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
范文 |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范文(通用14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运动的快慢》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1我是来自南八家初中的田富,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效果这几方面对本节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上一节讲述的是“运动的描述”,通过这一节学生知道了“什么是运动”,而本节课教材通过“想想议议”栏目提出问题(“哪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入课题,并且学生讨论总结后直接得出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小学数学课中,学生学习过计算速度和路程的问题,对这些知识并不陌生,初中物理从简单的运动开始,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逐步展开对物理的学习。 二、学生分析 中学生对速度、路程等物理概念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对本节课还是喜欢物理又害怕难,喜欢的是以前接触过速度的计算,怕的是利用物理公式解决速度问题还是第一次,特别是数学底子薄的学生。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自信显得特别的重要。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看鲜明、生动、不平常的现象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直线运动的快慢 四、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速度的概念和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难点: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五、教学方法 1、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当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2、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速度单位的换算。 六、教学程序设计 (一)课题引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2004年奥运会上刘翔夺冠”的实录引入课题。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具体事例导入课题,更具有吸引力,效果要比教材“想象议议”引入更好。 教师提问:刘翔用了12秒88跑完了110米,你们想知道他有多么快吗? (二)新授课程 1、首先学生看教材“想想议议”栏目中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教师也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路。 蜗牛在地面沿直线爬行、自行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飞机在空中沿直线飞行,他们的运动情况有何区别? 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他们运动的快慢不一样”。然后让学生继续讨论:生活中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待充分讨论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几个办法。 (1)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远的运动的快。如,二人同时同地出发,走在前面的运动的快。 (2)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运动得快。如,百米赛跑,先到终点的运动的快。 (3)时间、路程都不相同时,1s内通过路程远的运动的快。 从而引入速度的概念,引入时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学生对速度的认识: (1)物理意义 (2)定义 (3)公式 (4)国际单位、常用单位 然后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认识汽车的速度表。让学生阅读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并让学生进行单位换算练习,如: 1m/s=_____km/h;5m/s=_____km/h;72km/h=_____m/s 2、在生活中,做机械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同吗?机械运动时怎样分类的?哪类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想想议议”,学生会发现,甲图中的汽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运动的路线是直线,乙图中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的路线也是直线。在此基础上,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还应让学生了解,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用公式v=s/t计算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平均速度。 3、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学会使用公式v=s/t及变形公式s=vt、t=s/v解决简单的问题。在练习过程中,应规范学生的解题过程。养成先分析,在解题的良好习惯。 4、小结:新授课后,组织学生讨论“是否还有疑点?”,并对本节课做简单的总结。 5、完成达标测试,展示答案,集体纠正。 6、作业布置:动手动脑学物理。 七、板书设计 运动的快慢 一速度二匀速直线运动 1、物理意义1概念 2、定义2变速直线运动 3、公式:v=s/t3平均速度 4、单位:1m/s=3.6km/h 八、教学效果 本节通过教材及身边的实例,科学、规范的引入速度的概念。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素的概念,同时也提高了运用数学工具处理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领悟了建立速度概念的思想方法。对于速度的公式进行计算大部分学生能完成并掌握,但解题时过程不规范还应课下加强训练。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2一、说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分析。 本节课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速度的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时,通过比较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运动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长短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并建立起速度的概念及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来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以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2、学情分析。 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可能很全面具体的探讨。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教学梯度,注重基础教学,同时,尽量运用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形象直观。每个知识点都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经过分析归纳形成概念,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根据上述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能进行速度单位间的换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求知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 2、理解和掌握速度的概念。 难点: 1、速度单位的换算。 2、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下面我重点讲一下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运动的视频资料。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发现问题:视频中物体有什么共同点?运动情况都一样吗?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并得出结论:视频中的物体都在运动,有的运动得快,有的运动得慢。然后,引出新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这样,利用视频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的实例分析入手,来引出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易于学生轻松的融入到课堂气氛中去,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故事激趣,观察比较,形成概念。 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龟兔赛跑 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开始阶段谁跑的比较快?判断依据是什么?最后裁判认为谁跑的比较快?判断依据又是什么? 以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上的气氛,让同学们畅所欲言,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比较,并互相讨论,充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分析、比较、讨论中得出结论,使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并能描述所观察现象有什么主要特征,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学生从交流讨论中找到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开始阶段兔子跑得快,是因为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跑的路程长。最后裁判认为乌龟赢得比赛,是因为在整个比赛过程中,路程相同而乌龟花的时间少。 据此,对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进行总结并提出新问题:若路程、时间均不相同时,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这样,采用边观察、边引导分析,层层设疑,步步深入的方法组织教学,通过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看”、“想”、“说”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物理教育的教学目标。 展示问题:学校的百米冠军的成绩是12s,而24届奥运会一万米比赛冠军的成绩是28min,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老师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激疑启思,采用启发式教学,启迪学生的智慧,使学生通过演练得出:可以比较他们在1秒内或1分钟内通过的路程,由此引出什么是单位时间,得出并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这样逐步的建立起速度的概念,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慢慢的体会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根据速度的定义直接得出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以及它们的符号含义,并能进行单位换算。 在讲解单位换算时,要引导学生根据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来逐步的推导出米/秒与千米/小时之间的换算关系,使学生慢慢的领会和理解单位之间是如何换算的,而不是一味的死记硬背。物理注重的是理解,要学会理解的记忆,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3、应用新知,加强巩固,体验成功。 利用多媒体展示例题: 例题1: 琼斯以10秒75的成绩获得女子100米短跑金牌, 请运用知识计算出美国田径运动员琼斯百米短跑的速度。 解: v=S/t=100m/10.75s=9.30m/s 答: 美国田径运动员琼斯百米短跑的速度为9.30m/s。 例题2: 例题:五指山至海口的路程为220Km,一辆汽车从五指山市开往海口,这辆汽车的速度是55Km/h,几小时后可以到达海口? 已知:S=220Km ,v = 55km/h 求:t 解:根据公式 v=s/t得 t=s/v =220km/55km/h =4h 答:这辆汽车4小时后可以到达海口。 例题3: 例题:2006月7月12日,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洛桑田径黄金联赛中以12秒88打破了由科林杰克逊保持了13年之久的110米跨栏世界纪录,则这项记录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如果一辆正在行驶的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30km/h,哪一个速度比较大? 解:利用公式v=S/t计算出刘翔的速度为v1=S/t=110m/12、88s=8.54m/s 摩托车的速度为v2=30km/h=30/3.6m/s=8.3m/s 所以,刘翔的速度比摩托车的大。 第一道题是公式v=s/t的直接应用,这道题比较简单易懂,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顺利的做出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第二道题是根据五指山市本地的实际情况编写的,目的是懂得公式如何变形,学会变形公式的应用,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第三道题涉及单位之间的换算,教学难度稍大一点,目的是让学生领会速度的物理意义。 通过这三道习题的讲解,让学生养成先分析题意,再规范解题的良好习惯。 匀速直线运动的引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想想议议的内容,使学生知道频闪摄影也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引导学生分析两幅图中两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不同,通过比较分析来引出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同时指出,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在日常生活中几乎见不到,因为它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我们有时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简化物理问题,会近似的把一些运动看做是匀速直线运动。 老师简单介绍变速运动、平均速度,使学生注意区分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值。 课堂小练习: 1、单位换算: (1)21、6 km/h=____m/s (2)5 m/s=____km/h 2、汽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1 min通过了1800 m的路程,汽车的速度是? A、1800 m/s B、108 m/s C、90 m/s D、30 m/s 4、归纳总结 最后,再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把本节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养成先学习后总结的良好习惯,并培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观察比较法、多媒体演示。 为了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就应遵循人们的认识规律,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就决定了物理概念的教学,要重视直观性,即以直观为基础来进行物理概念的教学。本节课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观察比较来理解速度的概念,以及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二是通过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有了直观的感觉认识,再结合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比较、分析、概括形成概念。 学法:观察实验讨论、对比归纳、练习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分析点拨和帮助下学生进行观察实验为主,老师的提问分析为辅进行的。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事例,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循序渐进的归纳出速度的概念。 首先,多媒体课件能较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行观察,分析现象。更能方便的进行对比、归纳,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练。通过练习,来学会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以及速度单位的换算。再次,通过动手做实验,来加深对速度的物理意义的领会。 六、说板书设计 为了体现我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容易理解,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运动的快慢 一)、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速度的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的计算公式:v=s/t;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km/h);换算关系:1m/s=3.6km/h 二)、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平均速度公式:v=s/t 七、作业布置: 1、1m/s=_____km/h 72m/s=_____km/h 10m/s=_____km/h 15km/h =_____m/s 2、甲、乙、丙三人步行的速度分别是3.5 km/h, 64m/min,1m/s,则三人的速度的关系是? 3、汽车以25m/s的速度行驶了2h,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___km。 4、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人对着相距425米的高山喊一声,听到回声经过的时间是( ) A、1、25s B、0、625s C、0、8s D、2、5s 八、效果评价: 通过这节课师生的共同学习和探讨,同学们基本能够掌握速度公式及其变形,能够运用速度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同学们也学会了从生活中发现物理问题,并能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类问题,使物理知识有效的运用到生活中去。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掌握速度概念,记住速度单位及其换算。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会用速度公式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3、了解变速直线运动,会用平均速度观点计算变速直线运动速度。 4、了解“速度表”中显示的“即时速度”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对不同的运动快慢程度从时间和路程两个方面分析、理解。 2、利用速度公式熟练求解匀速运动中速度、路程和时间三者中的未知量。 3、利用平均速度公式,计算变速直线运动中某阶段的平均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速度”概念的学习,让学生领会引用科学的方法和观念,可以更精确地描述运动、便于化解复杂的问题。 2、建立“速度”概念,还可促进学生生活行为的效率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活素养,形成正确的生活理念。 教学重点: 速度概念的理解,速度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 速度大小的比较,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 教具与教法: 1、轨道、小车、停表、光电测速仪。 2、素材的收录(百米跑、速度表、高速运动的物体)、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情景引入: 利用课件展示运动快慢的情景。 问题的提出:布置学生思考回答: 1、运动场上在如下情况下,怎样比较谁跑得快,谁跑得慢? A、正在赛道上奔跑的几位运动员? B、刚刚跑完的几位运动员? 2、王聪100m用了17s,李明50m用了8s,谁跑得快? 物理学规定: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来比较物体快慢。 即用路程除以所用时间,得到每秒运动的路程,从而可以比较快慢。 问题探究 一、速度的定义 问题1:速度是如何定义的?表达式如何? 教师总结展示 定义:运动物体发生的路程与运动时间之比叫速度。 定义式:V=S/t S——路程 t——时间 v——速度 问题2:速度的国际单位可以从公式中推出,是什么? 问题3:课本“小资料”了解部分物体各种运动的大致速度是多少?改变部分物体运动速度的单位,让学生进行单位换算。 问题4:看课本图1.3—2汽车速度表,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大?该汽车速度表的量程是多大? 提示:速度表测的是汽车在各个时刻或在某一处的即时速度,不是全程的总的运动速度,它是随汽车运动快慢的随时变化的。 介绍我国道路限速规定:(高速路小汽车100——120 Km/h国道、省道70——90 Km/h城区街道40——60 Km/h) 二、直线运动 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思考问题:在变速直线运动中,我们可以粗略计算全过程总体快慢情况,可以用V=S/t求速度?—称为平均速度。 三、拓展训练: 例题分析(题目见书本) 师生分析解题情况。 总结计算题注意点: A、单位要一致;B、要有针对各量的'文字说明;C、先写公式,再代入已知量求解;D、有结论性语言。 四、课堂练习 如果一辆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有速度是72 Km/h,则在30min内它能前进多远? 课堂小结: 学生活动: 观看不快慢的运动情景展示:运动员们起跑;从红灯转绿灯,开始启动的汽车、自行车;龟兔赛跑的过程和结局。 思考答案1。 A相同时间时位置领先者。 B跑完相同距离,用时间短者。 2李明快。依据是李明快慢不变时,跑100m用16s即可完成。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1速度的定义、公式 2国际单位:S—m,t—s, V—m/s(或m·s2) 常用单位:1Km/h=1000m/3600s=1/3.6m/s 3 蜗牛:1.5*10-3m/s=0.15m/s 火车:120m/s=432Km/h 卫星:3070m/s=3.07Km/s 4学生看课本回答:20Km/h;220Km/h 领会:汽车速度表原理和意义 了解:道路限速的目的及意义——主要是为了安全! 领会基本机械运动的分类 学生看书后分析: 甲在各段相同时间内路程相同。 乙由慢变快,后来速度大于甲。 平均速度只代表总体运动快慢的情况,不代表某处的的速度,它只是由总路程和总时间来求的。 学生课堂练习,教师巡视。 板书设计: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一、运动快慢的比较 二、速度 公式:V=S/t单位:m/s;Km/h 三、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计算:s=vt,t=s/v 四、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V=s/t 五、速度表:可测汽车在各处的瞬时速度 作业布置: 课本P—22页: 第三题;第四题。 练习册:1.3运动的快慢。 教后反思: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4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深刻认识图形运动的原理。 2、在复习中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图形运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3、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察、操作、欣赏、分析、想象、创作等数学活动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进行图形的的运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小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师: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关于图形的运动的知识? 生:轴对称图形、图形的`平移、图形的旋转、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师: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作轴对称图形、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要注意什么? 生: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条直线方向平行移动一定的距离的过程,称作平移。 生:把一个图形围绕某一固定点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一定的角度的过程,称作旋转。 生: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即图形翻折),对折后如果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即图形沿一条直线180度前后位置所成的图形),这个图形就称作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生:把图形按比例放大或缩小时,要注意各部分均要用相同的比放大或缩小。 师:哪些运动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生: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5活动设计背景 运动能使身体健康发育;能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为大脑提供高质量的营养,使头脑更灵活,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孩子天生好动,而现在的.孩子却往往缺乏运动,为调动孩子们的运动兴趣,让孩子们知道运动的作用,因此生成了本节课《我爱做运动》。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做运动的兴趣。 2、 学会几种运动方式。 3、 了解运动时的安全事项,提高自我保护力。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几种运动方式 活动准备 课件、音乐 活动过程 一、 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播放轻快的音乐,与幼儿一起做舒展筋骨的动作,请幼儿说说感受。 二、 观看课件,学习几种运动方式。 提问: 1、小朋友在做什么运动?(赛跑、跳障碍、爬攀登、走平衡木) 2、你做过这些运动吗? 3、你最喜欢做什么运动? 4、这项运动是怎么玩的? 5、做运动有什么好处? 教师小结:运动有许多种,经常运动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健康,少生病,少打针。 三、请幼儿模仿一项运动的动作,让其他幼儿猜是什么运动。 四、放音乐,教师随音乐带领幼儿一起做不同的运动,边做边纠正个别幼儿动作。 五、讨论:做运动时要注意哪些安全? 六、结束活动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6活动目标: 1、在观察的基础上画出不同造型的人物画。 2、了解幼儿已有经验,鼓励幼儿画出不同的运动方法。 3、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爱运动,喜欢锻炼身体的情感。 活动准备: 幼儿运动的图画一幅,彩笔,纸。 活动过程: 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运动吗?告诉老师,你喜欢用什么方式锻炼身体?你和谁一起锻炼身体?感觉怎么样?(幼儿举手回答,了解幼儿已有经验。)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图画,上面有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在锻炼身体。请小朋友看一下,他们在哪里锻炼身体?用什么锻炼身体?(发展幼儿观察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3、请幼儿示范跳绳和踢球的动作。(幼儿到台前示范)全体幼儿观察跳绳和踢球的动作及正面人,侧面人的脸部特征。观察做动作幼儿的脚,身体,头发的特征。(观察不做动作的人物特征,为幼儿画画做铺垫。) 4、启发幼儿想一想最喜欢的.运动是什么?在哪里,和谁一起做的运动,然后把它画下来,看看谁的运动方法多。 5、幼儿绘画,鼓励幼儿画出多种运动方法。 6、展示作品评价。 (1)请举手的幼儿到台前讲述作品。并说出锻炼身体的好处。 (2)把全体幼儿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请幼儿说出最喜欢哪幅画,为什么? 活动延伸:没完成的作品可到区角里进行。请幼儿到户外做自己喜欢的运动。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7活动名称: 我看见的运动 活动目标: 1、有序地回忆、表征各种运动现象。 2、以绘画形式表达事物的动态。 活动准备: 1、绘画工具。 2、表达动态的图片或画。 活动过程: 一、我看见的运动。 1、滚滚会“轱辘辘”到滚,还有哪些东西也会“轱辘辘”到滚呢? 2、引导幼儿讨论哪些事物会滚动。如幼儿有不确切的回答,应作为进一步讨论的契机,加以利用。 二、我看见的跳动。 1、蹦蹦会“蹦哒蹦哒”地蹦跳,还有哪些东西也会一蹦一蹦地跳?(皮球、兔子、小鹿……) 2、引导幼儿讨论哪些事物会跳动。 3、引导幼儿明白有些事物可能有多种运动方式,皮球既会跳动,也会滚动;人既会滚动、跳动,也会跑动。 三、做个动画高手 1、我们知道很多东西都会动,能不能那他们画出来?而且还要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你画的东西正在滚,正在跳。 2、引导幼儿绘画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是滚动、跳动,也可以是跑动、滑动、游动等。 3、教师巡回指导,利用幼儿的绘画表现以及自己的示范,引导幼儿表现动态。如根据物体的运动的轨迹添画几条线,画一些参照物。 4、幼儿互相欣赏、介绍、评价画作,说说画的是什么,是一种什么运动,作者是怎样把这种动态表现出来的。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8活动目标 1、借助图片和老师动作的表演,学习用简单的线条表现不同的人物动态。 2、.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表现自己所喜爱的或参加过的运动项目。 3、体验将美术作品编成小故事的成功感。 活动准备 1、图片-运动场景 2、幼儿人手一份油画棒、绘画纸、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观看图片,引发讨论。 1、里面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在做哪些运动? 2、你们喜欢做哪些运动呢?你做过哪些运动呢? 你来做做动作让大家来猜一猜那是什么运动吧。 二、观察运动者的'四肢动作,学习简笔画运动身姿的技能。 1、老师也喜欢运动,看,老师喜欢的是什么运动? (老师示范跳绳的动作) 2、仔细观察,老师的手臂和腿是怎样的?弯的还是直的? 3、你会画跳绳时的老师吗?怎么画呢? 4、幼儿讲述自己的方法后老师出示范图,讲解简笔画运动身姿的要领: 一画脑袋注意方向。 二画身体跟随脑袋 三画双腿注意弯直 四画手臂看运动。 三、老师再次示范动作,个别幼儿上前示范,巩固技能老师示范跑步的动作请幼儿上前示范。 老师用语言帮助提醒: 侧面的运动头应该怎样?腿呢?手臂是一个方向的吗?以此帮助幼儿巩固绘画技能。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9活动目标 1、幼儿乐于接受挑战,能与他人合作有冒险精神和创新能力。 2、尝试用多种方法过不同的障碍物,从中体验挑战活动带来的惊险刺激和成功乐趣(重点)。 3、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4、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5、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准备 垫子 小凳子(红外线)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放音乐,老师和幼儿一起做热身活动 二、基本部分 1、放音乐——兔子舞,让幼儿和老师一起做律动。 2、老师告诉幼儿做——极限爬行运动 (1)先让女孩子平躺在垫子上(做木头人,双手贴在腿边),男孩子从女孩子身上爬(老师师范,手先过去,再把腿抬过去)。 (2)让女孩子拱起身子来做山洞状,让男孩子爬过去。 (3)让男孩平躺或拱起身,女孩子爬过去。 3、老师发给幼儿每人两个红色圆圈,让幼儿贴在身上准备游戏——冲破敌阵(注意一定不要碰到红外线,否则能量会减少)最后谁剩的能力量多就获胜。 规则:三个孩子平躺,三个孩子拱起身,让其他幼儿爬过三个平躺的孩子,爬过有红外线的地方,在爬过拱起身的孩子,到达终点(记录男孩和女孩剩下能量的多少)。 4、换另一组幼儿进行游戏(交替练),记录剩下的能量多少。 活动延伸 创设“小雪人”情境,听老师口令做放松运动,结束活动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10活动目标: 1、知道运动有益于健康,引发参加运动的兴趣。 2、在说说、看看、动动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能大胆地用清楚的语言表达自己知道的运动,能与同伴分享、交流对运动的认识。 4、能积极参加运动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幼儿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调查记录表;邀请一位爱好运动的老奶奶;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教师运用简短的语言直接引出主题。 2、交流调查情况。 (1)教师引导幼儿依据调查表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交流。 师:你找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运动?是在哪里找到的?(教师将幼儿的.调查表展示出来) (2)引导幼儿与同伴相互交流自己调查到的运动。 (3)给不同的运动贴上标志(家里、比赛场、小区、公园、幼儿园、健身房)。 (4)小结:运动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有的在幼儿园,有的在运动场上,有的在健身房,生活中到处都有运动。 3、幼儿讲述活动。 (1)师:你会什么运动? (2)师:哪些人需要运动?为什么? (3)小结:运动是要坚持的,人人都可以参加运动。 4、观看老奶奶的表演,并采访老奶奶。 (1)鼓励幼儿能大胆地询问老奶奶关于参加运动的问题,了解人们喜欢运动的原因。 (2)小结:不同的人适合参加不同的运动。 5、提出任务。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11活动名称: 我爱运动 活动目标: 1、 幼儿练习踢、跑、跳、滚、钻等肢体动作,发展幼儿动作协调性。 2、自由选择运动器械,发现不同玩法。 3、在活动中,增进幼儿间的合作力。 活动准备: 球、绳、呼拉圈、录音机。 活动过程: 1、 与幼儿一同听音乐,自由做动作。 2、 谈话:你喜欢玩什么运动器械?你想怎么玩?请说一说, 3、 幼儿选择运动器械,自由结伴玩。 4、 教师对参与活动的幼儿进行分组式的指导。 (1) 参与玩呼拉圈组幼儿中去: A自由探索万呼啦圈的方法 B对玩的方法进行指导,以比赛方式进行,发展幼儿动作协调性 (2) 参与玩球组幼儿 a、 组织幼儿踢球、抛球、夹球、顶球等玩法。 b、 请幼儿任选一种参与小组比赛,发展幼儿相互间合作能力。 (3) 教师分别参与沙包组、绳组等,有针对性指导。 5、 教师,收拾玩具。 活动反思: 本活动是与幼儿谈话时产生的'。在活动中,教师问“怎样使自己更健康”,有二说“参加活动”。他们踊跃的交流自己的运动爱好。户外活动时,幼儿的兴趣很高,任意的选取自己喜欢的一种运动器械玩,玩时,它们相互探索、合作。挖掘出了不同玩法。由此反映出;教师放手让幼活动,利于发展。限制幼儿只会损害幼儿的探索力。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12活动目标: 1、能积极参加户外投掷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游戏中,学习掌握投掷的基本动作。 3、不怕困难,有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已经了解透支的基本动作要领:手臂弯曲、两脚分开。 2、物质准备:沙包、呼啦圈若干、绳子、红黄绿即时贴、画有怪兽的.图一张、别针一个。 活动重点: 通过游戏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投掷方。 活动难点: 学习手臂弯曲在肩上,两脚前后分开站立,身体后仰,利用腰腹肌突然发力,脚用力蹬地,甩手腕,靠臂力投向前方的动作。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一起做准备活动。 (1)教师和幼儿边说儿歌边做动作,活动身体各部位。 (2)教师带领幼儿玩“小小手榴弹”的游戏,徒手练习投掷动作。 2、教师引导幼儿在游戏中积极、主动地探索正确的投掷方法。 (1)玩“看谁投得远”游戏,请幼儿拿沙包尝试、练习投掷动作 (2)讲解动作要领: 两脚分开,前后站立,手拿手榴弹,手臂弯曲,举过肩,身体往后仰,预备开始向上投,投掷时,重心前移,靠腕力、臂力用力向前上方投出。 (3)幼儿集体动作练习。 3、竞赛活动。 教师根据幼儿投掷情况,再次巩固方法,请投的远的幼儿示范,并帮助分数低的幼儿。 4、集体游戏“打怪兽”。 5、放松游戏:游戏“小飞机” 教师带幼儿一起随音乐做放松身体的动作。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13活动目标: 1、学习听信号手膝着地爬行,增强幼儿四肢的肌肉力量。 2、听信号做动作,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初步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3、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小布袋、小熊头饰;大鼓一只。 2、设置情景:树林、山洞。 3、房子一座。 重点难点 1、能根据信号的变化,变速和变换方向爬行。 2、倒退爬时别碰撞周围的`同伴。 活动过程: 一、扮演角色,活动身体。 1、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做个游戏。我做大熊,你们做小熊好吗? 2、现在跟着我一起来活动一下身体吧! 二、学习本领。 1、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 2、幼儿练习。 三、参观新家。 1、教师:宝贝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的新家造好了,让我带你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吧! 2、幼儿跟着教师向前行进。 3、在家听音乐休息。 四、小熊运粮食。 1、教师:冬天快到了,我们要准备过冬的粮食了,宝贝们,让我带你们一起去运粮食吧! 2、途中设置情境:遇蛇。引导幼儿听信号做躲好的动作。 3、到达目的地,运粮食。 4、引导幼儿观察粮食的颜色,挑自己喜欢的粮食运回家。鼓励幼儿互相帮助、协调地往背上装粮食。 五、运粮食回家。 教师:我们终于到了,我们把粮食放到家里去吧。引导幼儿把粮食送到房子里去。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14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编加法应用题,会运用“又来了”等表示数量的增加,会用“一共有多少”提出问题。 2、了解更多的`运动项目,感爱集体运动的乐趣。 3、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运动图卡、计算符号若干、1—10的数字卡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拍手游戏玩法(复习5以内的组成和分解): 教师说:嗨嗨嗨,我的1球碰几球?幼儿说嗨嗨嗨,你的1球碰4球。 2、学习编加法应用题。 (1)出示各种运动图卡,请幼儿说一说都有哪些运动项目。 (2)教师出示两张运动图: 图一2个小朋友在游泳;图二1个小朋友在游泳。 (3)引导幼儿用“又来了”、 “一共有多少”来提问。如:游泳池有2个小朋友在游泳,过了一会又来了1个小朋友,游泳池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游泳? (4)出示不同的运动图卡,请幼儿按图继续编题,可个人编、分组编、集体编。 3、进一步牚握列式解答应用题。 (1)出示计算符号,理解加法算式中各种符号的意义 (2)教师演示:上题的应用题中讲到小朋友人数是多了还是少了?数量增加了用什么方式列式计算呢?几加几? (3)请幼儿学习列加法算式。 (4)认识算式中不同数字符号各代表什么? (5)教师指导幼儿正确书写加法算式。 活动延伸: 阅读幼儿用书p14页,完成书中任务。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