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教学设计方案 |
范文 |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汇编10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设计方案 篇1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3、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教学难点 : 背诵《静夜思》,并理解这首诗的诗意。 教具准备: 投影片、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家里学过古诗吗?谁能把学过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听吗? 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说的是一个小朋友在学校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他奶奶听的。 二、板书课题:3 英英学古诗 三、解释课题,教题中生字。 1、 “英英”是一位女小朋友的名字,“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又是后鼻音“ying”, 古诗的“诗”也是整体认读音节,是翘舌音“shi”。(领读课题两遍)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四、初读指导。 1、看图。 (1)出示图:图上有哪两个人?她们在做什么? (2)小结:画面上的意思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两个人有说有应,有问有答,这种情况叫做对话。 2、自学课文。 (1)讲述对话书面表达方式。 课文中表示说话人名字回与他说的话区分开,第一行“英英”指的是说话人,紧接着是英英说的话。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读一读。 (3)检查学习情况:(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标点符号 读正确。 (5)分段指名读、齐读。 (6)分角色读对话。自读、同座二人分角色对读、指名二人对读各一次、分两个大组对读各一次。 3、再读课文。要求:说说课文里英英和奶奶对话,英英说了几次?奶奶说了几次? 五、指导读好古诗。 (出示古诗内容):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齐读。 过渡:下一节课我们一同来学习《静夜思》。 第二课时 一、学习《静夜思》。 1、(出示古诗)解释诗题。 “静夜”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地思念。 2、看图。 出示投影片《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我以为图上出现的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从他穿戴的是古人的衣帽可以看出来)(这幅图是为《静夜思》配的画,《静夜思》作者是李白,所以图上出现的人就是他)(这幅图左边有个大筒子,插着许多诗稿,说明这个人就是大诗人李白)对,你们看得很仔细,想得很合情理。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他在望着窗外天空的明月)(他好像是在想着什么)(也许他正在想着做诗呢)对,你们说的画面意思正和诗题的意思相同。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两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 第一句 ① 指名读。 ②这句诗,英英是怎么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学生答) ③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为什么这一句里的“疑是”,英英把它解释成“好像”? 第二句 ①指名读。 ②“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举头”? ③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们的想象都合情合理。诗人想到故乡的人和事,想得很多很多。那么当他想念故乡的时候, 头还是抬着望月亮吗?诗里是怎么说的?对,用“低头”这个词语表示诗人思念故乡的感情很深沉。为什么英英把这句解释成“不由得 思念起故乡来”? (3)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4)齐读《静夜思》。 4、朗读指导。 (1)《静夜思》的朗读节奏。 (2)“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3)“光”“霜”“乡”押韵字要读得清晰,停顿要长一些,表示感情逐步深化。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静夜思》。 第 三 课 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对话形式,引出一首古诗,反映了小学生英英对古诗《静夜思》的正确理解,并知道它的作者是谁,激发我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指导背诵《静夜思》。 1、听录音欣赏。 2、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3、分两个大组,交替背、听各一次。 4、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5、同座二人交替背、听各一次。 四、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乡、英、举、教 2、其他要描红的生字。 古、诗、故、首、意 五、作业 练习。 1、描红练习。 2、比一比,再分别组词。 古( ) 自( ) 代( ) 故( ) 首( ) 袋( ) 3、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心——( )( )( ) ——( )( )( ) ——( )( )( ) ——( )( ) ( ) 六、板书设计 。 3 英英学古诗 背 明月光———霜 听 (讲) 静夜思 懂 望 思 乡 奶奶 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材简说 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炎,一场雷雨,送来了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淘气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嬉戏。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如能把看图与读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雨前、雨中和雨后的不同特点,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孩子观察这一自然现象,相信同学们会有新的发现。 学习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哗哗哗的声音)学生猜。它有可能是雨的声音,雨的声音都有哪些种呢?什么样的雨才会是这样的声音呢? 二、识字 1.初读生字。 自由地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问问周围的同学。 2.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然后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用动作记压、垂;用联想法记乱。联系自己观察的情景,想象狂风中的小树乱摆的样子从而记住乱字;用换偏傍识字法记虹。 3.巩固识字。 (1)联系文中的词语、句子巩固识字。如: 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2)联系自己的生活和阅读实践巩固识字。 三、写字指导。 (1)我的发现。 ①读音:垂、沉、阵、蝉、蜘、蛛都是翘舌音,彩是平舌音。 ②同偏旁:虹、蝉、蜘、蛛四个字都有虫字旁,蜘的虫字旁最瘦。 ③压、逃、越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逃是走之旁,越是走字旁。 ④垂字中间宽,上下两头窄。 (2)我能写好。 请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一写得好。 (3)示范讲解 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虫字旁的扁口上宽下窄;蜘字中的虫字旁要写得瘦长。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展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说说看到和听到了什么? 二、朗读感悟 1.比较课文插图,激发初读兴趣。 出示课文的两幅插图,比较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图中的不同景象。 图1: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空中狂风怒吼、大雨哗哗、树枝乱摆;小朋友关上窗户观赏雨景。 图2:蓝天白云、彩虹高挂、空气清新、树木新绿,小朋友惊喜若狂。 2.同桌互读互评,培养合作精神。 如果你的同桌读得比你好,请你向他学习;如果你的同桌哪里读错了,或者哪里没有你读得好,请你读给他听。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接受别人的意见,从而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默读课文,想象图景。 边读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整体感悟课文的意境。 4.选读积累,研读交流。 朗读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勾画描写这些景象的词句,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归类整理词语。 从以上的词语中,你体会到雷雨前后有什么特点?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小组研读,读后交流朗读体会。 5.汇报交流,欣赏评价。 小组表演读喜欢的那一部分,其余同学听读欣赏,品评读得好的词句。如: (1)压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感觉到乌云来势很凶猛。 (2)挂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感觉到彩虹像一条五颜六色的绸带挂在空中,它十分美丽。 (3)垂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感觉到风特别大,蜘蛛特别害怕。 (4)坐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能感觉到蜘蛛的悠闲和愉快。 6.再读课文,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三)积累运用 1.词语串串烧。 越来越亮 越下越大 越()越() 一动不动 一声不响 一()不() 2.你一言我一语。 (1)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2)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3)()了,()也()了。 3.完成课后读读抄抄练习。 (四)实践活动 1.创造情境,以我为你广播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学气象员向市民广播天气预报。市民可以通过打电话向气象台咨询不明白的问题。 2.课外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写一篇日记 教学设计方案 篇3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让学生能够亲临其境的感受诗歌中对祖国满腔的热爱与赞美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3.通过课文里的景物描写,使得学生对祖国丰富的资源、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为身为中华少年而感到骄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诗句中的所有描写都与祖国息息相关,进一步使他们懂得我们也是和祖国紧紧相连在一起的。 难点:感受中华少年热爱祖国的情感和自豪感。 课前准备:让同学们各自回家通过各种途径(报纸书籍、电视电脑或让父母讲述),了解我们的祖国,并在课堂上给大家讲讲你所知道的。 教学程序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昨天老师已经让大家收集资料啦!那么现在我们就来个比赛,看谁最能把流利地把你所知道的表达出来。讲得好的同学,大家将会给他最热烈的掌声! 生自由谈 2、从大家的谈话当中我们都了解,祖国正在飞速的发展,而我们可以自豪的对世界说:“我们是中华少年!”引出课题。 (二)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就是引导同学们体会诗中中华少年的那种爱国情感和自豪感,所以教学也沿着这条线索而展开。 1、在朗读全文之前先快速找出不懂的生字词。让同学们对其读音和意义都有一定的了解。 如: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 莽莽:形容辽阔,无边无际。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强悍:勇猛无所顾忌。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本文指更美好。 雪莲: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长椭圆形,花深红色,花瓣薄而狭长。生长在青海、云南等高山中,花可入药。 山丹丹: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披针形,花红色,鳞茎可以吃。多在黄土高原的阴坡上与杂草伴生。因其花色鲜红、生命力极强受到人们的喜爱。 女娲: 是中国神话中一位古老的神。她的主要功绩:一是炼石补天,二是创造人类。 大禹: 大禹姓姒(念sì),名文命,因治水有功,后人称他为大禹,是夏代第一个君主。 2、读略读提示,明确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1.以充沛的感情朗诵诗歌,读出自豪、读出对祖国的深情。2.采用不同形式的读,然后让同学们说说,他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实际上学习这首诗的重点在读和交流体会。 (三)分配任务,学生自读诗文 1、先分小组朗读,进行小组之间的竞赛,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再让学生自主搭挡,分角色朗读,注意引导他们去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2、生分组活动。 (四)全班交流学习成果 1、生按自己的角色分配,全班一起读诗文。 2、老师也读一次给学生听,让他们比较一下到底是老师读得好,还是同学们读得好,好在哪里。 3、词句解析。 ① 东方之美滋养着龙的传人, 五千年文化植根在我们心田。 请同学们根据这句话谈谈自己的理解。 这是本节的小结,也是对2、3、4小节的一个概括。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她哺育了我们,培养了我们。朗诵时应充满感激、自豪之情。 ②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黄河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这两句巧妙过渡。“我们铭记着中华母亲的功德”一句承上,是对2、3、4小节的总结,“更不忘她承受的千灾百难”是启下,领起本小节诗句的内容。后面选择的两个典型事例写出了祖国曾经遭受的屈辱,告诉我们落后就会被挨打。朗诵后三行要低沉缓慢。 ③要做旗舰去长风破浪,要做火箭去推动飞船, 要像利剑把贫穷斩断,要用爱心把世界相连。 这是中华少年的铿锵誓言,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4、生交流每节诗分别讲了什么,表达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介绍我们祖国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崭新的发展和我们中华少年的志向,表达了中华少年对祖国的爱与祖国对我们的期待,他们都表现出一种要谱写祖国更璀璨的诗篇的志气。) (五)播放一首《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在激昂的歌声中对同学们说:“中华少年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真心祝愿你们能为祖国谱写璀璨的诗篇!”从而引起同学们的共鸣,使这节课的内容和精神都得到升华! 板书:见课件。 课后作业:把这首诗朗读给家人听。 教学设计方案 篇4一、教学目标: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中,初步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 4、初步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1、在朗读中,初步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 2、初步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配乐出现动态荷花池画面。)师:小朋友们,瞧,这是个美丽的荷花池。(学生继续欣赏荷花池的美景。) 2、(画面定格,荷叶特写。)师指荷叶:这满湖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荷叶”。 3、这是怎样的荷叶?(生:圆圆的、绿绿的……)教师板书“圆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荷叶圆圆》这篇课文。(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师:这么美的一池荷叶引来了许多的小伙伴,听听都有谁? 2、老师范读 3、你听出来都有谁了吗? 学生回答,老师贴小水珠、小青蛙、小蜻蜓、小鱼儿 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自己把课文读一读。遇到有生字的地方,把生字连成词多读几遍。要把生字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荷叶圆圆的、绿绿的,不仅吸引了小伙伴,还吸引了生字宝宝呢!瞧,它们也出来想跟荷叶一块游戏,你们认识它们吗? 同桌一起读一读 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生字词。你愿意读哪个词就读哪个词。(课件出示单独一屏的带拼音的生字。) 5、同学们的小老师当得真棒!生字宝宝摘掉了帽子,躲到荷叶上了,你还认识它吗?(课件出示无拼音的生字词。)让我们开火车读一读吧!(师指齐读。) 6、观察这些生字宝宝,你有什么发现?(音、形) 7、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宝宝,跟小组同学说一说 小组交流 8、谁来说说自己的好办法? 9、你能帮助宝宝找到朋友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朋友们生字词学得真不错,老师相信你们课文一定能读得更好。大家数一数,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五个自然段。)大家再完整地自由读一遍课文,读后将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一读,注意要读正确,读通顺。待会儿我们比赛读。(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指名分节读。) 3、学生评议。(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4、齐读课文。 (四)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师:听了小朋友优美的朗读,老师觉得荷花池更美丽了。连一些可爱的小伙伴也忍不住来聚会了。你们定知道他们是谁了吧!(学生自由说: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 2、瞧,他们都来了!(播放动画课件:小水珠躺在荷叶上,滚来滚去;小蜻蜓展开翅膀立在荷叶上;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唱歌;小鱼儿在荷叶下游来游去。)师:他们在这一池荷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①生自由读2-5自然段,看看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读后自由汇报。学生可能会说:我知道了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荷叶是小蜻蜓的停机坪……) ②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质疑。) ③小组先讨论解疑,再汇报交流:(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例:a、教师用体态语帮助理解荷叶为什么是小水珠的摇篮。b、用生活实践,说一句话理解“透明”。如:生活中除了蜻蜒的翅膀是透明的,还有玻璃是透明的,水是透明的等。c用动作理解“躺、立、放声、捧起”。 ④在解疑中穿插朗读。(如:小水珠多喜爱荷叶啊!谁愿意扮演小水珠,用喜爱、高兴的语气读一读这一段呢?) ⑤指导朗读:形式可为指名读、挑战读、分角色读等。 (五)拓展内容,实践感知 1、这么美的'荷花池,一定会吸引更多的小伙伴。想一想,还有哪些小伙伴会来参加,他们会对荷叶说些什么呢?(先小组讨论说,再个别自由说。) 2、小朋友们一定也喜欢上了荷叶吧,你们要对荷叶说些什么呢?) 3、面对这么美的景色,我们该怎么做呢?(我们要保护它。) (六)总结课文,回味欣赏 (播放课件。)让我们再来欣赏这满满一池美丽的荷叶吧!(动态的满池荷叶随风摆动的优美场景配乐播放。) 教学设计方案 篇5一、谜语导课,激发兴趣 四四方方,有声有色。足不出户,纵观世界。 (谜底:电视机) 教师用简笔画画出电视机,请学生说说对电视机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2.多种形式(开火车、请小老师)读准生字字音。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2.教师引导学生质疑,梳理问题: ⑴大彩电里有哪三兄弟?这三兄弟分别有何作用?先勾出文中有关句子,自由读;然后抽多名同学分别读,说说你读(听)明白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 ⑵接收器有什么功劳?结合前文,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接收器的作用。有条件的学校可进行现场演示,然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⑶从老大、老二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从老三说的话中你又体会到什么?对一就的句式,让学生多读多体会。最后,分角色朗读这个自然段,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在多读中了解三兄弟各自的功能。 3.在熟读的基础上介绍课前收集的文字、图片等资料。 4.你还知道电视机的哪些知识?(拓展思维,能说多少说多少。) 5.抽三人扮演老大、老二、老三,以第一人称的语气自豪地表演三兄弟各自的本领。 四、拓展训练,培养创新 三兄弟的确了不起,可家家户户的电视机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请同学们想一想,能否对电视机作改进,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五、指导书写,识记字形 1.学生自由读生字,给生字口头组词语,比一比谁组得多,组得正确。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字形,然后交流。 3.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给大家提个醒,教师注意指导书写。 4.描描写写课后的8个字。 教学设计方案 篇6一、教学目标 ①理解课文内容。 ②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③品味平实而富于哲理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 ①梳理课文内容。 ②归纳居里夫人的人格特点。 ③品味平实且富于哲理的语言 三、课前准备 ①预习课文,疏通文意。 ②搜集居里夫人的有关资料。 ③教师准备居里夫人的挂图。 教学设计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说起居里夫人,我们大都知道她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推动了核科学的发展。但关于她的人格,也许我们知道的并不多。爱因斯坦曾说过:“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的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今天我们来学习居里夫人的自传体散文《我的信念》,或许对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二、诵读感知 1、范读课文 2、学生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品味语言,识记字词。 3、默读,搜集、感知特点 让学生独立默读、思考,试着让学生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 讨论归纳: 坚忍不拔 树立信心 执著勤奋 集中目标 献身科学 探讨真理 生活简单 重大发现 保持安宁 不图财富 珍惜时间 追求自由克制自己热爱生活 沉醉科学 4、讨论概括,归纳整理 全班讨论,将有关信息分门别类,从而分析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板书: 探讨真理 保持安宁 集中目标 思想理念{不图财富 环境需求{追求自由 工作态度{树立信心 沉醉科学 珍惜时间 坚忍不拔 执著勤奋 三、合作探究采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讨论解决。 1、“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中的“某种力量”指什么? 2、解释“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的含义。 3、“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纯粹研究的观念”中“纯粹研究的观念”指什么? 4、“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一句,“讲究现实的人”是什么人?“梦想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从哪一件事上可以看出作者就是这样的“梦想家”? 5、“我的惟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中的“奢望”可否改换成“希望”?为什么? 6、“在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联系上下文,谈谈“逆来顺受”在句中的确切意思。 7、为什么作者说,科学家也应当是“一个小孩儿”?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8、“我从没把这种权益视为理所应当”中的“这种权益”指什么? 四、语言品味 1、教师指导学生体会、品味语言。理解这种朴素而平实的语言风格。不重文采,而重写实,是传记类作品的特点。如果学生感到有难度,教师可引导学生与文学作品语言作比较,就容易理解了。 2、找出课文中带有哲理性的句子,试着进行赏析。 参考: 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 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 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 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 五、教师小结 读了这篇文章,就如同与伟人对话。我们深深地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所打动。如果说我们过去没有生活目标,现在我们明确了人生;如果说我们过去一味贪图安逸,现在我们学会了艰苦;如果说我们过去只能依赖他人,现在我们懂得了奉献;如果说过去我们意志薄弱,现在我们拥有了信念。让我们在居里夫人的光辉照耀下,把自己的人生也献给人类的进步事业。 六、拓展延伸 1、完成“研讨与练习”。 2、居里夫人放弃了镭的专利,却两次成为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对此,你怎么看?写成300字的小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 篇7一、教学目标 1、会认“德、段、婆”等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中哪些新科技给自己留下很深的印象。 3、有科学幻想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默读课文,知其大意。 2、难点:幻想未来,能说出自己心中的未来世界是什么样的。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我们的社会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那么,若干年后人类世界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阿德想象的未来世界吧! 2.齐读课题——《阿德的梦》。 过渡:阿德到底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呢,请打开书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默读全文,读准字音。 1.请大家默读课文,默读的速度可以稍慢一点,注意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然后借助拼音默默地再读几遍,并找出不懂的词语作上记号。 2.小组内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讨论。 3.汇报学习情况。 (三)再次默读全文,亲身感悟梦境。 1.请大家再次默读全文,看看从哪个自然段可以知道是一场“梦”? 2.结合课文中的七幅插图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3.阿德梦见了什么? 小组交流朗读体会。 4.指名汇报交流情况。 5.出示儿歌,学生自读、齐读、个别读。儿歌如下: 阿德早起要旅行,乘坐飞船是新型。起飞时间还未到,可视电话传真情。 电话屏上见外婆,聊起畅销新车型。预订新车无污染,动力来自太阳能。 飞船呜呜长呜声,阿德落地未成行。原来未系安全带,欠叫一声梦惊醒。 提问:儿歌中的每一句分别说的是课文中的哪一段? 6.同桌讨论后,指名回答。 (四)看图读文,感悟“梦”的奇 1.随连环画逐段读文,想想课文中说的事,哪些与现实不一样。 2.同桌交流读书体会。 3.课文中哪些新科技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 4.你从阿德的梦中,想到了什么? (五)感悟实践 1.学了这篇课文,谁来说说你心中的未来世界是什么样的? 2.请大家动笔把自己心中的未来世界的样子画出来吧! (六)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生字,抄写生词。 第二课时 (一)读文排序,看图识字。 1.出示课文连环画,让学生自读全文后按顺序排列。 2.对应图贴出相应的生字卡。 3.小组交流识字经验,发现识字方法。 (1)自己拼读字卡。注意读准“型、屏、订”都是后鼻音;区别“呜—鸣”;“德”的右边中间有一横;“预”的左边没有撇。 (2)找出已经认识的生字,和同学交流认识的途径。 (3)找出难认的字,和同学一起讨论用什么办法记住。 (4)小组汇报识字方法。 4.练习给生字组词。 (二)积累词语。 认读“载人飞船、顺便、移居、打发、时光、外婆、聊天、屏幕、新型、污染、销售、预订、长鸣”等词语。 (三)实践交流。 1.默读全文,自己说说你心中的未来世界是什么样的。 2.展示自己画的未来世界,并在小组内交流。 3.学生上台向全班展示交流。 4.把画得好的作品展出于展示台中。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完成本课配套练习内容。 板式设计: 32、阿德的梦 作业设计:连一连 载人飞船 火星旅游 乘坐 亲人 打开 商品 定居月球 新型飞船 看望 时光 睁开 电脑 可视电话 掌上电脑 打发 电话 预订 鞋带 网上购物 太阳能汽车 拨通 飞船 系好 眼睛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方案 篇8【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字,会写4个字。认识偏旁扌 2、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产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3、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课文挂图、小黑板、布置学生观察晴朗的夜空。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交流观察晴朗夜空的内容和感受。 2、引入课题:静夜思(板书) 二、朗读或试背古诗 1、指名读古诗。 2、齐读古诗 3、指名背古诗 三、认记生字 1、学生在文中找出生字,作上记号,读一读。 2、认读生字。 ⑴开火车认读 ⑵游戏:运西瓜 西瓜丰收了,让我们帮忙把西瓜搬上车,运到城里去吧!不过,每个西瓜后面都有一个生字,搬瓜者要想办法记住它。可以用组词,说一句话,找相近的字进行比较等办法。 四、精读古诗 1、分四人组诗古诗,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3、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4、请同学来扮演李白,做一回诗人,背背这首古诗。 五、指导书写 1、观察田字格中的字 2、指导学生说一说,再书写。 3、学生在课本田字格中书写后展示、评议。 六、扩展活动 1、学生交流各自会背的古诗: 2、学生去收集有关李白的诗。 【板书设计】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教学设计方案 篇9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幸福甘愿受罚的英雄形象,能联系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中国有许多神话故事,古希腊也有许多神话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故事《普罗米修斯盗火》。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师述:普罗米修斯是对人类有恩的神,他用泥土与河水创造了神,并把各种技艺和知识传授给了人,使人类由愚蠢变聪明;还把象征光明与智慧的天火偷到人间。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范读课文。 听了故事之后,普罗米修斯给你的第一印象怎样? 2、自读课文。思考:普罗米修斯为什么盗火?结果怎样? 3、自学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 明确自学要求: ⑴记住字音(包括田字格上的生字); ⑵认清字形; ⑶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4、检查自学效果。 ⑴交流:你认为哪些字读的时候要注意? ⑵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⑶交流:你认为哪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 ⑷指名板演。 ⑸指名读生字词所在的句子。 ⑹交流:你理解了哪些词,还有哪些不理解的? 5、朗读课文,选出你认为读得最好的一节。 6、指名分节读课文。 指名评议。 7、讨论: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无火盗火受罚获救 三、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霆()折()壮()磨()崖()壁() 挺()析()状()摩()涯()辟() 2、照样子,写词语。 例:轰隆隆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1节。 1、自由读。 2、你读懂了什么? 3、讨论:如果将没有只好换成没有就行不行?为什么?(板书:没有只好) 4、用没有只好造句。 5、这一节最后用了省略号,你能将省略的内容也用没有只好的句式说出来吗? 6、齐读。 二、学习24节。 过渡:看到这样的情景,普罗米修斯怎样做的呢? 1、自读24节。 2、你觉得普罗米修斯是一个怎样的神? 3、出示:普罗米修斯是个勇敢而极富同情心的神。 ⑴指名读。 ⑵你从哪儿看出他极富同情心? ⑶普罗米修斯的勇敢体现在哪儿? ⑷齐读。 4、普罗米修斯是怎样盗火的? ⑴默读第3节,画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 ⑵汇报交流,说出你认为重要的原因。 (强调躲、悄悄地的原因) ⑶指导朗读。 ⑷指名读。 5、细读第4节。 过渡:现在,普罗米修斯已盗取了火种(板书:盗取火种),那么,他是怎样将火种带到人间的呢? ⑴指名读。 ⑵出示:普罗米修斯小心翼翼地把火种带到人间。 ①齐读。 ②小心翼翼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小心翼翼说句话吗? ③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小心翼翼?从小心翼翼,我们可以看出普罗米修斯怎样? ⑶火种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好处?指名读2、3两句。 ⑷出示: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①指名读。 ②没有火,人类的生活和其它动物没有区别,是愚昧的,第1节已经告诉了我们,谁再来说说? 指名读第1节没有只好 ③有了火,人类可以干什么?指名读第2句。 ④所以说,(引读)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⑤男女生分组读。 (男生读第1节的第2句,女生读第4节的第二句,齐读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⑸想象一下,有了火之后,人们欣喜若狂的情景。 指名说。 ⑹如果当时你就是他们中的一个,你会怎样赞美普罗米修斯? ⑺指导朗读。 (读出怎样的语气) 指名读评议范读齐读。 三、学习56节。 过渡:我们知道,偷总是形容不好的行为,那么,普罗米修斯为什么不去要火,而是盗火呢?(指名说) 宙斯知道后,有怎样的反映呢? 1、自读56节。 2、你觉得宙斯怎样? 3、再读,划出体现宙斯残暴、心狠手辣的词句。 4、汇报交流。 5、如果宙斯就在你面前,你会怎样跟他说? 6、想象:普罗米修斯饱受折磨(板书:饱受折磨)时,他有怎样的感受呢? 7、读这两节时,你的心情怎样?那么,你想用怎样的语气读这两节呢? 分组比赛读。 四、学习78节。 过渡: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饱受折磨,我们真难受。那么,他有没有获救呢? 1、指名读第7节。 2、齐读第2句。 3、英雄壮举是指怎样的举动呢? 4、看到普罗米修斯获得自由(板书:获得自由),你想说什么呢? 5、齐读7、8两节。 五、总结全文。 读完全篇课文后,你有什么体会? 六、板书设计: 没有只好 偷取火种 13 普罗米修斯盗火 饱受折磨 获得自由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哈哈大笑、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相似、受用”等词语。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4、继续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思想教育: 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体会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讲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题质疑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例:(1)谁画杨桃?(2)怎样画杨桃?(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一)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三)检查自学。 (四)理解词义。 1.理解词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五)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知道本文写的是“我”在图画课上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引得同学们大笑。老师仔细观察后,肯定了我画的内容是对的,并讲明了道理。 2.让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句,提出质疑。 (六)作业。 1.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读题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把题目的意思说完整。 例: (1)“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 (2)“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把它画成了五角形。 (3)“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得到老师的肯定。 3.提问引入: “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惹得同学们大笑,老师没有批评,反而肯定了“我”画的是对的,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仔细阅读课文,弄清其中的奥妙。 (二)抓住重点,理解内容。 1.指名让三位同学分三部分朗读课文。 (1)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 (2)第2至倒数第2自然段为第二部分。 (3)最后一自然段为第三部分。 2.投影出示句子: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1)什么是教诲?什么叫受用? (2)老师讲的是什么话?父亲讲的又是什么话? (3)指名回答后,引导提问:为什么老师和父亲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呢? 3.指名读第1自然段。 (1)出示句子: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这是谁在什么时候对“我”说的话? (这句话是父亲在“我”读小学四年级初学画画时,经常叮嘱“我”的话。) (3)经常“叮嘱”是什么意思? (“叮嘱”是再三嘱咐的意思。经常叮嘱说明父亲不止一次地这样教导“我”。) (4)指名读句子。 (5)“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画走了样?” (“想当然”是凭主观想象,认为事情应该是这样。“画走了样”是指画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实物不一样。”) (6)父亲为什么告诉“我”不要“想当然”? (父亲告诉“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否则就会把东西“画走了样”,失去了原物的本来面目。) (7)让学生说说自己理解父亲这番话的意思。 4.让学生自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想图画课上“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画成这个样子? (1)让学生依照课文内容回答。 (图画课上“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个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出示句子: “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指名读句子后,讨论:为什么图画课上作者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呢? (因为“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所以“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样子。) (4)作者为什么没有按照他平时看到的杨桃的样子画? 让学生联系上文父亲的叮嘱,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从小父亲就教育“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所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5)看了“我”的画,同学们有什么反映?老师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同学们哈哈大笑,老师先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让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最后和颜悦色地讲明道理。 (6)老师是怎么说的?指读这段话。 (7)让学生想一想这段话共有几句? (8)让五位同学分别读句子,说句意。 (9)让学生默读这段话用“‖”号给这段话分层。 (10)讨论:这段话可以分为几层?(分两层) 第一层(1~2句):用具体事例说明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第二层(3~4句):教育学生不要讥笑别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11)这两层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 (12)老师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不要随便讥笑或否定别人,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5.老师在这样做,这样说的时候表情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师神态的词语。 审视 严肃 和颜悦色 什么是审视?老师审视之后表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审视是仔细周密地查看,说明老师看得很认真。看后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别人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了他的深思,所以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了。经过“半晌”认真思考,老师和颜悦色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三)回顾全文,联系实际。 谈话引导: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作者一生受用,你读了这篇文章后受到哪些教育?让学生联系实际谈收获。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作业。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