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教学设计方案 |
范文 |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集合10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教学设计方案 篇1为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和课件制作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深化课程改革,学校决定举行优质教学设计评比活动。 一、活动对象 全校各学科专任教师 二、活动时间 20xx年12月 三、活动要求 1、教案要求 教案应该力求体现“三性一特色”,即:规范性、科学性、先进性和突出课堂教学改革的特色。 (1)规范性 教学目标:体现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 目标制定的依据:学情分析、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课时设计:课时安排要求合理。 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及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板书设计:新颖、明确、简洁。 课后小结:思得、思失、思改。 (2)科学性 (1)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教材分析透彻,语言准确,切合教材和学生实际。 (2)教案中既能体现传授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又能体现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多样化。 (3)先进性 (1)教案能很好地反映本学科的知识特点,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做到教书育人有机结合。 (2)能恰当合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方式,体现课改的基本理念。 (3)教案要能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求异思维的培养,教学过程能体现师生互动的活动空间,并能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4 )突出课改特色 ①合作学习 ②自主学习 ③探究学习 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⑤增强德育教育实效性 2、作品必须是原创的。 3、将作品压缩打包发至学校教研邮箱lphhzxjy@163。com。 四、评比及设奖办法 1、由抽调教师组成评委小组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优质教学设计评比标准》对参评作品打分,按得分高低评定获奖等次。 2、评选优秀课件设计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若干名,并对获奖教师予以奖励。 优秀教案评比标准 1、(20分)书写整齐、图表规范、板书设计科学合理。 2、(20分)教学设计能体现教学全过程,对课堂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3、(20分)教学目的明确,重点、难点突出,教材分析透彻,语言准确,切合教材和学生实际。 4、(15分)教案中既能体现传授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又能体现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5、(15分)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方式,体现课改的基本理念。 6、(10分)能恰当合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教学设计方案 篇2【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板书课题 1、有位苏联的教育家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人们都为此感动,你想听吗? 2、学生老师齐读课文。 3、读准要求认识的字。 二、认读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 3、还有什么不懂的吗? 4、辩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那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同意“筑路工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这种说法吗? 7、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8、师:你现在是一位乘客,坐车经过了这课橡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三、总结升华 1、你从建筑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爱护树木,正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能给大家提出来吗? 第二课时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积累词句,把自己认为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 【教学反思】 自习、预读课文以后,议论到工程师在树旁100米的地方,打了一个桩时,我让学生到黑板上在橡树和公路旁,画一画“桩”的位置。竟然有许多种,讨论出正确的位置以后,再让学生画好公路在树旁边的走向及完整的样子,很好的解决了对课文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了人们爱护树木、保护环境、保护文物的良苦用心。 教学设计方案 篇3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发现风的大小、探究和判断风的方向,并尝试制造风。 2、初步了解风的利与弊,引导幼儿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蓝天山的风筝 2、物品:吹风机、扇子、风车、棉花等。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图片:蓝天上的风筝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天上飞的是什么?(风筝) 谁能说说怎样才能让风筝飞上天呢? (引导幼儿说出有风的情况下,风筝才能飞上天。) 教师:我们从哪儿可以看出有风呢?你怎么知道有风? (教师用扇子在幼儿的面前扇一扇,感受风。) 二、展开 1、感受发现风力 教师: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1)在对微风进行探索的基础上,激发了孩子关注风力变化的积极性。 (2)通过图片感受中级风、大风。 教师:风有风级,不同的风级表示风的大小不同,人的感受也不同。 2、探索判断风向 (1)教师:天气预报说今天是北风,这是什么意思? (北风就是从北边来,是风向。) 用什么方法判断? 引发孩子的讨论。 (2)到户外进行观察活动。 如:观察旗杆上的国旗飘动;让孩子将羽毛、塑料球放在操场中间,让它们随风滚动…… 让孩子通过活动,真正明白“风真的从北边来”。 (3)了解风是有方向的这一特征后,鼓励孩子想办法把“风向”记录下来。 展开讨论:怎样记录风向 可以标汉字,也可以标箭头,记录不求精确,只要初步学习使用科学的记录方式。 3、尝试制造风的方法 教师:(出示风车)这些风车在活动室能玩吗? 怎样才能让风车转起来呢? 三、结束 让孩子逐步发现风能帮人类做许多事情,利用风可以发电、传播种子等等,但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 教学设计方案 篇4【教学预设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母女间的情感,懂得如何关心家人。 3、认识12个生字,会写“今、正、两、雨”4个生字,认识偏旁“饣、牜”。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朗读课文、体会母女间的情感,懂得如何关心家人。 【教学难点】 从故事中体会母女间的情感,懂得如何关心家人。 【教学准备】 歌曲磁带、花盆图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要说、我要问、我要读。 一、揭题 1、播放歌曲“生日快乐”,师生一起轻声合唱: 唱完后,问:生日指哪一天?你的生日是哪一天?讲讲你的生日是怎么过的。 2、板书课题: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吗? 预设:生日怎么可以借?谁向谁借生日?有没有借到? 师: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大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师范读课文,生寻找答案,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2、交流。 3、质疑,教师进行归纳、整理: 预设:妈妈为什么忘了自己的生日,是真的忘了吗? 小云把生日借给了妈妈,自己过不过生日?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小组合作探究、共同解决问题: 小组代表把讨论结果告诉全班。 集体评议、总结。 重点抓两处: ⑴ 妈妈笑着说:“我忘了。” ⑵ 小云第二次说的话(可启发想想,小云把生日借给妈妈前,心里会想些什么。) 2、随机指导朗读(可用多种形式): 重点: ⑴ “您怎么从来不过生日?” ⑵ 小云最后对妈妈说的两句话。 活动二:互相帮助学字词。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课文中不认识的字词。 2、小组合作,互相帮助认读生字。 3、教师出示“今、正、放、班、快、礼物”等生字卡,请学生帮老师认读,并说说是运用什么方法或通过什么途径记住这些字词的。 4、大声朗读生字词。 5、指导书写。 6、出示贴字的花盆图片,请学生用“放、班、正、快”等字组词,并将组好的词写在花形图片上。 评选花“开”得又多又快的一组。 大声朗读词语。 活动三:制作小礼物,写句心里话。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想象故事中的结尾,把课文中的故事说给大家听。 3、亲手做一份小礼物(一幅画、一件纸工等)送给父母,并写上几句祝福的话。 教学设计方案 篇5【学习目标】 1、学会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形。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文中小朋友在每个季节的美好愿望。 3、熟练运用鼠标“单击”“拖动”等方法打开课件、利用课件学习。操作游戏来巩固识字和帮助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1、用各种方法识记字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操作游戏巩固识字,帮助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 1、生字“熟、温、街、脸、尝”的识记方法。 2、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树”。 【学习过程】 一、看图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电脑这个朋友吗?今天我们就和电脑这个朋友一起学习一堂语文课。 2、看图引出课题:(打开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师:请同学们看电脑屏幕,上面有一幅图。谁能说说图上有什么? 生:图上有一位小朋友在画画。(画太阳)(画风景)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一课的课文就与这位小朋友的画有关。 (操作课件,课题出现在图上)好!我们一齐读读课题吧。 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我们这一节课的任务:即利用电脑来学习语文课。看图引出课题,目的是借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究竟课文写了什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初读课文: 师:同学们,现在你一定想读读课文了吧。请大家打开书第81页。 谁能说说,刚开始读一篇打捞的课文应臬读? 生:要把字音读准,不认识的字借拼音多读几遍。 师:好!同学们很会学习!请大家自己读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 2、认识生字: 师:课文大家读通了,文中的生字大家认识了吗? (操作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条)请同学们自己借助拼音读生字。 生:(自由读生字) 师:现在我要考考大家了。“小小火车就要开,谁来开?” 生:我来开!我来开! 师:(操作课件,逐个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生:“开火车”读生字。 师:“小火车”开得可真快!谁能给生字组组词? 生:我给“街”组词:街道;我给“伙”组词:伙伴; 我给“温”组词:温暖;我给“熟”组词:成熟。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奖励大家一个小游戏。 (操作课件,进入游戏页面) 师:大家看清了吗?老师是怎么进入这个游戏的? 生:老师是单击了小兔子旁边的“游戏”按钮进入的。 师:(单击“开始”按钮,游戏开始,演示游戏的操作方法:小天使手拿气球飞来,气球写着一个音节。若单击相应的生字,小天使便飞走,另一个天使飞进。若单击错误,便飞不走。) 师:请同学们自己操作鼠标,玩游戏吧。 生:动手操作游戏。 师:(巡回指导) 设计思路:运用多种形式激励学生识字,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课标》强调:语文学科教学改革要注重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在认字这一环节上设计“小天使“的游戏。一方面巩固学生认字,另一方面熟练了鼠标的基本操作。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自由控制节奏、次数,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 三、分析、记忆字形 师:(在黑板上贴出“生字树”,树上的每一个果子写着一个生字) 同学们,“生字树”结果子了!如果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记住果子上面的生字。这些果子就是你的`了。请大家先在学习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选出一名代表发言。 生:(小组内交流) 师: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字? 生:我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住了“伙”,大火的“火”加单人旁就是“伙”。 师:还有哪些字能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记? 生:“伴”、“因”、“季”、“挂”、“冻” 师:(把果子分别送给发言的同学)剩下的生字还能用什么方法记? 生:用“孩子“的“孩“去掉子字旁换成言字旁就是“该” 师:(请发言的同学上来摘果子) 看来剩下的这几个生字比较难记,我们一齐来请教电脑朋友吧。请大家单击打 开“字形”按钮,看看电脑有什么好办法? 生:(自己操作,打开字形页面分别点击“熟、温、街、尝、脸“观看课件演示的五个动画) 师:现在你记住这几个字了吗?怎么记住的? 生:把“行”分开,中间加两个“土”就是“街”; 把经常的“常”字下面的“吊”换成“云”就是“尝”; 把“热”上面左半部分的提手旁换成“享”就是“熟”; “温“字像太阳下面有一盆水,水在蒸发,冒出蒸气。 “脸”左边月字旁,右边像一张脸。 设计思路:基于汉字的构字规律,让学生自己寻找规律去记忆字形掌握识字的方法,养成识字的能力。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运用“生字树“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把五个较难识记的字拿出来,设计动画,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去获得信息,找到方法、规律,体现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四、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师: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想:文中的小朋友画了四个什么样的太阳?分别送给哪个季节? 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 师:请同学们把答案用操作游戏的方式告诉老师。 (打开“送太阳”游戏,告诉学生操作方法:运用鼠标拖动的方法,按课文内容,将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拖送到四个季节的图片中去) 生:(动手操作游戏) 2、逐段了解课文,指导朗读: ⑴ 指导学习第一段: 师:我想请一位同学读读课文的第一段。谁能给他提点建议? 生: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生:(指名读课文) 师:谁知道文中的小朋友为什么把绿太阳送给夏天? 生:因为夏天很热,如果有个绿太阳就会感觉非常凉爽、舒服。 师:(操作课件,出示夏季清凉图)同学们,如果我们的每一个夏天都能这样清凉该多好啊!谁能再读读这一段,让大家能感受一下清凉。 生:(指名读) 师:(范读指导) 生:(齐读) ⑵ 小组自学第二、三自然段: 检查自学:请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有感情朗读。若读不出感情,便进一步进行引导: ① 师:金黄色的秋天到了,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很高兴,因为有很多水果可以吃。 师:我们一齐读出这种高兴的语气来。(或进行范读) ② 师:在最寒冷的冬天,红太阳会给大家带来什么? 生:温暖。 师:对!冬天,红太阳温暖着大地,我们再也不会冷了。听老师读第三段,你能听出暖和的感觉吗? ③ 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同学们,春天到了,你想给春天画个什么样的太阳? 生:我画个粉红色的,我希望到处开满粉红的花; 我画个绿色的,我希望大地充满生机; 我画蓝色的,我希望天更蓝、海更蓝。…… 师:你能赞美一个春天吗? 生:春天真美啊! 春天百花齐放,柳红花绿…… 师:我们一齐用赞美的语气读读第四段吧。 生:(齐读) ④ 齐读全文。 设计思路:由于全文这四段结构基本相同,我设计指导学生学习第一自然段。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学二、三自然段,通过检查朗读来检查自学的效果。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可以自己操作课件,欣赏四季图。最后一段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给春天画太阳,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春天的类。 五、拓展练习 操作课件,打开儿歌“种太阳”。 师:请同学们课下自己读一读这首儿歌,下节课读给大家听。 教学设计方案 篇6教学内容练习3 总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从自己识字的实际出发,恰当选择查字方法。 2、初步学会使用“居然、果然、突然”,“可是、由于、尤其”等词,给“怪、当年、片刻之间、瞥”找到近义词。 3、能照例句扩写句子。 4、能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练习中的短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扩写句子;找出重点段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用词的确切性;根据句子意思确定扩写什么内容。 教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指导完成第1题 1、读准字音。 2、独立完成写词语。 3、同桌互查。订正。 4、师根据巡视的情况作点评。 二、指导完成第2题。 1、自由读这段话,想:这段话的意思。 2、集体交流。 3、独立填表。 4、交流表格内容,并说出依据。 三、指导完成第3题。 1、回顾这一类题该怎么做? (1)辨析词语的意思。(“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果然”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突然”表示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料。) (2)读句子,理解语意。 (3)选词填空。 (4)再读句子,看词义和语义是否吻合。 2、用同样的方法完成第2小题,交流反馈。(“可是”表示转折;“由于”表示原因或理由;“尤其”表示进一步。) 3、质疑问难。 四、指导完成第4题 1、读题,明要求。 2、找出带点词的近义词。 3、比较哪个更确切。 4、说说给我们的启示,体会用词的准确。 五、作业:《作业本》第1-4题。 第2课时 一、指导完成第5题。 1、读题,明要求。 2、学习例句,弄清楚要注意什么。 3、自由选一句口头练习扩句。 4、交流。 5、小结:扩句的意义。 二、指导完成第6题 1、回顾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2、自由读短文。给短文分段,找出重点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大娘让共产党员买车票的事。 第三段(第7自然段)人们向小吴投去崇敬的目光。 3、细读重点段。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去理解。 (1)大娘为什么要问:“谁是共产党员?” (2)这位共产党员是谁?他是怎么做的?划出有关句子。这些句子说明了什么?这件事反映了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三、作业:《作业本》第5题。 教学后记 教学设计方案 篇7一、 教材分析 1. 这是一篇描写江南风情的散文(选学课文)。文章以农家孩子的视角,用朴实风趣的笔调,真实地叙述了水乡车塘捕鱼的经过,反映了江南农村的传统习俗、农民的勤劳淳朴和集体劳动的乐趣。文章以总引开头,先写车塘,后写捕鱼,适于完成单元训练目标: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 2. 全文可分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述江南水乡孩子们的生活乐趣,引出“车塘捕鱼”。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车塘。按事情的先后,堵口、装车、架架子到车水,完整地写了车塘的情形。第三段(第7自然段):写捕鱼。先写大人捉鱼,后写孩子“扫荡”。文中写村民勇跳冰冰的英雄行为、配合默契的劳动场面以及塘水车干后各类鱼的表现,写得妙趣横生。 二、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2. 能借助音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新词在文中的意思。 3. 感受农民在车塘捕鱼中的情趣以及劳动中配合默契、勇为集体做事的良好风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按事情发展顺序近排了哪些材料来写“车塘捕鱼”。 教学难点 :在了解课文内容后,能用上表示顺序的词,有条件地简要叙述“车塘捕鱼”的过程。 四、教学准备: “木制水车”挂图,词语卡片,抄有“车”字的6种解释的小黑板或相应的投影仪(片)。 五、教学时间: 1课时。 六、 教学过程 1.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你们喜欢捕鱼吗?你知道有哪些捕鱼的方法?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江南水乡去领略一番“车塘捕鱼”的乐趣。(板书课题) 学生读“车塘捕鱼”。这里的“车”不是名词,是什么意思呢?请在出示的6种“车”的意思中选择一个(指“用水车打水”);那么课题“车塘捕鱼”又是什么意思?[用水车打水把鱼塘里的水吸(抽)干,再捉鱼。] 接着出示水车图,认识就是这种水车可以用来车水、捕鱼。过去农村里用这种农具车水浇地、抗旱,也用它车水排涝。 2. 初读课文。要求:通读课文,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自学生字词语,划出不懂的词。 3. 检查自学情况。 (1) 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是否读准、读通。 (2) 检查生字新词。是否读准生字,如翘舌音:蛳(shī)平舌音:噪(zào)前鼻音:噤(jìn)鲢(lián)铅(qiān)后鼻音:订(dìng)拎(līn)蚌(bàng)。是否理解“车塘、规矩、额外、寒噤、豪爽、扫荡”等词的意思。(让学生自己提出,自己或联系上下文加以理解。) 4.理解课文脉络,分段。 (1)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车塘”?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捕鱼”?并按事情发展试着给课文分段。[第1自然段是总引,分为一段(第一段);第2-6自然段是“车塘”(第二段);第7自然段“捕鱼”(第三段)。] (2) 让学生在课文中标上分段符号:“||” 5.学习课文第一段(第1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最后一句“不过最有趣的……”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 讨论“不过最有趣的要算车塘捕鱼了”这句话的作用,先同桌议议,再全班讨论。 (3) 反馈、小结。捕鱼、钓虾、摸螺蛳都是江南水乡孩子们的生活乐事。“不过……”一句,是全文的总起。引出下文——“车塘”与“捕鱼”。 6. 学习课文第二段(第2-6自然段)这是本文重点段。让学生先默读课文,然后分步学习。 (1) 按照“车塘”的先后顺序:这一段写了哪几个过程,即安排了什么材料? (2) 先4人小组议,再全班讨论。根据汇报,教师整理板书: 堵住进水 脱得精光 车塘 装水车 架车架 喝酒驱寒 车塘水 跳入塘中 装好架子 (3)简述“车塘”过程(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指名说(评议)自由练习说、同桌互说、指名优秀生说、鼓励后进生说,评议时充分肯定,提出希望。(表示先后顺序,可用“先……再……最后……”或“首先……接着……最后……”。还可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让学生自己简单复述阿大、阿土架车架的过程。) (4)第6自然段,鱼的挣扎姿态写得极为生动,可用引读法训练读,教师问:什么鱼?学生读各种鱼的姿态。 7. 学习第三段(第7自然段) (1) 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想一想:捕鱼过程可分几层意思,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 (2) 用引读法读课文。教师读大人捉鱼,学生读小孩“扫荡”,体会捕鱼的乐趣。 (3) 学生说说捕鱼的乐趣。(读读有关句子) 8. 完成课后作业 3,比较写法的不同。先讨论,后评议,最后完成作业 。 教学设计方案 篇8[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选读课文,课文主要讲的是发生在海滩上的故事。主要讲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小姑娘为画家看衣服;第二件事是画家送贝壳给小姑娘,小姑娘不收;第三件事是在回家路上,画家故意将贝壳漏在沙滩上让小姑娘拣,小姑娘拣起后,又还给了画家。体现了小姑娘纯朴、诚实、信守承诺的美好心灵。 课文虽然以叙事为主,但抒情明理意味很浓。寓情理于景,寓情理于事是本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对美丽的海滩景色的描写,对小姑娘和画家叔叔之间发生的事情的描写,都是为了衬托小姑娘纯洁美好的心灵。因此,课题中的“金色”绝不仅仅是海滩的金色,更是小姑娘心灵的金色。 文本中描写了小姑娘与画家叔叔之间发生的三件事,其中以“看衣服”这件事描写得最为详细。课文通过描写“太阳刚冒出来”、“太阳越升越高”等表示时间的词语看出小姑娘已经等了很久的时间;通过“额头上沁出了细细的汗珠”、“眼睛里露出焦急的神情”体会小姑娘在太阳越升越高的海滩上等待叔叔时的焦急心情,以及老伯伯的好意劝告小姑娘的婉言谢绝,看出小姑娘虽然等得那么焦急,仍然信守承诺。 本文的生字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就是是个生字刚好分成两类,一类是多音字,另一类是形声字。对于形声字的概念,三年级学生早已确立,尤其是发音明显、形旁明确的字,例如本课的“礁”、“螺蛳”等,但有一个极不明显,就是“额”,通过查阅资料,“额”也是形声字,从页可声,“页”表示与头有关,由一发动全身 [设计意图] 学习这篇课文是一篇选读课文,编者的意图主要是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因此本课的教学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上。放手让学生通过自读、思考、交流和质疑等方式读懂课文,在阅读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让学生阅读后感受到一种美的熏陶:沙滩美、贝壳美、小姑娘的心灵更美,同时学习小姑娘乐于助人、对人对事认真负责的态度。同时在享受“阅读有收获”的快乐时,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课文,能够积累一些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 2、 启发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使学生能够发现在金色的沙滩上,小姑娘那颗诚实守信的金子般的心。 [教学重难点] 1、 抓住小姑娘和画家叔叔之间发生的三个小故事,感受小姑娘的高尚品质。 2、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课前准备] 老师:课件。 学生:课前让学生阅读有关诚实、守信方面的小故事。 [教学流程] (一)、欣赏美景,感知景物之金色 1、师:同学们,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课件播放沙滩美景) (引导学生自由说,初步感知金色的沙滩带来的景物美。) 2、师:碧蓝的海水一望无际,海浪激起的泡沫像一堆堆白雪,美极了。就在这美丽的海边,就在这片金色的海滩上,发生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走进文本,体验多元之金色 1、初读文本,感知小姑娘 自由读读课文,读完试着完成以下填空: 当画家叔叔________的时候,小姑娘________。 当画家叔叔________的时候,小姑娘________。 当画家叔叔________的时候,小姑娘________。 汇报: (1) 出示生字词 Kān jiā 看着 画夹 Jiāo lí luó sī 礁石 沙蜊子 小螺蛳 é qìn tǒng gē 额头 沁 捅 搁 (2)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行是多音字;第二行和第三行是形声字。尤其指出“额”字也是形声字,与“页”为偏旁的字都与头部有关,比如:倾:头不正也;项:头后也;顾:回头看也……) 2、再读文本,了解小姑娘 师:当我们把上面三句话联系起来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整个故事到底讲了什么?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读完后说一说整个故事讲了什么? (学生再次读课文,后以填空为支撑,同桌互说故事到底讲了什么,然后指名全班交流。) 3、研读文本,走进小姑娘 师:小姑娘的种种举动,画家叔叔有什么反应?(感动)你是怎么知道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画家惊讶地看着小姑娘,他的眼圈红了,心潮像海浪一样翻腾。 师:你是从哪些词中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从“惊讶”、“眼圈红了”、“ 心潮像海浪一样翻腾”等词句中体会画家叔叔的感动。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师: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想想,为什么画家会如此的感动,会如此惊讶? (学生自由读后,说一说,画家叔叔感动的原因。) ⑴、“看衣服”,感受小姑娘信守承诺之金色 师:小姑娘答应了叔叔,帮他看衣服,就使叔叔感动了吗? (小姑娘一直在关注着画家叔叔的归来,她很守信。) 师:你说的是不是这样的情景?(课件出示两幅有关小姑娘的画面:一幅是焦急地等待;一幅是欢迎叔叔归来。) 师:你能通过观察发现这两幅图中小姑娘的不同吗? (引导学生从小姑娘的眼神、眉头、手的动作中去观察。) 师:你们能为这两幅图分别起一个名字吗? (学生可能会起“盼”、“焦急的小姑娘”、“等待”、“激动的小姑娘”、“欢呼”等名字。) 师:小姑娘为什么而焦急,又为什么而激动呢? 师:学着刚才图中小姑娘的表情轻轻地读这段话。 (引导学生读“看衣服”小故事,通过“太阳刚冒出来”、“太阳越升越高”等表示时间的词语看出小姑娘已经等了很久的时间;通过“额头上沁出了细细的汗珠”、“眼睛里露出焦急的神情”体会小姑娘在太阳越升越高的海滩上等待叔叔时的焦急心情。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说一说,在烈日下等人的感受,结合课文说一说小姑娘当时的心里会想些什么。穿插指导多音字“看(kān)衣服”、“画夹(jiā)”的读法。) 师:小姑娘为画家叔叔看衣服等了那么长的时间,心里非常焦急,但是为什么不听老伯伯的劝告,依然耐心地等待画家回来? (用上“因为……所以……”回答问题。) 师:读着描写小姑娘神情、动作的语句,想象着这样的画面,站在我们面前的小姑娘真是一个—— 课件出示:小姑娘真是一个________的人啊! (学生自由说。) 师:正因为小姑娘的这种信守承诺,所以画家叔叔感动了。 课件出示:画家惊讶地看着小姑娘,他的眼圈红了,心潮像海浪一样翻腾。(引读) ⑵“拒收贝壳”,感受小姑娘不求回报之金色 师:正当小姑娘焦急地等待着叔叔的时候,叔叔回来了。你们看,他带回来这么多的贝壳呢!有沙蜊子、大猫眼、小螺蛳、金海螺……(课件出示:贝壳图) 师:你们喜欢吗?那你们觉得小姑娘会喜欢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指导朗读:小姑娘羡慕极了,情不自禁地说:“啊,真好看!” 对话创设情境,换位思考: 师:小姑娘,这么好看的贝壳,你收下吧! (学生一定会学着小姑娘的样子加以拒绝。) 师:你为什么要拒绝啊?你这么喜欢就收下吧! (学生可能会说,老师说了不能随便要别人的东西。) 师:可是,你帮我看衣服了呀!我是为了感谢你才送你贝壳的。 (引导学生明白小姑娘并不是为了得到回报才信守承诺一直等叔叔回来的。) 师:因为小姑娘答应了叔叔帮他看衣服,就遵守承诺,还不收叔叔送给他的贝壳,我们面前的小姑娘真是一个—— 课件出示:小姑娘真是一个________的人啊! 师:正因为小姑娘的这种不求回报,所以画家叔叔感动了。 课件出示:画家惊讶地看着小姑娘,他的眼圈红了,心潮像海浪一样翻腾。(引读) ⑶“拣还贝壳”,感受小姑娘诚实之金色 师:是啊!画家叔叔感动了,他多么希望能把漂亮的贝壳送给这个可爱的小姑娘,于是他故意让美丽的贝壳,从袋子里漏出来。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让孩子们自由说一说自己遇上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做?) 师:那小姑娘又是怎么做的呢? (结合文本,说一说小姑娘是怎么做的。) 师:我们怎么读,才能读出小姑娘这几句话的韵味呢?自己先去读读吧! (让学生读中去体会,小姑娘从“喜欢贝壳”——“犹豫”——“坚决拒绝”的心理活动。) 师:我们一边想象着这样的画面,一边读着这几段话,我们被什么感动了? 师:就让我们和着音乐读读这感人的文章吧。 (学生齐读“拣还贝壳”小故事。) 师:读着读着,我们感受到小姑娘拣起的不仅仅是贝壳,还是—— 师:读着读着,我们还感受到,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小姑娘真是一个—— 课件出示:小姑娘真是一个________的人啊! 师:正因为小姑娘的这种诚实,所以画家叔叔感动了。 课件出示:画家惊讶地看着小姑娘,他的眼圈红了,心潮像海浪一样翻腾。(引读) (三)、情感升化,感悟心灵之金色 师:这片金色的沙滩很美,但更美的是—— (学生自由说说对小姑娘的看法) 师:因为—— 师:那你想对这个小姑娘说点什么吗?把你想说的写下来吧。 (学生写后进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评点。) [板书设计] 看衣服 在 金色 的 拒收贝壳 金色(心型) 海滩上 拣还贝壳 教学设计方案 篇9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平均数的过程,学会寻找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操作)、先总后分(计算),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在具体情境中,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平均数,会找平均数。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引出问题: 1、看到黑板上这几个圆圆的圈你想到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就把它看做一个靶子,来做个游戏好吗? 我们先来制定一个游戏规则,投中这个靶心的得10分,投到第二个圈的得9分,投到第三个圈的得8分,投到第四个圈的得7分,投到圈外边的得6分。如果投到线上怎么办?我们就看投到线那边的多一些就算那边的分,但是如果你连 黑板都没投中就是0分,同意吗 我们从中间一分为二,这边算一组,这边算一组。我们给这边起个名字叫第一组,这边叫第二组(板书)。第一组的同学向老师挥挥手,第二组的同学向老师点点头。 我们每组选5个代表参加游戏,请大家排一队交错站好。(给每人发一个沙包)好,比赛开始。 板书: 第一组 第二组 []+[]+[]+[]+[]=[] []+[]+[]+[]+[]=[] 下面我宣布胜利队是第 一组,欢呼一下吧! 看大家玩的这么开心,老师也忍不住想要参加这个游戏。我想参加你们组,你们欢迎吗?那我也来投一次好吗?现在第二组的得分是[]分,我重新宣布胜利队是第 二组。 你们什么想法都没有?对这个结果有意见吗?(采访第一组)你们说这样比公平吗? 看来人数不相等,用比总数的方法来决定胜负是不公平的,那么怎样比才公平呢?不增加人,有什么好办法吗?请和身边的同学讨论一下吧! 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5 ([]+[]+[]+[]+[])÷6 =[]÷5 =[]÷6 =[] =[] 那组赢了?能说出理由吗 第二组虽然输了,但也不要气馁,你们课下还可以再比。 第一组这个“5分”是谁投的? 这组中最多的是几分?最少的是几分?5与它们相比怎么样 小结:可见,5分既不是第一组的最高水平,也不是第一组的最低水平,而是处在最高和最低之间的一个平均水平,咱们就把表示平均水平的这个数叫做平均数。平均数的大小应该在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平均数是我们计算出的结果,它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并不一定这一组数据都等于这个平均数,有些可能比平均数大,有些可能比平均数小,有些可能和平均数相等。 求平均数的方法是什么:总数÷份数=平均数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今天的数学课上,我发现了有3位同学听的特别认真,老师讲课他们听得很认真,同学发言他们也听得很认真。(三人上台领奖品,老师分别奖励他们1支、3支、5支铅笔) 请上台的三个小朋友数一数,手里有几只铅笔,然后大声的告诉大家。你们说老师这样奖励公平吗?怎样才公平吗?那么你想怎样把它们移一移。和身边的同学商量一下,台上的3个同学也互相商量一下。 你真了不起!想出了移多补少(板书)的办法。 你还有什么方法求出来吗? 学生计算,指名说出算式,师板书:(1+3+5)÷3 =9÷3 =3 谁来说一说,求平均数一般可以用哪些方法?你喜欢用哪种方法? 2、 估一估: 为了布置教室,小丽买来一些彩带,请你帮小丽估一估这三条彩带的平均长度大约是多少? 请你在本上列式算一算。学生尝试练习后评讲。 你是怎么算的?都是先求和再平均分吗?为什么这个题目你不用移多补少的方法? 看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数量少,相差不大,用移多补少简单;数量多,相差大,用先求和再平均分。 3、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平均数,也知道了怎么求平均数,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生活中有关平均数的问题。 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小刚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成绩是94分,小刚的数学成绩一定是94分。( × ) (2)、小明所在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2厘米,小华所在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是135厘米,所以小华比小明高。(× ) (3)、三名同学的年龄之和是42岁,这三名同学的平均年龄是14岁。(√ ) (4)、小明星期六做了20道题,星期天上午做了12道,下午做了7道,小明平均每天几道题 列式为:(20+12+7)÷3 = 13(道) (× ) 4、想一想、说一说 有危险吗?课件展示:游泳池和小明的问题。 想一想:出示游泳图,平均水深110厘米,小明身高145厘米,下去游泳有危险吗? 生讨论是否有危险。说说理由。 5、出示1—9九张数字卡片 下面请你把1—9九张数字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摆在桌子上。卡片上都写着几? 下面做这样这样一个竞赛: (1)请你从所有的卡片当中任意取出2张,让这两张卡片的平均数是5。 还有吗谁能把所有的答案都说出来? 为什么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5?到前面展示。 (2)再做这样一个竞赛: 随便拿出几张卡片,三张、四张、五张或更多张都行,要求这几张的平均数也是5。 到前面展示。 再多点还有吗 都用上了平均数还是5。 (3)下面请你去掉几张,平均数还是5。 四、小结 这节课你开心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教学设计方案 篇10【目标与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⑴ 简要复述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⑵ 分析和评价小说人物形象,理解“心声”的含义。 (设计意图:此目标就是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并会复述故事情节,不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明白小说是借助人物形象刻画来体现主题。) 2、过程与方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文,整体感知:课上速读课文,掌握故事情节;课中精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刻画;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理解文章主题和细腻的心理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明白小说所反映的问题。 (设计意图:根据本文篇幅长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 展示学生个性,引导学生从文中摄取有益的东西,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⑵ 让学生从京京的身上体悟亲情,懂得在今后的生活中应怎样去珍惜亲情、友情。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教学策略】 由于本课具有篇幅长、情节清楚、线索分明、人物心理刻画细腻等特点,教学时采用: 1、课前认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能概述小说内容。 2、课上细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刻画。 3、课中精读课文,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4、课末合作交流,全面理解程老师的做法和所反映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以上设计主要是根据本课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速度和文章概括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把握,对细腻心理描写的品析。) 【教学设计思路】 1、课前预习──了解梗概──培养概括能力。 2、课前演讲──复述概况──锻炼口语表达。 3、课上细读──分析形象──体会人物塑造对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4、课中讨论──“心声”含义──概括主题。 5、课后拓展──实践活动──在延伸中体悟小说的主题。 (设计意图: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课前演讲是对课前预习的检查,又是一个锻炼学生、培养语感的体现;课上细读是让学生学会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特征;课中讨论是让学生领悟到:小说主题的归纳应建立在对人物分析的基础上。) 【重点解决与难点突破】 本文重点是弄清“心声”含义,在熟识小说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进行归纳。小说在塑造人物时主要运用心理描写,这是本课的难点;初次接触小说,侧重引导他们体会心理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时数安排】 两个课时。 【教学步骤进程】 (点击鼠标,演示课件流程,推进教学进程。) 一、展示课件封面 优美画面配以名乐名曲,让学生在课前休息时间得以放松身心。 二、“学生复述故事”为话题引入 请两位学生复述本文的故事梗概,师生共同指出其不足, 点击出示主要情节内容,然后,引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字幕: 公开课前,李京京非常渴望朗读课文,可程老师怕影响公开课的效果,执意不让他读。 回家路上,李京京偷偷地在树林里读起课文,并深情回忆起乡下的爷爷和妮儿。 第二天放学后,李京京听被指定的赵小桢读课文,勇敢地指出她的不足却反遭嘲笑。 公开课上,在被指定的同学不举手的情况下,李京京勇敢地举手并深情地朗读课文,以至打动了程老师和同学们。 板书: 情节结构:公开课前→回家路上→次日放学→公开课上 (想读课文)(偷读课文)(听读课文)(终读课文) 三、师生互动,小组讨论,深入探究 让学生明白本文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所体现的主题: 1、同学们读了课文以后,想想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李京京、程老师、赵小桢、林蓉等) 2、主要描写了哪几人?(李京京、程老师) 3、你最喜欢哪个人物?结合小说内容,简述你的看法、理由。(学生可能大多回答:李京京。) 引导学生所应把握的基本点: ⑴ 程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对工作认真负责;也存在不足。 ⑵ 李京京:朴实真诚、善良而宽容、自信而勇敢、执著追求不轻言放弃、铭记亲情友情并渴望表达。 4、本文在塑造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时,作者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请大家举例说说。(语言、动作、神态、心理,举例略) 教师点拨:这些描写刻画细腻、真实,让人感到亲切自然。特别是文中的心理描写,更让人觉得真切,请同学们找出认真体悟,分析它的作用。(学生讨论后发表意见) 点击出示几组句子: 字幕: 1、京京垂下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 2、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 3、他想跟程老师道个歉,请老师原谅,可是心理难受得要命,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这个小小的可怜的“凡卡”,不知不觉中把他的魂儿都抓走了。老天爷,写故事的人真有本事! 4、京京在坐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仿佛想说什么。 5、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 6、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 教师点拨:文中有直接的心理描写,如上面1~3句及“树林里对爷爷,对妮儿的思念”;有间接的心理描写,如4~6句中希望自己得到朗读机会。这些描写,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京京的心理历程,使人物形象刻画得真实、丰满。 5、文中李京京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想朗读课文) 6、为什么特别渴望在公开课上读一读课文?提示:为什么凡卡的故事能深深打动李京京,甚至使他在朗读时涌出了泪水。 (凡卡的命运和李京京非常相似,使他产生情感共鸣,才萌生出了朗读课文的强烈愿望。) 7、由李京京读课文这件事,你认为朗读课文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提示:模仿赵小桢的读法、学学李京京的朗读课文第56自然段,比较异同。 (进入角色,应与课文中的人物统一情感。) 8、学完《心声》,同学们在敬佩李京京在课堂上表现出的勇气的同时,对程老师公开课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小组讨论并归纳:(程老师“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区教育局公开课交给她完成,说明他水平不低,特别是为了上好这节课,她绞尽脑汁。她不让李京京朗读课文,是因为李京京的嗓子沙哑,怕影响了学校荣誉。这种对工作负责的精神应当肯定。但程老师为求得领导好评,采取急功近利的办法,把公开课上成表演课,只追求形式,甚至弄虚作假的做法应当摒弃。) 9、综合上述分析,请大家讨论下“心声”的含义有哪几层?(提示:本课以“心声”做标题,作者描述了什么人的心声?怎样的心声呢?) 字幕: “心声”的含义: 1、深埋在京京心底的亲情、友情。 2、京京渴望表达自己内心感情的愿望。 3、作者借此呼吁教育者要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期望。 四、学习小结 1、内容总结。 2、方法归纳: 在刻画人物形象时,要善于运用肖像、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各种描写方法。 五、延伸拓展 1、写一段你生气或害怕时的心理。 2、以李京京的身份结他乡下的爷爷写一封长长的、像凡卡写的那样的信。 |
随便看 |
|
范文网提供海量优质实用美文,包含随笔、日记、古诗文、实用文、总结、计划、祝福语、句子、职场文档等范文,为您写作提供指导和优质素材。