你知道了些什么?(从“肉嫩味鲜”这个词知道了鲈鱼的味道太美了。从“南来北往”知道了客人很多。) 那么,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番怎样的景象?(酒楼里坐满了客人,他们都不停地称赞鲜美的鲈鱼。)指名读句子,读出人们对鲈鱼的喜爱。 4.鲈鱼是非常好吃的,这些客人大老远地来吃鲈鱼,不住地称赞鲈鱼的鲜美。这时,范仲淹站起身来,向江面上望去,他又看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课文里的句子:“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渔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 师范读,你仿佛看到了江面上出现了怎样的情景?(江面上风浪很大,一只渔船在风浪里起伏。)从哪里知道风浪很大?(从“波涛汹涌“这个词知道的。)师画简笔画大波浪。 师:江面上风急浪高,一个浪头接着一个浪头,一浪追着一浪,一浪赶着一浪,一浪比一浪高。相机认读体会词卡:波涛汹涌。 师出示一只渔船做动作。师范读“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渔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师边做动作边引读“一会儿”——学生接着读“被卷上浪尖,”师边做动作边引读“一会儿”——学生接着读“又被打入浪谷。”此时,当你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何感受?(危险、害怕、紧张)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 指名两名学生反馈,“只见江面上波涛汹涌,一只渔船像一片树叶,随着风浪起伏。它一会儿被卷上浪尖,一会儿又被打入浪谷。”读得好,(出示课件:波涛汹涌的江面上,一只像树叶一样柔弱的小船被浪推着摇晃的情景)这时,师在哀怨的民乐声中用深沉而缓慢的语调小结,把学生的思绪引到更深更远:在茫茫的.江面上,渔民随时会遭强风暴雨的袭击;江面上波浪起伏,波涛汹涌,一叶小舟行驶危险,随时都会有翻沉的危险,可这些渔民为了生活,不得不在风浪中捕鱼…… 全班合着音乐齐读这两句话。 5.那么,看到眼前的情景他也怀着一颗悲悯之心,范仲淹又是怎么想得呢? 指名学生回答。(范仲淹想,人们只知道鲈鱼好吃,不知道这些渔民是多么艰辛,捕鱼是多么危险啊!)从这句话里你又知道了什么?(渔民捕鱼是多么辛苦和危险啊!)师:“艰辛”就是指的辛苦、艰苦。想象渔民如何艰辛,如何危险。指名说。 范仲淹和大家一样非常同情渔民,所以他想到——引读“人们只知道鲈鱼好吃,不知道这些渔民是多么艰辛,捕鱼是多么危险啊!”指导读好这一句。 6.你们都是很有同情心的孩子。范仲淹看到这样的情景也和你们一样,对渔民产生了同情,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诗《江上渔者》。 7.那么,同样到酒楼里吃鱼的客人,为什么只有范仲淹有这种感受呢?(因为范仲淹是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他心怀天下,同情劳动人民,同情人民的疾苦,所以他因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来,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把你的感受都读出来吧。 师生一起满怀情感诵读全诗。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大家的课文读得这么有感情,字也一定写得很美,让我们一起来写字吧。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田字格中的四个字:用学过的记字方法,自己试着记一记。 3.老师范写这四个字。 4.生练字。并提醒注意关键笔画的写法。如:“酒”:左窄右宽,右边的一笔压着竖中线写。 板书设计: 10、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南来北往 但爱鲈鱼美。肉嫩味鲜 君看一叶舟,波涛汹 长春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教材简析: 《徐悲鸿画马》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写的是徐悲鸿刻苦练习画马,获得成功的故事。本文篇幅短小,作者选取最典型的材料来表现文章主题,并通过细节描写把徐悲鸿刻苦画马的精神和他伟大的艺术成就表现得十分深刻。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坚定刻苦学习的信念,形成顽强不息的意志品格。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依托,采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多元朗读,个性理解,引导学生快乐阅读,自由想象,心情表达,深刻感悟。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10个生字,会认课后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 2、引导学生感悟徐悲鸿的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和学习徐悲鸿专心致志,刻苦努力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生情,赏画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画,一起来欣赏吧:【课件出示八骏图】。 师:从画面上你看到什么了?觉得这些马画得怎么样? 师:知道这幅画叫什么名字吗? 师:不错.这正是八骏图.它是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的代表作之一。你们看,画上的八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宛若真马一般。那么徐悲鸿为什么能把马画得这样栩栩如生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到《徐悲鸿画马》这篇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和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1、师: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可以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师:刚才你们读得那么认真,相信课文里的词语朋友一定难不倒你们。看,他们都已经跑到屏幕上去了,自己先试着读一读,看谁最先全部认识他们。(自由认读。) 3、师:觉得自己都能读准的孩子举手?这么有自信呀。从你开始领读第一行,如果他读对了,请大家跟着他一起读。 4、师:你们的表现真棒。认识了这些词语朋友,相信你们再读课文的时候,一定会流利多了,现在,就让我们来分段读读课文吧。老师想请五名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5、指名一个同学读课文的第一段,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 6、请读书的孩子上台来,台下的小朋友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声音要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掉字)。 7、读书的同学也给台下的小朋友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不说话)。学法指导:倾听 8、读后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 三、研读课文,品味“成功”: 1、问题牵引,理清思路。 (1)师:从刚才的汇报中,老师感觉到你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文中哪两句话最能概括徐悲鸿的地位和成就呢? 生回答:师出示课件: 【开头:徐悲鸿是一位举世闻名的画家,他擅长画马。】 师:什么叫举世闻名?板书:举世闻名。 师:这是对徐悲鸿地位的高度评价。哪一句话又能概括出他伟大的艺术成就呢? 生:结尾一句。 师:出示课件 【结尾一句】 板书:艺术珍品.怎样理解“艺术珍品”? 生:珍贵的艺术品。 师:对,像北京的故宫,西安的兵马俑,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这些都是珍贵的艺术品,徐悲鸿的《奔马图》和它们一样,令世人惊叹,所以它成了---- 生:——世界公认的艺术珍品。 师:让我们带着敬佩、自豪的心情齐读这两句话。 2、直奔重点,体会“成功”。 (1)师:那么他画的马,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竟让全世界都公认为是艺术珍品呢?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第四段,找一找哪句话最能概括出他画的马的特点,找到后动笔画下来。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一下,看看找到的句子一样吗? 生汇报,师出示句子: 【课件:他画的马,不论是奔跑的,还是静立的,不论是单马、双马还是群马,都充分表现出了各种马的神态。】 师:自己练习读读这句话,看看你从中能读懂什么? 生练习读句子。 师指名读。提问:你读出什么来了? 师:还有谁也体会到了,再来读读这句话?注意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来表现马的不同状态。 生读。 师:这句话作者借助一组关联词语,把徐悲鸿画马的特点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结果是一样的。)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下徐悲鸿画的这些马? 生:想 师出示课件:【各种马,伴着马蹄声】 你们看,马已经跑来了:奔马腾空而起,立马侧头远望,单马鬓毛飞扬,双马相映成趣,群马疾驰而过,真是姿态各异。 正如文中所说:他画的马,不论是——,生接读这句。 (2)师:在这众多的画里,徐悲鸿的《奔马图》尤为突出,请大家快速浏览第四自然段,找一找文中是怎样描述这幅《奔马图》的? 指名读,师出示 师:大家都来读读这句话,看看哪个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动笔圈出来。一会来说说你的感受。 生汇报并理解意思。(气势雄壮、四蹄生风、奔腾、一望无际) 师:这样的一匹马让看画的人产生什么感觉? 生:(听到马蹄声。有一股振奋的力量。) 师:为什么会这样? 生:画得太像了。 师:你还能用一个别的词来形容这幅画吗?(栩栩如生、逼真) 师:画画得这么好,我们更应该把它读好,读出奔马的气势,读出文字中蕴含的力量。请同学们先自由练习一下,一会就请你来读。 A指名读3、4人读,评读。 B男女生比赛读,看哪一组读的马有气势,能给人以力量 师:真是不分高下,作为共同的奖励,老师请你们一起来欣赏这幅艺术珍品《奔马图》,好吗? 课件【奔马图】: 师:你们看,画中的马骨骼劲挺,肌肉发达.它昂首扬尾,四蹄腾空,从神态气势上看,这真正是一匹骏马。这就是:他画的《奔马图》——(生接读句子) 师:这幅图画于抗日战争时期,当时日本鬼子想彻底打败中国,在长沙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被日寇占领,正在马来西亚举办画展的徐悲鸿听到国难当头,心急如焚。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国之情。这就是:他画的《奔马图》——(生接读句子) 师:这幅画不仅表现了马的神采和特征,还赋予了画家的个性和理想,更体现了一种勃发向上的民族精神,一看到它,就会让人热血沸腾,全身充满力量。这就是:他画的《奔马图》——生接读句子。 3、回读“当年”,感悟“刻苦”。 (1)师:徐悲鸿在绘画方面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但他并不是画马的天才,在他成功的背后,又付出的怎样的艰辛与努力呢?请大家默读课文2、3段,静静地体会他为了画好马是怎样做的? (2)生读文后汇报。(出示2、3段) A:常常跟在马车后面,仔细观察马在行走时的神态和肌肉变化。 B:两眼只盯着奔跑的马,忘记看脚下的坑洼,摔了一跤,手脚的皮都擦破了。 问:只盯着,是什么意思?如果换成“看”行不行?为什么? 生:盯着是看的意思。不能换成“看”。因为用“看”字感觉徐悲鸿不够认真。 C:可是他连身上的土也顾不上拍打,爬起来追赶马车继续观察。 师:你们想,路上车马那么多。像他这样观察,当他爬起来以后,还可能会发生什么事呢? (3)师:已经专注到忘我的程度了。用书上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入了迷”,这入了迷不仅仅表现在他专心地观察奔马上,还表现在哪里? 生:在他睡觉的小屋里贴满了骏马图。读第三段。 师:什么叫“揣摩”: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徐悲鸿贴满骏马的小屋。看看他是怎样揣摩画马的? 大家看书上的插图,小屋里的男孩就是徐悲鸿,他正在干什么? 生:思考,望向远方。 师:他可能在想什么? ——引导想象,整天沉浸在马的世界里会是什么样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出示练习句式辅助:他看到的是();想到的是();口里说的是();手上拿的是();(),真是对画马入了迷。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对一件事这么入迷过呢?(帮助学生理解沉浸) 师:就是这样,一边画,一边思考,一边修改,这样反反复复的练习就是“揣摩”。 (4)师:为了画马,徐悲鸿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徐悲鸿就这样一直刻苦地练习,所以才有后来惊人的成功。从这两段的描述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徐悲鸿? (5)师:你觉得他的成功和我们知道的哪些名人很相似? 生:梅兰芳,达芬奇,安培,牛顿,聂耳 师:你们知道得真多。在他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勤学苦练,下足功夫,最后才取得成功。这就是“功到自然成”板书。 四、拓展延伸,实践导行: 1、师:那么徐悲鸿的成功会给你怎样的启示呢?课文我们已经读完了,你有什么感受,或者你想对徐悲鸿说点什么?写下自己的心语! 2、选取王羲之练字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进一步感受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付出不懈的努力。 王羲之是1600年前我国晋朝的一位大书法家,被人们誉为“书圣”,绍兴市西街戒珠寺内有个墨池,传说就是当年王羲之洗笔的地方。 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 王羲之练字专心致志,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吃饭走路也在揣摩字的结构,不断地用手在身上划字默写,久而久之,衣襟也磨破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次,他为人写一块匾在木板上写了几个字样,送去叫人雕刻。刻工发现字的墨渍竟渗入木板里面约有三分深。于是人们常用“入木三分”的成语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后来用它来比喻对事物见解、议论的深刻。 3、师小结:听了你们的发言,老师欣喜地看到,勤奋的种子正在你们的心里生根,发芽。记得大发明家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如果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做事都能像徐悲鸿画马、王羲之练字所表现出来的那样勤奋、专注,相信我们就一定也能成功。因为:(齐读:功到自然成)。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