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班语言月亮教案 |
范文 | 中班语言月亮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语言月亮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语言月亮教案1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进一步了解月亮的变化过程,知道月亮每天都有变化。 2、学习故事中优美的语言,并根据故事展开丰富的想象。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图片,月亮变化图(4张:眉毛、镰刀、小船、圆盘),衣裳图,裁缝师傅图片,皱纸、剪刀、糨糊等,故事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月亮做衣裳的课题。 1、你们见过月亮吗?你见过的月亮是怎么样的?它们像什么? 2、你们见过的月亮它怎么不一样呢,有的弯弯的,细细的像眉毛,有的.像小船,还有的像圆盘,如果有一天月亮姑娘想做衣裳了,那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月亮姑娘做衣裳》的故事。 二、结合裁缝师傅,月亮变化图和衣裳变化图,分段欣赏故事。 1、月亮姑娘长得怎么样?为什么要做衣裳?能穿上衣裳吗?为什么? 2、看来裁缝师傅得给她重做一件,让我们接着听……这次她能穿上吗?为什么? 3、如果裁缝师傅再给她做,你们猜会成功吗?为什么?那让我们接着听……有成功吗? 三、结合图片,完整欣赏故事。 师:小朋友们,月亮姑娘做成新衣裳了吗?为什么会这样?让我们仔细来听听这个故事吧! 提问: 为什么月亮姑娘做不成新衣裳? 四、活动延伸――月亮姑娘做衣裳 师: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穿不上合身的衣裳,可是她不穿衣裳晚上出来会冷呀,你们想个办法帮她做件衣裳好吗?(幼儿用提供的材料做衣裳) 活动反思: 从表象到本质,去引发幼儿思考故事的内涵,幼儿在反复的感受、理解、学习、表现中受到启发,并能根据自己的一定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幼儿的回答是零散的、不到位的,教师又根据有的回答进行提升,让幼儿从中明白:“世上的万物都是变化着的”,这一科学道理。 延伸活动,是本活动的补充和再思考,让幼儿对“变化的事物”保持探究的欲望和主动学习的精神, 提高了幼儿问题意识。 中班语言月亮教案2活动目标: 1、欣赏儿歌感受儿歌中的意境美和拟人化的风格。 2、在理解儿歌的基础上,学习有感情地朗诵。 3、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声地朗诵儿歌。 4、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 幼儿用书中班《语言》上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谈话活动 (1)小朋友,你们自己洗过手绢吗?自己洗过澡吗? (2)讨论:说一说,你是怎么洗手绢,怎么洗澡的? (3)今天月亮也要来洗澡,想知道是怎么洗澡的吗? 二、基本部分 (1)欣赏教师有表情地朗诵儿歌。 儿歌的名字叫什么?月亮在哪里洗澡?月亮在洗澡时发生了什么事情?幼儿看挂图,教师朗诵。 讨论:最后月亮到哪里去了? 教师小结:这个月亮既调皮又可爱,你们喜欢她吗? (2)教师和幼儿已互动的`方式学念儿歌。 1、教师说儿歌前半句,幼儿填上后半句,接句说儿歌。 2、教师说第一句,幼儿说第二句。 3、有感情的完整朗诵儿歌。 三、结束部分 表演朗诵儿歌《洗月亮》,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有感情的大声朗诵诗歌。 活动延伸: 教学活动的开始环节还可以通过欣赏“月夜”的短篇录像或月夜的景物图片,帮助幼儿幼儿感受月夜的意境美,使活动开始幼儿就沉浸在美的氛围中。 活动反思: 从整个活动看,层次清楚,层层递进,每一环节过渡自然,整个活动比较顺畅。教师的提问具有层次性,能将回忆性提问、体验性提问和创造性提问融合起来,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开动脑筋,大胆质疑,达到了良好的师幼互动。整个活动氛围宽松,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也比较到位,对儿歌的情感特征、重点句、词的分析比较准确,教师在活动中情感的投入感染着幼儿,使幼儿在活动中也很投入。 中班语言月亮教案3活动目标: 动力系统:感受散文优美的意境和语句,体验愉快的节日气氛。 能力系统: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知识系统:学习词组“又大又亮又圆”,理解字词“钻”、“挤”、“团圆”、“欢乐”。 活动准备: 1。图片《中秋节的月亮》(PPT) 2。字卡(中秋节 月亮 镜子 团圆 欢乐 钻 挤 月饼)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谈话:什么时候是中秋节?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你和谁一起过中秋节?都做什么? 二、进行: (一)出示PPT,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提问: (1)图片上有什么?(月亮、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小朋友、房子) (2)月亮是什么样的?(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用“又……又……”的方式) (3)大家都在做什么?(吃月饼、喝饮料、做游戏) (4)每个人心情怎么样?(开心、高兴、快乐) (5)图片上说的是什么节日?(字卡:中秋节) (二)教师借助PPT图片朗诵散文,幼儿欣赏,初步了解散文内容。 提问: (1)中秋节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用“又……又……”的方式回答) (2)中秋节的月亮像什么?(字卡:镜子) (3)中秋节是什么样的节日?(字卡:团圆) (4)团圆的时候家家户户心情怎么样?传出了什么样的笑声?(字卡:欢乐) (5)谁从窗户进来了?怎么进来的?(字卡:钻,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 (6)月亮还从哪进来了?怎么进来的`?(字卡:挤,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 (7)月亮还洒到哪了?(字卡:月饼)月饼变成了什么?(字卡:月亮) (三)教师带领幼儿借助字卡、图片一起跟读散文。 讨论: (1)听完散文想想你过中秋节时是什么心情? (2)你喜欢中秋节的月亮吗?为什么? (四)教师带领幼儿朗诵散文,感受散文的美。 三、结束 鼓励幼儿将散文说给爸爸妈妈听。 延伸:引导幼儿观察、绘画月相,了解月亮渐变的过程。 附散文: 中秋节的月亮 中秋节的月亮,又大又亮又圆,像一面银色的镜子挂在深蓝色的天空上。 中秋节是家人团圆的日子,家家户户传出欢乐的笑声。月亮也从窗户钻进来,从门里挤进来,凑个热闹。 啊!月光洒到月饼上,月饼也变成了月亮。 中班语言月亮教案4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文学活动,体验诗歌所展示的“白天真热闹、夜晚静悄悄”的意境 2、学习短句:“XX醒来了”、“XX睡着了” 3、根据生活的经验,想象,仿编出新的短句。 活动准备; 1、课件《太阳和月亮》 2、音乐:《欢乐的牧童》、《摇篮曲》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教师以妈妈的口吻:“孩子们,天黑了,我们休息一下吧。”教师放音乐《摇篮曲》,幼儿安静地“睡觉”。 2、教师播放课件: “呀!天亮了,看看谁出来了?” 二、感受白天与黑夜,学习诗歌《太阳和月亮》。 (一)、看课件,理解诗歌第一段内容: a、太阳出来了,是什么时候?(白天) 我们来看看谁醒来了?(太阳出来了,小鸟醒来了,小树醒来了,小朋友醒来了) b、他们醒来时会做什么动作呢?(揉揉眼睛、伸伸懒腰) c、我们一起来学学他们起床时的样子。(师生边念诗歌边表演) 2、学编诗句“太阳出来了,xx醒来了。” a:太阳出来了,还有谁醒来了? b:白天有这么多的小动物、小朋友都醒来了,他们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C:师小结:他们会唱歌跳舞,白天真热闹啊!我们也来唱歌跳舞热闹一下! 3、感受热闹的音乐:随音乐师生共舞。 (二)、继续看课件,理解诗歌第二段内容: a、谁出来了?月亮出来了,是什么时候?小草在干什么?还有谁在睡觉? b、它们是怎么睡的?我们也来学一学! C、教师用诗歌小结:月亮出来了,小草睡着了,小花睡着了,小朋友睡着了,黑夜静悄悄。 2、学编诗句“月亮出来了,xx睡着了。” a、月亮出来了,还有谁睡着了?(鼓励幼儿用诗歌中的结构说出来) b、夜晚大家都睡着了,你感觉怎么样?(很安静、一点声音也没有。) 3、感受安静的音乐,在《摇篮曲》的音乐中做花、草、睡觉的动作:夜晚静悄悄,大家都睡着了,我们也休息吧。 三、完整欣赏: 1、幼儿欣赏诗歌:今天,太阳和月亮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诗歌,诗歌的`名字就叫《太阳和月亮》,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师生共同表演诗歌! 四、游戏:《白天和黑夜》 1、今天太阳和月亮要和小朋友一起来玩一个游戏。 2、幼儿扮演各种动物,老师担任太阳和月亮的角色。当老师说:“太阳出来了!”小动物们边做醒来的动作边说:“xx醒来了。”放一段热闹的音乐,大家一起跳舞,从而感受白天真热闹!当老师说:“月亮出来了。”小动物们边做睡觉的动作边说:“xx睡着了。”放一段安静的音乐,幼儿表演睡觉的动作,从而感受夜晚静悄悄!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白天真热闹,黑夜静悄悄。小动物们都睡着了,我们轻轻的离开这儿吧! 2、带幼儿自然地离开,结束活动。 附: 诗歌: 太阳和月亮 太阳出来了, 小鸟醒来了, 小树醒来了, 小朋友醒来了, 白天真热闹。 月亮出来了, 小草睡着了, 小花睡着了 , 小朋友睡着了, 黑夜静悄悄。 中班语言月亮教案5设计背景 《月亮船》是大班主题《我是中国人》中的一个精彩奇妙的故事,把蒲公英坐在月亮船上所见的祖国秀丽山河,通过与仙女的对话,让幼儿了解中国的四个世界之最,将知识的传授转变为艺术感受,让幼儿体会到祖国的伟大,产生自豪感,故事具有一定的常识性。 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我国的世界之最,并能用语言表述。 2、了解祖国秀丽山河,激发幼儿的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让幼儿了解我国的这四个世界之最,并用语言进行表述。 活动难点:注重爱国情感的激发。 活动准备 1、幼儿图画书《月亮船》;2、哭泣的蒲公英图片一张;3、四个世界之最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蒲公英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蒲公英哭泣的图片。 提问:这是谁?他怎么了?蒲公英为什么哭呢?教师引导幼儿自主猜测。 2、那让我们一起听故事《月亮船》吧。 二、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听故事录音,完整欣赏一遍故事。 问题:蒲公英为什么哭了?蒲公英看见了什么?蒲公英的家在哪里? 2、幼儿回答后教师归纳,然后集体学说:我的家在世界的东方,那儿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洋,那儿有最高的山,那儿有最大的广场,那儿有最长的城墙。 3、仙女告诉蒲公英什么了? 通过讨论,让幼儿知道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最大的广场是天安门广场,最长的城墙是长城。(教师相应贴上四大世界之最的图片)。 4、听故事录音,完整欣赏故事。 鼓励幼儿跟学蒲公英和仙女的对话部分,强化幼儿对中国几个重要特征的认识。 三、感受祖国真伟大 1、问题:小朋友,蒲公英的家在中国,那你们的家在哪里呢?(中国) 2、我们的祖国出来蒲公英刚刚提到的那些地方外,还有很多漂亮的地方,小朋友你去过哪里呢?知道哪里呢?说出来给大家听听吧。 幼儿自由发言加深幼儿对祖国美丽风景的印象,激发幼儿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教师把幼儿图画书《月亮船》分给幼儿,幼儿看着书本,跟着故事录音学讲故事。 教学反思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习欲望 在活动一开始,我出示蒲公英图片,设置情境,猜测蒲公英为什么哭了,感受到蒲公英伤心难过的心情,让幼儿不由自主地替蒲公英担心,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激发幼儿帮助蒲公英的愿望。悬念的讨论,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同时激发幼儿关心他人的情感,把孩子引入积极思考的氛围中。 二、尊重幼儿,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整个活动中,我采用的是一种视、听、讲结合的方法,引导幼儿理清故事脉络,理解故事内容。注重提问的`启发性、开放性与各问题彼此之间的衔接,对于孩子的回应给予积极的应答,及时整理幼儿的回答予以适当地提升,组织幼儿讨论、与教师交流,帮助幼儿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小朋友们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愿意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 活动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蒲公英迷了路,急得哭了起来。”一开始我没有注意到这一情感要素,只是一带而过。其实,我们可以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经验,换位思考,如果你迷路了,你心里会怎样?自然而然地让幼儿体验到迷路的那种害怕、紧张、难过的心情,进而感受到蒲公英的无助和伤心,然后再自然地导入接下来的故事。在最后环节,让幼儿说说自己祖国有什么美丽景色,孩子们经验不足,回应很平淡,只有几个孩子知道一些景点。如果改为请孩子们谈谈自己家乡有哪些美景,对他们而言,家乡才是熟悉的,贴近他们生活,应该选择幼儿会说,有话说的话题。以上是我对这个教学活动的理解、分析与做法,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给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中班语言月亮教案6活动目标: 1: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并学习诵读。 2:发挥想象力,感受儿歌意境美。 活动准备: 哑剧表演、轻音乐、与儿歌相关图片若干及完整的图谱。 活动过程: 一:以观看哑剧表演"月亮下来吧"引入,调动幼儿学习热情。 二:引导幼儿展开想象,共同猜猜哑剧表演中的动作,并根据幼儿讲述内容出示图片。 三:在轻音乐的伴奏下欣赏儿歌,感受儿歌意境美,初步了解儿歌内容,。 1:提问:你们听完这首儿歌有什么感受? 儿歌中还有什么是我们刚看完哑剧表演没有猜到的呢? 2:添补幼儿未猜到的图片。 四:结合图片,再次欣赏儿歌,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儿歌内容。 1:提问:儿歌中月亮都被变成了什么?(球、镜子、小船) 2: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把月亮变成形状不一的球、镜子、小船呢?并出示月相变化图。 师小结:月亮有时是弯的',有时是圆的。它在每个月月初时是又弯又小,随时间一天天过去,它渐渐变圆,当它再变到又弯又小时,一个月就过去了,所以我们每天看到的月亮形状其实是不一样的。 3:提问:当它变成球、镜子、小船时,谁都把它怎样了?(小弟弟把它拿在手中玩,小妹妹拿在手中照,小弟弟小妹妹坐它到天上。) 4:出示与儿歌相关的完整图谱。 五:通过完整的图谱,学习诵读儿歌。 1:根据图谱,师幼共同诵读儿歌。 2:请个别幼儿自由选择图片读。 3:引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配乐读。 4:请幼儿为儿歌配上动作完整诵读。 六:活动结束:请幼儿来当魔术师,发挥想象,看看月亮还能变成什么,把它画下来,比比谁变得多,画得美。 中班语言月亮教案7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猜测故事内容,初步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尝试用连贯的语句讲述动物们的活动与对话。 3、重点认读字词:味道、动物、伸、够不着、袋鼠、肯定。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乐意参与表演,大胆学说角色对话。 活动准备: 大图书、大字卡、大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师:你见过月亮么?你见过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引导幼儿月亮是有变化的) 你知道月亮的味道么? 师:很多小动物也非常喜欢月亮,你们猜猜它们是为什么喜欢月亮?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二、出示大图书阅读观察理解 师:你在封面上看到了什么?这本书的名称叫“月亮的味道”(出示大字卡“味道”,并讲述故事) 观看图书P1—P3。 师: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它们想干什么?(出示字卡“动物”)是谁想要去尝一尝月亮?(出示大头饰“乌龟)小乌龟遇到了什么麻烦?(出示字卡“够不着”) 乌龟叫来了谁?(出示头饰“大象”,并按顺序摆好)教师翻阅图书,适时出示大字卡“袋鼠” 师:最后谁咬下了一片月亮?月亮这一次为什么不轻轻往上一条呢?(出示字卡“肯定”) 师:有哪些动物尝到了月亮? 它们有什么感觉? 你们吃到最好的东西时会怎么说? 小鱼看到大家费那么大的;力气摸到月亮。它是怎么想的? 你们同意小鱼的想法么? 三、 看大图书完整讲述故事,结束。 师:故事听完了,小动物们品尝到了月亮的味道,它们是怎样够到月亮的? 师小结:叠在一起就够到了,团结起来力量大。 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欣赏。 课后反思: 《月亮的味道》是一本由波兰作家麦克·格雷涅茨创作的著名图画书。这是一本非常简单的图画书,单看一幅幅精美的图画就能猜出故事大概。故事本身浅显易懂,讲述了月亮和一群小动物之间的故事。同时,这又是一本充满童趣和智慧的图画书。 《月亮的味道》这个语言活动,非常富有趣味性,故事轻快幽默,富有想象力。《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的发展就是要创设一个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鼓励幼儿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帮助幼儿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幼儿大胆的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的想法,用语言描述月亮的味道是我们这个活动的`目标。 月亮挂的高高的,小动物们怎样才能尝到月亮的味道呢?他们会怎么做呢?在集体活动前,我通过问题“ 你们知道月亮的味道吗?”让幼儿进行了一次讨论,孩子们的发言都很积极,大家都争着发表自己想法 ,大家的想法意见都不相同。有的小朋友说月亮的味道是甜的,有的小朋友说是咸的,有的说是酸的。我以讲故事内容,让幼儿理解故事感受故事的有趣和奇妙为突破口,边根据幼儿的回答灵活的调整动物图像的叠加顺序与月亮图像的变化,体会小动物们一起分享月亮味道的愉悦,最后根据幼儿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用语言描述月亮的味道。通过本次活动,我也发现了自己对教材把握不够,对孩子的已有经验也了解不够。相信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更好的从多方面考虑问题,让我们的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小百科:月球,天体名称,人类肉眼所见称为月亮,古时又称太阴、玄兔、婵娟、玉盘,是地球的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 中班语言月亮教案8活动目标: 1、通过玩月亮船,知道受水的吸附力可以使船体旋转。 2、发现大小不同的月亮船向下滑时,速度不一样。 3、对月亮船转动的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泥工板,喷壶,月亮船 2、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月亮船,激发幼儿兴趣。 1、观看视频,提出问题。 师:那个姐姐在干什么?跳什么舞?跳的怎么样? 2、出示月亮船。 师:今天老师也请来了一位朋友,看它像什么?又像什么?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吧。 二、初步探索使月亮船东起来的方法。 1、月亮船说它也要像刚刚的那个姐姐一样,在舞台上跳旋转舞,你来帮一帮它吧。 2、想一想这么才能让月亮船在舞台上跳舞呢? 请两到三名幼儿尝试 3、小结:刚刚我们班的小朋友用嘴吹,用手弹和拨让月亮船动起来了。可是月亮船还是不满意,它想跟刚刚的`那个姐姐一样转的又快又稳,时间还长。 三、第二次尝试,感受旋转的现象。 1、怎么样才能做到呢?老师要借助一样东西,这是什么?里面装了什么?我把这些水喷到这个光滑的舞台上会怎么样?那能像姐姐那样转的那么优美吗? 2、老师已经给你准备好了,你要用什么办法让它旋转,去试一试吧 3、幼儿操作 (1.你用的什么办法?2、月亮船有什么变化?3、中间的图案这么样了?) 4.月亮船转累了,我们让它休息一会吧,现在回到你的座位上,把不的好办法分享一下吧 5、你用的什么办法?小舞台要怎么样?(一高一低,一前一后)我的小舞台变成了什么一样啊? 6.那你的月亮船旋转起来以后有什么变化啊?船中间的团原来是什么,转起来一后变成了什么? 7、小结:原来在光滑的挡泥板上喷上水,这些水就有了神奇的吸附力,月亮船放到舞台上就这个水就能把月亮船牢牢的拉住,月亮船就可以跳旋转舞了。 四、竞赛游戏,发现大小不同的月亮船转速不一样。 1、哇,这个事情真神奇,这么神奇的事情引来了另外一个好朋友。看!它和刚刚的月亮船有什么不一样? (仔细观察外形)一个胖一个瘦,那我们就叫他胖胖和瘦瘦吧。 2、胖胖想和瘦瘦在舞台上比赛谁开的快?那怎么样比赛才公平呢?(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3、猜测结果。你觉得他们比赛的话,谁会赢?为什么? 4、幼儿操作。到底谁会赢呢?去比一下就知道了。去刚刚你做实验的地方喔。 5、交流分享。你发现了什么?谁快谁慢? 6、小结:因为胖胖的身体比较重,水拉不住它,而瘦瘦比较轻,泥工班上的水能拉住它,所以它就旋转的慢了 五、比赛结束 小朋友今天的活动有趣吗?带上你的月亮船去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吧! 中班语言月亮教案9阅读理念: 《月亮的味道》是一本由波兰作家麦克格雷涅茨创作的著名图画书。这是一本看似简单的图画书,但是充满了童真童趣。故事本身浅显易懂,讲述了月亮和一群小动物之间的有趣故事。 故事有趣特别的名字,足以吸引所有的孩子们。月亮可以吃吗?是软的,还是脆的?它是什么味道的?是甜的,还是咸的?这样饱含智慧的名字不但勾起了孩子们的食欲,而且也吊足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在导入的环节中教师就仅仅围绕这一目的,通过孩子们喜欢吃的食物引出故事,让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很自然的走到孩子们的身边。可是,该怎样才能品尝到月亮呢?一群小动物们采用“叠罗汉”的方式搭起了长长地天梯,一点一点向月亮靠近。天梯每增高一节,月亮就会跳高一点。此时,童趣便在这类似游戏的过程中充分展露出来。最终小动物们有没有吃到月亮呢?由于月亮的疏忽和大意,最顶端的小老鼠成功地够到了月亮,动物们如愿以偿地品尝到了月亮的美味,美好的愿望实现了,所以的小动物们都依偎在一起,幸福的享受着。故事本该就此结束,偏偏这时一条小鱼出乎意料地走进了故事,它在说出自己疑问的同时也把无数小读者引进了未完的思考中,这正是本书智慧之处。 阅读准备:电子书、图画书、桔子、糖、薯片等 阅读目标: 1.借助图画书阅读,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真切的感受童真童趣。 2.在理解故事的情节,进一步发展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阅读过程: 一、导入: 指导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好吃的,想不想尝一尝?桔子是什么味道的?(酸酸的)糖果是什么味道的?(甜甜的)薯片吃起来是什么感觉的?(脆脆的) 过渡语:有这么一群小动物,它们不喜欢吃桔子、糖果、薯片,它们不喜欢吃小朋友们常吃的东西。它们很好玩、很可爱,充满了好奇心。它们喜欢吃什么呢?你猜猜看?(激发幼儿的想象力,鼓励幼儿大胆的说) 二、展开: 1.自主阅读,感受乐趣 指导语:其实啊,它们想尝一尝月亮的味道。月亮是什么味道的?你吃过吗?月亮在高高的天上,这群小动物怎样能吃到月亮呢?你们想知道吗?这个秘密就藏在老师带来的这本图画书里,《月亮的味道》,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读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讲述故事梗概) 2.细致读图,深入理解 图一:黑暗中是什么在窥视着月亮?有几对眼睛?它们是谁?(期待的、好奇的、充满等待的眼睛、发着光亮的眼睛) 图二:所有的小动物这样叠罗汉时,它们的'表情是怎样的?(所有小动物的眼睛都使劲的向上看着,为什么向上看?它们会想些什么?它们都在期待着上面的小伙伴够到月亮,还是为了那个美好的共同心愿。) 图三:小老鼠吃到了月亮,月亮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和先前有什么不同? 3.完整讲述,升华情感 (1)教师有感情的完整讲述故事。 (2)提问: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它们是怎样尝到月亮的味道?它们尝到月亮的味道后心情会怎样? (3)小结:乌龟是第一个有这么大胆想法的小动物,想尝一尝月亮的味道,它有着探索精神。动物们迎合了它的想法,一起去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望。小老鼠最终勾到了月亮,将月亮又依次传递给了朋友,大家的齐心协力、团结一致,都尝到了月亮的味道,实现了这个美好的愿望。所有的小动物们都幸福的依偎在一起,享受着幸福,在静静地夜里甜蜜的睡着。 三、结束: (1)指导语:还记得那第九对眼睛吗?它没有参与够月亮的过程中,但它一直在关注着大家,它是谁呢? (2)教师讲述图画书最后一页。 (3)结束语:小鱼是不是也想尝一尝月亮的味道呢?水里的月亮会是什么味道的?它和天上的月亮味道有什么不一样吗?说不定第二天的夜里,小鱼会和更多的小动物一起去尝一尝水里月亮的味道。 中班语言月亮教案10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进一步了解月亮的变化过程,知道月亮每天都有变化。 2、学习故事中优美的语言,并根据故事展开丰富的想象。 3、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活动准备: 图片,月亮变化图(4张:眉毛、镰刀、小船、圆盘),衣裳图,裁缝师傅图片,皱纸、剪刀、糨糊等,故事磁带,录音机 活动流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月亮做衣裳的课题。 1、你们见过月亮吗?你见过的月亮是怎么样的?它们像什么? 2、你们见过的月亮它怎么不一样呢,有的弯弯的,细细的像眉毛,有的像小船,还有的像圆盘,如果有一天月亮姑娘想做衣裳了,那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月亮姑娘做衣裳》的故事。 二、结合裁缝师傅,月亮变化图和衣裳变化图,分段欣赏故事。 1、月亮姑娘长得怎么样?为什么要做衣裳?能穿上衣裳吗?为什么? 2、看来裁缝师傅得给她重做一件,让我们接着听……这次她能穿上吗?为什么? 3、如果裁缝师傅再给她做,你们猜会成功吗?为什么?那让我们接着听……有成功吗? 三、结合图片,完整欣赏故事。 师:小朋友们,月亮姑娘做成新衣裳了吗?为什么会这样?让我们仔细来听听这个故事吧! 提问: 为什么月亮姑娘做不成新衣裳? 四、活动延伸——月亮姑娘做衣裳 师: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穿不上合身的衣裳,可是她不穿衣裳晚上出来会冷呀,你们想个办法帮她做件衣裳好吗? 反思: 这是一个穿插着科学常识的语言活动。目的在于通过语言和描述了解月亮每月的阴晴圆缺,同时增加孩子们的词汇量和语言组织能力。完成这次活动后,我对本次活动有了以下几点反思。 1、语言活动的准备不够充分。 本次活动的准备工作除了我们平时的一些教用具,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在课前观察月亮的变化。但由于日常生活的一些安排和我的疏忽,使孩子们对月亮的.变化不是很了解。印象只停留在前一天观察过的“弯弯”的月亮。因此在课堂中,对于“弯弯的月亮像眉毛,像小船”很能理解。但是对故事后半段圆圆的月亮那理解却乏善可陈。 2、太注重描述与原文的一致。 在让孩子们复述故事的环节中。我请庆庆到台前来讲。在这中间,庆庆多处地方用了自己的话,但语言组织的并不是十分合语法。我立刻引导他按照故事原文讲下去,当时,并没有觉得不妥。但事后回想,即使孩子在复述故事中出现了不符合语言习惯的句子,我们也应当好好鼓励他,让他用自己的话说下去。 中班语言月亮教案11学习目标: (1)在操作过程中学习运用量词。 (2)激发参与讲述活动的兴趣。 (3)教育幼儿在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将废旧物有效的`利用起来。 制作材料:月饼盒、纸卷筒、方便面纸碗、卡纸、纸杯、药瓶纸盒等。 制作步骤: (1)在方便面纸碗的外面画砖纹,碗口向下做井。 (2)纸卷筒做树干,用绿色卡纸做树叶,粘贴在树上。 (3)用卡纸画猴子后剪出外形并过塑。并在猴子的背面粘贴上磁铁。 (4)打开纸盒,用深蓝色卡纸做背景,然后将井、树和猴子一起置于盒子里,组合成《猴子捞月亮》的故事画面。 操作要求: 低、中水平:能对这个故事感兴趣,愿意操作,并能爱护玩具。 高水平:自己能独立的一边讲述故事、一边操作玩具,做到口手的统一。 中班语言月亮教案12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内容的有趣,体验动物们齐心协力,成功“吃到”月亮后的快乐心情。 2.喜欢阅读,能对故事内容展开想象。 3.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重点 大胆想象并设计出森林里的动物来尝月亮的情景。 活动难点 学习句式“xx爬呀爬咔嚓、咬下一片月亮,它说月亮的味道真好” 难点形成原因 想象力局限 难点解决策略 需要幼儿实际图像与手形进行结合想象。 活动过程 一、幼儿预期表现 1.每年中秋节晚上的月亮是怎样的? 2.(出示图书)老师这里有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月亮的味道》,如果真的能吃到天上的月亮,你们想象一下月亮可能是什么味道呢? 3.让我们来听听故事里的动物是怎么想的。 二、看PPT,听讲故事,理解作品 (老师边讲述故事边插问) 1.请大家数一数画面上有几双眼睛?有几只小动物? 2.小动物们都很着急,请你们帮帮它们,怎样才能够够到月亮? 3.小鱼在想什么?你们认为它说得对吗? 4.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哪里最有趣? 5.小动物是用什么方法摘到月亮的? 三、完整欣赏,想象迁移 1、让我们一起再来完整欣赏这个故事。 2、如果让你们也来摘月亮,你们会想什么办法? 幼儿能想象月亮的各种形态,以及月亮的'形状,对月亮的味道具有想象力。 活动反思: 1、提问的方式还有待改进,提问的主题要更加明确,避免因为主题不明而?影响幼儿回答。 2、对故事的讲述方式上还有待改进,可以采取更多的形式阐述故事,避免一次次的重复让幼儿丧失阅读兴趣。? 中班语言月亮教案13教学目标: 1、运用看图讲述及游戏的方法理解并学习儿歌,读准“巴”、“妈”“菜”、“龟”“娃”等字音。 2、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儿歌诙谐、有趣的风格,培养朗诵的兴趣。 3、能分析儿歌,培养想象力。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准备: 1.课件PPT 2.头饰 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主题 师:今天,小雪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新朋友,它喜欢到了晚上出来,挂在天上,有时圆圆的,有时弯弯的。小朋友们猜猜看,它是谁呀? 师:对我是月亮,我有个特别好听的名字,叫月亮巴巴。请你们大声的叫出我的名字好吗? 师:我家有一座特别大的房子,里面住着许多人,你们猜猜会有谁住在里面呢? 师:到底谁住在里面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观看课件PPT理解学习儿歌 师:这是谁?(妈妈)妈妈出去会干什么?幼儿自由说,然后出示菜篮。 师:妈妈出去----买菜,里面住着谁?(出示奶奶) 师:奶奶出去干嘛?(起脚)里面住着谁?(小鸟) 师:小鸟出去又干啥?(小鸟出去飞飞)里面住着谁?(乌龟) 师:乌龟出去干什么?(乌龟出去爬爬)里面还住着谁?(娃娃) 师:你觉得娃娃想吃什么?(娃娃想吃鸡蛋),变变变,变出一个大鸡蛋。 三、观看多媒体完整欣赏儿歌 1、师:宝贝们,月亮上都住着谁?(妈妈、奶奶、小鸟、小乌龟、娃娃) 2、师:月亮巴巴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听。(利用动作帮助幼儿理解记忆) 四、看图谱朗诵儿歌 师:你们也来念念好吗?先看看小雪是怎么念的。(看图谱念) 师:现在我们看着图谱,用好听的'声音念一遍。好吗? 五、接龙游戏分组朗诵 1、接龙游戏:小雪念第一句,小朋友念第二句。(念上题目) 2、男女分组念(接龙游戏)男孩念第一句,女孩念第二句。 六、捉迷藏的游戏 1、第一次游戏 师:月亮巴巴也带来了一个好玩的游戏,你们想玩吗?首先请五个小朋友当月亮巴巴的家人,谁来当妈妈、奶奶······ 说游戏的要求:请云朵姐姐当月亮巴巴,你们五个要藏在月亮巴巴的后面,其他小朋友说儿歌,当说到谁出来了,你就赶紧走出来,要加上好看的动作。我们来试一试。 2、第二次游戏 附儿歌: 月亮巴巴 月亮月亮巴巴,里面住个妈妈。 妈妈出来买菜,里面住个奶奶。 奶奶出来洗脚,里面住个小鸟。 小鸟出来飞飞,里面住个乌龟。 乌龟出来爬爬,里面住个娃娃。 娃娃要吃大鸡蛋,变出一个大—鸡—蛋。 反思: 《月亮月亮巴巴》是一首诙谐、幽默,琅琅上口的儿歌。“连环式”结构体式是这首儿歌最大的特点。虽然儿歌的篇幅有些长,但儿歌中的形象“妈妈、奶奶、娃娃”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描述的各个角色典型的动作也是接近孩子生活的,因此比较适合我们小班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在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积极参与,有动作、表情、声音也比较好听。但在后面朗诵时,王紫嫣、来昊阳、乔静荣兴趣并不浓,而且互相交流,注意力不集中。于是,我私下让他们朗诵了一下诗歌,都过关了,我分析:首先是时间有些长了,个别孩子的坚持性较短,应关注个别孩子。其次:这几个孩子坐在后面,前面的孩子做动作回挡住他们,由于没有老师的关注会逐渐失去兴趣,所以上课的位置也应安排好。 所以,在每次活动之前,教师应将孩子备好,关注到每个孩子,才能让他们参与积极。 中班语言月亮教案14一、设计意图: 这是一本富有童趣的书。对于幼儿来说,吃,是最感兴趣的事了。香蕉,吃过。苹果,吃过。可是,夜晚高高地挂在天上的月亮,却没有吃过。月亮是什么味道呢?圆圆的、黄黄的月亮,是像饼干一样脆脆香香的,还是像橘子一样甜甜酸酸的呢?书中小动物一个叠一个的场面,而且越叠越高会让幼儿们很感兴趣。故事中通过小动物们同心协力的吃月亮,一起品尝月亮的味道让幼儿感受团结的力量。故事不但有趣,还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二、活动目标: (一)喜欢阅读,仔细观察画面理解和感受故事内容的有趣。 (二)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勇于表达。 (三)知道坚持到底,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三、活动准备: 绘本PPT、音乐 四、活动过程: (一)引题: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一个故事,是关于谁的故事呢? (评析:活动的环节前面的导入比较平常,可以把最后“小老鼠吃到月亮”的图片放到前面,让幼儿猜猜小老鼠在地上是怎么吃到月亮的,更加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观察画面,利用想象猜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评析: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的是先分段再完整的方式引导幼儿欣赏故事,通过故事传达一个信息“团结起来力量大”。在活动中教师很重视孩子自己去观察,去想想猜测,各环节很清晰,教态自然,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 1.导入部分:欣赏第一张画面 教师:“天黑了,你看,天上有什么?月亮下面藏了些什么?(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眼睛?有几双眼睛?会是谁的眼睛?他们在想什么呢? 2.教师讲故事:“月亮是什么味道呢?是甜的,还是咸的?真想尝一下口啊!夜里,动物们望着月亮,总这么想。可是呢,不管怎么伸长了脖子,伸长了手,伸长了腿,也够不着月亮! 提问:(1)小动物望着月亮想干吗?--想尝尝月亮的味道。 (2)那你觉得月亮会是什么味道的呢?---幼儿猜测 (3)小动物够的着月亮吗?我们来帮小动物想想办法,怎么才可以够到月亮呢?——引导幼儿举手回答。你们真聪明,帮小动物想了那么多办法,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书里的小动物是怎么办的,继续讲述故事。 3.画面切到第二张(出现小海龟) 教师:“有一天,一只小海龟下定了决心,他要一步一步爬到最高的山上,去摸一摸月亮(提问:小海龟想了个什么办法啊?——爬到最高的山上。恩,这也算个好办法,你觉得小海龟能够的着月亮吗?为什么?) 4.画面切到小海龟爬到最山顶的那一张,教师:“爬到山顶,月亮近多了,可是,小海龟还是够不着” (1)为什么小海龟够不着? (2)用什么办法能够摸到月亮呢?(幼儿发挥想象) 5.它会请谁来帮忙呢?(切换至出现大象画面)“海龟叫来了大象。”“小乌龟说,大象你到背上来,说不定我们能够得着呢?”(重点:幼儿学说此句语速较慢)幼儿说说看。 “月亮想,这是和我在玩游戏吧!大象的鼻子往上一伸,月亮轻轻的往上一跳,大象还是够不着。” 6.它会请谁来帮忙呢?(幼儿发挥想象)(切换至出现长颈鹿画面)“他叫来了长颈鹿。”大象说:“长颈鹿,你到背上来,说不定我们够得着呢? 提问(1)大象是怎么说的'?(学说句型) (2)长颈鹿够摸到月亮了吗?(没有)长颈鹿使劲伸长了脖子,可还是够不着(幼儿学做长颈鹿够月亮的动作伸伸脖子)该怎么办呢? 7.切换到出现斑马的画面:谁来了?(斑马),长颈鹿找来了斑马,长颈鹿怎么说的?谁愿意来说说!“斑马,你跳到我背上来,说不定我们一下就够到了!” 8.切换到出现斑马和大家共同够月亮的画面,你们看,这里有几只小动物在摸月亮拉?(四只)那四只小动物能够地着月亮吗?(幼儿猜想)月亮一看到斑马,又轻轻得往上一跳。“他们离月亮越来越近了,有摸到月亮吗?怎么办?斑马叫来了谁? 9.切换到狮子的画面)斑马是怎么说的?说:“狮子,你跳到我背上,说不定我们就可以够到了”月亮一看到狮子,又轻轻往上一跳。动物们还是够不找月亮,叫来了狐狸。 10.(切换到狐狸的画面)月亮太高了,小动物们还是够不到,狮子又叫来了狐狸,狮子说:“狐狸,你跳到我背上,肯定能成功!月亮一看到狐狸,又轻轻的跳高了一点。他们现在够高了吧!有几只小动物啊?数一数?这么多小动物都来帮忙应该可以摸到月亮了吧(猜想) 11.切换到猴子出现的画面?咿,你们这里有只小猴子啊?他来干什么啊?(猜想)狐狸会怎么说的?“猴子,你到我背上来,这回我们肯定可以够到了。”月亮,一看到猴子,又轻轻得往上一跳。猴子都能闻到月亮的味道拉,可还是够不着。猴子叫来了小老鼠。 12.你觉得小老鼠来,会摸到月亮吗?为什么? “老鼠,快爬到我的背上来,我们就能爬上月亮了!”月亮看着老鼠,心想“这么个小不点,肯定捉不到我的”月亮已经玩累了,这回它没有动。月亮为什么会这么想? 13.(切换到小老鼠咬了一片)想不到,“咔嚓!”老鼠咬下一片月亮。它给动物们都分了一口月亮,大家都觉得,这是它们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 提问:(1)小老鼠成功了吗? (2)为什么大家觉的是它们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 (只有通过努力才得到的东西才会显得特别珍贵。) 14.切换到睡觉的一张“这天夜里,大家挤在一起睡着了”可是切换到初始的画面(9双眼睛)还有一只会是谁呢?去哪里了呢?切换到最后一张“一条小鱼看着这一切,怎么也闹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那么费力,到高高的天上去摘月亮?这不是还有一个吗?喏,就在水里,在我旁边啊! 提问:奇怪,怎么水里有月亮呢?是怎么回事?(倒影) (三)配乐完整欣赏故事,知道坚持到底,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评析:配上音乐完整欣赏一遍故事,给孩子视听觉上的共同享受,让孩子深深得沉浸在绘本作品的意境中,感受到同伴之间的团结互助的力量。) 1.这本书的名字叫《月亮的味道》我们一起把这本书从头到尾看一遍。 2.提问: (1)小动物摸不到月亮的时候,有没有放弃? (2)最后小动物们摸到月亮了吗?是谁摸到的吗? (3)是不是小老鼠的功劳最大?(不是)小老鼠是怎么够得着的?他们是怎么做的?(一个一个叠得高高的) 3.师生共同小结:原来,大家能摘到月亮并不是小老鼠的功劳,而是大家一起努力一起合作才能成功,看来团结合作的力量真的大啊。 (四)想象迁移:月亮真的能吃吗?(这就是这本书有趣的地方。)如果月亮能吃,你希望月亮是什么味道? (评析:想象的迁移提升了幼儿想象的空间,让整个活动充满了童趣和天真。) 教师示范:我希望月亮是甜甜的,就像美味的巧克力…… 五、活动延伸: (评析:活动的延伸是幼儿对作品想象的延续。) (一)观看动画片《月亮的味道》。 (二)把月亮的味道画出来。 中班语言月亮教案15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并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 2、运用挂图和课件,初步理解并形成“半个月”的时间概念。 3、萌发对月相变化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感受半个月里月亮形状变化的过程。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兔妈妈和小兔玩偶、课件、单月的日历一张。 2、律动《月亮婆婆喜欢我》 3、《望着月亮吃大饼》故事挂图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小客人,是谁呀?”(出示玩偶)“打个招呼吧!”“兔公公家盖房子,兔妈妈要去帮忙,小兔只能在家里等妈妈,它会怎么等妈妈呢?”(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讲述)“平时,你的妈妈不在家,你会怎样等妈妈呢?”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欣赏,初步了解半个月的时间概念。 “小兔子怎样等妈妈呢?请听故事《望着月亮吃大饼》。” 教师:“兔妈妈要多长时间才回来呢?你们知道半个月时间有多长呢?”(教师出示日历: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日历,就知道半个月有多长了)除了用数日历的方法,兔妈妈还告诉小兔一个什么好办法呢? 3、出示挂图,进一步欣赏、理解故事内容。 “好,我们一起来听听兔妈妈的好办法吧!”(播放录音,再次欣赏故事) 提问:(1)兔妈妈走后头几天,小兔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演示挂图中的月亮变化) (2)七八天过去了,月亮变成了什么样?小兔把圆圆的大饼吃掉了多少? (3)又有几天过去了,天空中的月亮只剩下了什么?小兔的饼也变成了什么? (4)最后一天晚上发生了什么事?小兔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5)小兔是照着谁的样子等回了妈妈呢?原来圆圆的月亮会变呢! 4、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进行讲述。 “好,我们看着大屏幕,一起讲讲这个好听的故事,好吗?” 5、律动《月亮婆婆喜欢我》结束活动。 “小朋友,月亮不仅会变样子,它还会和我们做唱歌做游戏呢!”(教师弹琴,幼儿做律动) 活动反思 《望着月亮吃大饼》是一个童话故事欣赏。一开始利用头饰兔妈妈和小兔来导入故事情节,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并让幼儿跟兔妈妈和小兔打招呼问好。在我第一次完整地讲述故事时,孩子们听的很认真,当我故事讲完开始提问:半个月到底是多久的时候,小朋友的回答千奇百怪,都迫不及待的说出自己的答案。最后我用数一数和故事中兔妈妈教给小兔观察月亮变化的方法告诉小朋友半个月到底是多久。这节课的难点就是在于幼儿对月相变化的理解,在活动中准备了月亮变化的图片,幼儿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半个月中月亮变化的过程,孩子们也可以轻松的说出故事情节,比如老师提问:兔妈妈走后刚开始几天,小兔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孩子们积极地说:“月亮缺了一些”。老师问:“小兔把月饼吃成什么样?”孩子们说:“吃掉了一点点”。老师问:“七八天过去了,月亮变成了什么样”?孩子们说:“变成了半圆”。老师问:“小兔把大饼吃成了什么样”?孩子们说“吃掉了一半”……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演示和提问的方式把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了,这样幼儿既理解了故事内容,也明白了月相变化的过程,同时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不足: 1、教师在讲述月象的原因时,语言可更简洁。 2、在活动中应发挥幼儿主体,让他们多说,用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想法。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