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例谈小说教学的系统设计策略论文 |
范文 | 例谈小说教学的系统设计策略论文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在论及语文教学内容时说道:“研究表明,我国语文教学的问题和困难,主要出在教学内容上……在目前的情况下,对语文教学来说,如何确定教学内容显得更为重要,更为关键。” 小说应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体裁,但多年来套路化、公式化的小说阅读教学模式让很多学生觉得苦恼,也困扰着很多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教出小说的本真滋味?教学内容的确定值得研究。本文笔者即以苏教版教材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 一、行走在课标、教材、考题之上 心中有“纲”:所谓“纲”,即课程标准。“纲”是评估和命题的依据,也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只有读懂课标才能教好书,只有读通课标才能育好人,心中有课标才能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认真学习、研究课标,心中有“纲”,教学才能有“纲”。新课标对小说教学的学段目标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这段话为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树起了一面大旗,牢抓课标,教学才能有的放矢。 心中有“本”:所谓“本”,即课本(教科书、教材)。特级教师于永正也说:“语文教学上这法那法,研读不透教材就是没法。”因此教师要吃透课本、把握课本、利用课本、拓展课本,心中有“本”、以“本”为先。“本”是师生教与学的载体,是“纲”的体现,也是“题”的资源。统观苏教版教材,小说单元集中在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说之林”,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会读书”(感悟、品味、欣赏)。仔细研究,可以看出虽同为小说单元,但侧重不同,九年级对小说教学的要求更高,在内容感知的基础上更强调学法指导。 心中有“题”:教师要善于研究中考试题的考点构成、题型构成、内容构成。提炼每节课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侧重于中考相关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如小说教学新授课伊始,就把相应文体知识绘成知识树呈现给学生,建构学生的认知地图,引导学生养成把问题纳入特定系统中思考的习惯。 二、三种创新课型的尝试及相关内容的确定 倪文锦、欧阳汝主编的《语文教育展望》一书曾指出:“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小说除了被拧干了人物、情节、环境这三个概念,事实上没有多少知识可教了。”这句话或多或少地概括出了小说教学的现状。怎样走出小说教学程序繁琐、内容单一的困境,如何大胆取舍教学内容,建构新的模式呢?以下是笔者的思考。 1.单元整体教学,强调点面结合。 以苏教版的两个小说单元为例,我们进一步关注这两个单元的导读。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说之林”,其导读如下:……小说的内容最为丰富,讴歌美好、神圣、庄严,鞭挞丑陋、污秽、邪恶……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小说表现的对象。小说的表现力极强,三言两语,便能写活一个人物,短短几百字,便能折射一个时代。阅读本单元的小说,你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品味生活,感悟人生。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会读书”(感悟、品味、欣赏),其导读如下:读文学作品(小说)就是读自己、读社会、读人生。而文学作品作为“人学”,必须建立在对文学作品的深入感悟、品味和欣赏的基础上。仔细地辨析作品浓厚的文化内涵、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语言艺术的特色,应该是阅读文学作品的基本要求。 两则导读以简洁凝练的语言阐述清楚了小说的要义和特色,并有着明显的学段特色,九年级上册更强调要在对文学作品的深入感悟、品味和欣赏的基础上,仔细地辨析作品浓厚的文化内涵、情感表达的方式,以及探究语言艺术的特色。除整体区别外,不难分析出这两个单元内部的子篇目也各有滋味。 八年级下册的几篇小说,仔细咀嚼,特色如下:《孔乙己》侧重于形象的社会意义及相关的社会环境的描写;《范进中举》的重点是对比的手法和讽刺艺术的运用;古文《口技》则偏重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变色龙》强调人物的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窗》一文因精巧的构思、主旨的深刻见长。 九年级上册的几篇文章也是各有千秋:《故乡》要揣摩抒情味的语言特色,了解文章运用对比、议论的方法来突出小说主题;《在烈日和暴雨下》妙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有机相融;《我的叔叔于勒》则通过起伏曲折的情节来表现小说深刻的主题;《多收了三五斗》巧在揣摩农民群像的塑造手法及其效果。 当然整体是局部的整体,局部是整体的局部,两者有机统一。除了要教出学段特点外,在单元整体教学的基础上,我们在每课的授课过程中,可以“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紧扣该课重点,纲举目张,妙设情境,由单课的突破推动整体的提升,破茧成蝶,从而真正改变传统课堂面面俱到的繁琐讲解,达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境界。 2.专题整合教学,实现纵深突破。 小说中专题教学既要源于教材,又要新于教材,要对教材内容、资源进行整合,实现教材思路的单一性和学生思维的多样性相结合,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学生认知规律相统一,从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角度设计教学,使课堂教学成为科学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有机整体。下面列举笔者在市教研活动中学习到的一节关于八年级下册小说单元优化整合资源的专题教学的成功案例。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小说中的矛盾冲突及其类型和作用。 (2)学会从矛盾冲突入手解读本单元的小说。 【教学过程】 导入:大自然中的“雷暴”现象之所以如此壮丽美观,是因为两种带不同电荷的云层之间产生“冲突”所造成的。作为文学样式之一的小说,也正是借助于矛盾冲突达到撼人心魄的阅读效果的。 问题一:本节课的主题尝试从矛盾冲突入手解读小说。结合老师所发的讲义思考这些矛盾冲突发生在哪两者之间?并归纳小说中矛盾冲突的类型,探究在小说中设置矛盾冲突的作用。 归纳一——矛盾冲突的类型:(1)人与外部环境的矛盾冲突(人与社会之间、人与他人之间的矛盾冲突);(2)人自身的矛盾冲突(行为动作、神态表情——内在心理)。 归纳二——矛盾冲突的作用:(1)突出人物形象;(2)表现文章主旨。 问题二: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第四单元的课文中选一篇最喜欢的小说加以解读,找出小说中的矛盾冲突并分析其作用。 结束语:……小说作为反映社会生活和个人内心世界的文学体裁,更是建立在矛盾冲突之上。作为读者,我们只有透过小说中的各种矛盾冲突才能更好地寻找人性的闪光点,读懂其深刻而丰富的社会意义。 【思考】 叶圣陶曾说过:“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智慧的教师善于在教学中观察重难点,通过对此的上位设计引导学生探究、合作、交流,从范文中归纳出学法,然后让学生用新学法实践运用。上述案例中,该教师紧紧抓住小说的矛盾冲突,将小说内容与主题很好地联系在一起,由知识归纳到能力迁移,课内外兼容,既丰富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又让学生实现了知、情、意、行的内化,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3.专题复习指导,重在融会贯通。 专题复习一般在中考总复习时使用频率较高,然而笔者通过实践发现,七、八年级学段也有相对集中的文体单元,在单元篇目授课完毕后同样也应对该单元知识进行及时的归纳指导。这犹如“知时节”的“好雨”,对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润物细无声”。以下是笔者对小说单元专题复习指导的一点尝试。 第一步:笔者将近几年本省中考中关于小说的相关考点、考题类型整理如下,让学生对此块知识有更直观、更理性的认知。 第二步,结合此阶段学生课堂和练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对照小说阅读的考点引导学生进行专题复习。 【教学过程】 流程二——揣摩人物形象 师(介绍):在阅读小说的`时候,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 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 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③对文中的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师出示学过的课文(小说类)中一些人物描写的方法(例子略),复习人物形象分析的角度。 生探究归纳: ①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②重视人物的身份、地位、教养、气质等,关注人物活动的背景。 【思考】 新课标是评估和命题的依据,考题、考点是新课标学段目标的具体化体现和实践性运用。从教学论角度看,英国课程专家斯腾豪斯说过:知识的价值在于激发各种类型和各种水平的理解。语文学习的核心也是理解,而通过专题复习以练习促进理解,精讲精练,帮助学生强化系统知识,避免过多的机械练习,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技能。 综上所述,对小说教学内容的确定可以遵循由知识“面”的铺开(单元整体教学),到“重点”的有序落实(每课重难点的设计),“难点”的突破升华(专题研究),“面”的回归和提升(专题复习指导),由理性的知识概念到具体的感性文章再抽象回理性的知识。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情,也打破常规,有益于提高小说教学的境界。 总之,笔者认为智慧课堂对学生能级的提升是需要梯度的,非单纯的知识灌输和题海战术,它应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学生去学习和探究,推动学生有层次地深入文本,丰富、深化他们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修养、精神境界和文化品位。而这一切需要教者用心领会,用经验和智慧推动课堂教学向更深处漫溯。 【参考文献】 倪文锦,主编.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