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 |
范文 |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 《捅马蜂窝》的第一课时。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的意思。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捅马蜂窝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教材分析: 《捅马蜂窝》似乎带着几分童年的苦涩,正是这份苦涩幻化为儿童成长的内驱力。作者冯骥才用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的笔调,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我们描述了儿时的一段难忘的回忆。出于好奇心,“我”捅坏了马蜂的家,毁坏他们的生活,这种罪孽感使“我”下定决心“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从而引发我们的思考——人与动物如何相处。教学目标: 1.“闯进屋来”的“闯”,“拖进了屋”的“拖”等词的形象性。 2、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对话、朗读、合作能联系课文有关语句说一说“我”情感的变化,引发思考人与动物如何相处。 4.通过语言文字训练,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产生不伤害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产生不伤害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我”的`心理和情感变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谁捅过马蜂窝?当时是怎样一种情景?有什么感受?今天我们和著名作家冯骥才一同感受他小时侯捅马蜂窝的情景。 板书课题:捅马蜂窝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要求:认真听,把不认识不理解的生字新词,画出来,并注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初读了解一些词的意思,如:“乐园、冒险、痊愈、罪孽”等。 3、检查学生阅读情况和对生字新词的理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文章为我们描述了儿时的一段难忘的回忆。出于好奇心,“我”捅坏了马蜂的家,毁坏他们的生活,这种罪孽感使“我”下定决心“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从而引发我们的思考——人与动物如何相处。 2、引导学生画情节折线图,了解古诗情节的曲折变化。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生字词,这节课我们再次跟随作者走进爷爷家的后院,感受当时捅马蜂窝的情景。在这之前,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课文,谈感受 中心话题:请同学们再次用心地、细细地品读这个故事,边读边想:在“我”捅马蜂窝的前后过程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从课文中什么地方感受到的?画出有关的字、词、句,品一品、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1、(1—7自然段) 通过爷爷、奶奶的对话(奶奶的抱怨、爷爷的警告),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我”心情激动,跃跃欲试地想把马蜂窝捅下来。并付住于行动。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涌出”“强烈渴望”等词体会作者强烈的好奇心。通过“悄悄溜到”“脱下褂子”“遮住脸”“接绑”等词,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形象地感受作者跃跃欲试想要捅马蜂窝的心情。 板书:好奇渴望 2、(8--9自然段) 抓住“径直”“凶猛”“扑”“拼死”“不顾一切”等词语引导学生思考:捅马蜂窝的过程中“马蜂”是怎么想的?“我”又想了些什么?“我”的心情由好奇、渴望变成了什么?(惊呆) 教师指导朗读。 板书:惊呆害怕 3、(10--16自然段) 爷爷与“我”的对话:“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这句话,使心有余悸的“我”的心中激起了波澜,让“我”对马蜂有了新的认识:小小的马蜂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从而使“我”的内心产生了罪孽感,心情沉重。并对勇于拼死、守护自己家园的马蜂产生敬佩! 教师指导朗读对话,要读出爷爷的语重心长,和“我”的疑惑不解。 板书:赞叹、心情沉重 4、(17--21自然段) 这种对马蜂的敬佩和对自身的罪孽感,让“我”对马蜂有了深深的牵挂,文中哪些语句能体现这种感情? 教师指导朗读。 板书:舒心 三、升华情感 作者从动手捅马蜂窝到盼望再见到马蜂窝,再到看到新马蜂窝筑成之后的开颜而笑中感悟到了什么? 四、作业 课后自主阅读《儿童智慧》《黄蜂筑巢》并完成书后的练习。 板书设计: 捅马蜂窝 心情:好奇渴望—惊呆害怕—赞叹、心情沉重—舒心 人与动物友好相处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